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生活趣谈:似梦似幻——对焦玉泉山
北漂生活趣谈:似梦似幻——对焦玉泉山
如果您在北京开车经过西五环,一定会看到一处熟悉又陌生的景致所在,那就是两座宝塔,他们既不属于附近的圆明园,也不属于毗邻的颐和园,熟悉,是因为经常会看到,去过颐和园的,一定欣赏过它倒影昆明湖的美景,陌生,是因为似乎没有几个人真的有机会踏上这座神秘的小山丘,一探究竟。这座海拔不高,但却被一股神秘贵气笼罩的小山丘,就是传说中的玉泉。有“燕京八景”之称的,北京玉泉山。 北京玉泉山是“三山五园”之一 作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的都城,北京的城市建设的确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逐渐宏伟、逐渐皇家园林化的过程,到了清代,这种园林建设最终形成了所谓“三山五园”的规模,“三山”指的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的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静明园就经历了从金到清的发展过程,起源应该是金章宗的玉泉山行宫和芙蓉殿,元、明时期,玉泉山就成为皇家避暑胜地,元世祖忽必烈在玉泉山修建了昭化寺,明英宗,又在玉泉山修建有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年间,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扩建,清代康熙皇帝,最终将“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北京玉泉山是燕京八景之一所谓“燕京八景”最早产生于金代,是老北京的八处景观,又称“燕台八景”、“燕山八景”。说法、提法也几经变更,但最终的说法,还是最好提诗、处处题字的乾隆皇帝定下了,并留下碑文石刻作为见证,其中的“玉泉趵突”指得就是玉泉山的泉水。没错,听起来,的确有点儿山寨版济南趵突泉的感觉,为什么叫“玉泉趵突”呢?其实自金代以来,这一景一直叫“玉泉垂虹”,但乾隆皇帝有个爱好,就是希望把天下美景统统搬到北京来,就好像他下了江南,觉得江南风光无限好,就把江南水乡的美景直接搬到北京,修了个苏州街,这样的例子很多,可是趵突泉他搬不过来啊,据说经过他多次实地考察,认为玉泉山的水是从石缝中流出的,不能形成瀑布“垂虹”的景致,更像趵突泉,就把名字给改成“玉泉趵突”了,并作诗留史:“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 玉泉故事说到这里,大家也该猜到了,来到玉泉山的,自然也是咱们的最懂享乐、最有生活情趣的乾隆爷了。 古人认为水“质贵轻”,意思就是,水的重量越轻越好,乾隆皇帝就是想弄清楚到底是哪儿的水最好,于是收集天下名泉的泉水来与玉泉山的泉水做PK,结果发现: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扬子江金山水一两三厘;惠山虎跑泉重一两四厘;平山水重一两六厘;凉山、白沙、虎丘、碧云寺诸水各重一两一厘,玉泉山的泉水只有一两重,果然是最轻的。从此,玉泉山的水,不但是清朝宫庭专用水,而且还得到了乾隆的赋诗。 清代宫廷专用水本来,玉泉山的水也不是宫廷专用的,老百姓也是可以取用的,不过,自从乾隆皇帝发现它的水质的确是最轻之后,老百姓就再也喝不到玉泉山的水了。清朝年间,每日清晨,西直门城门一开,第一个进城的就是皇宫的运水车,插着龙旗,四个大水桶上盖着绣龙的大苫布,缓缓驶入紫禁城。据说,玉泉山的泉水浇灌的水稻称为“京西稻”,是很名贵的大米,同时也是颐和园的水源,不过,听说玉泉山的泉水已经干涸,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如果您在北京开车经过西五环,一定会看到一处熟悉又陌生的景致所在,那就是两座宝塔,他们既不属于附近的圆明园,也不属于毗邻的颐和园,熟悉,是因为经常会看到,去过颐和园的,一定欣赏过它倒影昆明湖的美景,陌生,是因为似乎没有几个人真的有机会踏上这座神秘的小山丘,一探究竟。这座海拔不高,但却被一股神秘贵气笼罩的小山丘,就是传说中的玉泉。有“燕京八景”之称的,北京玉泉山。 北京玉泉山是“三山五园”之一 作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的都城,北京的城市建设的确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逐渐宏伟、逐渐皇家园林化的过程,到了清代,这种园林建设最终形成了所谓“三山五园”的规模,“三山”指的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的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静明园就经历了从金到清的发展过程,起源应该是金章宗的玉泉山行宫和芙蓉殿,元、明时期,玉泉山就成为皇家避暑胜地,元世祖忽必烈在玉泉山修建了昭化寺,明英宗,又在玉泉山修建有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年间,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扩建,清代康熙皇帝,最终将“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北京玉泉山是燕京八景之一所谓“燕京八景”最早产生于金代,是老北京的八处景观,又称“燕台八景”、“燕山八景”。说法、提法也几经变更,但最终的说法,还是最好提诗、处处题字的乾隆皇帝定下了,并留下碑文石刻作为见证,其中的“玉泉趵突”指得就是玉泉山的泉水。没错,听起来,的确有点儿山寨版济南趵突泉的感觉,为什么叫“玉泉趵突”呢?其实自金代以来,这一景一直叫“玉泉垂虹”,但乾隆皇帝有个爱好,就是希望把天下美景统统搬到北京来,就好像他下了江南,觉得江南风光无限好,就把江南水乡的美景直接搬到北京,修了个苏州街,这样的例子很多,可是趵突泉他搬不过来啊,据说经过他多次实地考察,认为玉泉山的水是从石缝中流出的,不能形成瀑布“垂虹”的景致,更像趵突泉,就把名字给改成“玉泉趵突”了,并作诗留史:“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 玉泉故事说到这里,大家也该猜到了,来到玉泉山的,自然也是咱们的最懂享乐、最有生活情趣的乾隆爷了。 古人认为水“质贵轻”,意思就是,水的重量越轻越好,乾隆皇帝就是想弄清楚到底是哪儿的水最好,于是收集天下名泉的泉水来与玉泉山的泉水做PK,结果发现: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扬子江金山水一两三厘;惠山虎跑泉重一两四厘;平山水重一两六厘;凉山、白沙、虎丘、碧云寺诸水各重一两一厘,玉泉山的泉水只有一两重,果然是最轻的。从此,玉泉山的水,不但是清朝宫庭专用水,而且还得到了乾隆的赋诗。 清代宫廷专用水本来,玉泉山的水也不是宫廷专用的,老百姓也是可以取用的,不过,自从乾隆皇帝发现它的水质的确是最轻之后,老百姓就再也喝不到玉泉山的水了。清朝年间,每日清晨,西直门城门一开,第一个进城的就是皇宫的运水车,插着龙旗,四个大水桶上盖着绣龙的大苫布,缓缓驶入紫禁城。据说,玉泉山的泉水浇灌的水稻称为“京西稻”,是很名贵的大米,同时也是颐和园的水源,不过,听说玉泉山的泉水已经干涸,不知道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