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节选 木村秋则《苹果教我的事》
当所有人都做错,你是否有勇气做对?
借着苹果,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男人
苹果树教他倾听大自然的讯息,也教他谦卑的面对这个世界
他证明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选择是对的,更是留给下一代最好的礼物
木村阿公相信自然农法才是对人们最好的,他奔波于日本及世界各地进行演讲或农业指导,并辅导日本、韩国、欧洲、非洲等国家进行无农业、无肥料栽培,已经有十八年的光阴。
当年因为担心妻子的健康而停用农药,因为买下不小心弄脏的自然栽培书籍,因为爬上高山寻死而找到突破困境的契机……彷佛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敦促木村阿公走上这条打破传统、从零开始的革命之路。木村阿公肩负大自然赋予的使命,用岁月去换取人人受用无穷的心灵礼物:
●考虑放弃的时候,大女儿反而质问:「那我们之前辛苦是为了什么?爸爸,你做的事很了不起,你在一个没有答案的世界,从零开始挑战。」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如果我是树,如果我是高丽菜,如果我是西红柿……当设身处地地站在农作物的立场思考时,它就会告诉你答案。
●我每年都会四处拜托周围的果农,「请让我今年也可以继续」。因为,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生活在这里。
●千万不要忘记,人类的身体无法种出一粒米,结出一颗苹果,我们只是在照顾稻子和苹果树而已。
●所有新事物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相反地,古老时代的经验往往才是真谛,是经过实践所证实的。
●大自然不会说话,因此,人类必须磨练感性,去感受大自然。
●每天接触自己栽种的农作物,心情会变得温柔。农业可以促进人心变得温柔。
●虽然我的人生出乎意料地经历了惊涛骇浪,但我想告诉年轻人──「这样也很快乐」。
作者简介
木村秋则
农民。一九四九年,出生于青森县中津轻郡岩木町,弘前实业高中毕业。曾经前往川崎市的工厂工作,一年半后离职。一九七一年回到故乡,投入以栽培苹果为主的农业。由于农药危害了家人的健康,从一九七八年左右开始摸索无农药、无肥料栽培,历经将近十年完全没有收成的苦难过程,终于成功地栽培出彻底无农药、无肥料的苹果。目前在栽培苹果的同时,也在全国和海外各地进行农业指导。
向苹果树道谢
从开始无肥料、无农药栽培后的第四、五年,我几乎每天都喝苹果树说话。最先停止使用农药的区块,苹果树的情况越来越糟糕,树根开始摇晃,最粗的树只要稍微推一下几乎就会倒下。树木已经无法承受,土壤也难以忍受了,只有杂草精力旺盛。当时,我毫不犹豫地把这些草连根割除。
刚开始,我对苹果树说:哪怕只结出一颗苹果都好。苹果树不会说话,我也不会说苹果话,如果我听得懂苹果话,就会知道它们想要我为它们做什么。如果是动物,可能会趟在地上不动之类的,人类可以透过日常动作了解它们是否健康。面对树木,只能从树叶的颜色、绿色的程度、一年生长的树枝长度,来判断树木是否健康。
那时候,树叶完全是黄绿色,我只能对这些树说:“我已经身无分文,没有钱买肥料和农药了。你们可以不开花、不结果,但千万不要枯掉。拜托你们,继续撑下去。”
那时候,有一首歌经常在我脑海中盘旋,那是我读高中时流行的一首名叫“年轻人”的民谣,我觉得歌词完全是我的写照。
你要走的路好漫长,为什么即使这样,你还是咬紧牙关,执意继续走下去
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什么每年都失败?为什么大自然无法接受我?我很痛苦,也很烦恼。
于是,我发现了一件事。
“我是靠种苹果生活的,我之所以这么穷困,是因为我让苹果痛苦,是我在折磨这些苹果。”
虽然我也很痛苦,但我觉得更应该向忍耐至今的苹果树道歉。傍晚,当家人回家后,我走到每一棵树前面向它们道歉,告诉它们我的想法。“实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
我伸手摸着苹果树,借由手的温度,向它们传达我的心意。也许是我把对于持续因为我而受苦的家人的歉意,寄托在苹果树身上了。
隔壁果园的人一定觉得“木村终于疯了”。
我的生活陷入谷底,是不是因为我把苹果树推进了谷底?一旦有了这种想法,无论别人说什么、无论别人怎么取消我,我都充耳不闻。对我来说,对四个果园内的八百多棵苹果树说话根本是小事一桩。
当我摸着苹果树、对它们说话时,明明没有风,小树枝却会微微摇晃。我觉得好像是苹果树在对我说:“我知道、我知道了。”
当时我没有对它们说话的八十二棵树,全都枯萎了。
因为那时候隔壁果园内又五个人在采果,他们在果园中央聊天的内容,我全都听到了。
“木村的脑筋是不是出了问题?他在和谁说话?”
