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
又是四月,春风送暖,严冬终逝。又是疫情,流感爆发,人人惶恐。一切都和十年前太像,当年的非典肺炎,今年的禽流感,时间像,症状像,对人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也像。于是,尽量减少外出,开始体会生命中稍纵即逝的快乐。于是,尽量抛弃杂事,开始每晚听着收音机入睡。
对于收音机,我有着特殊的感情。一个四四方方不大的盒子,天津人民形象地称之为“匣子”。开打“匣子”之后,便可以听到其中传出的声音,便可以了解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仔细想想,科技的奇妙,远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印象很深的是小学时候,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一个暑假。假期太长,作业太少,就有更多无所事事的时间。当时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晚饭后,坐在院子里,打开收音机,准时收听电台的一个娱乐节目。那个电台每天的那个时候播放相声,于是我就听了苏文茂,刘宝瑞,马三立,《大保镖》,《文章会》,《苏批三国》。最喜欢的是刘宝瑞的一个单口,长篇的故事,处处是逗,遍地是哏儿。听了这些之后,我的幽默基础就打下了,以后的许多年,逗小姑娘开心还用得上。还记得电台主持是一男一女,一个叫蝈蝈,一个叫江南。两人在小盒子里插科打诨,好不快乐。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也不知这两人去了哪里,在一起了没有。
大概是四年级吧,有一天家里停电了,电视不能看。一家三口吃过晚饭后,窝在我的卧室里,听收音机。记得那时候陆毅演而优则唱,以一首《非同寻常》红遍大江南北,电台天天放。什么“和你飞过海洋飞过这儿飞过那儿的”,旋律简单上口。于是,那天之后,我记住了这首歌,到现在都没忘。
小学快毕业的一段时间,每天中午回家听评书。大半年的时间,听完了《三国演义》,《栾蒲包与丰泽园》,还有几个忘了名字的没听全的评书。所以肚子里便装了些野史,装了些猎奇。江湖路数显现,天桥style的气质融入自身,至今挥散不去。
高三最后的日子,知识已经全部学完,剩下的只是复习。大考将至,压力大,为保持战斗力,每晚坚持看不到一个小时的书,之后就上床睡觉。睡前要用手机听收音机,也听自带的歌曲。带上耳机之后,音符通过耳朵一下子冲进身体里,细胞拥着音符起舞,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坠入幽深的湖底,紧张的情绪得到最大的舒缓。那时候常听伍佰,嘶哑着声音呐喊,喊“我是世界第一等”,很有助于增强信心。那时候好像香港的TVB在播《金枝玉孽》,常听里面的那首《红蝴蝶》,歌曲确实很好听,只可惜是粤语的,听了好久也没听懂。
最近课少,清闲。春宽梦窄,于是开始拾起曾经的习惯,每晚听收音机。躺在床上温习郭德纲的段子,虽然大多早已听过,可是再次听起,还是会有拍案之处,大笑之时。
听收音机时,总有人喜欢借着电台向别人传话,表达祝福表达爱意之类。以前觉得矫情,有话不直说,非要这样麻烦别人,扭扭捏捏不够爽快。现在明白,有些话即使双方都明了,也不能当面说出口。那些通过电台传话的人们是幸福的吧,毕竟还有一个自己可以倾诉的对象。相隔两地的人们,即使不能相见,也能倾听彼此的心意。即使不能相见,也能让两颗真心,穿透山河的阻挡,相遇在同一个频率上。
始终认为,广播最适合在夜里听。春夜寂寂,四下无声。窗外,是初放嫩芽的绿和芳菲将尽的红。窗内,是闲卧的人和孤照的灯。耳畔,是灵动的声音。脑海中,是所思所感所想所盼。心底,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一世界的繁华。我愿意相信,声音是上天送给人类的赠礼,旋律中藏着未曾泄露的天机,包含着来自地府的神秘。
身闲时序好,无事至春深。只是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人难以闲下来,静下来,去体会生命中诸多稍纵即逝的美好。浮世嘈杂,人间喧闹。词汇书上写着:21天解决GRE。医院打出广告:今天做人流,明天就上班。成功人士兜售秘籍:半年成为百万富翁。周杰伦在《暗号》中唱“杂讯太多信号弱就连风吹都要干扰”。
一切都太快,没有人有时间思考。一切都太着急,没有人有时间品味。一切都太凌乱,没有人有时间梳理。人们太惶恐,生怕赶不上成功的末班车。资讯太繁杂,充斥大街小巷。得来太过容易,便不会珍惜。太多的文字写出,太多的声音发出。太多的表达,太多的诉求,太多的愿景,太多的态度。
