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呻吟
在这个孤独的夜,我又捧起了一本书。读书好像在我这很难跟幸福美满联系在一块。那些吵吵闹闹的日子里真是读不进去。
孤独这种东西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即使身处闹市,欢乐的六人宿舍还是经常觉得很lonely.人生中除了很短暂的几段愉悦丰满的时光,其他的日子经常呻吟着这个词。(这么恶心的开头就到此为止吧)
回到主题,总结一下前段时间读的书。
a.克叔的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一口气读了好几本他的书,朴素,自然,本初,一脉相承,微言大义。对于大部分人生的疑问他都有一套相当圆满的理论,无招胜有招的感觉。两个重要启示: 一,探索世界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向外,出门旅行。一种乃向内,了解自己的内心。自知之明是智慧的起源。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观察,观察自己的意念,观察对事情的反应,对关系的处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学会与自己相处,扔下手机,书和mp3来到自然中。 二,如果有爱,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这个爱是不因关系亲疏而有所差别的。若是你爱他人,出于本心,规矩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你自然不愿意去伤害和干涉别人。
他的话虽然很朴素也很温和,却给人非常强烈的鼓舞,了解自己,相信自己,顺应你身上生出的力量。他虽然强调不要陷入任何宗教,理论,传统,书本和父母的教诲中,但我还是觉得他的观点跟佛教的很多思想和后现代某些理论相通。。
摘抄两句: "To be free, you must love." "When you see a sharp stone on a path trodden by many bare feet, you remove it, not because you have been asked, but becaouse you feel for another."
b. 德国人写的"不要恐惧抑郁症",全书都相当好读,尤其是序言和结束语。开篇就分析了为什么现代社会抑郁症越来越多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集体的消失,对自我的关注,成功的狂热,个人叙事的断裂或者不断更新以及信息泛滥等等。"紧张的社会"使人茫然,而少有人伸以援手。结束语最为精彩!抑郁症可以是一次净化心灵的过程。抑郁的情感反应能帮助人们探究自身的问题,适应变化的情况,甚至是具有创造性的。抑郁者的诚实,即缺乏自我欺骗的能力,某种程度是社会非常缺乏的观察角度。
c. "逝去的武林" 从徐皓峰这本整理李仲轩老人学习形意拳经历,以及当时武林风貌的书开始,一路读下去,什么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武术史这那的,武侠梦重新做起!引得我又开始扒拉胡金铨,张彻,徐克的电影了,包括徐皓峰的倭寇的踪迹。这条线上有许多宝贝,一路打下去,能捡到许多装备。这书确实改变了我对武术和武林的很多看法,主要也是武侠片要么太写意要么太假了。而且对于国术抵不过拳击,没在K1之类的国际搏击比赛上展露头角,整天拿散打说事的这些看法极其无语。还是先了解了解武术是怎么回事,再下评断吧。
d. " 东北往事:黑道风云二十年": 东北古惑仔报告文学,写得特别朴实,几乎就是口述。某些人的经历真是令人不胜唏嘘,比如曾经光荣的解放军最后成了社会大哥以及底层古惑仔的各种窘迫。
有几个观后感: 社会大哥一般都比较有智慧,成为大哥靠的是智慧和义气。过去读水浒读得发痴,以为打架的人都武艺高强。读了这个才知道,经验,技巧加胆量就是大部分社会人的武功。真正习武,懂武之人是不会掺和这种事的。
为什么东北混黑道的多,很大程度上跟zf无能和失职有关,一方面不能服务人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少社会人都是被逼上梁山。东北乃重工业基地,大量工人和工人子弟在厂子倒了以后生活无依。另一方面不能保护人民不受欺侮。这跟意大利黑帮笼罩的地区是一个情况。
成功的社会大哥都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毛的理论很有研究,对忠义和权术非常看重,这一点跟某些guanyuan不谋而合。
e.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激荡大脑的好书,日后要专门写一篇笔记!