因为我听到有人这么说,所以不太好意思走过去对那个区域的树好好说话。照理说,我早就抛弃了面子,没想到还是不够彻底。于是,我就对靠近隔壁果园的苹果树草草地说了一句:“和刚才一样。”
结果,那些树木统统枯萎了。除了五十棵“星王”以外,还有不少“乔娜金”和“富士”。
说出来很丢脸,这些都是在市场上不怎么受欢迎的品种。我曾经对相同品种的其他树说话,它们就没有枯萎。我认为这代表苹果树无法接受只在乎收成和金钱的我,苹果告诉我,我的心灵太贫瘠了,缺乏一颗感恩的心。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自私、愚蠢和无情。
枯掉的八十二棵树刚好在岩木山环山道路旁,有人开车经过时,还特地停下来参观,我可以听到他们的对话:“这里怎么了?这个果园荒废了吗?于是,我太太用插扦的方式种了绣球花,做成围篱,遮住那些枯树。
我为了追求原理与原则,寻求基本中的基本,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苹果树是蔷薇科的树木,蔷薇科的原种在哪里?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生长?我每天都去岩木町的图书馆,想影印资料却没有钱,只能抄在报纸内的夹页广告单上。不同家出版社的百科全书编排的方式不一样,有些归类在蔷薇科,有些则是把苹果列为独立的栏目。总之,我查遍了每一本百科全书。
我总算对原理略知一二了,但还是不知道实际栽培时该做些什么。我曾经承受过无数次的失败,比别人拥有更多失败经验才有今天的成绩。所以,失败越多,之后的收获也越大。
我经 常对我太太说:“流的汗不会白费,有朝一日,一定可以得到回报。”我必须这样对家人洗脑,同时自我催眠,才能继续走下去。
关键在于土壤 节选
我观察橡树的周围,发现充满了生命力,所有生物都是大自然循环中的一个环节。虽然看不到卷叶蛾之类的害虫,但有蝗虫、蚂蚁和蝴蝶等无数生命密切地结合,生生不息,没有任何一种生物不具意义,或是去阻碍其他生物的生长。橡树也不是独立存活的,而是周围的自然环境让它得以生存。
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人类本来不也是这样吗?然而,人类却忘记了这一点,误以为是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在世界上。所以,我才会完全不了解在自己栽培的农作物上洒农药,是多么偏离大自然的协调,偏离了原有的形态,只顾鲁莽地向前冲。我忍不住回顾这几年的光阴,反省自己到底学到了些什么?
从百草丛生学到的事 节选
如今的农业从业者失去了观察的能力,农民只注意泥土上面肉眼看得到的部分。人类不去探究自己不知道的、肉眼看不到的部分。即使有专家注意到这个问题,也不是从整体的角度观察,而是只看一根树根就做出结论。我认为这就是目前社会的现况。
曾经有人对我说,他无论花费多少年,都不可能做到像我这样。我就问他:“你有没有看过泥土下面?”
