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电影没有理书好玩
我一直觉得我看过的电影很少,反正肯定没有我看过的书多,但是前几天试图理一理,发现居然看过那么多电影,只是大部分一点都记不得了。我意识到看电影对我来说,很多时候只是个社交活动,周末一家人聚在一起看个电影,一群人出去逛街逛累了看个电影,女生在一起过夜看个电影,和男生约个小会看个电影,有时候扛不住好友疯狂推荐一部电影,下了决心要看,多半也非要等到有人愿意陪的时候才一起看,自己一个人看的电影真是少之又少。想来几乎每部我都记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看的,但是主线剧情却忘得一塌糊涂,连谁演的都不记得。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留在我脑中的只有情节记忆,没有语义记忆。
相比之下,语义记忆清晰的电影就扳着手指头都数的清了,大部分也是因为某个社交活动接触了某部电影,因为喜欢所以回来一个人反复看,看到每句台词都记得了还看,真心不知道为什么。有的是好听的音乐剧,有的是寓意深刻的讽刺剧,有的是小清新或重口的文艺片,有的是不值得推敲的轻喜剧,有的是完全二的搞笑片。大概也就这几部算是对我真正产生过点影响的电影,因为一句台词,因为一个角色,因为一种情怀,因为对一种文化的渲染,或者就是单纯的感动,单纯的放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有过一个陪我看了这部电影又改变了我的生活的人。写到这里我是第一次思考人为什么要看电影,也许是喜欢那种心灵和电影的情节碰撞的感觉。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有些文艺气息很重的女孩看过上千部电影,也许是她们心思足够细腻所以可以捕捉到电影里的每一次情感传递。
可是我其实想不通这些问题,我从小就对电影电视剧没什么需求,多半是为了陪家人陪朋友,但是真要看起来,一样可以看得很入戏很沦陷。这样说来,到了芝加哥以后,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孤独的生活,在吃饭都要一个人吃的情况下,倒是自发的看了几部剧,可是几乎没有电影,大概是觉得电影情节太紧凑信息量太大不适合边吃饭边看。
越来越跑题了,反正理电影没有理书好玩,理到一半就不想理了。一来看书多半不是社交活动,不用迁就别人,自己想看就看,所以看完印象都挺深刻。二来一本书如果不好看就不会看下去,像我这种懒人不喜欢看的书就算是作业也不会看下去的,所以看完的书大都挺喜欢的,电影则好不好看都得看完,反正两个小时的事,又有人陪着,再烂也忍了吧。
改天再理音乐好了。
相比之下,语义记忆清晰的电影就扳着手指头都数的清了,大部分也是因为某个社交活动接触了某部电影,因为喜欢所以回来一个人反复看,看到每句台词都记得了还看,真心不知道为什么。有的是好听的音乐剧,有的是寓意深刻的讽刺剧,有的是小清新或重口的文艺片,有的是不值得推敲的轻喜剧,有的是完全二的搞笑片。大概也就这几部算是对我真正产生过点影响的电影,因为一句台词,因为一个角色,因为一种情怀,因为对一种文化的渲染,或者就是单纯的感动,单纯的放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有过一个陪我看了这部电影又改变了我的生活的人。写到这里我是第一次思考人为什么要看电影,也许是喜欢那种心灵和电影的情节碰撞的感觉。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有些文艺气息很重的女孩看过上千部电影,也许是她们心思足够细腻所以可以捕捉到电影里的每一次情感传递。
可是我其实想不通这些问题,我从小就对电影电视剧没什么需求,多半是为了陪家人陪朋友,但是真要看起来,一样可以看得很入戏很沦陷。这样说来,到了芝加哥以后,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孤独的生活,在吃饭都要一个人吃的情况下,倒是自发的看了几部剧,可是几乎没有电影,大概是觉得电影情节太紧凑信息量太大不适合边吃饭边看。
越来越跑题了,反正理电影没有理书好玩,理到一半就不想理了。一来看书多半不是社交活动,不用迁就别人,自己想看就看,所以看完印象都挺深刻。二来一本书如果不好看就不会看下去,像我这种懒人不喜欢看的书就算是作业也不会看下去的,所以看完的书大都挺喜欢的,电影则好不好看都得看完,反正两个小时的事,又有人陪着,再烂也忍了吧。
改天再理音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