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奶皂教程贴 纯净版(牛奶 酸奶 羊奶 母乳)
刚看到个不错的帖子,转帖过来给大家一起分享下
第一部分 奶源的选择
牛奶,羊奶:
可用奶源:市售纯牛奶.纯羊奶(光明蒙牛伊利特仑苏之类,脱脂不脱脂其实无所谓,脱脂不等于没有脂肪,不过是降低了1%左右的脂肪含量,比不上你倒油的时候手一抖多倒几克多),农场当日鲜牛奶鲜羊奶,没有以上这些的,可用市售奶粉代替(楼主本身并不建议用奶粉,笑,自己斟酌。)
不可用奶源:各类多次加工奶制品,比如花生奶红豆奶神马的,各类乳酸菌饮料,奶茶。食品添加和化学添加太多。
不建议奶源:第一条内所例举的各类奶源的过期产品。这个自己斟酌。
酸奶:
可用酸奶:市售液体酸奶(光明蒙牛之类小杯装或者盒装酸奶),家用酸奶机制作的自制酸奶
不可用酸奶:市售老酸奶之类的固体类酸奶(固体酸奶比普通液态酸奶加了更多的明胶类物质,奶类成分相对更少,营养成分反而不如液态酸奶)
母乳:
额,这个应该不用说吧。。妈妈身体健康就行。
第二部分 奶源的前期准备
牛奶,羊奶:
1 市售牛奶,羊奶:量取所需分量,提前冰冻,最好的状态是沙冰状,冻成硬邦邦也可以,建议使用冰格冰冻,方便取用,一大块硬邦邦不是很方便。牛奶羊奶的量,一般是碱量的3.5倍以上,四倍五倍都很常见,五倍以上不建议,水相过多皂不易成形,或者在晾皂过程中大量出水之类,如果你有很好的干燥晾皂条件,那七倍八倍无妨,目前的最高倍数达到九倍酸奶,想要尝试的童鞋可以挑战下)
2 农场当日鲜牛/羊奶:煮开消毒,再量取分量提前冰冻,其他同上条(Ps:假如你确定你的奶源新鲜并且安全,可以不煮,新鲜的奶类本身确实含有细菌,自己喝的话,煮开,入皂的话,在强碱环境下,任何细菌都是无法生存的。)
3 奶粉:奶粉建议T后添加,用水溶解后待用。无需冰冻。
4 母乳:同第一条
酸奶:量取所需要的分量,使用你觉得方便的方法冰冻。酸奶的量,一般是碱量的4倍以上为宜,酸奶的含水量比牛奶羊奶更少。
以上方法,建议量取好用量后再冰冻。也可以冰冻后再量取分量,只不过因为奶类已经是固体,会有量取上的困难。但是么,不精确其实也没什么的,多几克少几克没什么影响。当然如果皂友们有更简便的办法,欢迎分享,以上仅为参考。
第三部分 奶类溶碱或添加的方法
方法一:全奶溶碱
定义:顾名思义,即直接用奶代替全部水相溶碱
准备:参见第二部分
方法:量取所需要的奶冰(方法见第二部分),称量好碱量,将碱分批少量缓缓得倒在奶冰周围,快速搅拌(也可将奶冰打成沙冰状,溶解速度更快)。
因为碱遇到液体会迅速放热从而融化掉奶冰,而奶类中的脂肪遇到碱,如果温度过高,会被灼焦而呈现难看的焦黄色,所以加碱一次加个几克,一定要快速搅拌,好让碱释放的温度不固定接触奶液同一处而产生焦黄,必须保证前一批碱全部融化后再加第二批。为保证温度不过高,可在容器外围铺一层冰以便保证低温溶碱。
最终状态:白色奶昔状。
(Ps:加入在溶碱过程中不小心温度过高而让奶碱变成焦黄色橙色,或者出现絮状物,也可以用,味道难闻点颜色难看点罢了,不影响最终成皂和使用。)
方法二:部分溶碱
定义:顾名思义,即用奶代替部分水相溶碱
准备:参见第二部分,并准备纯水待用
