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杂记130501
Benedict Anderson《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CH6. 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因为,正如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这些王朝最基本的正当性本质上和民族性(nationalness)毫不相干。。。。。。。。。更有甚者,在欧洲大陆,同一个王室的家族成员经常统治着不同的、有时还相互敌对的国家。』
『然而,欧洲的辞典编纂学的革命创造了,并且逐渐扩散了这样的信念:语言(至少在欧洲)可以说是相当特定的集团——每天讲这种话,读这种语言的人——的个人财产,而且,这些被想象为共同体的集团有权在相互友爱的对等集团之间占有一个自主的位置。』
『因为到了19世纪中叶时所有的君主都在使用某种方言作为国家语言,也因为民族的理念在全欧各地迅速上升到威望,我们可以觉察到这欧洲—地中海区域的君主制国家有向着一个正在对他们招手的民族认同悄悄接近的趋势。。。。。。。。。一方面,这些新的认同撑住了在资本主义、怀疑主义和科学的年代里,越来越难以在推定的神圣性与纯洁的古老这两个基础上安稳立足点政权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它们也造成了新的危险。』
『对这些“官方民族主义”最好的诠释是,将之理解为一种同时结合归化与保存王朝的权力,特别是它们对从中世纪开始累积起来的广大的多语领土的统治权的手段,或者,换个表达方式来说,是一种把民族那既短又紧的皮肤撑大到足以覆盖帝国庞大的身躯的手段。』
『若想定位“官方民族主义”——即民族与王朝制帝国的刻意融合——最重要的是要记得它是在1820年以来蔓延欧洲的群众性民族主义之后,并且是由于对这些群众性民族运动的反动(reaction),而发展出来的。如果说这些民族运动原来是以美洲和法国历史为其模式的,那么现在就换它们自己变成模式了。』
『总结而言,我们已经论证了从19世纪中叶以降在欧洲内部发展出来塞顿-华生所谓的“官方民族主义”。就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这种民族主义在群众性的语言民族主义尚未出现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基本上,它们是面临要被排除出群众的想象的共同体,或者在其中沦入边陲地位威胁的当权集团——虽不全然,但主要是王朝和贵族的集团——的反应(responses)。。。。。。。。最终他们也不是只出现在欧洲和地中海东部地区而已。以帝国主义之名,同类的集团也在19世纪征服的广大的亚洲和非洲的领土上推行了非常类似的政策。最后,这些政策像折射一样被带入非欧洲的文化与历史中后,又被幸免于被直接征服的那少数几个区域(包括日本和泰国)的当地统治集团学习模仿起来。』
『几乎每一个个案中,官方民族主义都掩盖了民族与王朝的矛盾。。。。。。。最终,长期为帝国哀悼的总是统治阶级——当然包括资产阶级、但最主要是规则——而且他们的悲叹总是带有一种演戏的成分。』
这一章看的比较酣畅淋漓。5个国家的例子:
1,俄罗斯,『罗曼诺夫王室发现他们是大俄罗斯人』,『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导向对沙皇的支持』,可是1905年的革命不仅是反抗专制的革命,也是反抗俄罗斯化的革命。
2,英国,18世纪末的苏格兰,没有出现苏格兰民族主义运动,是因为『日后会被想像为苏格兰之地的大部分区域是说英文的』,所以对于苏格兰人而言『所有这些通往中心的朝圣者之路上都没有任何障碍』。而相对的,对于印度人,横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朝圣者之路』都受阻,最终导致一体化的失败。
3,日本,这是最有意思的一大段举证,也因为和中国的近代史直接相关,读起来格外有感慨。
德川幕府在强大的外患之下,失去其统治的正当性是很简单的。但是接着,明治藩阀发现『杰出的军事能力并不能保证政治的正当性』,于是学习普鲁士(19世纪)的官方民族主义,作为巩固内部地位的基本手段。日本这种“官方民族主义”的高度成功,得到3个因素的帮助:一,长期孤立造成的“族群文化”上的高同质性;二,天皇家的“万世一系”,三,外来侵略的紧急。
日本的民族主义形成之初就带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性格,是由2个因素造成的:一,长期孤立,造成对国家间的对等性完全无知,国际问题从一开始就被简化为征服和被征服,吞并和被吞并,二选一;二,日本的老师是欧洲那些自我归化后又向外扩张的“官方民族主义”的王朝。
4,暹罗
