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归 德富芦花
德富芦花的名篇吗?总之被归类为言情小说,下笔有神,诙谐幽默,盈盈多情。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都非常有趣。
先看开篇描写女主人公浪子和傍晚天色:
夜来香
上州伊香堡镇千明旅馆的三楼,纸格窗开了。一位少妇在眺望夕阳景色。她年约十八、九岁,挽着个标致的发髻,系着草绿色衣带,穿一件银白色碎花绉绸罩衣。
清容洁白,蛾眉微蹙,腮边显得消瘦;若说有瑕,这倒也算是美中不足。然而,她风姿绰约,举止典雅,性格娴淑。可以这样评定,这位少妇既不是朔风中凌空傲立的梅花一朵,也不是烟春里疑似蝴蝶翻飞的樱花一枝,而是夏日暮霭中清幽怡人的夜来香。
春日的金乌西坠了。远方的日光、足尾等越后与上州边境上的群山,近处的小野子、子持、赤城等峰峦,抹上了落日的余晖,织出了绚丽的晚霞。终于,只听下方别了孤朴枝头、戛然长鸣而去的乌鸦叫声也染成了金色时,两叶浮云从赤城山的背后悠然升起,三楼的少妇不由得凝神呆望。
那云,足够双手搂抱,暄腾腾,娇滴滴,缓缓地辞别了赤城山顶,在一望无垠的太空中,像两只金色的蝴蝶比翼齐飞,幽闲地向足尾山飘去。少顷,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寒风瑟瑟。两叶浮云褪为蔷薇色,被风吹散,上下分飞。但见云儿在夜色渐浓的长空纷纷散去。霎那间,下面的那朵云渐渐缩小,不知不觉消失得片影无存。于是,剩下那一朵云,又褪为灰色,在空中徘徊,若隐若现。
终于,不论远山或长空,无不一片昏暗;夜幕中惟有三楼少妇的脸,留下了一点皎洁。
描写浪子父亲片冈中将的遣词造句也很妙:
将军府
赤坂冰川街的片冈中将府,栗子花开了。六月中旬一个周六的下午,主人子爵——片冈中将,身穿睡衣,扎着鼠灰色绉绸腰带,在书房的椅子上悠然落坐。
他年已五十出头。额角稍秃,两鬓银霜渐浓,体重八十二公斤半。即使阿拉伯种的骏马,也要在将军的胯下汗飞如雨。两肩怒耸,可以没颈,双腮直垂,一线连胸;大腹便便,颇有安禄山之风;牛腿一般粗的双胫,走起路来互相冲撞;面色黑里透红,宽鼻梁,厚嘴唇,薄须淡眉。只有二目与体魄不太相称,细细的,闪耀着柔和的光,却又似大象的眼镜。唇边总是泛着忍不住的微笑,鲜明地标志着无法形容的慈祥与幽默情趣。
还有一些值得咀嚼的调侃:
一位研究世态人情的博士说:“人间事,大抵类乎‘江户之敌,报之于长崎。’今日下议院的在野党议员慷慨陈词,对政府大加抨击,真是妙极了。但实际上,是由于他昨夜在家饱尝了高利贷的苦头,满心郁闷。假如知道这些,听众们激动之情就会减去一半。且说中国南海的低气压,使岐阜、爱知二县洪水泛滥;塔斯卡罗拉岛沉没,以致三大陆遭到海啸的光顾。高师直失恋,对毫无用处的情书发泄怨恨……宇宙只求平均,万物都求平等。而且为了求得平均,宛如向吝啬人逼债,‘今日还?’还是‘明日还?’,如此纠缠的,正是小人。所谓大人物,是把一切账目交给天公银行,而自己只取应得的一份罢了。”
后来武男出航,修书于浪子,来自篇章《雁传情》:
我在华氏九十九度的香港挥汗修书。佐世保起锚前情况已如前信所述。且说,自佐世保开航后,连日天晴,暑火如焚,纵使神州岛国的男子,也聊感畏怯。的确,同队军官与士兵之中,已有八、九名中暑。但,愚兄却非常健壮,丝毫未给病房添忧。然而,你也知道,黑人是因为距赤道太近,烈日曝晒的缘故,渐渐的,我也成了严重的黑脸汉。今日与同寅上岸,到市内的理发馆去,忽见明镜一照,连我自己也大吃一惊。有的同寅不怀好意,耍笑我说:“喂,怎么样,拍一张彩色照片,寄给你的新娘吧!"这倒也蛮有趣哩。如上所述,一路晴朗(不错,也曾一度遇上季节风),我们昨朝齐呼万岁,在该港抛锚。
你前些天寄来信我是在佐世保收到的,不免一读再读。母亲大人的风湿症,这是多年来的宿疾,的确愁人。然而,只因今年有浪妹侍奉,愚兄也就完全释念了。尚希代兄行孝,悉心照料。母亲即使没病,只要心绪不佳,遥想浪妹必是诸多劳神了。赤坂岳父那边,想必平安。加藤姨夫想必依然是那把整枝剪刀不肯离手吧?