方法:先用1.5-1.7倍水溶碱(低于1.5倍水,易造成碱无法融化完全,因为碱在低温下溶解度很低,而奶皂又必须保持低温。)等碱液降至室温后,将1.5倍-2.5倍(量看你自己需要)奶冰与奶碱混合,搅拌至充分融合即可。
方法三:T后添加
定义:顾名思义,即将奶类当作普通添加物添加,不涉及溶碱等需要低温操作的步骤。
准备:奶类量取好所需份量,放置于一旁备用。
方法:正常做皂的步骤,只是水量上有变化。奶量=总水量-溶碱水量。举例,假如你原先配方的水量是3倍,那先用1.7倍水溶碱混合做皂,T后,取1.3倍奶量当添加物加入,继续搅拌至T即可。(T后加奶可以比预计的奶量多一点,因为同等分量的奶类所含的总水量肯定比纯水少)
第四部分 混合及搅拌过程
凡涉及到用奶溶碱,必须全程低温。
1 混合:奶皂完全不必追求油碱温度一致。
做皂的油脂,如果没有固体油脂,那么油温基本是在室温。假如有固体油脂,请先加热融化油脂并和常温下液态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并等待它稍稍降温。而奶类溶碱后,基本温度维持在20度以下。油碱的温差在十几度二十几度左右。(固态油脂和液态油脂混合后的凝固点将会低于纯固态油脂的温度,所以不必担心降温后固态油脂会析出,混合油脂是共沸共凝的)
方法:将奶碱分批少量地倒入油脂内,快速搅拌,第一批搅拌均匀后再倒入第二批,直至完全混合完毕。
(在有固态油脂参与的前提下,奶皂的油碱混合不推荐分部混油法,建议全部油脂一起混合,以防止固态油脂先行和低温奶碱混合后瞬间凝固。)
2 搅拌:照以上方法混合的皂液,温度一般也在二十五度以下,用手出模容器外壁,感觉应该是凉的。若在搅拌皂化过程中因为奶皂本身的放热造成皂液温度过高,可隔冰降温搅拌。
Ps:千万不要因为担心温度过低不好,而去把好不容易低温混合的奶碱加热回温。
第五部分 模具的选择
奶皂因为在皂化过程中,自体发热很厉害,比普通皂皂的皂化放热更厉害些,而奶皂一旦温度过高,果冻了是好事,但往往是果冻过头了,造成奶皂的灼焦甚至烧坏,不建议使用保温效果很好的木模,或者聚温不易散热的大硅胶模,建议使用亚克力模具,玻璃模具,或小的硅胶模具。如果是你自制的模具,注意不要用太厚的,厚模具保温很好,但是对于奶皂来说,散热就差。
Ps,关于牛奶盒当模具,要选内壁不是含有铝成分的。
第六部分 奶皂的保温
奶溶碱以及T后加多倍奶的情况下,若非零下,不必保温。T后加一倍以下奶的同学,看你室温情况决定是否保温。如果室温三十几度什么,可以将模具放进冰箱冷藏室获得十度以下的低温环境,或者不具备条件的可在保温箱内放置冰袋等物进行物理降温。
第七部分 奶皂的颜色
1.纯白色:比较少见,笑,好多人追求的颜色,全奶溶碱比较难纯白。T后加奶比较容易出来。当然,大冬天做全奶溶碱的奶皂出现纯白色的几率很高。
2.微黄(黄色系列都算):做皂过程中温度偏高所致
3.深色/焦糖色:温度过高所致,一般是室温太高导致果冻,或者你主动给奶皂保温造成果冻所致。
4.奇奇怪怪的颜色(橙色神马的):一般发生在酸奶入皂的情况下,酸奶皂脱模遇到空气后会产生氧化变色,最常见的是橙色系列,颜色深浅不同。若是酸奶皂内添加了其他颜色成分,额,这个变色就不可预料了,目前知道的有粉色、咖啡色、棕色...至于还有别的什么颜色,欢迎大家去发掘。
第七部分,奶皂的洗感
