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四月的末尾,
现在我在大三的尾巴上,美其名曰是在上学,实则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在忙些什么,还把每天都过得诚惶诚恐。身边的朋友不多,但还好,有几个可以交心的。最近自己的状态不太好,不容易沉静,我本就不是那种可以心如止水的人,生活中的任何一棵杂草都可以引起我的波澜,时常被新鲜事物搅的生活一团乱,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有时回过神来太需要时间了。而现在我要做的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考研,现在我发现考研是一种修行。需要一定的内心强大,和对外界的浮华的自动过滤。而我都不够,当然不是说这就意味着我不适合考研,只是现在我还没有找到那种平衡点,可以很好的处理情绪波动的问题。。。
引起我内心波动的另外一方面是看过的电视剧,电影,读过的书。是的,最近读了不少书,还是略带深奥,或者极端的书。关于心理学,哲学(卢梭,蒙田),还有安妮的小说,《春宴》本来一直对它存有好奇之心,但是却缺乏勇气去读,因为之前读过她的唯一一本小说《莲花》,知道读它会带来的后果。可以那几天还是没忍住,还是一冲动,在摊上买了本,然后用两天看完,看的过程果真是和之前想象的一样,看的内心随着主人公绝望,堕入深渊,不知道存活于世的真切的意义,不知道怎么用以前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服自己,还清楚的记得,在周二下午的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讲着现代社会的先进,文明,说希望我们都可以有个光明的未来。而我在倒数第二排的位置上恍惚,不知道自己到底置身在何处,到底是存活于那个时空。然后是深刻的怀疑和惆怅。下课后看的自己心情极度不好,脸色惨淡。然后找了个同学一起聊天,聊宗教,生活状态。这才觉得我会到了自己的世界。我不知道也许这是因为她的小说本来就不适合我看吧。对于那些家庭不完整,童年过得无依无靠,生活惨淡,直至世上没有一个和自己有真切联系的人,然后人生没有目标。其实我不太明白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可是我还是好奇那种生活。安妮的书更多倾向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或深或浅的缘分,还有一些边缘人在寻找自己,寻找真实的存在。这是我所感兴趣的。
然后就是看了电视剧《城市猎人》,本身对韩剧不感兴趣的我在室友的鼓动下看了这部剧。其实给我最大的感触不是剧情有多么曲折,润成背负了多少担子。而是在看它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我才明白,电视剧里的那些爱人们之间相处的甜蜜画面只是在过程里才会细细刻画,以此推动剧情的发展,在结尾,即使是喜剧,有个美好的结局,也是一带而过。我从中总结出要把过程过的美好而有意义,不能只为了那个诱人的结果而放弃现在的生活。所以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就像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总是在攒钱,即使有多余存款,也会尽力过着艰苦的生活,为了买房,买车,中间把日子过得让人觉得心酸。其实那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少则三五年,多则八年十年,甚至十几年,这些日子就不是你应该快乐舒服的日子了吗?这样过着是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年华或者孩子的美好童年的。
前天和今年毕业的学姐一起吃饭,聊了很久,然后突然发现自己有些急功近利,过于浮躁和不踏实,她说,我现在经历了所有这些看似对学生来说最坏的结果,我仍然觉得没有什么呀,司考没过,考研没过,工作还没有着落。急什么呀,一切都慢慢来,都会解决的。考研途中都有过颓废,慌乱,不积极自习,想放空自己。这是常有的事,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遇到情绪波动期,就好好面对,调整就好了。不要让它打乱你的阵脚。
和高中的好友鸭聊天,她说应该是过了复试,可是不太想去那里上,地方不好,人也看着不舒服,吃的也不合口味。本来以为复试应该通不过,想着以后再也不会去那里了,所以当时甚是洒脱。想不去又觉得放弃甚是可惜,可能还是会去。后面她总结说,考研选学校一定要选个你喜欢的,有挑战点没关系,不然觉得读研是在浪费时间,在一个心不甘情不愿的学校呆三年真不是明智的事。所以这好像也给了我一些暗示吧。