我也不例外,是因为每天都经历失败,所以才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也可以说,我是做了和别人相反的事,或是说违背了常识的事,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
七八月份的酷暑季节,我测量温度后,发现当气温二十八九度时,草丛里的温度仍维持在十八到二十四度之间。割除草的地方或许因为玻璃反射热的关系,温度超过了三十度。
在这种温度下,苹果树应该会觉得很热?人类和动物觉得热的时候,会躲去阴凉的地方,树木却无法移动。“如果我是树……”,我开始从这个角度思考。
如果我是高丽菜,如果我是番茄……当设身处地地站在农作物的立场思考时,就会发现百草丛生的环境其实是在制造阴凉。
我认为这种想法应该没有错。
学习与稻田对话
我目前在日本全国各地进行农业指导,我总会问大家都是靠什么生活?我对种稻米的农民说:“当稻田收成后,田里完全看不见半个人影,大家到底去做什么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做米啊。”
我说:“你们的身体可以制造出一粒米吗?稻穗才能长出来,是稻米让你们得以生存。这些稻米长在哪里?稻田里。所以,当收成之后,请你们要心存感恩,向稻田好好道谢。”
“我的主人好冷漠,我这么努力,但主人连一句安慰的话都不说。”稻田也许正这么想。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身体无法结出一粒米或是一颗苹果,我们只是创造一个适合苹果树和稻米生活的环境。
听我这么一说,农民统统跑去稻田道谢。或许这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但只要农民对土壤、对稻穗充满感谢的心,收成的农作物送到客人手上时,口感一定会更美。
我现在仍然持续和苹果树对话,尤其在收成的时候,我会手摸着树,让树感受到我的温度。除了为今年的收成道谢之外,还会拜托它们明年也结出好果实。
人类无法独立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无论科技再怎么发达,人类都无法离开大自然。
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所有好成就只是在协助大自然。
只要走去稻田,就会发现田埂塌了,需要整修。如果不去,当然不可能知道。农民往往忘记了这一点,可见心灵已经远离了土壤。
如今,农民往往重视肥料、农药和农机具,却不重视农作物生长的土地,完全搞错了轻重。我对他们说,希望他们仔细观察沼泽和河川旁的土壤,运用于自己的稻田,致力成为能够和稻米对话的专家。
取悦你的稻穗 节选
请农民们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取悦稻穗?如何才能激发稻田土壤本身的力量?不妨设身处地思考,假设自己是稻穗、自己是土壤,会希望主人做什么?各位的手上可以长出一粒米吗?只有稻穗才能长出米粒,只有苹果树才能结出苹果,人类自己无法长出一粒米,结出一颗苹果。
我们是协助稻穗,制造一个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土壤中有不计其数的微生物、菌类和微菌生息,只要制造出适合这些生物居住的环境,土壤会很乐意去协助稻穗生长。
各位会穿刚洗完的湿衬衫吗?应该没有人想穿吧。土壤中的生物也一样。只要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激发土壤力量,根本不需要肥料、堆肥和农药。
我并不是在变魔术,而是充分观察过大自然的生态,再把这种自然状态运用在稻田和果园。灵感就来自于各位生活周遭的大自然。
并非奢侈品 节选
我认为现在是很好的时机,问题不是不能做,只是不做而已。当然,想培养出理想的土壤环境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只要抱着好像一步一步走上阶梯的心情循序渐进,就可以不至于遇到太大的挫折而获得成功。
借着苹果,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男人
苹果树教他倾听大自然的讯息,也教他谦卑的面对这个世界
他证明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选择是对的,更是留给下一代最好的礼物
木村阿公相信自然农法才是对人们最好的,他奔波于日本及世界各地进行演讲或农业指导,并辅导日本、韩国、欧洲、非洲等国家进行无农业、无肥料栽培,已经有十八年的光阴。
当年因为担心妻子的健康而停用农药,因为买下不小心弄脏的自然栽培书籍,因为爬上高山寻死而找到突破困境的契机……彷佛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敦促木村阿公走上这条打破传统、从零开始的革命之路。木村阿公肩负大自然赋予的使命,用岁月去换取人人受用无穷的心灵礼物:
●考虑放弃的时候,大女儿反而质问:「那我们之前辛苦是为了什么?爸爸,你做的事很了不起,你在一个没有答案的世界,从零开始挑战。」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如果我是树,如果我是高丽菜,如果我是西红柿……当设身处地地站在农作物的立场思考时,它就会告诉你答案。
●我每年都会四处拜托周围的果农,「请让我今年也可以继续」。因为,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生活在这里。
●千万不要忘记,人类的身体无法种出一粒米,结出一颗苹果,我们只是在照顾稻子和苹果树而已。
