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小感
在没看《一代宗师》之前,以为这部片子又是一部以“咏春”为题材,以树立民族气节,打造英雄形象的一部爱国主义武侠片,但在看到“王家卫”这几个字时,肃然没有了这样的想法,暗暗决心一定要挤时间把这个墨镜怪老头精雕细琢的作品看上两遍。
王家卫把这个故事地点定位了在佛山,这个明清以来的南国武术之乡,各门各派的功夫经过几十年的岁月动荡,竟都香火绵延,自然的织成了一张叫做“武林”的网,而他巧妙的区分了“武林”和“江湖”,武林跟江湖不一样,江湖可以卖艺,武林不是卖艺”。他把武术家从“三教九流”中独立出来,让他们的肩膀承担更多的东西。这样的想法徐皓峰也说过:“中国明清六百年没有武馆,李存义发明了武馆、武士会,这些读报都困难的武术家完成了文人该做的事,对道义的坚守、对规矩的传承、待人接物的风范,崇尚‘武人文相’。”
所以宫宝森和叶问比武的时候,说的不是武林地位,而是“今天我们不比武,而是比想法。”功夫到了,想法也要到,才是“一代宗师”。“拳分南北,国也分南北吗?”这句话就像是讲给电影之外的武林人士听的。
再者,中国武术的两个高潮,一个在唐朝,一个在民国,而王家卫要还原的,不单单是一个民国的武林,而是整个逝去的时代。“民国里面有很多是中国人美的一面,我希望这一面在这个电影里面体现出来。”沉迷于“民国之美”可能是王家卫自《花样年华》以来不曾动摇过的,只不过,这次的民国,从上海,来到了武林。
在他这个民国的武林中,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四个主要的民国拳派——咏春、形意、八卦和八极。对于这样的搭配,王家卫有自己的考虑:“首先是要刚柔相济。内家功夫有太极八卦形意,太极太过普及,那我就选很少人知道的形意和八卦。八极是则是至刚的功夫。”
影片一开始梁朝伟形容功夫时说了一句:功夫,一横一竖,有解释说,一个站着,一个躺了。想着若真如此,一点味道也便散尽了,功夫即人生,胜负都没了,更遑论生死?一代宗师,没有人站着,没有躺着,都是在抵抗着,都是在前进着,宁可一思进,莫要一思停。一横一竖,在我看来,立着的是那个人,横着的是那条腰带,那口气。抵抗的,恰是那千回百转,让人亦悲亦喜的沧桑,王家卫说,他拍电影想表现的主题一直都是沧桑,看《一代宗师》,我看到了。起初看《一代宗师》以为看的是电影,看到一会儿觉得看的人生,开始试图去理解那些台词,那些人物的悲喜,看到最后,看完以后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了,只剩下一幅幅流动的图画,水墨淋漓,像诗。也许这就是沧桑吧,似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只字片言,只是莫名其妙的觉得堵的慌,只是,沉默如墨。
1小时45分的时候,从梁朝伟说,我最后一次见她,是在大南开始,眼角带泪。那是宫二的结局,看过自己,看过天地,终究未能像那青灯古佛一样见着那众生,经过悲,历过喜,曾为一念而奋不顾身,念了了,渐渐明白了宫老先生的话,回头,留在了她的年月,留在她最开心的日子。一生奉道,不嫁娶,不留后,不传艺,宫家八卦消散于历史的烟云,未能与心上之人结为连理,憾事多矣,后悔之事多矣,终是场风流梦,只叹昨日只顾眼前路,哪想身后身,而今累了,六十四掌忘了,不想进了,气松了,灯熄了,人没了,念也忘了,几许青烟覆面了,这一世,也就忘了。我记得两个宫二,第一个在与长辈论报仇时,一脸的白光晃眼,第二个,抽着鸦片,青烟覆面。宫家之人都忘了这一世,宫老先生忘了,赵本山啼笑般说了句,嗯,是个大才,早二十年我还能和你交个手,现在,甭说六十四掌,一掌也没有。人都说造化弄人,时势使然,我觉得还是宫二那句话说的好,所谓大时代,无非就是一个选择,宫家的选择,呈现在那了。
叶问的选择自是不同,他一直在抵抗,一直在前进,无论世事艰若何,他都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一口气越来越硬,一盏灯越来越亮,发扬了咏春,发扬了国术,自以为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念念不忘,必有回声,于是这辈子都亮着那盏灯,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武术的大同,“我踏出这一步的时候,我以为有一天我还会回来。想不到那次是最后一面,从此我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事,回头无岸。”回头无岸,便接着往下走吧,这就是叶问,从没顾过身后身,最后的时候,梁朝伟透过玻璃注视着那个扎着马步的孩子,眼前浮现的怕是自己的这一生吧,浮生若梦,他终究没想放下,到头来,一横一竖,一人顶天立地,一横苦挨风雨,终究能等得到那回声,看的到,那梦吧。
宫家一生无败绩,叶问说,宫二败给了自己,其实宫家又何曾败过,宫二只是看破了,叶问不曾,也没想看破,这其间高下,怕无人能断,这世间沧桑在这,你做何选择,都只是,你的心意罢了。只是时势总归是对人有所影响的,有的人成了面子如叶问,有的成了里子如一线天,武学造诣不下叶问,却只能刺杀军统,未曾扬名立万,但最后不还是将八极传入了香港,做了一代武学宗师么?开馆授徒,是一线天的选择,他的选择和叶问一样,最终的结局也大致相同,这世间事,看的到底还是人的选择吧。沧桑如梦,你作何选择?
