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外》 信者就能得爱乎?
观毕《山之外》,我第一感受就是克里丝蒂安•蒙吉在某个不自觉的层面遥相呼应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和宗教的看法。陀氏在后半生执著于研讨人与上帝的关系,且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近乎疯狂的反常状态,这两点在《山之外》里都有极精彩的白描,唯一不同的是陀氏极其虔诚信奉上帝,而蒙吉欲从无神论者角度出发探讨这个问题。两位领域不一样的艺术家,却惊人一致地忠诚于现实主义的艺术作风,殊途同归于两者作品的深刻悲剧性。
上帝存在于爱中 而不是存在于教条中
《山之外》直接剑指思想和习俗上统治了东欧和俄罗斯近千年的宗教僵化思想。影片里那位古板死套的神父,只会咬文嚼字引用宗教信条来为自己的行为和造成的后果辩护的颟顸形象,正是蒙吉眼中东正教的化身。影片细节描写的灵感来自于2005年一例真实的新闻事件:一名修女在驱魔仪式中死亡,且死于大量的虐待行为。蒙吉以此为突破口,尝试分解这个复杂事件,加入宗教禁忌的同性爱恋和宗教信条的斗争作为戏剧推进动力,结尾尤为意味深长,“山之外”并未因宗教而减轻罪恶:“一个男孩杀死了母亲,并把照片传到了网上”,到底是什么才能让人得到救赎,是爱还是信条?
蒙吉曾在戛纳电影节新闻采访中强调:“我并不是着眼质疑上帝的存在与否和信仰的正当性,而是强调人本身思想自由和独立思考的可贵性。”由此看出,蒙吉质疑的是假言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东正教,更不喜其武断的繁文缛节和顽冥不化的作风。因其拥有大量干涉普通人生活的权力,但却没有人来质疑其维护秩序的正当性,而生活的复杂性却因宗教的粗暴干涉而往往只能落得悲剧的下场,蒙吉用电影对现实解剖愈发彻底,警示盲目信教的同胞。
蒙吉很善于在影像中制造故事发生时所需要的一切“现象氛围”,如用《四月三周两天》和《黄金时代寓言曲》里罗马尼亚普通百姓生活的颓败和孤苦的幽默呈现,其无处不在的细节描写,无声讥讽和作弄了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极权时代的高压统治和无能作为。《山之外》里,蒙吉继续坚持还原真实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将创作目光投向了极其落后且自我封闭的罗马尼亚山中东正教修道院,不惜大量铺陈修道院其中的原生态生活和宗教仪式,为观众理解影片中世俗生活和修道生活两种秩序间矛盾冲突和悲剧结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形式美学上,蒙吉继续延续了典型的罗马尼亚新浪潮提倡的“特写写实主义”,全片没有配乐,全部实景拍摄,影像暗调风格,小题材,小预算、小跨度,中近景拍摄,摄像机聚焦于人物,突出细节,始终做着“电影减法”,把多余的陈述和表达一一从电影里剔除,据说剧本近十万字,但故事节奏没觉得拖沓,应受此美学风格裨益不少,也是片中电影力量的由来。
其实没人有权力以上帝的名义告诉你,你应该在世俗世界放弃爱你的人。说到底,上帝应是爱的化身,所以宗教的深层次价值在于让人们互相友爱,而不是因为教条而要强行禁锢欲望,漠视其对生活和爱的需求。
上帝存在于爱中 而不是存在于教条中
《山之外》直接剑指思想和习俗上统治了东欧和俄罗斯近千年的宗教僵化思想。影片里那位古板死套的神父,只会咬文嚼字引用宗教信条来为自己的行为和造成的后果辩护的颟顸形象,正是蒙吉眼中东正教的化身。影片细节描写的灵感来自于2005年一例真实的新闻事件:一名修女在驱魔仪式中死亡,且死于大量的虐待行为。蒙吉以此为突破口,尝试分解这个复杂事件,加入宗教禁忌的同性爱恋和宗教信条的斗争作为戏剧推进动力,结尾尤为意味深长,“山之外”并未因宗教而减轻罪恶:“一个男孩杀死了母亲,并把照片传到了网上”,到底是什么才能让人得到救赎,是爱还是信条?
蒙吉曾在戛纳电影节新闻采访中强调:“我并不是着眼质疑上帝的存在与否和信仰的正当性,而是强调人本身思想自由和独立思考的可贵性。”由此看出,蒙吉质疑的是假言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东正教,更不喜其武断的繁文缛节和顽冥不化的作风。因其拥有大量干涉普通人生活的权力,但却没有人来质疑其维护秩序的正当性,而生活的复杂性却因宗教的粗暴干涉而往往只能落得悲剧的下场,蒙吉用电影对现实解剖愈发彻底,警示盲目信教的同胞。
蒙吉很善于在影像中制造故事发生时所需要的一切“现象氛围”,如用《四月三周两天》和《黄金时代寓言曲》里罗马尼亚普通百姓生活的颓败和孤苦的幽默呈现,其无处不在的细节描写,无声讥讽和作弄了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极权时代的高压统治和无能作为。《山之外》里,蒙吉继续坚持还原真实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将创作目光投向了极其落后且自我封闭的罗马尼亚山中东正教修道院,不惜大量铺陈修道院其中的原生态生活和宗教仪式,为观众理解影片中世俗生活和修道生活两种秩序间矛盾冲突和悲剧结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形式美学上,蒙吉继续延续了典型的罗马尼亚新浪潮提倡的“特写写实主义”,全片没有配乐,全部实景拍摄,影像暗调风格,小题材,小预算、小跨度,中近景拍摄,摄像机聚焦于人物,突出细节,始终做着“电影减法”,把多余的陈述和表达一一从电影里剔除,据说剧本近十万字,但故事节奏没觉得拖沓,应受此美学风格裨益不少,也是片中电影力量的由来。
其实没人有权力以上帝的名义告诉你,你应该在世俗世界放弃爱你的人。说到底,上帝应是爱的化身,所以宗教的深层次价值在于让人们互相友爱,而不是因为教条而要强行禁锢欲望,漠视其对生活和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