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蜀(5)
我家大蜀(5)
生病
大蜀出生8个月以来一直没有生病,这主要归功于姥姥、妈妈的悉心照料,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婴儿从母体及母乳中得到很多免疫物质,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会比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健康很多。大蜀他妈属于高龄产妇(这是知识女性的一个常见现象),每天仅定量产奶30毫升,而且只供应一个月。但就是这关键的一个月母乳,让大蜀在成长的初期躲过了很多疾病。当然,这些免疫物质不可能永远保护婴儿,六个月后,它们逐步失去保护功能,剩下就需要婴儿自己去面对了。
随着天气的转冷,越来越多听到朋友家小孩生病的消息,我们家也如临大敌,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比如,妈妈和姥姥都提前注射了流感疫苗,防止自己感冒后传染大蜀。再比如,任何有感冒症状的人员不得靠近大蜀,违者,格杀勿论!由此,有个周末我被剥夺了到成都看望儿子的权利。于是,我发起了牢骚:每个小孩都有生病的经历,只有在和各种病毒侵略与反侵略的过程中,小孩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免疫系统。我的这番话刚刚说了一天,大蜀就中招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首先是孩子他妈发现大蜀在唱周杰伦的双节棍时居然带有磁音(大蜀只会“哼哼哈兮”),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姥姥发现,大蜀基本上发不出来声音了,赶紧向孩子他妈汇报。得到指令,送往省医院医治,尽量不要打点的和使用抗生素药品。经一老中医诊断过后,大蜀被认定为轻度感冒,开了一点中成药,回家。再过一天,大蜀鼻子周围基本变成青色,呼吸是进得多,出得少。姥姥吓得急电孩子他妈(妈妈早起上班去了,辛苦呀!),这次指令为就近送到妇幼保健院。随后孩子他妈班也不上了,心急火燎的赶往医院。医生得出的结论是:急性喉头水肿,可引起喉阻塞而死亡。(婴儿的喉管小且细,很容易阻塞)需立即住院治疗,负责后果自负。这个时候天气已经进入寒冬,医院里塞满了生病的小孩及家属。我家大蜀如果住院的话,只有在走廊上挤个床位。经过反复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大蜀他妈顶住压力,在医院进行了应急性治疗后,把大蜀带回了家。那天夜里,寒风萧萧。因为担心小孩窒息,大蜀他妈一直怀抱大蜀坐了一个整夜。在此,我不得不展开深刻的自我批评。因为在家里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在大蜀的身边。
接下来我讲一讲大蜀的治疗过程。这次可不是一点中成药就能搞定了。既要输液又要吃药还要雾疗。下面是这三种酷刑的具体实施:
1. 输液
婴儿的输液不同于一般的输液,它的输入点是从头部输入。一是因为婴儿的血管很细,只能从头部找到比较清晰的血管;二是头部插管,不容易被婴儿拉扯掉。于是,大蜀头顶的头发首先被刮掉一块,然后将小孩放在一张平床上。护士手拿一个明晃晃的针头在婴儿的头顶找血管。家属也别闲着,负责压住小孩的手脚不让他动弹。八个月大的婴儿岂是几个成年人的对手,只能任人宰割了。如果护士技术不精的话,一针插进去,咦?好像不对,拔出来,再来一针。那个惨烈呀!姥姥看得泪眼婆娑,妈妈呜咽不止,小姨潸然泪下,还有一个嚎啕大哭。谁?当然是我家大蜀呗。
2. 吃药
吃药相对于输液当然就好一些了。毕竟只是味觉上苦一点,不用受皮肉之苦,而且没有这么多人来按住他,一般都是单挑。于是,大蜀进行了最顽强的抵抗。这时候,一个硬角登场了,她就是大蜀的大姨妈。大姨妈在大蜀生病期间帮助照顾了小孩一个月,完全是雪中送炭。大妈本身就是医生出身,小孩的泪眼,惨烈的嚎叫可不能轻易打动她的心。灌药, 小儿科。大家肯定在各类影视、小说作品里看到过酷刑灌辣椒水的情况,所以我就不详细描述了。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其他家庭人员在喂药的时候都成了好好先生,闪到一边,由大姨妈来操刀,其结果就是,小家伙一见大姨妈就惶恐不安。
3. 雾疗
雾疗就是把药品搞成粉雾状,让后让婴儿吸入,对于治疗呼吸道的疾病非常见效。具体的操作是一个面罩罩住孩子的鼻嘴,面罩连接一台小设备,这个小设备将药品喷出。小孩呼吸就会吸入药品,如果小孩张嘴大哭,他吸入的药物也就越多。我家大蜀就上了这个当,每次他都哭闹得最厉害,所以他吸入的药品也多。这个雾疗的发明者真是有才呀。
前后折腾两个星期后,我家大蜀终于恢复了健康。经过这次生病,大蜀一下子大了许多。
