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2-民主四講(王紹光,北京三聯書店 2008)
完全的民主就是平民同精英話語權相同,絕對的平等就得抽籤,精英議政(代議制)和絕對民主一直是人們窮求民主實質和形式時不斷在思辨的內容。但是討論政治的書一個人的思維再縝密也容易走偏鋒,因此這本書的書評安排以對話形式,我將作者王紹光的觀點代述出來,接受高中好友李洵的評論與反駁。書中言論的偏頗之處在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中和,讀者應根據自己瞭解的事實做出自己的判別。
這個討論是根據兩人今年3月24日晚 6:00~7:50 北京-Santa Clara, California 之 Skype 對話回憶整理。
李洵(以下簡稱「李」):⋯⋯去年经历了美国总统大选,整个过程我都在认真观察、结合媒体报道和分析力求深入理解。我充分感受到了民主机制是一个相当好的制度⋯⋯
邓天成(以下簡稱「鄧」):推荐一本书,王绍光的《民主四讲》,裡边对民主体制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
李:愿闻其详。仔细说来看看能否说服我。
邓:民主制度表面看来是照顾到每个人的权益,但是实际上「代议制」限制了民众直接参与决策的机会,共和整体偏向精英参政,而且实际操作中,必须得有政治和经济资本才可以参与竞选。世界上父子都是国家元首的国家很少,除了朝鲜、新加坡等之外,美国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老布什成功地提协小布什成为总统,但是否在真正公平的机制下小布什就是最优选择?这很难说──小布什用了六年才从耶鲁大学毕业,学习能力未必上佳。
李:这实际上不是坏事,不能也不应该指望所有人都有同等的参与权。奥巴马是靠自己奋斗成功的例子,小布什的确遭很多人质疑,但是任期反恐还是很得民心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麽高的支持率连任──在美国,总统连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对手希望把你拉下来,会找各种各样你的马脚、集中攻之⋯⋯
邓:但是美国大多数总统都连任了,六成以上。
李:我说的是总统连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不是说总统连任是稀罕的事情。要连任,的确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邓:不过总统竞选是赢者通吃的原则,可以说有这样的可能就是选举结果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在两方票数差距很小,民众投票甚至可能落选者会得票更多。这并不公平。
李:我倒是认为如果双方票数差距很小,说明他们的实力相当接近。选择哪方因此不是一个对错问题。并不能说那些没有投给胜者的票就被浪费了,或他们的诉求就会被忽视。因为只有竞选者能力相当接近的时候,才会有票数僵持的状况。顺便说一句,这也的确和宣传投入相关,奥巴马的宣传经费据说只有罗姆尼的二十分之一,取得连任的成绩相当不易。
邓:还有一个问题是,能说的不一定能做。民众通常喜欢有charisma的领袖,会被有领袖气质、有煽动性的人所折服。奥巴马就是这样的人,我会觉得他的演讲能力要强于他的执行力。
李:这更会不断教育民众要变得更聪明,民众在总统竞选辩论中有自己的判断。虽然更掌握表达技巧和演讲艺术的人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但大家都不是傻瓜,执政纲领也非常重要。民众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麽。
邓:两党的对立也因此造成了互相拆台的问题,使立法和施政的效率低下,奥巴马力图通过一项全民医保法桉,还要劳夫人米歇尔去帮他游说两院议员,最后通过的法桉也在对方阻挠和制衡下大打折扣。
李:的确任何一方上台,推行新政会有很大的阻挠,但我不会称之为「效率」低下,只能说是「速度」较慢。但是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每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各种博弈和制衡实际上就是利益的斗争──最后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全局最优方桉。很多程度上人们觉得共和党代表了富人的利益,但无论2%最富有的人拥有多大比例的资产,他们的卓识给美国带来的价值、创造的就业和引领国家发展进步的能力,是这个国家不能缺少、且必须要鼓励的。没有物质激励的极端是共产主义,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的例子。所以奥巴马这些全民福利政策需要共和党不断 bargain 来调剂,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决策趋向最优化的过程。
邓: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选区的划分也会给竞选造成不公平的因素,民主党在城市支持率较高,因此共和党主宰的德州会把若干个城市划分到一个选区,人为地降低了城市居民投票的权重、减弱了他们的呼声。这种现象存在非常普遍。
李:Gerrymander 这个状况是没法避免的,但是没过有着鹰眼一般的媒体,能迅速看穿政客任何不良的图谋。现在两党互相对这个问题没有质疑,媒体也没有明显的抱怨,说明大家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博弈的平衡。倒是媒体在质疑投票时间的问题,比如规定必须提前多少天登记就造成了一些中下层选民的不便,但经过舆论的质疑与施压、各种阴谋花招也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李:讨论了这麽多,你非但没有说服我,反而让我加强了对美国目前选举制度的信心。⋯⋯
