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就业增长与生产率增长之和。而在这两个方面,中国都面临挑战。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不过中国加强教育投入,让更多孩子接受高中教育或许能加以弥补。根据联合国的估计,中国就业人口的增长已经放慢,预计在2020年之前将转为负增长。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到2030年,中国超 过60岁的人口比例将接近25%,而2010年该比例为12%。由于80%的就业人口已经有工作,因此未来依靠就业增长大幅促进经济活动的空间有限。其结 果是,中国经济产出的进一步增长必须大多来自生产率的提高,但目前提高生产率也十分困难。
虽然中国以前通过大规模投资实现了生产率的大幅 提升,但这种方式可能很难持续下去,因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推升国内的消费品需求,使得资源分配从资本投资转为支出。而且,随着经济中资本总量增长,需要将 越来越多的投资用于更新老化的厂房和设备,这就令新投资净值减少。此外,就业增长放慢可能降低资本回报,从而削弱投资的动力。
✄-----------------------------------------------------------------------
截止日前,浙江和江苏两省分别有80余万和130余万中小企业,他们支撑着长江三角洲的制造行业。但是,这些中小企业仅有10%可以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其余的需要自谋出路,譬如从民间借贷。根据当地中小企业局和笔者掌握的数据保守估计,江浙两地的融资需求大约超过2万5千亿人民币。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鼓励当地非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非传统金融机构包括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私墓股权等。由于这些机构的一些放贷行为针对小微型企业或个体,不容易受到监管,业界冠名曰“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的发展在中国十分迅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11年浙江省官方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170家, 2012年骤增至250家,年增长速度超过47%。在江苏省,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有327家,2012年攀升至485家,年增长率为48.3%。2012年末,江浙两省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实收资本均超过500亿元,贷款余额分别为1036.6亿元和731.6亿元。按目前形势分析,这一增长趋势至少在未来2-3年将继续维持下去。
中国小贷行业2012年的放贷利率基本都在20%以上。在江浙一带,小贷公司的年利率在24%左右,有的甚至达到30%左右,远远高于一年期银行贷款6%的基准值。小贷公司宣称设定高利率有它们自己的苦衷:只有高利率才能抵偿它们在放贷过程中的部分损失,因为总有一部分小企业拖欠借款,最后不是宣布破产就是逃之夭夭。但是无论如何,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承受不起如此的借贷成本。在江浙地区,85%的中小企业可能因此违约,不能偿还贷款。目前来看,小额贷款的风险不足够大,江浙地区小贷公司10%的坏账率也还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还形不成对金融业整体上的重创。
✄-----------------------------------------------------------------------
标准普尔3月28日发布的题为《为何影子银行还不会动摇中国金融体系》的报告。报告称,—近期爆出的理财产品违约事件突显近几年中国影子银行快速扩张对金融体系和经济体带来的风险,但影子银行带来的系统性威胁即使存在,也可能要在数年之后才会出现。该报告将影子银行定义为常规银行体系以外实体间的信用中介活动,并概述了中国影子银行市场特有的几个特征。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曾怡景表示:“我们认为主要中资银行的资本、盈利和流动性状况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缓冲空间,足以消化影子银行及更广泛经济体内信用风险带来的任何可能冲击。”报告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巨大风险敞口已构成银行相当大的信用风险,影子银行活动增加了上述信用风险。曾怡景表示:“我们认为中国影子银行更多是一种症状,而非引发银行业和广泛经济体系统性风险的诱因。若中国影子银行市场的发展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因此降低政府在融资市场的主导地位,则其有序发展,尤其是以债券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功能化的形式,或令银行业受益。”标准普尔估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规模为22.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7万亿美元)。这相当于2012年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额的34%,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
✄-----------------------------------------------------------------------
