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访华务实求新, 北京期待奥政府不折腾
2月20日晚,希拉里抵达北京,开始了她就任奥巴马新政府国务卿以来首次外交访问中最后一站。在离开首尔赴京之前,她对随行记者明确表示,虽然美中两国还有在人权等议题上各自表述的争议,但她认为这些不同不能影响到两国需要在全球变暖、金融危机和地区安全方面达成的更广阔共识。其实她在美国出发前于亚洲协会做的亚洲之行热身演讲中,已经明确用中国古代敌对的吴越战士"同舟共济"渡过风暴中河流的典故,为她访问北京的务实身段定下基调。
作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把亚洲而不是传统的欧洲作为首访目标,当然首先是平衡外交的考量,非常符合奥巴马总统的圆润性格。希拉里获相之前,奥巴马已派两位特使访问中东、南亚,上任之后,她又连续接待了来自英国、德国、法国等传统盟友的外长;2月7日,极富外交经验的副总统拜登,首访欧洲。而希拉里在亚洲访问之际,奥巴马首访加拿大。因此希拉里访亚,是在总统、副总统亲自照顾欧加盟国之余的布局,不宜过度解读成亚洲将成为美国外交新重点。
当然,亚洲之行重点在于中国,也是事实。首站日本,希拉里宣示的是美国没有忘记传统盟友,并且诚邀麻生成为首赴华盛顿会见奥巴马的国家领袖,但这已是需要保持的旧谊,两国并无大事可谈;次站印尼,希拉里带来的是奥巴马对穆斯林世界的重视讯息;三站韩国焦点是朝鲜问题,但她依然声明还需要听取中国意见。末站中国,才有希拉里希望谈的汇率和国债、全球变暖、朝鲜问题,中国希望谈但希拉里不希望谈的贸易问题、希拉里要提但不希望多谈的人权等议题在等着她。
美国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急需美国国债持有最大户的中国继续对美国保持信心,而美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又希望人民币继续升值,在这个严重依赖中国的时刻,国会还刚通过"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刺激法案,虽经修正,但依然限制未签WTO政府采购协议的中国获得订单。非常反讽的是,当社会主义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捍卫自由贸易的时候,资本主义唯超大国的美国,却在扭捏通过贸易保护条款限制自由贸易。美国这种打人又求人的态度,实在让希拉里难以在北京获得任何经济议题上的进展。但她依然强调此议题的重要性,也是希望改变布什时代财政部主导中美关系的"旧规",不但藉此宣布国务院也能和中国谈经济,而且还要谈"更广阔议题"。
可惜的是,其中一个"更广阔议题"是朝鲜问题,她承认了六方会谈框架,也就是承认了她即将遵循布什政府的路线图走下去。因此,只有"全球变暖"这个"更广阔议题"才是奥巴马政府能和布什政府走出不一样对华新路的机会。21日希拉里访问太阳宫热电厂及其相关谈判,将是她此行的最大谈资。至于人权宗教等非"更广阔议题",希拉里将以22日参加基督教堂礼拜,以及会见高耀洁等"女权和民间人士"来处理。她在接受NBC访问的时候表示,女权也是人权,在经济危机下获得工作权利也是人权。
虽然希拉里北京之行努力务实求新,一改在1995年妇女大会、2008年总统初选期间对中国的抨击,但中国政府其实更希望的是美国新政府"不折腾","布规奥随",继续维持布什政府奠定的近几十年来最好中美关系。中美目前相互依赖已经到了必须同舟共济的时刻,各自都在解决各自的国内经济难题,但不能以损害对方利益为前提推出贸易保护政策,否则一损俱损,甚至拖垮全球。中国目前出口锐减,造成2000万民工失业,虽然北京努力推出国内刺激政策,但如果美国长期经济不恢复,也会造成中国极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至于希拉里会见民间人士,应该更加鼓励。奥巴马成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也激发了中国民众对美国的更大善意,而希拉里本人,凭借克林顿的关系,也有极多的中国拥趸。美国向来都是中国公民社会的支持者,金钱不是万能,经济不是一切,发自中国民间对美国的喜爱,才是中美关系更能持久的根本原因。
作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把亚洲而不是传统的欧洲作为首访目标,当然首先是平衡外交的考量,非常符合奥巴马总统的圆润性格。希拉里获相之前,奥巴马已派两位特使访问中东、南亚,上任之后,她又连续接待了来自英国、德国、法国等传统盟友的外长;2月7日,极富外交经验的副总统拜登,首访欧洲。而希拉里在亚洲访问之际,奥巴马首访加拿大。因此希拉里访亚,是在总统、副总统亲自照顾欧加盟国之余的布局,不宜过度解读成亚洲将成为美国外交新重点。
当然,亚洲之行重点在于中国,也是事实。首站日本,希拉里宣示的是美国没有忘记传统盟友,并且诚邀麻生成为首赴华盛顿会见奥巴马的国家领袖,但这已是需要保持的旧谊,两国并无大事可谈;次站印尼,希拉里带来的是奥巴马对穆斯林世界的重视讯息;三站韩国焦点是朝鲜问题,但她依然声明还需要听取中国意见。末站中国,才有希拉里希望谈的汇率和国债、全球变暖、朝鲜问题,中国希望谈但希拉里不希望谈的贸易问题、希拉里要提但不希望多谈的人权等议题在等着她。
美国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急需美国国债持有最大户的中国继续对美国保持信心,而美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又希望人民币继续升值,在这个严重依赖中国的时刻,国会还刚通过"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刺激法案,虽经修正,但依然限制未签WTO政府采购协议的中国获得订单。非常反讽的是,当社会主义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捍卫自由贸易的时候,资本主义唯超大国的美国,却在扭捏通过贸易保护条款限制自由贸易。美国这种打人又求人的态度,实在让希拉里难以在北京获得任何经济议题上的进展。但她依然强调此议题的重要性,也是希望改变布什时代财政部主导中美关系的"旧规",不但藉此宣布国务院也能和中国谈经济,而且还要谈"更广阔议题"。
可惜的是,其中一个"更广阔议题"是朝鲜问题,她承认了六方会谈框架,也就是承认了她即将遵循布什政府的路线图走下去。因此,只有"全球变暖"这个"更广阔议题"才是奥巴马政府能和布什政府走出不一样对华新路的机会。21日希拉里访问太阳宫热电厂及其相关谈判,将是她此行的最大谈资。至于人权宗教等非"更广阔议题",希拉里将以22日参加基督教堂礼拜,以及会见高耀洁等"女权和民间人士"来处理。她在接受NBC访问的时候表示,女权也是人权,在经济危机下获得工作权利也是人权。
虽然希拉里北京之行努力务实求新,一改在1995年妇女大会、2008年总统初选期间对中国的抨击,但中国政府其实更希望的是美国新政府"不折腾","布规奥随",继续维持布什政府奠定的近几十年来最好中美关系。中美目前相互依赖已经到了必须同舟共济的时刻,各自都在解决各自的国内经济难题,但不能以损害对方利益为前提推出贸易保护政策,否则一损俱损,甚至拖垮全球。中国目前出口锐减,造成2000万民工失业,虽然北京努力推出国内刺激政策,但如果美国长期经济不恢复,也会造成中国极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至于希拉里会见民间人士,应该更加鼓励。奥巴马成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也激发了中国民众对美国的更大善意,而希拉里本人,凭借克林顿的关系,也有极多的中国拥趸。美国向来都是中国公民社会的支持者,金钱不是万能,经济不是一切,发自中国民间对美国的喜爱,才是中美关系更能持久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