收音机里祝福变少,天籁之声变少,金玉之言变少。取而代之的是恶俗广告和八卦新闻。渐渐失去了内容的节目,我不知还能存在多久。也不知将来还是否有人在夜里收听节目,表达祝福,传递温暖。更不知是否还有人在孤寂的夜里,为你唱一曲戴佩妮,送你一首那来自街角的祝福。
2013年四月初 于家中
对于收音机,我有着特殊的感情。一个四四方方不大的盒子,天津人民形象地称之为“匣子”。开打“匣子”之后,便可以听到其中传出的声音,便可以了解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仔细想想,科技的奇妙,远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印象很深的是小学时候,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一个暑假。假期太长,作业太少,就有更多无所事事的时间。当时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晚饭后,坐在院子里,打开收音机,准时收听电台的一个娱乐节目。那个电台每天的那个时候播放相声,于是我就听了苏文茂,刘宝瑞,马三立,《大保镖》,《文章会》,《苏批三国》。最喜欢的是刘宝瑞的一个单口,长篇的故事,处处是逗,遍地是哏儿。听了这些之后,我的幽默基础就打下了,以后的许多年,逗小姑娘开心还用得上。还记得电台主持是一男一女,一个叫蝈蝈,一个叫江南。两人在小盒子里插科打诨,好不快乐。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也不知这两人去了哪里,在一起了没有。
大概是四年级吧,有一天家里停电了,电视不能看。一家三口吃过晚饭后,窝在我的卧室里,听收音机。记得那时候陆毅演而优则唱,以一首《非同寻常》红遍大江南北,电台天天放。什么“和你飞过海洋飞过这儿飞过那儿的”,旋律简单上口。于是,那天之后,我记住了这首歌,到现在都没忘。
小学快毕业的一段时间,每天中午回家听评书。大半年的时间,听完了《三国演义》,《栾蒲包与丰泽园》,还有几个忘了名字的没听全的评书。所以肚子里便装了些野史,装了些猎奇。江湖路数显现,天桥style的气质融入自身,至今挥散不去。
高三最后的日子,知识已经全部学完,剩下的只是复习。大考将至,压力大,为保持战斗力,每晚坚持看不到一个小时的书,之后就上床睡觉。睡前要用手机听收音机,也听自带的歌曲。带上耳机之后,音符通过耳朵一下子冲进身体里,细胞拥着音符起舞,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坠入幽深的湖底,紧张的情绪得到最大的舒缓。那时候常听伍佰,嘶哑着声音呐喊,喊“我是世界第一等”,很有助于增强信心。那时候好像香港的TVB在播《金枝玉孽》,常听里面的那首《红蝴蝶》,歌曲确实很好听,只可惜是粤语的,听了好久也没听懂。
最近课少,清闲。春宽梦窄,于是开始拾起曾经的习惯,每晚听收音机。躺在床上温习郭德纲的段子,虽然大多早已听过,可是再次听起,还是会有拍案之处,大笑之时。
听收音机时,总有人喜欢借着电台向别人传话,表达祝福表达爱意之类。以前觉得矫情,有话不直说,非要这样麻烦别人,扭扭捏捏不够爽快。现在明白,有些话即使双方都明了,也不能当面说出口。那些通过电台传话的人们是幸福的吧,毕竟还有一个自己可以倾诉的对象。相隔两地的人们,即使不能相见,也能倾听彼此的心意。即使不能相见,也能让两颗真心,穿透山河的阻挡,相遇在同一个频率上。
始终认为,广播最适合在夜里听。春夜寂寂,四下无声。窗外,是初放嫩芽的绿和芳菲将尽的红。窗内,是闲卧的人和孤照的灯。耳畔,是灵动的声音。脑海中,是所思所感所想所盼。心底,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一世界的繁华。我愿意相信,声音是上天送给人类的赠礼,旋律中藏着未曾泄露的天机,包含着来自地府的神秘。
身闲时序好,无事至春深。只是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人难以闲下来,静下来,去体会生命中诸多稍纵即逝的美好。浮世嘈杂,人间喧闹。词汇书上写着:21天解决GRE。医院打出广告:今天做人流,明天就上班。成功人士兜售秘籍:半年成为百万富翁。周杰伦在《暗号》中唱“杂讯太多信号弱就连风吹都要干扰”。
一切都太快,没有人有时间思考。一切都太着急,没有人有时间品味。一切都太凌乱,没有人有时间梳理。人们太惶恐,生怕赶不上成功的末班车。资讯太繁杂,充斥大街小巷。得来太过容易,便不会珍惜。太多的文字写出,太多的声音发出。太多的表达,太多的诉求,太多的愿景,太多的态度。
收音机里祝福变少,天籁之声变少,金玉之言变少。取而代之的是恶俗广告和八卦新闻。渐渐失去了内容的节目,我不知还能存在多久。也不知将来还是否有人在夜里收听节目,表达祝福,传递温暖。更不知是否还有人在孤寂的夜里,为你唱一曲戴佩妮,送你一首那来自街角的祝福。
2013年四月初 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