●所有新事物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相反地,古老时代的经验往往才是真谛,是经过实践所证实的。
●大自然不会说话,因此,人类必须磨练感性,去感受大自然。
●每天接触自己栽种的农作物,心情会变得温柔。农业可以促进人心变得温柔。
●虽然我的人生出乎意料地经历了惊涛骇浪,但我想告诉年轻人──「这样也很快乐」。
作者简介
木村秋则
农民。一九四九年,出生于青森县中津轻郡岩木町,弘前实业高中毕业。曾经前往川崎市的工厂工作,一年半后离职。一九七一年回到故乡,投入以栽培苹果为主的农业。由于农药危害了家人的健康,从一九七八年左右开始摸索无农药、无肥料栽培,历经将近十年完全没有收成的苦难过程,终于成功地栽培出彻底无农药、无肥料的苹果。目前在栽培苹果的同时,也在全国和海外各地进行农业指导。
向苹果树道谢
从开始无肥料、无农药栽培后的第四、五年,我几乎每天都喝苹果树说话。最先停止使用农药的区块,苹果树的情况越来越糟糕,树根开始摇晃,最粗的树只要稍微推一下几乎就会倒下。树木已经无法承受,土壤也难以忍受了,只有杂草精力旺盛。当时,我毫不犹豫地把这些草连根割除。
刚开始,我对苹果树说:哪怕只结出一颗苹果都好。苹果树不会说话,我也不会说苹果话,如果我听得懂苹果话,就会知道它们想要我为它们做什么。如果是动物,可能会趟在地上不动之类的,人类可以透过日常动作了解它们是否健康。面对树木,只能从树叶的颜色、绿色的程度、一年生长的树枝长度,来判断树木是否健康。
那时候,树叶完全是黄绿色,我只能对这些树说:“我已经身无分文,没有钱买肥料和农药了。你们可以不开花、不结果,但千万不要枯掉。拜托你们,继续撑下去。”
那时候,有一首歌经常在我脑海中盘旋,那是我读高中时流行的一首名叫“年轻人”的民谣,我觉得歌词完全是我的写照。
你要走的路好漫长,为什么即使这样,你还是咬紧牙关,执意继续走下去
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什么每年都失败?为什么大自然无法接受我?我很痛苦,也很烦恼。
于是,我发现了一件事。
“我是靠种苹果生活的,我之所以这么穷困,是因为我让苹果痛苦,是我在折磨这些苹果。”
虽然我也很痛苦,但我觉得更应该向忍耐至今的苹果树道歉。傍晚,当家人回家后,我走到每一棵树前面向它们道歉,告诉它们我的想法。“实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
我伸手摸着苹果树,借由手的温度,向它们传达我的心意。也许是我把对于持续因为我而受苦的家人的歉意,寄托在苹果树身上了。
隔壁果园的人一定觉得“木村终于疯了”。
我的生活陷入谷底,是不是因为我把苹果树推进了谷底?一旦有了这种想法,无论别人说什么、无论别人怎么取消我,我都充耳不闻。对我来说,对四个果园内的八百多棵苹果树说话根本是小事一桩。
当我摸着苹果树、对它们说话时,明明没有风,小树枝却会微微摇晃。我觉得好像是苹果树在对我说:“我知道、我知道了。”
当时我没有对它们说话的八十二棵树,全都枯萎了。
因为那时候隔壁果园内又五个人在采果,他们在果园中央聊天的内容,我全都听到了。
“木村的脑筋是不是出了问题?他在和谁说话?”
因为我听到有人这么说,所以不太好意思走过去对那个区域的树好好说话。照理说,我早就抛弃了面子,没想到还是不够彻底。于是,我就对靠近隔壁果园的苹果树草草地说了一句:“和刚才一样。”
结果,那些树木统统枯萎了。除了五十棵“星王”以外,还有不少“乔娜金”和“富士”。
说出来很丢脸,这些都是在市场上不怎么受欢迎的品种。我曾经对相同品种的其他树说话,它们就没有枯萎。我认为这代表苹果树无法接受只在乎收成和金钱的我,苹果告诉我,我的心灵太贫瘠了,缺乏一颗感恩的心。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自私、愚蠢和无情。
枯掉的八十二棵树刚好在岩木山环山道路旁,有人开车经过时,还特地停下来参观,我可以听到他们的对话:“这里怎么了?这个果园荒废了吗?于是,我太太用插扦的方式种了绣球花,做成围篱,遮住那些枯树。
我为了追求原理与原则,寻求基本中的基本,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苹果树是蔷薇科的树木,蔷薇科的原种在哪里?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生长?我每天都去岩木町的图书馆,想影印资料却没有钱,只能抄在报纸内的夹页广告单上。不同家出版社的百科全书编排的方式不一样,有些归类在蔷薇科,有些则是把苹果列为独立的栏目。总之,我查遍了每一本百科全书。
我总算对原理略知一二了,但还是不知道实际栽培时该做些什么。我曾经承受过无数次的失败,比别人拥有更多失败经验才有今天的成绩。所以,失败越多,之后的收获也越大。
我经 常对我太太说:“流的汗不会白费,有朝一日,一定可以得到回报。”我必须这样对家人洗脑,同时自我催眠,才能继续走下去。
关键在于土壤 节选
我观察橡树的周围,发现充满了生命力,所有生物都是大自然循环中的一个环节。虽然看不到卷叶蛾之类的害虫,但有蝗虫、蚂蚁和蝴蝶等无数生命密切地结合,生生不息,没有任何一种生物不具意义,或是去阻碍其他生物的生长。橡树也不是独立存活的,而是周围的自然环境让它得以生存。
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人类本来不也是这样吗?然而,人类却忘记了这一点,误以为是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在世界上。所以,我才会完全不了解在自己栽培的农作物上洒农药,是多么偏离大自然的协调,偏离了原有的形态,只顾鲁莽地向前冲。我忍不住回顾这几年的光阴,反省自己到底学到了些什么?