牛奶润,酸奶滑,奶粉不知道,羊奶细腻,母乳很亲肤。(个人洗感体会,因人而异,不必纠结。)
第一部分 奶源的选择
牛奶,羊奶:
可用奶源:市售纯牛奶.纯羊奶(光明蒙牛伊利特仑苏之类,脱脂不脱脂其实无所谓,脱脂不等于没有脂肪,不过是降低了1%左右的脂肪含量,比不上你倒油的时候手一抖多倒几克多),农场当日鲜牛奶鲜羊奶,没有以上这些的,可用市售奶粉代替(楼主本身并不建议用奶粉,笑,自己斟酌。)
不可用奶源:各类多次加工奶制品,比如花生奶红豆奶神马的,各类乳酸菌饮料,奶茶。食品添加和化学添加太多。
不建议奶源:第一条内所例举的各类奶源的过期产品。这个自己斟酌。
酸奶:
可用酸奶:市售液体酸奶(光明蒙牛之类小杯装或者盒装酸奶),家用酸奶机制作的自制酸奶
不可用酸奶:市售老酸奶之类的固体类酸奶(固体酸奶比普通液态酸奶加了更多的明胶类物质,奶类成分相对更少,营养成分反而不如液态酸奶)
母乳:
额,这个应该不用说吧。。妈妈身体健康就行。
第二部分 奶源的前期准备
牛奶,羊奶:
1 市售牛奶,羊奶:量取所需分量,提前冰冻,最好的状态是沙冰状,冻成硬邦邦也可以,建议使用冰格冰冻,方便取用,一大块硬邦邦不是很方便。牛奶羊奶的量,一般是碱量的3.5倍以上,四倍五倍都很常见,五倍以上不建议,水相过多皂不易成形,或者在晾皂过程中大量出水之类,如果你有很好的干燥晾皂条件,那七倍八倍无妨,目前的最高倍数达到九倍酸奶,想要尝试的童鞋可以挑战下)
2 农场当日鲜牛/羊奶:煮开消毒,再量取分量提前冰冻,其他同上条(Ps:假如你确定你的奶源新鲜并且安全,可以不煮,新鲜的奶类本身确实含有细菌,自己喝的话,煮开,入皂的话,在强碱环境下,任何细菌都是无法生存的。)
3 奶粉:奶粉建议T后添加,用水溶解后待用。无需冰冻。
4 母乳:同第一条
酸奶:量取所需要的分量,使用你觉得方便的方法冰冻。酸奶的量,一般是碱量的4倍以上为宜,酸奶的含水量比牛奶羊奶更少。
以上方法,建议量取好用量后再冰冻。也可以冰冻后再量取分量,只不过因为奶类已经是固体,会有量取上的困难。但是么,不精确其实也没什么的,多几克少几克没什么影响。当然如果皂友们有更简便的办法,欢迎分享,以上仅为参考。
第三部分 奶类溶碱或添加的方法
方法一:全奶溶碱
定义:顾名思义,即直接用奶代替全部水相溶碱
准备:参见第二部分
方法:量取所需要的奶冰(方法见第二部分),称量好碱量,将碱分批少量缓缓得倒在奶冰周围,快速搅拌(也可将奶冰打成沙冰状,溶解速度更快)。
因为碱遇到液体会迅速放热从而融化掉奶冰,而奶类中的脂肪遇到碱,如果温度过高,会被灼焦而呈现难看的焦黄色,所以加碱一次加个几克,一定要快速搅拌,好让碱释放的温度不固定接触奶液同一处而产生焦黄,必须保证前一批碱全部融化后再加第二批。为保证温度不过高,可在容器外围铺一层冰以便保证低温溶碱。
最终状态:白色奶昔状。
(Ps:加入在溶碱过程中不小心温度过高而让奶碱变成焦黄色橙色,或者出现絮状物,也可以用,味道难闻点颜色难看点罢了,不影响最终成皂和使用。)
方法二:部分溶碱
定义:顾名思义,即用奶代替部分水相溶碱
准备:参见第二部分,并准备纯水待用
方法:先用1.5-1.7倍水溶碱(低于1.5倍水,易造成碱无法融化完全,因为碱在低温下溶解度很低,而奶皂又必须保持低温。)等碱液降至室温后,将1.5倍-2.5倍(量看你自己需要)奶冰与奶碱混合,搅拌至充分融合即可。