一代宗师的主线是沧桑,两条线,一条宫二,一条叶问与一线天,一明一暗。既是沧桑,沧桑的又岂止武学,最终,不过,人间世。你我都在抵抗,你我都在选择。那些年月,那些人消逝在南来北往的车轮声中,沧桑不变,人世不变,你我,在此间。
王家卫把这个故事地点定位了在佛山,这个明清以来的南国武术之乡,各门各派的功夫经过几十年的岁月动荡,竟都香火绵延,自然的织成了一张叫做“武林”的网,而他巧妙的区分了“武林”和“江湖”,武林跟江湖不一样,江湖可以卖艺,武林不是卖艺”。他把武术家从“三教九流”中独立出来,让他们的肩膀承担更多的东西。这样的想法徐皓峰也说过:“中国明清六百年没有武馆,李存义发明了武馆、武士会,这些读报都困难的武术家完成了文人该做的事,对道义的坚守、对规矩的传承、待人接物的风范,崇尚‘武人文相’。”
所以宫宝森和叶问比武的时候,说的不是武林地位,而是“今天我们不比武,而是比想法。”功夫到了,想法也要到,才是“一代宗师”。“拳分南北,国也分南北吗?”这句话就像是讲给电影之外的武林人士听的。
再者,中国武术的两个高潮,一个在唐朝,一个在民国,而王家卫要还原的,不单单是一个民国的武林,而是整个逝去的时代。“民国里面有很多是中国人美的一面,我希望这一面在这个电影里面体现出来。”沉迷于“民国之美”可能是王家卫自《花样年华》以来不曾动摇过的,只不过,这次的民国,从上海,来到了武林。
在他这个民国的武林中,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四个主要的民国拳派——咏春、形意、八卦和八极。对于这样的搭配,王家卫有自己的考虑:“首先是要刚柔相济。内家功夫有太极八卦形意,太极太过普及,那我就选很少人知道的形意和八卦。八极是则是至刚的功夫。”
影片一开始梁朝伟形容功夫时说了一句:功夫,一横一竖,有解释说,一个站着,一个躺了。想着若真如此,一点味道也便散尽了,功夫即人生,胜负都没了,更遑论生死?一代宗师,没有人站着,没有躺着,都是在抵抗着,都是在前进着,宁可一思进,莫要一思停。一横一竖,在我看来,立着的是那个人,横着的是那条腰带,那口气。抵抗的,恰是那千回百转,让人亦悲亦喜的沧桑,王家卫说,他拍电影想表现的主题一直都是沧桑,看《一代宗师》,我看到了。起初看《一代宗师》以为看的是电影,看到一会儿觉得看的人生,开始试图去理解那些台词,那些人物的悲喜,看到最后,看完以后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了,只剩下一幅幅流动的图画,水墨淋漓,像诗。也许这就是沧桑吧,似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只字片言,只是莫名其妙的觉得堵的慌,只是,沉默如墨。
1小时45分的时候,从梁朝伟说,我最后一次见她,是在大南开始,眼角带泪。那是宫二的结局,看过自己,看过天地,终究未能像那青灯古佛一样见着那众生,经过悲,历过喜,曾为一念而奋不顾身,念了了,渐渐明白了宫老先生的话,回头,留在了她的年月,留在她最开心的日子。一生奉道,不嫁娶,不留后,不传艺,宫家八卦消散于历史的烟云,未能与心上之人结为连理,憾事多矣,后悔之事多矣,终是场风流梦,只叹昨日只顾眼前路,哪想身后身,而今累了,六十四掌忘了,不想进了,气松了,灯熄了,人没了,念也忘了,几许青烟覆面了,这一世,也就忘了。我记得两个宫二,第一个在与长辈论报仇时,一脸的白光晃眼,第二个,抽着鸦片,青烟覆面。宫家之人都忘了这一世,宫老先生忘了,赵本山啼笑般说了句,嗯,是个大才,早二十年我还能和你交个手,现在,甭说六十四掌,一掌也没有。人都说造化弄人,时势使然,我觉得还是宫二那句话说的好,所谓大时代,无非就是一个选择,宫家的选择,呈现在那了。
叶问的选择自是不同,他一直在抵抗,一直在前进,无论世事艰若何,他都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一口气越来越硬,一盏灯越来越亮,发扬了咏春,发扬了国术,自以为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念念不忘,必有回声,于是这辈子都亮着那盏灯,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武术的大同,“我踏出这一步的时候,我以为有一天我还会回来。想不到那次是最后一面,从此我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事,回头无岸。”回头无岸,便接着往下走吧,这就是叶问,从没顾过身后身,最后的时候,梁朝伟透过玻璃注视着那个扎着马步的孩子,眼前浮现的怕是自己的这一生吧,浮生若梦,他终究没想放下,到头来,一横一竖,一人顶天立地,一横苦挨风雨,终究能等得到那回声,看的到,那梦吧。
宫家一生无败绩,叶问说,宫二败给了自己,其实宫家又何曾败过,宫二只是看破了,叶问不曾,也没想看破,这其间高下,怕无人能断,这世间沧桑在这,你做何选择,都只是,你的心意罢了。只是时势总归是对人有所影响的,有的人成了面子如叶问,有的成了里子如一线天,武学造诣不下叶问,却只能刺杀军统,未曾扬名立万,但最后不还是将八极传入了香港,做了一代武学宗师么?开馆授徒,是一线天的选择,他的选择和叶问一样,最终的结局也大致相同,这世间事,看的到底还是人的选择吧。沧桑如梦,你作何选择?
一代宗师的主线是沧桑,两条线,一条宫二,一条叶问与一线天,一明一暗。既是沧桑,沧桑的又岂止武学,最终,不过,人间世。你我都在抵抗,你我都在选择。那些年月,那些人消逝在南来北往的车轮声中,沧桑不变,人世不变,你我,在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