五一放假应该是下周开始,可是思昨天就回家了,让我觉得已经放假了,虽然放假对我来说没啥影响。但还是觉得有些放松。明天珊也要回家,希望接下来的几天,宿舍可以顶住压力,依然有学习的气氛。
也希望五月的小丹丹可以更勇敢,更坚强,更有毅力。加油!相信自己,然后相信未来。
引起我内心波动的另外一方面是看过的电视剧,电影,读过的书。是的,最近读了不少书,还是略带深奥,或者极端的书。关于心理学,哲学(卢梭,蒙田),还有安妮的小说,《春宴》本来一直对它存有好奇之心,但是却缺乏勇气去读,因为之前读过她的唯一一本小说《莲花》,知道读它会带来的后果。可以那几天还是没忍住,还是一冲动,在摊上买了本,然后用两天看完,看的过程果真是和之前想象的一样,看的内心随着主人公绝望,堕入深渊,不知道存活于世的真切的意义,不知道怎么用以前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服自己,还清楚的记得,在周二下午的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讲着现代社会的先进,文明,说希望我们都可以有个光明的未来。而我在倒数第二排的位置上恍惚,不知道自己到底置身在何处,到底是存活于那个时空。然后是深刻的怀疑和惆怅。下课后看的自己心情极度不好,脸色惨淡。然后找了个同学一起聊天,聊宗教,生活状态。这才觉得我会到了自己的世界。我不知道也许这是因为她的小说本来就不适合我看吧。对于那些家庭不完整,童年过得无依无靠,生活惨淡,直至世上没有一个和自己有真切联系的人,然后人生没有目标。其实我不太明白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可是我还是好奇那种生活。安妮的书更多倾向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或深或浅的缘分,还有一些边缘人在寻找自己,寻找真实的存在。这是我所感兴趣的。
然后就是看了电视剧《城市猎人》,本身对韩剧不感兴趣的我在室友的鼓动下看了这部剧。其实给我最大的感触不是剧情有多么曲折,润成背负了多少担子。而是在看它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我才明白,电视剧里的那些爱人们之间相处的甜蜜画面只是在过程里才会细细刻画,以此推动剧情的发展,在结尾,即使是喜剧,有个美好的结局,也是一带而过。我从中总结出要把过程过的美好而有意义,不能只为了那个诱人的结果而放弃现在的生活。所以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就像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总是在攒钱,即使有多余存款,也会尽力过着艰苦的生活,为了买房,买车,中间把日子过得让人觉得心酸。其实那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少则三五年,多则八年十年,甚至十几年,这些日子就不是你应该快乐舒服的日子了吗?这样过着是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年华或者孩子的美好童年的。
前天和今年毕业的学姐一起吃饭,聊了很久,然后突然发现自己有些急功近利,过于浮躁和不踏实,她说,我现在经历了所有这些看似对学生来说最坏的结果,我仍然觉得没有什么呀,司考没过,考研没过,工作还没有着落。急什么呀,一切都慢慢来,都会解决的。考研途中都有过颓废,慌乱,不积极自习,想放空自己。这是常有的事,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遇到情绪波动期,就好好面对,调整就好了。不要让它打乱你的阵脚。
和高中的好友鸭聊天,她说应该是过了复试,可是不太想去那里上,地方不好,人也看着不舒服,吃的也不合口味。本来以为复试应该通不过,想着以后再也不会去那里了,所以当时甚是洒脱。想不去又觉得放弃甚是可惜,可能还是会去。后面她总结说,考研选学校一定要选个你喜欢的,有挑战点没关系,不然觉得读研是在浪费时间,在一个心不甘情不愿的学校呆三年真不是明智的事。所以这好像也给了我一些暗示吧。
五一放假应该是下周开始,可是思昨天就回家了,让我觉得已经放假了,虽然放假对我来说没啥影响。但还是觉得有些放松。明天珊也要回家,希望接下来的几天,宿舍可以顶住压力,依然有学习的气氛。
也希望五月的小丹丹可以更勇敢,更坚强,更有毅力。加油!相信自己,然后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