渣打的调查发现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势头强劲,预计未来几个月,追踪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人民币环球指数将会继续上升。他表示,渣打银行最近针对150多家亚洲和欧洲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无论是在过去6个月还是在未来6个月,绝大部分受访企业都已经或将会增加人民币的使用量,特别是会增加使用人民币的外汇交易和人民币贸易结算。刘健恒表示,这显示离岸人民币发展势头强劲,预计人民币环球指数在1月份创新高后,有机会继续上升。在访问中,许多受访企业都希望内地能够放松跨境汇款相关规定,简化所需文件及缩短批核时间,这将有助于企业更多地使用人民币产品。谈及内地的宏观经济展望,刘健恒表示,尽管1月和2月份某些经济数据(比如零售)较预期为弱,但整体数据方面仍见到非常利好的表现,渣打仍对内地经济稳步复苏、增速提升有信心,维持内地经济首季同比增长8%,全年同比增长8.3%的预测。不过,刘健恒表示,内地通胀需要特别留意,受食品价格和服务业价格影响,预计内地通胀在12月份有机会升至5%或以上,全年通胀水平约4%。
✄-----------------------------------------------------------------------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种危险的政策,让日元贬值,把国内通胀率提高到2%,并扩大财政赤字,以期结束数十年的经济停滞。这套政策组合拳旨在增加国内开支,同时提高出口竞争力,却可能在全球再次引发不稳定和动荡。
国内通胀上升将导致日本政府债券的实际回报率变为负值,而日元贬值则将进一步抑制外来投资。这将导致资本外流,因为全球投资者将寻求逃离日元计价资产毫无疑问的负实际回报率。即便是日本股票都将难以吸引硬通货投资,因为投资者将对冲日元敞口。
放在10年前,这些因素都不成问题,当时日本国内储蓄每年都大幅增长。但自此以后,退休人员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一直在提高,日本无法继续产生足够的国内储蓄来为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提议的赤字提供资金。接下来几年内,由于老龄化的人口动用储蓄金,日本国内储蓄将很可能转为负值。
那么谁将为安倍的财政刺激方案提供资金?鉴于通胀目标设为2%,加上有必要扩大货币供应量,日本央行(BoJ)将成为情愿的买家——至少一段时间内如此。一旦日本央行达到了通胀目标,货币政策将需要正常化。央行将减少、甚至结束购买日本政府债券。随着日本央行放手,利率将开始提高,以吸引私人部门资本。
目前日本公共债务大约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0%,日本政府债券的利息总支出约为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40%。如果未来5年利率提高300个基点(这与安倍宣称的将通胀率提高到2%的目标相符),利息支出与政府收入之比将扩大到80%左右,未来这一比例可能还将继续上升。
这对世界其他国家意味着什么?随着日本央行退出市场,国内储蓄不见增加,日本将依赖外国资本来弥补资金缺口。如果没有资金注入,利率可能持续上升,从而导致赤字增长,日本的财政危机将恶化。届时日本将发现自己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要么重组债务,要么继续印钞购买更多债券,推动通胀水平上升,日元贬值。这种冷酷的政策选择不仅将给亚洲地区带来不稳定,还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动荡。
发生这种灾难性系列事件的可能性或许很小,但其潜在后果的严重性值得注意。全球对日本发出的“追加保证金通知”将导致长期资本外逃。
届时,投资者将关注其他容易受到类似风险因素冲击的国家,尤其是无法用国内储蓄或者外国资本为本国赤字融资、依赖央行购买债券的国家或地区。令人不安的是,可能步日本后尘的领先候选国包括美国、英国和西欧等。正如2008年的危机扩散到欧洲诸国一样,日本一旦出现危机,灾难将轻易地散播到亚洲及其他地区。
历史表明,央行对公共债务的长期货币化往往会引发恶性通胀。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会引发物价上涨,进而导致恶性循环,要求创造数额更加庞大的新货币来为政府活动提供资金。由于对一国货币作为未来价值贮藏手段的信心遭侵蚀,这还可能引发信心危机。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可能正在为一场全球性的通胀螺旋创造条件,这次经历或许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随着日本寻求解决其货币政策导致的长期后果,该国可能轻易顺着滑溜溜的斜坡跌下去,陷入恶性通胀。不幸的是,其他工业化国家也存在随之跌落的风险。
✄-----------------------------------------------------------------------
从历史角度来看,经济增长是相对较晚才出现的概念。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GORDON)曾在一篇论文中曾提出,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幅衡量,1750年之前几乎不存在经济增长。从1800年到1900年,人均收入增加一倍。生活水平在20世纪得到迅速改善,提升了五到六倍。1929年到1957年的28年间,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倍。随后在1951至1988年的31年中又提高了一倍。从1500年到1820年,每个世纪的经济产出增速不到2%。从1820年到1900年,经济产出大约增加了一倍。从1901年到2000年,经济产出增加了大约四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类要维持经济较高增长,必须依靠债务——通过借债来实现增长。《华尔街日报》日前载文认为,在过去30年中,经济增长以及所创造的财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借来的钱和投机实现的。自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实现的增长中,约有一半要归功于以价值不断上升的房产做抵押所借入的资金。“债”的存在允许一个社会透支未来。它能加速消费,因为所借之债被用来购买今天所需的东西,债务人承诺日后归还欠下的钱。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消费被压缩到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因为可以获得廉价的资金。