生病
大蜀出生8个月以来一直没有生病,这主要归功于姥姥、妈妈的悉心照料,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婴儿从母体及母乳中得到很多免疫物质,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会比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健康很多。大蜀他妈属于高龄产妇(这是知识女性的一个常见现象),每天仅定量产奶30毫升,而且只供应一个月。但就是这关键的一个月母乳,让大蜀在成长的初期躲过了很多疾病。当然,这些免疫物质不可能永远保护婴儿,六个月后,它们逐步失去保护功能,剩下就需要婴儿自己去面对了。
随着天气的转冷,越来越多听到朋友家小孩生病的消息,我们家也如临大敌,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比如,妈妈和姥姥都提前注射了流感疫苗,防止自己感冒后传染大蜀。再比如,任何有感冒症状的人员不得靠近大蜀,违者,格杀勿论!由此,有个周末我被剥夺了到成都看望儿子的权利。于是,我发起了牢骚:每个小孩都有生病的经历,只有在和各种病毒侵略与反侵略的过程中,小孩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免疫系统。我的这番话刚刚说了一天,大蜀就中招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首先是孩子他妈发现大蜀在唱周杰伦的双节棍时居然带有磁音(大蜀只会“哼哼哈兮”),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姥姥发现,大蜀基本上发不出来声音了,赶紧向孩子他妈汇报。得到指令,送往省医院医治,尽量不要打点的和使用抗生素药品。经一老中医诊断过后,大蜀被认定为轻度感冒,开了一点中成药,回家。再过一天,大蜀鼻子周围基本变成青色,呼吸是进得多,出得少。姥姥吓得急电孩子他妈(妈妈早起上班去了,辛苦呀!),这次指令为就近送到妇幼保健院。随后孩子他妈班也不上了,心急火燎的赶往医院。医生得出的结论是:急性喉头水肿,可引起喉阻塞而死亡。(婴儿的喉管小且细,很容易阻塞)需立即住院治疗,负责后果自负。这个时候天气已经进入寒冬,医院里塞满了生病的小孩及家属。我家大蜀如果住院的话,只有在走廊上挤个床位。经过反复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大蜀他妈顶住压力,在医院进行了应急性治疗后,把大蜀带回了家。那天夜里,寒风萧萧。因为担心小孩窒息,大蜀他妈一直怀抱大蜀坐了一个整夜。在此,我不得不展开深刻的自我批评。因为在家里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在大蜀的身边。
接下来我讲一讲大蜀的治疗过程。这次可不是一点中成药就能搞定了。既要输液又要吃药还要雾疗。下面是这三种酷刑的具体实施:
1. 输液
婴儿的输液不同于一般的输液,它的输入点是从头部输入。一是因为婴儿的血管很细,只能从头部找到比较清晰的血管;二是头部插管,不容易被婴儿拉扯掉。于是,大蜀头顶的头发首先被刮掉一块,然后将小孩放在一张平床上。护士手拿一个明晃晃的针头在婴儿的头顶找血管。家属也别闲着,负责压住小孩的手脚不让他动弹。八个月大的婴儿岂是几个成年人的对手,只能任人宰割了。如果护士技术不精的话,一针插进去,咦?好像不对,拔出来,再来一针。那个惨烈呀!姥姥看得泪眼婆娑,妈妈呜咽不止,小姨潸然泪下,还有一个嚎啕大哭。谁?当然是我家大蜀呗。
2. 吃药
吃药相对于输液当然就好一些了。毕竟只是味觉上苦一点,不用受皮肉之苦,而且没有这么多人来按住他,一般都是单挑。于是,大蜀进行了最顽强的抵抗。这时候,一个硬角登场了,她就是大蜀的大姨妈。大姨妈在大蜀生病期间帮助照顾了小孩一个月,完全是雪中送炭。大妈本身就是医生出身,小孩的泪眼,惨烈的嚎叫可不能轻易打动她的心。灌药, 小儿科。大家肯定在各类影视、小说作品里看到过酷刑灌辣椒水的情况,所以我就不详细描述了。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其他家庭人员在喂药的时候都成了好好先生,闪到一边,由大姨妈来操刀,其结果就是,小家伙一见大姨妈就惶恐不安。
3. 雾疗
雾疗就是把药品搞成粉雾状,让后让婴儿吸入,对于治疗呼吸道的疾病非常见效。具体的操作是一个面罩罩住孩子的鼻嘴,面罩连接一台小设备,这个小设备将药品喷出。小孩呼吸就会吸入药品,如果小孩张嘴大哭,他吸入的药物也就越多。我家大蜀就上了这个当,每次他都哭闹得最厉害,所以他吸入的药品也多。这个雾疗的发明者真是有才呀。
前后折腾两个星期后,我家大蜀终于恢复了健康。经过这次生病,大蜀一下子大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