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我改变的《积极心理学》
2013年3月27日 10:35:01 多云
Positive Psycology Series I:
终于把哈佛积极心理学的公开课看完了。积极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新分支,研究人类的优秀品质和向上的力量。它不仅研究人们如何用积极的认知和行动从失落和沮丧中走出来,也研究优秀的品质如何让人类中的少数人走向成功和幸福。 在网上,这门公开课也被翻译成哈佛幸福课。其实,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实证性的学科,它累积的知识都要经过可重复的实验证明和严格的同行评审。也就是说,这是一门科学——实际上我自己也在从事科研,所以我清楚可重复的实证性是科学的根本,而严格的同行评审则是保证知识客观性所不可或缺的手段。
具体关于这门课,正如主讲的沙哈尔所说,他不会告诉学生新的知识,而仅仅会提醒他们那些广为熟知的常识。常识其实也是稀缺的。常识不被行动支持,人们就会怀疑它们和混淆它们——正如一个人知道体育锻炼很好,却总待在电脑前上网、玩游戏,那么长久之后他在被问及为什么不运动时,他可能就会否认这些好处,甚至说出某某人每天坚持锻炼,结果死了。(跟麦兜妈妈给麦兜讲的睡前故事差不多。)(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对人积极的情绪培养也是很有用;而积极的情绪进一步能开拓人的视野,拓展人的能力,使人做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听着这门课的名字,可能有人会将它与时下泛滥的自助书籍简单地归于一类。后者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它们夸大其词,过度承诺。比如,它们说,你只要按照他们所说的几点去做,便会实现成功;知道了它们告诉你的“秘密”,你就会获得幸福和美满人生。成功实际并不容易。这涉及到人的改变。光靠看几本书,坐着想想是不会持久。最终的失败只会造成更大的打击。
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只是破解了人类中那些快乐的、成功的少数人的独特的因素。正如前面所说,这些因素其实是广为熟知的常识。沙哈尔的课便是给哈佛学生,给所有听众一些提醒,他强调课程的重点在于改变。如果只是一味地接收信息,不可能造成真正的改变。我们不能仅仅作为接受信息的容器,而需要改变这个容器本身的形状。在接受这些提醒,改造了我们的认知之后,我们应当付出行动。
认知心理学早就指出,不仅人的认知指导着人的行动,人的行为也会反过来改变人的认知和情感。是的,情感也可以被我们能动地改变,方法就是行动。行动一旦成为习惯,人就彻底改变了。(有趣的是,当我在码这些字的时候,我也欣然觉察到自己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也是种行动。)说时容易,做是难。关键不是靠个人自制力,而是养成习惯。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这是人性。有这么一个关于自制力的实验:
一群志愿者被带进一个小房间后,被告知等待做实验。而此时房间桌子放着巧克力饼干。心理学家告诉这些志愿者,这些饼干待会用于实验,他们最好不要吃。10分钟后,志愿者被带入另一个房间继续等待。这个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一盘甜菜根。同样,他们被告知这盘甜菜根也是将用于实验,最好不要吃它们。虽然甜菜根不如巧克力饼干好吃,但是结果显示,志愿者在等待过程中,更容易经受不住甜菜根的诱惑。也就是说,更多的志愿者吃了甜菜根。
实验结果意味着,人的自制能力是有一定量的。在第一个实验中用掉了较多的自制力,在第二个实验的时候自制力就变少了,更容易经受不住诱惑。所以,要改变自己,应当从依靠自我约束能力转变到养成一种好习惯。那么,人们只需要很少的自制力就能保证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功。
显然,养成习惯并不容易。所以,沙哈尔建议一次花一个月或两个月来养成一到两个习惯。数量影响质量——好的东西也不能同时要得太多。(又一个常识)
改变并不容易,需要努力和付出。最后目标是美好的。然而一个目标的最大意义和作用,应该是看它能否促进我们的过程,促进我们对过程的重视,促进我们享受过程。努力的过程自然会有些压力,然而注意过程的人性化,将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那么过程就不会是痛苦的。失败也就不可怕。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与各位互勉。
自己叙述能力有限,暂时介绍到这。
附:
1. 关于幸福,央视搞了个街头窜访,问路人幸福不幸福。一个临时的主观性回答并不能使观众信服。其实,真正的幸福感即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一个主要的客观方法就是测量人类大脑不同区域的活跃程度。真正快乐的人不是他们嘴皮子上说说而已。这种客观的方法直接就验证了许多已经转载多次的知识,比如当人的收入达到一个普通的标准之后,幸福感便与收入基本不相关了。另外,积极心理学不仅研究人类快乐的秘方,而且人类中那些成功的少数人积极的品质。心理学家破解了人类精英成功的秘密,而不是阿Q式的快乐。
2. 课程在告诉学生们积极的认知和快乐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告诉他们许多被实验验证的让人更加快乐和获得成功的有效方法,诸如:
每周至少锻炼四次;
每天花十五分钟进行正念冥想,或者做半个小时的瑜伽;
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
写日记;
克服拖延的小秘诀:五分钟起飞法,奖励自己,加强团队合作,让其他人监督自己等等。
这些知识其实也早已广泛传播。所以关键是自己的行动。我自己尝试培养这些习惯,并坚持下一两个来。(一次不能太多,数量决定质量)也就是说,我正处在改变之中。
3. 在最后一课,沙哈尔让学生们自己回顾这门课上觉得对自己最有意义的,深受感触的观点,或让自己改变的地方。我自觉得深受触动的,应该是他引自甘地的话: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如果我希望世界更好,人们能更快乐,那么我就应该让自己更好,更快乐。一方面,快乐是会传染的。另一方面,科学研究表明快乐的人有更多的助人倾向和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双赢。快乐应该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当然,快乐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平衡,所以不是指一味的享乐主义,或反过来追名逐利。
Positive Psycology Series I:
终于把哈佛积极心理学的公开课看完了。积极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新分支,研究人类的优秀品质和向上的力量。它不仅研究人们如何用积极的认知和行动从失落和沮丧中走出来,也研究优秀的品质如何让人类中的少数人走向成功和幸福。 在网上,这门公开课也被翻译成哈佛幸福课。其实,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实证性的学科,它累积的知识都要经过可重复的实验证明和严格的同行评审。也就是说,这是一门科学——实际上我自己也在从事科研,所以我清楚可重复的实证性是科学的根本,而严格的同行评审则是保证知识客观性所不可或缺的手段。
具体关于这门课,正如主讲的沙哈尔所说,他不会告诉学生新的知识,而仅仅会提醒他们那些广为熟知的常识。常识其实也是稀缺的。常识不被行动支持,人们就会怀疑它们和混淆它们——正如一个人知道体育锻炼很好,却总待在电脑前上网、玩游戏,那么长久之后他在被问及为什么不运动时,他可能就会否认这些好处,甚至说出某某人每天坚持锻炼,结果死了。(跟麦兜妈妈给麦兜讲的睡前故事差不多。)(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对人积极的情绪培养也是很有用;而积极的情绪进一步能开拓人的视野,拓展人的能力,使人做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听着这门课的名字,可能有人会将它与时下泛滥的自助书籍简单地归于一类。后者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它们夸大其词,过度承诺。比如,它们说,你只要按照他们所说的几点去做,便会实现成功;知道了它们告诉你的“秘密”,你就会获得幸福和美满人生。成功实际并不容易。这涉及到人的改变。光靠看几本书,坐着想想是不会持久。最终的失败只会造成更大的打击。
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只是破解了人类中那些快乐的、成功的少数人的独特的因素。正如前面所说,这些因素其实是广为熟知的常识。沙哈尔的课便是给哈佛学生,给所有听众一些提醒,他强调课程的重点在于改变。如果只是一味地接收信息,不可能造成真正的改变。我们不能仅仅作为接受信息的容器,而需要改变这个容器本身的形状。在接受这些提醒,改造了我们的认知之后,我们应当付出行动。
认知心理学早就指出,不仅人的认知指导着人的行动,人的行为也会反过来改变人的认知和情感。是的,情感也可以被我们能动地改变,方法就是行动。行动一旦成为习惯,人就彻底改变了。(有趣的是,当我在码这些字的时候,我也欣然觉察到自己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也是种行动。)说时容易,做是难。关键不是靠个人自制力,而是养成习惯。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这是人性。有这么一个关于自制力的实验:
一群志愿者被带进一个小房间后,被告知等待做实验。而此时房间桌子放着巧克力饼干。心理学家告诉这些志愿者,这些饼干待会用于实验,他们最好不要吃。10分钟后,志愿者被带入另一个房间继续等待。这个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一盘甜菜根。同样,他们被告知这盘甜菜根也是将用于实验,最好不要吃它们。虽然甜菜根不如巧克力饼干好吃,但是结果显示,志愿者在等待过程中,更容易经受不住甜菜根的诱惑。也就是说,更多的志愿者吃了甜菜根。
实验结果意味着,人的自制能力是有一定量的。在第一个实验中用掉了较多的自制力,在第二个实验的时候自制力就变少了,更容易经受不住诱惑。所以,要改变自己,应当从依靠自我约束能力转变到养成一种好习惯。那么,人们只需要很少的自制力就能保证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功。
显然,养成习惯并不容易。所以,沙哈尔建议一次花一个月或两个月来养成一到两个习惯。数量影响质量——好的东西也不能同时要得太多。(又一个常识)
改变并不容易,需要努力和付出。最后目标是美好的。然而一个目标的最大意义和作用,应该是看它能否促进我们的过程,促进我们对过程的重视,促进我们享受过程。努力的过程自然会有些压力,然而注意过程的人性化,将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那么过程就不会是痛苦的。失败也就不可怕。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与各位互勉。
自己叙述能力有限,暂时介绍到这。
附:
1. 关于幸福,央视搞了个街头窜访,问路人幸福不幸福。一个临时的主观性回答并不能使观众信服。其实,真正的幸福感即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一个主要的客观方法就是测量人类大脑不同区域的活跃程度。真正快乐的人不是他们嘴皮子上说说而已。这种客观的方法直接就验证了许多已经转载多次的知识,比如当人的收入达到一个普通的标准之后,幸福感便与收入基本不相关了。另外,积极心理学不仅研究人类快乐的秘方,而且人类中那些成功的少数人积极的品质。心理学家破解了人类精英成功的秘密,而不是阿Q式的快乐。
2. 课程在告诉学生们积极的认知和快乐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告诉他们许多被实验验证的让人更加快乐和获得成功的有效方法,诸如:
每周至少锻炼四次;
每天花十五分钟进行正念冥想,或者做半个小时的瑜伽;
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
写日记;
克服拖延的小秘诀:五分钟起飞法,奖励自己,加强团队合作,让其他人监督自己等等。
这些知识其实也早已广泛传播。所以关键是自己的行动。我自己尝试培养这些习惯,并坚持下一两个来。(一次不能太多,数量决定质量)也就是说,我正处在改变之中。
3. 在最后一课,沙哈尔让学生们自己回顾这门课上觉得对自己最有意义的,深受感触的观点,或让自己改变的地方。我自觉得深受触动的,应该是他引自甘地的话: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如果我希望世界更好,人们能更快乐,那么我就应该让自己更好,更快乐。一方面,快乐是会传染的。另一方面,科学研究表明快乐的人有更多的助人倾向和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双赢。快乐应该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当然,快乐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平衡,所以不是指一味的享乐主义,或反过来追名逐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测测你的精神住宅区1899篇内容 · 4.3万次浏览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41.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480.3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4021篇内容 · 718.4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021.6万次浏览
- 我的生命和夏天是同一种质地154篇内容 · 7.4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15篇内容 · 2597次浏览
- 独居中年女性最难面对的困境1.0万+篇内容 · 46.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