企业因此过度投资,误读了需求,自认为过度的增长会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这推高了房价,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债务驱动型的消费成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工具,而这个过程要持续则需要不断增加债务水平。到2008年,要创造1美元的增长需要4至5美元的债务;中国现在需要6至8美元的信贷才能以实现1美元的增长,而十年前只要大约1至2美元。经济增长的债务特性还体现在环境和资源方面,如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环境不可持续的政策,基于对定价不合理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比如石油和水)的毫不经济的挥霍式利用。金融体系的问题与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以及石油、粮食和水等重要资源的短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20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E.F. SCHUMACHER)指出,“人类已经开始吃老本”。正如约翰·厄普代克一篇小说主人公对战后一代做出的评判:“我很高兴自己真正地生活过了,而这些孩子长大后,将靠吃剩饭剩菜为生;大餐被我们吃掉了”。
✄-----------------------------------------------------------------------
在全球IPO市场经历了两年的低迷后,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公司股票发行正在复苏。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迄今全球IPO总额已经增加到23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为50%。美国和欧洲IPO总额分别上涨70%和60%。只有亚洲市场比去年有所下降。据报道,去年年底以来各国央行广泛介入债券市场,风险偏好得到提升,股市持续回暖,波动性大大降低,为公司发行股票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散户投资者也将资金投入股票基金,意味着美国的大型全球基金管理人有了额外的资金来运作。购买新股往往是创建头寸的最快捷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一系列新股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大盘。今年前十大IPO现在的股价平均上涨接近20%,超越了富时环球指数,后者今年的涨幅为5%。而2012年的前十大IPO在年底时将近一半都处于亏损状态。安永IPO业务全球副董事长玛丽亚•皮内利表示,目前IPO市场开始显现很久以来都未出现的势头。机构投资者已经回归,作为一种资产类别,新股获得了他们极大的支持。她提到了最近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82%的投资者最近都在投资新股,而去年这个时候只有18%。
✄-----------------------------------------------------------------------
翻阅三大行年报不难发现,分地区和分行业看,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成为不良“重灾区”。年报显示,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增长最为显著。以农行和建行为例,农行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97.34亿元,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23%,不良率由上年的0.98%升至1.19%;建行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额更是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44.1%,不良率由1.31%升至1.97%。分行业看,制造业则成为不良“重灾区”。数据显示,建行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306.9亿元,占其不良贷款总额的41%;农行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332.06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38.7%;中行制造业不良贷款占比35.7%。值得注意的是,颇受外界担忧的房地产贷款并未出现不良贷款集中暴露现象。数据显示,建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从上年的1.88%降至0.98%,农行房地产业不良率则由上年的1.24%降至1.0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3月27日宣称,如果世界各国能取消总计2.4万亿美元的能源补贴,各国的财政问题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IMF的呼吁显示,提高能源价格可能成为未来该组织提供援助的核心条件。能源补贴问题已成为IMF与埃及、巴基斯坦和乌克兰等国谈判中的一个症结。IMF第一副总裁戴维·利普顿(DAVID LIPTON)表示,各国应废除能源补贴,并对污染成本收费。但他表示,IMF尚未打算将征收碳排放税列为其贷款计划的条件之一。利普顿说:“目前有20个国家在能源补贴上的支出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补贴太高会威胁一国财政的可持续性,从而引发财政问题。”这是IMF首次给出全球能源补贴财政成本的总金额。IMF表示,各国提供的常规能源补贴(燃料价格低于燃料生产成本)总计达4800亿美元(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但除此之外,各国提供的间接补贴(指不向能源使用者收取全额的污染费和拥堵费)总计达1.9万亿美元(其中40%是由发达国家提供的)。这些数字可能存在争议,因为IMF将未征税的碳排放也算作一项补贴,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享受的税收优惠却未被计算在内。IMF称,以绝对金额计算,世界上能源补贴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5020亿美元)、中国(2790亿美元)和俄罗斯(1160亿美元)。IMF呼吁发展中国家取消能源补贴,将节省下来的资金发给本国最贫穷人群。IMF表示,先行发放这类资金有助于让取消能源补贴之举在政治上变得更可接受。