5,匈牙利
都是多方面力量的综合。(好吧,读完日本之后,就对读泰国失去了兴趣)。
CH6. 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因为,正如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这些王朝最基本的正当性本质上和民族性(nationalness)毫不相干。。。。。。。。。更有甚者,在欧洲大陆,同一个王室的家族成员经常统治着不同的、有时还相互敌对的国家。』
『然而,欧洲的辞典编纂学的革命创造了,并且逐渐扩散了这样的信念:语言(至少在欧洲)可以说是相当特定的集团——每天讲这种话,读这种语言的人——的个人财产,而且,这些被想象为共同体的集团有权在相互友爱的对等集团之间占有一个自主的位置。』
『因为到了19世纪中叶时所有的君主都在使用某种方言作为国家语言,也因为民族的理念在全欧各地迅速上升到威望,我们可以觉察到这欧洲—地中海区域的君主制国家有向着一个正在对他们招手的民族认同悄悄接近的趋势。。。。。。。。。一方面,这些新的认同撑住了在资本主义、怀疑主义和科学的年代里,越来越难以在推定的神圣性与纯洁的古老这两个基础上安稳立足点政权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它们也造成了新的危险。』
『对这些“官方民族主义”最好的诠释是,将之理解为一种同时结合归化与保存王朝的权力,特别是它们对从中世纪开始累积起来的广大的多语领土的统治权的手段,或者,换个表达方式来说,是一种把民族那既短又紧的皮肤撑大到足以覆盖帝国庞大的身躯的手段。』
『若想定位“官方民族主义”——即民族与王朝制帝国的刻意融合——最重要的是要记得它是在1820年以来蔓延欧洲的群众性民族主义之后,并且是由于对这些群众性民族运动的反动(reaction),而发展出来的。如果说这些民族运动原来是以美洲和法国历史为其模式的,那么现在就换它们自己变成模式了。』
『总结而言,我们已经论证了从19世纪中叶以降在欧洲内部发展出来塞顿-华生所谓的“官方民族主义”。就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这种民族主义在群众性的语言民族主义尚未出现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基本上,它们是面临要被排除出群众的想象的共同体,或者在其中沦入边陲地位威胁的当权集团——虽不全然,但主要是王朝和贵族的集团——的反应(responses)。。。。。。。。最终他们也不是只出现在欧洲和地中海东部地区而已。以帝国主义之名,同类的集团也在19世纪征服的广大的亚洲和非洲的领土上推行了非常类似的政策。最后,这些政策像折射一样被带入非欧洲的文化与历史中后,又被幸免于被直接征服的那少数几个区域(包括日本和泰国)的当地统治集团学习模仿起来。』
『几乎每一个个案中,官方民族主义都掩盖了民族与王朝的矛盾。。。。。。。最终,长期为帝国哀悼的总是统治阶级——当然包括资产阶级、但最主要是规则——而且他们的悲叹总是带有一种演戏的成分。』
这一章看的比较酣畅淋漓。5个国家的例子:
1,俄罗斯,『罗曼诺夫王室发现他们是大俄罗斯人』,『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导向对沙皇的支持』,可是1905年的革命不仅是反抗专制的革命,也是反抗俄罗斯化的革命。
2,英国,18世纪末的苏格兰,没有出现苏格兰民族主义运动,是因为『日后会被想像为苏格兰之地的大部分区域是说英文的』,所以对于苏格兰人而言『所有这些通往中心的朝圣者之路上都没有任何障碍』。而相对的,对于印度人,横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朝圣者之路』都受阻,最终导致一体化的失败。
3,日本,这是最有意思的一大段举证,也因为和中国的近代史直接相关,读起来格外有感慨。
德川幕府在强大的外患之下,失去其统治的正当性是很简单的。但是接着,明治藩阀发现『杰出的军事能力并不能保证政治的正当性』,于是学习普鲁士(19世纪)的官方民族主义,作为巩固内部地位的基本手段。日本这种“官方民族主义”的高度成功,得到3个因素的帮助:一,长期孤立造成的“族群文化”上的高同质性;二,天皇家的“万世一系”,三,外来侵略的紧急。
日本的民族主义形成之初就带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性格,是由2个因素造成的:一,长期孤立,造成对国家间的对等性完全无知,国际问题从一开始就被简化为征服和被征服,吞并和被吞并,二选一;二,日本的老师是欧洲那些自我归化后又向外扩张的“官方民族主义”的王朝。
4,暹罗
5,匈牙利
都是多方面力量的综合。(好吧,读完日本之后,就对读泰国失去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