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艺座谈。
董兄问及我关于文艺座谈的意见。我真是没有想好。不过就我阅读的艺术类著作来说,不外乎两种。1、基于观者的艺术,这一条被康德发扬并定格为理论。标语是:艺术的无功利性。也正是因为那个无功利性,艺术对象不作为物存在,而只作为预设存在。也即观者和艺术对象不处于一个主客的关系之中(认识之中),而只在观者的愉悦之中。这一愉悦通乎心理学,而合法性却被康德归于合目地性。这是他的大致逻辑。2、基于创作者的艺术。其实康德也提到这一条,那就是天才。但是他把天才同大自然的造化搁置在一起来看。唯有天才的创作才能够媲美与自然。艺术的美不再通过愉悦,不再诉诸于合目地性,而是被天才决定。天才是艺术的理由,也是理由的终结者。天才只关心创造。而不关心之后艺术的教化和感通的作用(例如伽达默尔的文艺理论)。或者说天才的作品内涵了这些功能。一首贝多芬的曲子里就包含了对生命的鼓舞和引领。天才的作品不必被功能所规定或限制。它是它自己的目的。
借着这个理解来理解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他的文艺观中处理了观者,创作者和作品。但何为艺术这样一个纠缠西方哲学家心灵的问题(至少在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中那种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循环规定就很纠结)被毛泽东化解了。何为艺术?艺术就是暴露和歌颂。什么样的东西需要暴露呢?一个光学实验可能有助于这个理解。一个黑暗的房子中的一束光使得某些东西(桌子?)被照亮。因此艺术应该有光的作用。而光在柏拉图那里就是真理。(洞穴比喻)。真理是一种普遍的存在,但真的有这样的一种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尤其在关涉人的情况里?因此我们又不得不照顾一下维柯的真理观,他说真理就是人的创造。唯有创造者才能知道所创造物的真理的情况。而人主要创造的是人事。(也即历史)。真理也即人事。于是问题再度被引向这样一个视角。光与人事挂接。光要照亮人事。艺术作品的存在就是对人事的照亮。也即暴露。暴露这个词是一个贬义。但是在处理照亮这个问题上取了一个反向的思考。如果光可以展示好的,那光同样也可以展示坏的。暴露在毛这里是展示那坏的。而歌颂则取了光的积极的一面。在这个层面上。光的作用不是对这个世界的改造而只是阐释。或者叫做关照。世界是一个整体存在。这个整体存在里必须预设它的黑暗和光明。预设它的好和坏的并存。艺术的作用就是使得坏的暴露,好的得到歌颂。既然艺术让好的坏的得到了呈现,那么人面对世界的时候就有了选择。而选择导致行动。于是毛泽东的本来的基于阐释的理论便立刻进入了行动的理论。认识和行动统一了。于是艺术不再拘泥于艺术自身的意识形态(造型,投入的技术时间,传承关系),而担当了真理的任务。
乱说一通,不知道董兄是否满意。
董兄的回复:【周国平对抄写《讲话》一事十分忏悔。包括莫言:既然写了也就不后悔了。王安忆几次拒绝抄写。我曾粗略地读了一遍《讲话》,明显觉得纪念《讲话》是当今中国的悲哀。因此才想听听兄弟的意见。】
他显然是没有满意我的回答。于是我又胡乱地说。
何为艺术的问题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取否定的意味。用它不是什么来带出。例如:艺术不是科学,不是宗教。关于艺术的定义不可避免地受人学的影响。关于毛的艺术论我们不必采取一个价值的立场。而是结构性地分析他的艺术论里的要素的互为影响。这个影响给当代艺术一个理论支持。例如很多装置艺术,实验艺术的目地是可以被这个理论所解释的。杜尚的小便池,安迪•沃霍尔的马莲梦露。从艺术鉴赏角度一点都不艺术,但它们是艺术。因为它们已经不再是一种间隙式的鉴赏。一种资产阶级的观赏态度。而是切入了世界。因此容我胡乱地讨论一下世界同艺术的关联,并将毛纳入到这个思路里。我将毛看作一个哲学家而不是其他。
1、世界是一种生成。2、而生成在毛和马克思这里是辩证的推进的。3、世界首先是不完善的。因为它内含了它的对立面。善有它的对立面恶。4、于是世界便有一个转化。而转化是世界得以存在的动力因。新陈代谢?毛是否受了进化论的影响?于是当毛将艺术置于它的世界理论的时候,艺术能够做的也必然是与这个辩证的结构对应。本来世界的生成是遮蔽着进行的。它神秘。维特根斯坦说:真正的神秘,不是世界怎样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而在毛泽东这里世界是有一种结构的。他一方面受着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影响,一方面受着易传的生生思想的影响。【“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因此世界与他来说是一种二元的存在。因此它的艺术观必然也是二元的。因此艺术里有所谓的暴露和歌颂。(好的vs坏的)。艺术在这个功能面前是对世界一种模仿。于是他的找到世界里那个结构的存在。把本来世界的遮蔽的那种生成关系给找出来,让它显现。艺术起到了这个显示的作用。或者说镜像的作用。暴露那坏的,歌颂那好的。仅仅暴露出来还只是一个镜像的作用,是静态的。如同拍照一样,你定格了那个好的或坏的。但是你缺乏一个让他们转化的动力机制。就像拍电影一样,你有很多帧静态图像,但是你必须让它们动起来。你的给它们一个运动的机会。这样世界才能够流动起来。毛认为这个动的角色非的是工农兵不可。选择工农兵不是真的选择一个身份,而是这是他的哲学工具。就像马克思选择无产阶级一样,马克思根本不同情个体的无产阶级,那只是他理论的一个手段。毛泽东也是如此。他非的选择一个理论手段。以作为他的辩证转化的工具。那他就选择了工农兵。于是艺术便通过暴露和歌颂将世界的对立的一面提取出来,这提取的对立面的转化又交予工农兵来完成。这就使得世界的遮蔽的生成关系全然进入人事的关系。这难道不是一种深刻的艺术论吗?