f. "王氏之死" 和"叫魂"分别来自汉学家史景迁和孔力飞。一本讲清初媳妇王氏的出走到死亡的谋杀案前前后后,一本讲清乾隆盛世时因为民间所谓"叫魂"的妖术而引发的大恐慌,甚至震动了朝廷和乾隆。在那个看上去比较平稳,法制健全的封建社会末期,就像毒憋到一定程度,整个肉体不断溃烂的过程。不管皇宫里,达官贵人们过着多么奢华的生活,读书人多么的理性,可是民间社会却呈现僵尸状态,无脑,吃人。政府几千年来终于要把百姓榨干。这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让我看到一个社会的可怕,狂人日记的各种翻版。尤其是"叫魂"和马朝柱谋反事件是发生在某个经济高度发展的阶段,这绝对可以被视为隐喻。
读过他们的书,特别佩服的是汉学家的严谨理性和以小见大的视角。这些好像都是国内书写历史的作者特别缺乏的,甚至是读者也特别乐意关注那些史上的大人物,而被忽略的反而是社会的基石和大多数。
看完以后,立刻就会掐灭自己穿越的想法。
孤独这种东西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即使身处闹市,欢乐的六人宿舍还是经常觉得很lonely.人生中除了很短暂的几段愉悦丰满的时光,其他的日子经常呻吟着这个词。(这么恶心的开头就到此为止吧)
回到主题,总结一下前段时间读的书。
a.克叔的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一口气读了好几本他的书,朴素,自然,本初,一脉相承,微言大义。对于大部分人生的疑问他都有一套相当圆满的理论,无招胜有招的感觉。两个重要启示: 一,探索世界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向外,出门旅行。一种乃向内,了解自己的内心。自知之明是智慧的起源。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观察,观察自己的意念,观察对事情的反应,对关系的处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学会与自己相处,扔下手机,书和mp3来到自然中。 二,如果有爱,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这个爱是不因关系亲疏而有所差别的。若是你爱他人,出于本心,规矩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你自然不愿意去伤害和干涉别人。
他的话虽然很朴素也很温和,却给人非常强烈的鼓舞,了解自己,相信自己,顺应你身上生出的力量。他虽然强调不要陷入任何宗教,理论,传统,书本和父母的教诲中,但我还是觉得他的观点跟佛教的很多思想和后现代某些理论相通。。
摘抄两句: "To be free, you must love." "When you see a sharp stone on a path trodden by many bare feet, you remove it, not because you have been asked, but becaouse you feel for another."
b. 德国人写的"不要恐惧抑郁症",全书都相当好读,尤其是序言和结束语。开篇就分析了为什么现代社会抑郁症越来越多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集体的消失,对自我的关注,成功的狂热,个人叙事的断裂或者不断更新以及信息泛滥等等。"紧张的社会"使人茫然,而少有人伸以援手。结束语最为精彩!抑郁症可以是一次净化心灵的过程。抑郁的情感反应能帮助人们探究自身的问题,适应变化的情况,甚至是具有创造性的。抑郁者的诚实,即缺乏自我欺骗的能力,某种程度是社会非常缺乏的观察角度。
c. "逝去的武林" 从徐皓峰这本整理李仲轩老人学习形意拳经历,以及当时武林风貌的书开始,一路读下去,什么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武术史这那的,武侠梦重新做起!引得我又开始扒拉胡金铨,张彻,徐克的电影了,包括徐皓峰的倭寇的踪迹。这条线上有许多宝贝,一路打下去,能捡到许多装备。这书确实改变了我对武术和武林的很多看法,主要也是武侠片要么太写意要么太假了。而且对于国术抵不过拳击,没在K1之类的国际搏击比赛上展露头角,整天拿散打说事的这些看法极其无语。还是先了解了解武术是怎么回事,再下评断吧。
d. " 东北往事:黑道风云二十年": 东北古惑仔报告文学,写得特别朴实,几乎就是口述。某些人的经历真是令人不胜唏嘘,比如曾经光荣的解放军最后成了社会大哥以及底层古惑仔的各种窘迫。
有几个观后感: 社会大哥一般都比较有智慧,成为大哥靠的是智慧和义气。过去读水浒读得发痴,以为打架的人都武艺高强。读了这个才知道,经验,技巧加胆量就是大部分社会人的武功。真正习武,懂武之人是不会掺和这种事的。
为什么东北混黑道的多,很大程度上跟zf无能和失职有关,一方面不能服务人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少社会人都是被逼上梁山。东北乃重工业基地,大量工人和工人子弟在厂子倒了以后生活无依。另一方面不能保护人民不受欺侮。这跟意大利黑帮笼罩的地区是一个情况。
成功的社会大哥都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毛的理论很有研究,对忠义和权术非常看重,这一点跟某些guanyuan不谋而合。
e.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激荡大脑的好书,日后要专门写一篇笔记!
f. "王氏之死" 和"叫魂"分别来自汉学家史景迁和孔力飞。一本讲清初媳妇王氏的出走到死亡的谋杀案前前后后,一本讲清乾隆盛世时因为民间所谓"叫魂"的妖术而引发的大恐慌,甚至震动了朝廷和乾隆。在那个看上去比较平稳,法制健全的封建社会末期,就像毒憋到一定程度,整个肉体不断溃烂的过程。不管皇宫里,达官贵人们过着多么奢华的生活,读书人多么的理性,可是民间社会却呈现僵尸状态,无脑,吃人。政府几千年来终于要把百姓榨干。这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让我看到一个社会的可怕,狂人日记的各种翻版。尤其是"叫魂"和马朝柱谋反事件是发生在某个经济高度发展的阶段,这绝对可以被视为隐喻。
读过他们的书,特别佩服的是汉学家的严谨理性和以小见大的视角。这些好像都是国内书写历史的作者特别缺乏的,甚至是读者也特别乐意关注那些史上的大人物,而被忽略的反而是社会的基石和大多数。
看完以后,立刻就会掐灭自己穿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