✄-----------------------------------------------------------------------
虽然中国以前通过大规模投资实现了生产率的大幅 提升,但这种方式可能很难持续下去,因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推升国内的消费品需求,使得资源分配从资本投资转为支出。而且,随着经济中资本总量增长,需要将 越来越多的投资用于更新老化的厂房和设备,这就令新投资净值减少。此外,就业增长放慢可能降低资本回报,从而削弱投资的动力。
✄-----------------------------------------------------------------------
截止日前,浙江和江苏两省分别有80余万和130余万中小企业,他们支撑着长江三角洲的制造行业。但是,这些中小企业仅有10%可以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其余的需要自谋出路,譬如从民间借贷。根据当地中小企业局和笔者掌握的数据保守估计,江浙两地的融资需求大约超过2万5千亿人民币。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鼓励当地非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非传统金融机构包括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私墓股权等。由于这些机构的一些放贷行为针对小微型企业或个体,不容易受到监管,业界冠名曰“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的发展在中国十分迅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11年浙江省官方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170家, 2012年骤增至250家,年增长速度超过47%。在江苏省,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有327家,2012年攀升至485家,年增长率为48.3%。2012年末,江浙两省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实收资本均超过500亿元,贷款余额分别为1036.6亿元和731.6亿元。按目前形势分析,这一增长趋势至少在未来2-3年将继续维持下去。
中国小贷行业2012年的放贷利率基本都在20%以上。在江浙一带,小贷公司的年利率在24%左右,有的甚至达到30%左右,远远高于一年期银行贷款6%的基准值。小贷公司宣称设定高利率有它们自己的苦衷:只有高利率才能抵偿它们在放贷过程中的部分损失,因为总有一部分小企业拖欠借款,最后不是宣布破产就是逃之夭夭。但是无论如何,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承受不起如此的借贷成本。在江浙地区,85%的中小企业可能因此违约,不能偿还贷款。目前来看,小额贷款的风险不足够大,江浙地区小贷公司10%的坏账率也还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还形不成对金融业整体上的重创。
✄-----------------------------------------------------------------------
标准普尔3月28日发布的题为《为何影子银行还不会动摇中国金融体系》的报告。报告称,—近期爆出的理财产品违约事件突显近几年中国影子银行快速扩张对金融体系和经济体带来的风险,但影子银行带来的系统性威胁即使存在,也可能要在数年之后才会出现。该报告将影子银行定义为常规银行体系以外实体间的信用中介活动,并概述了中国影子银行市场特有的几个特征。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曾怡景表示:“我们认为主要中资银行的资本、盈利和流动性状况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缓冲空间,足以消化影子银行及更广泛经济体内信用风险带来的任何可能冲击。”报告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巨大风险敞口已构成银行相当大的信用风险,影子银行活动增加了上述信用风险。曾怡景表示:“我们认为中国影子银行更多是一种症状,而非引发银行业和广泛经济体系统性风险的诱因。若中国影子银行市场的发展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因此降低政府在融资市场的主导地位,则其有序发展,尤其是以债券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功能化的形式,或令银行业受益。”标准普尔估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规模为22.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7万亿美元)。这相当于2012年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额的34%,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
✄-----------------------------------------------------------------------
渣打的调查发现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势头强劲,预计未来几个月,追踪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人民币环球指数将会继续上升。他表示,渣打银行最近针对150多家亚洲和欧洲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无论是在过去6个月还是在未来6个月,绝大部分受访企业都已经或将会增加人民币的使用量,特别是会增加使用人民币的外汇交易和人民币贸易结算。刘健恒表示,这显示离岸人民币发展势头强劲,预计人民币环球指数在1月份创新高后,有机会继续上升。在访问中,许多受访企业都希望内地能够放松跨境汇款相关规定,简化所需文件及缩短批核时间,这将有助于企业更多地使用人民币产品。谈及内地的宏观经济展望,刘健恒表示,尽管1月和2月份某些经济数据(比如零售)较预期为弱,但整体数据方面仍见到非常利好的表现,渣打仍对内地经济稳步复苏、增速提升有信心,维持内地经济首季同比增长8%,全年同比增长8.3%的预测。不过,刘健恒表示,内地通胀需要特别留意,受食品价格和服务业价格影响,预计内地通胀在12月份有机会升至5%或以上,全年通胀水平约4%。
