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me
如果要在死之前再读最后一本书,你会选什么书?
他选了《刀锋》。
他望着阳光下无人的海滩,春末夏初海风尚冷,太阳明晃晃的,照的好像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过黑暗一样。
崎岖的礁石反射着棕色的光,棱角处满是阴影。浪推上岸来,又回去,又推上岸来。墨绿色的水草挂在沙滩上,身上的水渍斑斑点点,朝四面八方反射着光。细小的残损的贝壳嵌在岸边,密密的纹路一条接着一条,上帝在画好它们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功夫。
如果要在死之前再读最后一本书,你会选什么书?他问自己。
生活像是滑进了一条可以看得到尽头的轨道,轨道平直,小倾角,周身是流动缓慢的胶质,它们裹挟着他徐徐前行,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地粘上肮脏的灰尘与不明来路的物质,当然,偶尔也会有天空中掉下的彩色花朵与蝴蝶的翅翼。但是当这所有混着在胶质里,便融合作颜色可疑的一团。他被困其中,无法动弹,只得任由自己跟随着它们滑向终点。
海水好像从不会悲伤,它们吞掉空罐头,吞掉泄露的石油,吞掉死去的海鸟,吞掉鱼骨,吞掉沉没的船,然后像是崭新的一样回到岸边,上岸,回去,上岸,回去,喧嚣的吵闹的,没有表情的不动声色的。
他不知在这里站了多久了,太阳从左边的头顶移到了右边,光亮未减,像是永远不会燃尽似的。
真可笑。他想。像是永远不会燃尽似的。
旧书的好闻的纸味,微微有了曲度的书页。他不记得那本书是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大概是曾经谁顺手送来,或是房间的上一个住户留下来的。
他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可是从来没有翻开过它,因为它好像并不属于自己,它的身上,满是另一个人的痕迹——像是附着在纸张上的一个幽灵。他怕那幽灵从沉睡中惊醒,注视自己。
在他决定要死去的那天,他就停止了买书,而是将还没有看过的书通通挑出来,耐心的读了一遍。这些书有的有趣有的无聊,可是他把它们都读了。
只剩下它了。是的,只剩下它了。
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死去,大概会走进那片海吧。因为它那么崭新那么干净,它不偏不倚公正无私,它没有想法只是来来去去。
他转身背对太阳离开,沙滩上的脚印有些孤独,却也和不远处孤独躺着的水藻相得益彰。
「“也许不太实际,另一方面,也许很实际。总之非常之有趣。你决计想象不到读《奥德修纪》的原文时多么令人兴奋。使你感到仿佛你只要踮起脚伸出手来,天上的星星就能碰到似的。”」
他在清晨听到发条鸟的叫声——他原本以为那种咯吱吱的声音只存在于村上的小说里。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连读村上春树都变成流行了呢。他想到这里起身拉开窗帘,阳光一下子倒进房间,铁环摩擦窗帘杆的声音的间隙里,塞进去发条鸟飞走的振翅声。
读完这一本书,就去死吧。站在一整个世界的阳光前,他像是下了一个决心。
当你有了一个目标的时候,现在所做的每一件琐碎的事,都瞬间被赋予了不可或缺的意义。
流进下水道的漩涡,溅到衣领里的水珠,杯壁上的牙膏沫。
衬衫,橙,和面包。
牛奶挂在玻璃杯的内侧,你推我搡的向下走着,朝着地心的方向。
白色的床单与墙壁,白色的地毯歪歪扭扭的盖在浅木色的地板上,白色的餐桌与落地灯,白色的窗帘和窗框。
白色白色白色。
他想,读完这一本书,就去死吧。
「“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刚要入门:看见广大的精神领域在我面前展开,向我招手,我急切要去那里旅行。”
“你希望在那边找到什么呢?”
“我那些问题的答案。”」
漫天的杨花像是从天空里飘来的,它们毫无征兆的出现与消失,在一夜之间像是被一场大火燃尽了一般。
那些没有了毛茸茸花朵的杨树花枝,便这样被抛弃一般掉在地上,蜿蜒着被压扁,像是一场昆虫迁徙途中遭遇的惨烈车祸,它们绿色的身体毫不害羞的扭曲着,像是在说,你看你看,我们没有用了。
星空很低,路灯反而高大起来。他沿着住宅区的街边走,他知道再走多远路灯就会稀疏下去,他知道再走多远四周就会荒凉起来,他知道再走多远这些高高低低的楼房就会被甩在身后,他知道再走多远就能与那片熟悉的海相逢。
他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他不是找不到答案,他只是提不出问题。
不远处的路上跑过夜行的大货车,暧昧的黄色灯光里沉重的蓝色一闪而过。帆布的一角被不经意的风吹起,他瞥见货车里挤挤挨挨的被送去屠宰的猪的眼睛。
反正怎样,不都是死吗。
「“那么,他有什么地方使你特别看中的呢?”