从百草丛生学到的事 节选
如今的农业从业者失去了观察的能力,农民只注意泥土上面肉眼看得到的部分。人类不去探究自己不知道的、肉眼看不到的部分。即使有专家注意到这个问题,也不是从整体的角度观察,而是只看一根树根就做出结论。我认为这就是目前社会的现况。
曾经有人对我说,他无论花费多少年,都不可能做到像我这样。我就问他:“你有没有看过泥土下面?”
我也不例外,是因为每天都经历失败,所以才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也可以说,我是做了和别人相反的事,或是说违背了常识的事,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
七八月份的酷暑季节,我测量温度后,发现当气温二十八九度时,草丛里的温度仍维持在十八到二十四度之间。割除草的地方或许因为玻璃反射热的关系,温度超过了三十度。
在这种温度下,苹果树应该会觉得很热?人类和动物觉得热的时候,会躲去阴凉的地方,树木却无法移动。“如果我是树……”,我开始从这个角度思考。
如果我是高丽菜,如果我是番茄……当设身处地地站在农作物的立场思考时,就会发现百草丛生的环境其实是在制造阴凉。
我认为这种想法应该没有错。
学习与稻田对话
我目前在日本全国各地进行农业指导,我总会问大家都是靠什么生活?我对种稻米的农民说:“当稻田收成后,田里完全看不见半个人影,大家到底去做什么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做米啊。”
我说:“你们的身体可以制造出一粒米吗?稻穗才能长出来,是稻米让你们得以生存。这些稻米长在哪里?稻田里。所以,当收成之后,请你们要心存感恩,向稻田好好道谢。”
“我的主人好冷漠,我这么努力,但主人连一句安慰的话都不说。”稻田也许正这么想。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身体无法结出一粒米或是一颗苹果,我们只是创造一个适合苹果树和稻米生活的环境。
听我这么一说,农民统统跑去稻田道谢。或许这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但只要农民对土壤、对稻穗充满感谢的心,收成的农作物送到客人手上时,口感一定会更美。
我现在仍然持续和苹果树对话,尤其在收成的时候,我会手摸着树,让树感受到我的温度。除了为今年的收成道谢之外,还会拜托它们明年也结出好果实。
人类无法独立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无论科技再怎么发达,人类都无法离开大自然。
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所有好成就只是在协助大自然。
只要走去稻田,就会发现田埂塌了,需要整修。如果不去,当然不可能知道。农民往往忘记了这一点,可见心灵已经远离了土壤。
如今,农民往往重视肥料、农药和农机具,却不重视农作物生长的土地,完全搞错了轻重。我对他们说,希望他们仔细观察沼泽和河川旁的土壤,运用于自己的稻田,致力成为能够和稻米对话的专家。
取悦你的稻穗 节选
请农民们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取悦稻穗?如何才能激发稻田土壤本身的力量?不妨设身处地思考,假设自己是稻穗、自己是土壤,会希望主人做什么?各位的手上可以长出一粒米吗?只有稻穗才能长出米粒,只有苹果树才能结出苹果,人类自己无法长出一粒米,结出一颗苹果。
我们是协助稻穗,制造一个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土壤中有不计其数的微生物、菌类和微菌生息,只要制造出适合这些生物居住的环境,土壤会很乐意去协助稻穗生长。
各位会穿刚洗完的湿衬衫吗?应该没有人想穿吧。土壤中的生物也一样。只要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激发土壤力量,根本不需要肥料、堆肥和农药。
我并不是在变魔术,而是充分观察过大自然的生态,再把这种自然状态运用在稻田和果园。灵感就来自于各位生活周遭的大自然。
并非奢侈品 节选
我认为现在是很好的时机,问题不是不能做,只是不做而已。当然,想培养出理想的土壤环境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只要抱着好像一步一步走上阶梯的心情循序渐进,就可以不至于遇到太大的挫折而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