方法三:T后添加
定义:顾名思义,即将奶类当作普通添加物添加,不涉及溶碱等需要低温操作的步骤。
准备:奶类量取好所需份量,放置于一旁备用。
方法:正常做皂的步骤,只是水量上有变化。奶量=总水量-溶碱水量。举例,假如你原先配方的水量是3倍,那先用1.7倍水溶碱混合做皂,T后,取1.3倍奶量当添加物加入,继续搅拌至T即可。(T后加奶可以比预计的奶量多一点,因为同等分量的奶类所含的总水量肯定比纯水少)
第四部分 混合及搅拌过程
凡涉及到用奶溶碱,必须全程低温。
1 混合:奶皂完全不必追求油碱温度一致。
做皂的油脂,如果没有固体油脂,那么油温基本是在室温。假如有固体油脂,请先加热融化油脂并和常温下液态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并等待它稍稍降温。而奶类溶碱后,基本温度维持在20度以下。油碱的温差在十几度二十几度左右。(固态油脂和液态油脂混合后的凝固点将会低于纯固态油脂的温度,所以不必担心降温后固态油脂会析出,混合油脂是共沸共凝的)
方法:将奶碱分批少量地倒入油脂内,快速搅拌,第一批搅拌均匀后再倒入第二批,直至完全混合完毕。
(在有固态油脂参与的前提下,奶皂的油碱混合不推荐分部混油法,建议全部油脂一起混合,以防止固态油脂先行和低温奶碱混合后瞬间凝固。)
2 搅拌:照以上方法混合的皂液,温度一般也在二十五度以下,用手出模容器外壁,感觉应该是凉的。若在搅拌皂化过程中因为奶皂本身的放热造成皂液温度过高,可隔冰降温搅拌。
Ps:千万不要因为担心温度过低不好,而去把好不容易低温混合的奶碱加热回温。
第五部分 模具的选择
奶皂因为在皂化过程中,自体发热很厉害,比普通皂皂的皂化放热更厉害些,而奶皂一旦温度过高,果冻了是好事,但往往是果冻过头了,造成奶皂的灼焦甚至烧坏,不建议使用保温效果很好的木模,或者聚温不易散热的大硅胶模,建议使用亚克力模具,玻璃模具,或小的硅胶模具。如果是你自制的模具,注意不要用太厚的,厚模具保温很好,但是对于奶皂来说,散热就差。
Ps,关于牛奶盒当模具,要选内壁不是含有铝成分的。
第六部分 奶皂的保温
奶溶碱以及T后加多倍奶的情况下,若非零下,不必保温。T后加一倍以下奶的同学,看你室温情况决定是否保温。如果室温三十几度什么,可以将模具放进冰箱冷藏室获得十度以下的低温环境,或者不具备条件的可在保温箱内放置冰袋等物进行物理降温。
第七部分 奶皂的颜色
1.纯白色:比较少见,笑,好多人追求的颜色,全奶溶碱比较难纯白。T后加奶比较容易出来。当然,大冬天做全奶溶碱的奶皂出现纯白色的几率很高。
2.微黄(黄色系列都算):做皂过程中温度偏高所致
3.深色/焦糖色:温度过高所致,一般是室温太高导致果冻,或者你主动给奶皂保温造成果冻所致。
4.奇奇怪怪的颜色(橙色神马的):一般发生在酸奶入皂的情况下,酸奶皂脱模遇到空气后会产生氧化变色,最常见的是橙色系列,颜色深浅不同。若是酸奶皂内添加了其他颜色成分,额,这个变色就不可预料了,目前知道的有粉色、咖啡色、棕色...至于还有别的什么颜色,欢迎大家去发掘。
第七部分,奶皂的洗感
牛奶润,酸奶滑,奶粉不知道,羊奶细腻,母乳很亲肤。(个人洗感体会,因人而异,不必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