拉里凝神看着我整整有一分钟方才回答。他陷在深窝里的那双眼睛像是企图钻进我的灵魂深处。
“圣徒气息。”
他的回答使我微微感到不安。在这间陈设着精美家具、墙上挂着著名画的房间里,这句话就像浴缸漫出的水从天花板上漏下来,扑腾的一声。」
他与父母的关系,像是淡淡的一杯清水,无味无色,有益健康。
而与他人,他更像是空气中的氦,存在,却可以不必存在。
他不是没有过爱人——如果非要找一个称得上爱人的人的话——上学的时候那个短发的女生总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她鼻子塌塌的,眼睛很大——不不,是有点儿太大了,瘦,手腕上戴了一条细细的银色链子。他装作不经意的路过,看到她在读《苇间风》。
他从未与她说过话,可是他在回家的路上绕到那家旧书店买了一本同样的书,他想,这也算是交谈吧,我们在那一个世界里算是比肩同行过了。
于是这样,他总是读着女生读的书,他们一起经过一个又一个瑰丽的庞杂的世界。
他站在傍晚的海边,那女生又路过脑海,这次她停了一下。
她停了一下,还是当年的模样,她没有望向他,而是像从前一样,捧着书在读。
这次不管他怎么努力,都没有看到书名。
「我说的恐惧并不是指怕被关闭起来或者怕站在高地方,而是怕死亡,或者更糟糕的,怕生命。」
他的生活只剩下琐事与读这本书。
于是很快,他的生活走到了尽头。
书读完是那天的夜里,他看着厚重的夜色,决定恪守承诺。
路灯,公路,荒地,野草。
春末的夜还是冷的。
他走向那片熟悉的却又崭新的海。
夜里的海像是蜕了画皮,它狰狞的咆哮着,礁石像是能够吸收光线,在阴沉的夜空下站成一个个表情诡谲的剪影。
他走向沙滩,海草,与贝壳——海还是熟悉的海,只是这些参与者全部都沉睡了,在这如死寂的夜,只有海还是活着的。
海水灌进他的鞋,打湿他的裤脚,顺着布料的纹路爬上来,像是藤蔓与蟒蛇,像是毒药与爱情。
他无动于衷的朝前走,夜里的海冰凉,如同拥抱了一具哀怨的尸体。
海水漫上腰来,海水漫上胸口。
他回头看了看来时的岸,又转回身来面冲更深的海。
周身的海面,突然燃起黑色的火焰。
文中引用:《刀锋》 毛姆 上海译文出版社 周煦良译
他选了《刀锋》。
他望着阳光下无人的海滩,春末夏初海风尚冷,太阳明晃晃的,照的好像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过黑暗一样。
崎岖的礁石反射着棕色的光,棱角处满是阴影。浪推上岸来,又回去,又推上岸来。墨绿色的水草挂在沙滩上,身上的水渍斑斑点点,朝四面八方反射着光。细小的残损的贝壳嵌在岸边,密密的纹路一条接着一条,上帝在画好它们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功夫。
如果要在死之前再读最后一本书,你会选什么书?他问自己。
生活像是滑进了一条可以看得到尽头的轨道,轨道平直,小倾角,周身是流动缓慢的胶质,它们裹挟着他徐徐前行,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地粘上肮脏的灰尘与不明来路的物质,当然,偶尔也会有天空中掉下的彩色花朵与蝴蝶的翅翼。但是当这所有混着在胶质里,便融合作颜色可疑的一团。他被困其中,无法动弹,只得任由自己跟随着它们滑向终点。
海水好像从不会悲伤,它们吞掉空罐头,吞掉泄露的石油,吞掉死去的海鸟,吞掉鱼骨,吞掉沉没的船,然后像是崭新的一样回到岸边,上岸,回去,上岸,回去,喧嚣的吵闹的,没有表情的不动声色的。
他不知在这里站了多久了,太阳从左边的头顶移到了右边,光亮未减,像是永远不会燃尽似的。
真可笑。他想。像是永远不会燃尽似的。
旧书的好闻的纸味,微微有了曲度的书页。他不记得那本书是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大概是曾经谁顺手送来,或是房间的上一个住户留下来的。
他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可是从来没有翻开过它,因为它好像并不属于自己,它的身上,满是另一个人的痕迹——像是附着在纸张上的一个幽灵。他怕那幽灵从沉睡中惊醒,注视自己。
在他决定要死去的那天,他就停止了买书,而是将还没有看过的书通通挑出来,耐心的读了一遍。这些书有的有趣有的无聊,可是他把它们都读了。
只剩下它了。是的,只剩下它了。
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死去,大概会走进那片海吧。因为它那么崭新那么干净,它不偏不倚公正无私,它没有想法只是来来去去。
他转身背对太阳离开,沙滩上的脚印有些孤独,却也和不远处孤独躺着的水藻相得益彰。
「“也许不太实际,另一方面,也许很实际。总之非常之有趣。你决计想象不到读《奥德修纪》的原文时多么令人兴奋。使你感到仿佛你只要踮起脚伸出手来,天上的星星就能碰到似的。”」
他在清晨听到发条鸟的叫声——他原本以为那种咯吱吱的声音只存在于村上的小说里。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连读村上春树都变成流行了呢。他想到这里起身拉开窗帘,阳光一下子倒进房间,铁环摩擦窗帘杆的声音的间隙里,塞进去发条鸟飞走的振翅声。
读完这一本书,就去死吧。站在一整个世界的阳光前,他像是下了一个决心。
当你有了一个目标的时候,现在所做的每一件琐碎的事,都瞬间被赋予了不可或缺的意义。
流进下水道的漩涡,溅到衣领里的水珠,杯壁上的牙膏沫。
衬衫,橙,和面包。
牛奶挂在玻璃杯的内侧,你推我搡的向下走着,朝着地心的方向。
白色的床单与墙壁,白色的地毯歪歪扭扭的盖在浅木色的地板上,白色的餐桌与落地灯,白色的窗帘和窗框。
白色白色白色。
他想,读完这一本书,就去死吧。
「“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刚要入门:看见广大的精神领域在我面前展开,向我招手,我急切要去那里旅行。”
“你希望在那边找到什么呢?”
