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老子【摘抄】
数字为章数
1.这五千余言并非“常道”,只是通往“常道”的桥梁而已。
2.事物只要失去对应面,则另一面就不复存在。
《道德经》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些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
4.老子的道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格斯相提并论,这两个范畴的内涵非常接近。
5.老子认为,天敌对万物漠不关心,是天地为了保全万物的本性,任其发展。
8.老子在自然界中最重视水,所以常用水来比喻道。水性柔弱不争正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
10.“一”,在老子书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名词,通常也指道。学术界对解释有分歧。有学者认为此一为“一身”的意思,即精神与躯体合而为一身,不可分离;也有人认为可以当“专一”解释。
老子认为,无论是形体还是精神,无论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人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人在现实中应该将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偏离。这样,做到心境极其静定,洗清杂念,懂得自然规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就能够爱民治国。
11.老子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这五千余言并非“常道”,只是通往“常道”的桥梁而已。
2.事物只要失去对应面,则另一面就不复存在。
《道德经》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些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
4.老子的道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格斯相提并论,这两个范畴的内涵非常接近。
5.老子认为,天敌对万物漠不关心,是天地为了保全万物的本性,任其发展。
8.老子在自然界中最重视水,所以常用水来比喻道。水性柔弱不争正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
10.“一”,在老子书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名词,通常也指道。学术界对解释有分歧。有学者认为此一为“一身”的意思,即精神与躯体合而为一身,不可分离;也有人认为可以当“专一”解释。
老子认为,无论是形体还是精神,无论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人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人在现实中应该将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偏离。这样,做到心境极其静定,洗清杂念,懂得自然规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就能够爱民治国。
11.老子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