這個討論是根據兩人今年3月24日晚 6:00~7:50 北京-Santa Clara, California 之 Skype 對話回憶整理。
李洵(以下簡稱「李」):⋯⋯去年经历了美国总统大选,整个过程我都在认真观察、结合媒体报道和分析力求深入理解。我充分感受到了民主机制是一个相当好的制度⋯⋯
邓天成(以下簡稱「鄧」):推荐一本书,王绍光的《民主四讲》,裡边对民主体制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
李:愿闻其详。仔细说来看看能否说服我。
邓:民主制度表面看来是照顾到每个人的权益,但是实际上「代议制」限制了民众直接参与决策的机会,共和整体偏向精英参政,而且实际操作中,必须得有政治和经济资本才可以参与竞选。世界上父子都是国家元首的国家很少,除了朝鲜、新加坡等之外,美国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老布什成功地提协小布什成为总统,但是否在真正公平的机制下小布什就是最优选择?这很难说──小布什用了六年才从耶鲁大学毕业,学习能力未必上佳。
李:这实际上不是坏事,不能也不应该指望所有人都有同等的参与权。奥巴马是靠自己奋斗成功的例子,小布什的确遭很多人质疑,但是任期反恐还是很得民心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麽高的支持率连任──在美国,总统连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对手希望把你拉下来,会找各种各样你的马脚、集中攻之⋯⋯
邓:但是美国大多数总统都连任了,六成以上。
李:我说的是总统连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不是说总统连任是稀罕的事情。要连任,的确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邓:不过总统竞选是赢者通吃的原则,可以说有这样的可能就是选举结果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在两方票数差距很小,民众投票甚至可能落选者会得票更多。这并不公平。
李:我倒是认为如果双方票数差距很小,说明他们的实力相当接近。选择哪方因此不是一个对错问题。并不能说那些没有投给胜者的票就被浪费了,或他们的诉求就会被忽视。因为只有竞选者能力相当接近的时候,才会有票数僵持的状况。顺便说一句,这也的确和宣传投入相关,奥巴马的宣传经费据说只有罗姆尼的二十分之一,取得连任的成绩相当不易。
邓:还有一个问题是,能说的不一定能做。民众通常喜欢有charisma的领袖,会被有领袖气质、有煽动性的人所折服。奥巴马就是这样的人,我会觉得他的演讲能力要强于他的执行力。
李:这更会不断教育民众要变得更聪明,民众在总统竞选辩论中有自己的判断。虽然更掌握表达技巧和演讲艺术的人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但大家都不是傻瓜,执政纲领也非常重要。民众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麽。
邓:两党的对立也因此造成了互相拆台的问题,使立法和施政的效率低下,奥巴马力图通过一项全民医保法桉,还要劳夫人米歇尔去帮他游说两院议员,最后通过的法桉也在对方阻挠和制衡下大打折扣。
李:的确任何一方上台,推行新政会有很大的阻挠,但我不会称之为「效率」低下,只能说是「速度」较慢。但是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每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各种博弈和制衡实际上就是利益的斗争──最后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全局最优方桉。很多程度上人们觉得共和党代表了富人的利益,但无论2%最富有的人拥有多大比例的资产,他们的卓识给美国带来的价值、创造的就业和引领国家发展进步的能力,是这个国家不能缺少、且必须要鼓励的。没有物质激励的极端是共产主义,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的例子。所以奥巴马这些全民福利政策需要共和党不断 bargain 来调剂,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决策趋向最优化的过程。
邓: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选区的划分也会给竞选造成不公平的因素,民主党在城市支持率较高,因此共和党主宰的德州会把若干个城市划分到一个选区,人为地降低了城市居民投票的权重、减弱了他们的呼声。这种现象存在非常普遍。
李:Gerrymander 这个状况是没法避免的,但是没过有着鹰眼一般的媒体,能迅速看穿政客任何不良的图谋。现在两党互相对这个问题没有质疑,媒体也没有明显的抱怨,说明大家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博弈的平衡。倒是媒体在质疑投票时间的问题,比如规定必须提前多少天登记就造成了一些中下层选民的不便,但经过舆论的质疑与施压、各种阴谋花招也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李:讨论了这麽多,你非但没有说服我,反而让我加强了对美国目前选举制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