“我那些问题的答案。”」
漫天的杨花像是从天空里飘来的,它们毫无征兆的出现与消失,在一夜之间像是被一场大火燃尽了一般。
那些没有了毛茸茸花朵的杨树花枝,便这样被抛弃一般掉在地上,蜿蜒着被压扁,像是一场昆虫迁徙途中遭遇的惨烈车祸,它们绿色的身体毫不害羞的扭曲着,像是在说,你看你看,我们没有用了。
星空很低,路灯反而高大起来。他沿着住宅区的街边走,他知道再走多远路灯就会稀疏下去,他知道再走多远四周就会荒凉起来,他知道再走多远这些高高低低的楼房就会被甩在身后,他知道再走多远就能与那片熟悉的海相逢。
他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他不是找不到答案,他只是提不出问题。
不远处的路上跑过夜行的大货车,暧昧的黄色灯光里沉重的蓝色一闪而过。帆布的一角被不经意的风吹起,他瞥见货车里挤挤挨挨的被送去屠宰的猪的眼睛。
反正怎样,不都是死吗。
「“那么,他有什么地方使你特别看中的呢?”
拉里凝神看着我整整有一分钟方才回答。他陷在深窝里的那双眼睛像是企图钻进我的灵魂深处。
“圣徒气息。”
他的回答使我微微感到不安。在这间陈设着精美家具、墙上挂着著名画的房间里,这句话就像浴缸漫出的水从天花板上漏下来,扑腾的一声。」
他与父母的关系,像是淡淡的一杯清水,无味无色,有益健康。
而与他人,他更像是空气中的氦,存在,却可以不必存在。
他不是没有过爱人——如果非要找一个称得上爱人的人的话——上学的时候那个短发的女生总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她鼻子塌塌的,眼睛很大——不不,是有点儿太大了,瘦,手腕上戴了一条细细的银色链子。他装作不经意的路过,看到她在读《苇间风》。
他从未与她说过话,可是他在回家的路上绕到那家旧书店买了一本同样的书,他想,这也算是交谈吧,我们在那一个世界里算是比肩同行过了。
于是这样,他总是读着女生读的书,他们一起经过一个又一个瑰丽的庞杂的世界。
他站在傍晚的海边,那女生又路过脑海,这次她停了一下。
她停了一下,还是当年的模样,她没有望向他,而是像从前一样,捧着书在读。
这次不管他怎么努力,都没有看到书名。
「我说的恐惧并不是指怕被关闭起来或者怕站在高地方,而是怕死亡,或者更糟糕的,怕生命。」
他的生活只剩下琐事与读这本书。
于是很快,他的生活走到了尽头。
书读完是那天的夜里,他看着厚重的夜色,决定恪守承诺。
路灯,公路,荒地,野草。
春末的夜还是冷的。
他走向那片熟悉的却又崭新的海。
夜里的海像是蜕了画皮,它狰狞的咆哮着,礁石像是能够吸收光线,在阴沉的夜空下站成一个个表情诡谲的剪影。
他走向沙滩,海草,与贝壳——海还是熟悉的海,只是这些参与者全部都沉睡了,在这如死寂的夜,只有海还是活着的。
海水灌进他的鞋,打湿他的裤脚,顺着布料的纹路爬上来,像是藤蔓与蟒蛇,像是毒药与爱情。
他无动于衷的朝前走,夜里的海冰凉,如同拥抱了一具哀怨的尸体。
海水漫上腰来,海水漫上胸口。
他回头看了看来时的岸,又转回身来面冲更深的海。
周身的海面,突然燃起黑色的火焰。
文中引用:《刀锋》 毛姆 上海译文出版社 周煦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