✄-----------------------------------------------------------------------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种危险的政策,让日元贬值,把国内通胀率提高到2%,并扩大财政赤字,以期结束数十年的经济停滞。这套政策组合拳旨在增加国内开支,同时提高出口竞争力,却可能在全球再次引发不稳定和动荡。
国内通胀上升将导致日本政府债券的实际回报率变为负值,而日元贬值则将进一步抑制外来投资。这将导致资本外流,因为全球投资者将寻求逃离日元计价资产毫无疑问的负实际回报率。即便是日本股票都将难以吸引硬通货投资,因为投资者将对冲日元敞口。
放在10年前,这些因素都不成问题,当时日本国内储蓄每年都大幅增长。但自此以后,退休人员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一直在提高,日本无法继续产生足够的国内储蓄来为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提议的赤字提供资金。接下来几年内,由于老龄化的人口动用储蓄金,日本国内储蓄将很可能转为负值。
那么谁将为安倍的财政刺激方案提供资金?鉴于通胀目标设为2%,加上有必要扩大货币供应量,日本央行(BoJ)将成为情愿的买家——至少一段时间内如此。一旦日本央行达到了通胀目标,货币政策将需要正常化。央行将减少、甚至结束购买日本政府债券。随着日本央行放手,利率将开始提高,以吸引私人部门资本。
目前日本公共债务大约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0%,日本政府债券的利息总支出约为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40%。如果未来5年利率提高300个基点(这与安倍宣称的将通胀率提高到2%的目标相符),利息支出与政府收入之比将扩大到80%左右,未来这一比例可能还将继续上升。
这对世界其他国家意味着什么?随着日本央行退出市场,国内储蓄不见增加,日本将依赖外国资本来弥补资金缺口。如果没有资金注入,利率可能持续上升,从而导致赤字增长,日本的财政危机将恶化。届时日本将发现自己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要么重组债务,要么继续印钞购买更多债券,推动通胀水平上升,日元贬值。这种冷酷的政策选择不仅将给亚洲地区带来不稳定,还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动荡。
发生这种灾难性系列事件的可能性或许很小,但其潜在后果的严重性值得注意。全球对日本发出的“追加保证金通知”将导致长期资本外逃。
届时,投资者将关注其他容易受到类似风险因素冲击的国家,尤其是无法用国内储蓄或者外国资本为本国赤字融资、依赖央行购买债券的国家或地区。令人不安的是,可能步日本后尘的领先候选国包括美国、英国和西欧等。正如2008年的危机扩散到欧洲诸国一样,日本一旦出现危机,灾难将轻易地散播到亚洲及其他地区。
历史表明,央行对公共债务的长期货币化往往会引发恶性通胀。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会引发物价上涨,进而导致恶性循环,要求创造数额更加庞大的新货币来为政府活动提供资金。由于对一国货币作为未来价值贮藏手段的信心遭侵蚀,这还可能引发信心危机。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可能正在为一场全球性的通胀螺旋创造条件,这次经历或许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随着日本寻求解决其货币政策导致的长期后果,该国可能轻易顺着滑溜溜的斜坡跌下去,陷入恶性通胀。不幸的是,其他工业化国家也存在随之跌落的风险。
✄-----------------------------------------------------------------------
从历史角度来看,经济增长是相对较晚才出现的概念。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GORDON)曾在一篇论文中曾提出,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幅衡量,1750年之前几乎不存在经济增长。从1800年到1900年,人均收入增加一倍。生活水平在20世纪得到迅速改善,提升了五到六倍。1929年到1957年的28年间,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倍。随后在1951至1988年的31年中又提高了一倍。从1500年到1820年,每个世纪的经济产出增速不到2%。从1820年到1900年,经济产出大约增加了一倍。从1901年到2000年,经济产出增加了大约四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类要维持经济较高增长,必须依靠债务——通过借债来实现增长。《华尔街日报》日前载文认为,在过去30年中,经济增长以及所创造的财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借来的钱和投机实现的。自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实现的增长中,约有一半要归功于以价值不断上升的房产做抵押所借入的资金。“债”的存在允许一个社会透支未来。它能加速消费,因为所借之债被用来购买今天所需的东西,债务人承诺日后归还欠下的钱。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消费被压缩到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因为可以获得廉价的资金。企业因此过度投资,误读了需求,自认为过度的增长会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这推高了房价,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债务驱动型的消费成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工具,而这个过程要持续则需要不断增加债务水平。到2008年,要创造1美元的增长需要4至5美元的债务;中国现在需要6至8美元的信贷才能以实现1美元的增长,而十年前只要大约1至2美元。