借着这个理解来理解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他的文艺观中处理了观者,创作者和作品。但何为艺术这样一个纠缠西方哲学家心灵的问题(至少在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中那种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循环规定就很纠结)被毛泽东化解了。何为艺术?艺术就是暴露和歌颂。什么样的东西需要暴露呢?一个光学实验可能有助于这个理解。一个黑暗的房子中的一束光使得某些东西(桌子?)被照亮。因此艺术应该有光的作用。而光在柏拉图那里就是真理。(洞穴比喻)。真理是一种普遍的存在,但真的有这样的一种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尤其在关涉人的情况里?因此我们又不得不照顾一下维柯的真理观,他说真理就是人的创造。唯有创造者才能知道所创造物的真理的情况。而人主要创造的是人事。(也即历史)。真理也即人事。于是问题再度被引向这样一个视角。光与人事挂接。光要照亮人事。艺术作品的存在就是对人事的照亮。也即暴露。暴露这个词是一个贬义。但是在处理照亮这个问题上取了一个反向的思考。如果光可以展示好的,那光同样也可以展示坏的。暴露在毛这里是展示那坏的。而歌颂则取了光的积极的一面。在这个层面上。光的作用不是对这个世界的改造而只是阐释。或者叫做关照。世界是一个整体存在。这个整体存在里必须预设它的黑暗和光明。预设它的好和坏的并存。艺术的作用就是使得坏的暴露,好的得到歌颂。既然艺术让好的坏的得到了呈现,那么人面对世界的时候就有了选择。而选择导致行动。于是毛泽东的本来的基于阐释的理论便立刻进入了行动的理论。认识和行动统一了。于是艺术不再拘泥于艺术自身的意识形态(造型,投入的技术时间,传承关系),而担当了真理的任务。
乱说一通,不知道董兄是否满意。
董兄的回复:【周国平对抄写《讲话》一事十分忏悔。包括莫言:既然写了也就不后悔了。王安忆几次拒绝抄写。我曾粗略地读了一遍《讲话》,明显觉得纪念《讲话》是当今中国的悲哀。因此才想听听兄弟的意见。】
他显然是没有满意我的回答。于是我又胡乱地说。
何为艺术的问题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取否定的意味。用它不是什么来带出。例如:艺术不是科学,不是宗教。关于艺术的定义不可避免地受人学的影响。关于毛的艺术论我们不必采取一个价值的立场。而是结构性地分析他的艺术论里的要素的互为影响。这个影响给当代艺术一个理论支持。例如很多装置艺术,实验艺术的目地是可以被这个理论所解释的。杜尚的小便池,安迪•沃霍尔的马莲梦露。从艺术鉴赏角度一点都不艺术,但它们是艺术。因为它们已经不再是一种间隙式的鉴赏。一种资产阶级的观赏态度。而是切入了世界。因此容我胡乱地讨论一下世界同艺术的关联,并将毛纳入到这个思路里。我将毛看作一个哲学家而不是其他。
1、世界是一种生成。2、而生成在毛和马克思这里是辩证的推进的。3、世界首先是不完善的。因为它内含了它的对立面。善有它的对立面恶。4、于是世界便有一个转化。而转化是世界得以存在的动力因。新陈代谢?毛是否受了进化论的影响?于是当毛将艺术置于它的世界理论的时候,艺术能够做的也必然是与这个辩证的结构对应。本来世界的生成是遮蔽着进行的。它神秘。维特根斯坦说:真正的神秘,不是世界怎样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而在毛泽东这里世界是有一种结构的。他一方面受着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影响,一方面受着易传的生生思想的影响。【“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因此世界与他来说是一种二元的存在。因此它的艺术观必然也是二元的。因此艺术里有所谓的暴露和歌颂。(好的vs坏的)。艺术在这个功能面前是对世界一种模仿。于是他的找到世界里那个结构的存在。把本来世界的遮蔽的那种生成关系给找出来,让它显现。艺术起到了这个显示的作用。或者说镜像的作用。暴露那坏的,歌颂那好的。仅仅暴露出来还只是一个镜像的作用,是静态的。如同拍照一样,你定格了那个好的或坏的。但是你缺乏一个让他们转化的动力机制。就像拍电影一样,你有很多帧静态图像,但是你必须让它们动起来。你的给它们一个运动的机会。这样世界才能够流动起来。毛认为这个动的角色非的是工农兵不可。选择工农兵不是真的选择一个身份,而是这是他的哲学工具。就像马克思选择无产阶级一样,马克思根本不同情个体的无产阶级,那只是他理论的一个手段。毛泽东也是如此。他非的选择一个理论手段。以作为他的辩证转化的工具。那他就选择了工农兵。于是艺术便通过暴露和歌颂将世界的对立的一面提取出来,这提取的对立面的转化又交予工农兵来完成。这就使得世界的遮蔽的生成关系全然进入人事的关系。这难道不是一种深刻的艺术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