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
《金阁寺》
书本节选:
我近乎绝望地等待着。这早春的天空像闪亮的玻璃窗,不让人窥见其内部,但我相信其内部隐藏着火和破灭……我只幻想着一种巨大天空下的榨汁机似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把灾难、悲惨的结局、灭绝人寰的悲剧、人、物质、丑陋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统统压得粉碎。早春的天空异乎寻常的璀璨,令人常常以为是覆盖着大地的巨斧冰凉的刃光。我只是等待它的下落,甚至无暇思索就迅速下落。
美......美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怨敌。
书评节选:
“《金阁寺》里中后段开始,也就是沟口自甘堕落,开始旅行的那些,反而变得纯真质朴起来,仿佛是三岛的告白:沟口和柏木辩论的那段,三岛借沟口的话说:“使世界变貌的绝不是认识,使世界变貌的是行为,没有别的。”......小说三次提到《南泉斩猫》,反而是最后一次,借柏木之口,才说清楚三岛借用此公案的意图,概括论之,就是说,美都是人的认识造就的,只有斩断认识,美也就不存在,美本身只是虚妄。而在这里,沟口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他认为,美已经成为自己的仇敌。
虚妄和美的幻影。这是三岛哲学里重要的部分。他的很多小说,都用浪漫主义的笔调,描写小说人物的一个个妄念。到了终曲《丰饶之海》四部曲,发挥到了极致。《天人五衰》的结局,把一切事情一切发生都归咎于妄念,根本是什么也没发生,都是角色自己的幻影。这样的做法,可以说从《金阁寺》开始就未曾改变过。三岛哲学,就是一直贯彻在他的小说中,直到他自杀为止,可以说三岛生涯有几个转变,但是那都是行动上的。而认识上,思想上,他没有任何改变,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妄念。”(from:本_多)
三岛由纪夫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56年,长篇小说。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金阁寺》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
三岛要在《金阁寺》中描述这种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这在他看来似乎用一般的真善美方程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他一向追求倒错美学,于是将金阁寺僧徒的思想和行为作艺术上的提升。他要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造“死与颓废”的美,构筑自己独特的美学世界。总之,三岛由纪夫驱笔写《金阁寺》,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
书本节选:
我近乎绝望地等待着。这早春的天空像闪亮的玻璃窗,不让人窥见其内部,但我相信其内部隐藏着火和破灭……我只幻想着一种巨大天空下的榨汁机似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把灾难、悲惨的结局、灭绝人寰的悲剧、人、物质、丑陋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统统压得粉碎。早春的天空异乎寻常的璀璨,令人常常以为是覆盖着大地的巨斧冰凉的刃光。我只是等待它的下落,甚至无暇思索就迅速下落。
美......美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怨敌。
书评节选:
“《金阁寺》里中后段开始,也就是沟口自甘堕落,开始旅行的那些,反而变得纯真质朴起来,仿佛是三岛的告白:沟口和柏木辩论的那段,三岛借沟口的话说:“使世界变貌的绝不是认识,使世界变貌的是行为,没有别的。”......小说三次提到《南泉斩猫》,反而是最后一次,借柏木之口,才说清楚三岛借用此公案的意图,概括论之,就是说,美都是人的认识造就的,只有斩断认识,美也就不存在,美本身只是虚妄。而在这里,沟口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他认为,美已经成为自己的仇敌。
虚妄和美的幻影。这是三岛哲学里重要的部分。他的很多小说,都用浪漫主义的笔调,描写小说人物的一个个妄念。到了终曲《丰饶之海》四部曲,发挥到了极致。《天人五衰》的结局,把一切事情一切发生都归咎于妄念,根本是什么也没发生,都是角色自己的幻影。这样的做法,可以说从《金阁寺》开始就未曾改变过。三岛哲学,就是一直贯彻在他的小说中,直到他自杀为止,可以说三岛生涯有几个转变,但是那都是行动上的。而认识上,思想上,他没有任何改变,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妄念。”(from:本_多)
三岛由纪夫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56年,长篇小说。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金阁寺》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
三岛要在《金阁寺》中描述这种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这在他看来似乎用一般的真善美方程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他一向追求倒错美学,于是将金阁寺僧徒的思想和行为作艺术上的提升。他要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造“死与颓废”的美,构筑自己独特的美学世界。总之,三岛由纪夫驱笔写《金阁寺》,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