千古难题进与退
五代十国末期
周世宗柴荣去世,他七岁的儿子即位
军权掌握在禁军统帅赵匡胤手中
960年春节,战报北方辽国来犯
于是赵匡胤带兵出征
行军至陈桥驿时,军队驻扎
宫中和军队都传言赵匡胤要废帝自立
到了晚上,赵匡胤在军帐睡着了
赵匡义和赵普将一件事先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
然后和一众将领拔刀逼迫赵匡胤登基
赵匡胤只好“勉强”即位,开创北宋
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公元前496年,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战死,自此吴越结仇连年征战
前494年,阖闾的儿子夫差终于为父复仇大胜越国
越王勾践仅剩5000人逃入会稽山
范蠡于勾践穷途末路之时投奔他
献上“忍辱偷生,卧薪尝胆”之计
并陪同勾践一起在吴国为奴三年
三年后勾践回国,范蠡与文种定下灭吴九术
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努力,勾践终于灭吴
范蠡和文种,是勾践的大功臣
理当与勾践一起共享荣华富贵
但范蠡辞官不做,退隐江湖
《易经。乾》九四爻辞: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处于上卦之下,近于九五君位
位极人臣之位,最是不稳
要么进一步跃居九五,飞龙在天
要么退一步退隐初九,潜龙勿用
但难就难在这进退二字上
是进是退,易经说了一个标准:时
五代十国,群雄割据
是时兵连祸结,百姓苦不堪言
且后周政局不稳,皇帝年幼
赵匡胤兵权在握,一统天下,结束分裂
正是当进之时
吴越争霸结束,勾践灭吴
自古“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且勾践其人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富贵
(ps:不肯退的文种,就被勾践杀了)
正是范蠡功成身退之时
位极人臣,且主弱臣强的例子很多
周公、王莽、曹操都是
但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曹操背负千古骂名
唯有一个周公得了好结果
孔子为《易经。乾卦》写文言说: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但即便圣人如周公,也有“周公恐惧流言日”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感慨
“是进亦忧,退亦忧”
可见进退二字,真真难倒了古今仁人志士
这个位置究竟当如何自处
《易经。坤卦》六四爻给了一个不错的参考答案
“括囊。无咎无誉。”
意思是让自己象收紧的口袋
毁誉皆无
但那是比知进退更难做到的事情
打油诗一首,结束这个话题
《观乾卦九四爻有感》
或跃在渊何去从,
吉凶悔吝机无穷。
太祖兵变陈桥上,
少伯舟泛五湖中。
狡兔不绝重走狗,
鹬蚌相争起渔翁。
进退存亡不失正,
古今唯余圣人同。
微信账号:lvboguoxue
每天一篇原创文章
周世宗柴荣去世,他七岁的儿子即位
军权掌握在禁军统帅赵匡胤手中
960年春节,战报北方辽国来犯
于是赵匡胤带兵出征
行军至陈桥驿时,军队驻扎
宫中和军队都传言赵匡胤要废帝自立
到了晚上,赵匡胤在军帐睡着了
赵匡义和赵普将一件事先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
然后和一众将领拔刀逼迫赵匡胤登基
赵匡胤只好“勉强”即位,开创北宋
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公元前496年,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战死,自此吴越结仇连年征战
前494年,阖闾的儿子夫差终于为父复仇大胜越国
越王勾践仅剩5000人逃入会稽山
范蠡于勾践穷途末路之时投奔他
献上“忍辱偷生,卧薪尝胆”之计
并陪同勾践一起在吴国为奴三年
三年后勾践回国,范蠡与文种定下灭吴九术
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努力,勾践终于灭吴
范蠡和文种,是勾践的大功臣
理当与勾践一起共享荣华富贵
但范蠡辞官不做,退隐江湖
《易经。乾》九四爻辞: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处于上卦之下,近于九五君位
位极人臣之位,最是不稳
要么进一步跃居九五,飞龙在天
要么退一步退隐初九,潜龙勿用
但难就难在这进退二字上
是进是退,易经说了一个标准:时
五代十国,群雄割据
是时兵连祸结,百姓苦不堪言
且后周政局不稳,皇帝年幼
赵匡胤兵权在握,一统天下,结束分裂
正是当进之时
吴越争霸结束,勾践灭吴
自古“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且勾践其人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富贵
(ps:不肯退的文种,就被勾践杀了)
正是范蠡功成身退之时
位极人臣,且主弱臣强的例子很多
周公、王莽、曹操都是
但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曹操背负千古骂名
唯有一个周公得了好结果
孔子为《易经。乾卦》写文言说: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但即便圣人如周公,也有“周公恐惧流言日”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感慨
“是进亦忧,退亦忧”
可见进退二字,真真难倒了古今仁人志士
这个位置究竟当如何自处
《易经。坤卦》六四爻给了一个不错的参考答案
“括囊。无咎无誉。”
意思是让自己象收紧的口袋
毁誉皆无
但那是比知进退更难做到的事情
打油诗一首,结束这个话题
《观乾卦九四爻有感》
或跃在渊何去从,
吉凶悔吝机无穷。
太祖兵变陈桥上,
少伯舟泛五湖中。
狡兔不绝重走狗,
鹬蚌相争起渔翁。
进退存亡不失正,
古今唯余圣人同。
微信账号:lvboguoxue
每天一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