经济增长的债务特性还体现在环境和资源方面,如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环境不可持续的政策,基于对定价不合理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比如石油和水)的毫不经济的挥霍式利用。金融体系的问题与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以及石油、粮食和水等重要资源的短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20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E.F. SCHUMACHER)指出,“人类已经开始吃老本”。正如约翰·厄普代克一篇小说主人公对战后一代做出的评判:“我很高兴自己真正地生活过了,而这些孩子长大后,将靠吃剩饭剩菜为生;大餐被我们吃掉了”。
✄-----------------------------------------------------------------------
在全球IPO市场经历了两年的低迷后,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公司股票发行正在复苏。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迄今全球IPO总额已经增加到23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为50%。美国和欧洲IPO总额分别上涨70%和60%。只有亚洲市场比去年有所下降。据报道,去年年底以来各国央行广泛介入债券市场,风险偏好得到提升,股市持续回暖,波动性大大降低,为公司发行股票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散户投资者也将资金投入股票基金,意味着美国的大型全球基金管理人有了额外的资金来运作。购买新股往往是创建头寸的最快捷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一系列新股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大盘。今年前十大IPO现在的股价平均上涨接近20%,超越了富时环球指数,后者今年的涨幅为5%。而2012年的前十大IPO在年底时将近一半都处于亏损状态。安永IPO业务全球副董事长玛丽亚•皮内利表示,目前IPO市场开始显现很久以来都未出现的势头。机构投资者已经回归,作为一种资产类别,新股获得了他们极大的支持。她提到了最近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82%的投资者最近都在投资新股,而去年这个时候只有18%。
✄-----------------------------------------------------------------------
翻阅三大行年报不难发现,分地区和分行业看,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成为不良“重灾区”。年报显示,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增长最为显著。以农行和建行为例,农行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97.34亿元,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23%,不良率由上年的0.98%升至1.19%;建行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额更是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44.1%,不良率由1.31%升至1.97%。分行业看,制造业则成为不良“重灾区”。数据显示,建行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306.9亿元,占其不良贷款总额的41%;农行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332.06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38.7%;中行制造业不良贷款占比35.7%。值得注意的是,颇受外界担忧的房地产贷款并未出现不良贷款集中暴露现象。数据显示,建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从上年的1.88%降至0.98%,农行房地产业不良率则由上年的1.24%降至1.0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3月27日宣称,如果世界各国能取消总计2.4万亿美元的能源补贴,各国的财政问题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IMF的呼吁显示,提高能源价格可能成为未来该组织提供援助的核心条件。能源补贴问题已成为IMF与埃及、巴基斯坦和乌克兰等国谈判中的一个症结。IMF第一副总裁戴维·利普顿(DAVID LIPTON)表示,各国应废除能源补贴,并对污染成本收费。但他表示,IMF尚未打算将征收碳排放税列为其贷款计划的条件之一。利普顿说:“目前有20个国家在能源补贴上的支出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补贴太高会威胁一国财政的可持续性,从而引发财政问题。”这是IMF首次给出全球能源补贴财政成本的总金额。IMF表示,各国提供的常规能源补贴(燃料价格低于燃料生产成本)总计达4800亿美元(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但除此之外,各国提供的间接补贴(指不向能源使用者收取全额的污染费和拥堵费)总计达1.9万亿美元(其中40%是由发达国家提供的)。这些数字可能存在争议,因为IMF将未征税的碳排放也算作一项补贴,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享受的税收优惠却未被计算在内。IMF称,以绝对金额计算,世界上能源补贴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5020亿美元)、中国(2790亿美元)和俄罗斯(1160亿美元)。IMF呼吁发展中国家取消能源补贴,将节省下来的资金发给本国最贫穷人群。IMF表示,先行发放这类资金有助于让取消能源补贴之举在政治上变得更可接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