听说几妈已经回府,虽然不知何故,但总是憾事。浪妹如驰书函候,望代我切切问安,并请转达:归来时必多带礼品相赠。几妈真是个快活的妇女,愚兄也十分喜欢。如今她已回赤坂,实属遗憾,阿浪也必然感到诸多不便和寂寞的。加藤姨妈和千鹤子常常光临吗?
知道千千岩时时去家。愚兄等的确亲戚很少。既然千千岩是稀有亲属之一,我想,母亲大人自然会依靠他的。好好款待他,也是对母亲大人行孝的科目之一。该人也是个有才气、有胆量的男人,一旦有事,是信得过的。
……
另纸禀母,情读给母亲大人。将在此地停舶四、五日,收购军粮。然后,经马尼拉去澳洲的雪梨,再经纽卞莱多尼亚、斐济诸岛去旧金山,经夏威夷回国。归国之日大约在金秋时节。
复信请径寄旧金山日本领事馆。
如今,我在南半球澳洲的悉尼仰望群星之时,又忆起五月间与浪妹在伊香保采蕨游乐之行。世上的事真是不可思议。前几年搭教练船远洋航行时,总是时时感到晕船。而这次则平安无恙,蔽体粗安。但是今番却有一种未曾有过的情感萦绕在心。当航行执勤之夜,独立于瞭望塔之时,仰望墨空中宛如遍撒金刚石般的南天,心中便兴起无法形容的思念,但见浪妹的倩影隐隐约约,闪在眼前(还给了我一个娇媚的微笑)。在同寅面前,管它呢,我吟咏道:“家乡思远征!”装作没事的样子。(你要发笑吧?)但是,浪妹的玉照始终装在一个人的内衣袋里。当我写这封信时,也立刻看到了你的身影——咱家的一个十二平米房间,芭蕉叶荫下的书桌上,你手托香腮,正读这封信……
悉尼港口,很多夫妻和家族,不带外人,在泛舟漫游。待他日功成名就,愚兄与浪妹成了白发翁婆时,岂止于泛舟,正想买下一艘五千余吨的轮船,愚兄做船长,儿孙为船员,去周游全世界哩。那时,还要再来悉尼,对白发苍苍的浪妹叙述几十年前血气方刚的一名海军少尉的梦……
谨致 浪子夫人
后来又往后看了一点,千千岩和武男撕破脸了,千千岩在心中对武男和浪子恨不能扒皮削骨……再往后跳读了几页,知道浪子被蛮横婆婆休掉,继而咳血而死。芦花的描写入木三分,看恶人的丑态和好人的无奈看得心跳加速,不太好受,就暂时搁置吧。
先看开篇描写女主人公浪子和傍晚天色:
夜来香
上州伊香堡镇千明旅馆的三楼,纸格窗开了。一位少妇在眺望夕阳景色。她年约十八、九岁,挽着个标致的发髻,系着草绿色衣带,穿一件银白色碎花绉绸罩衣。
清容洁白,蛾眉微蹙,腮边显得消瘦;若说有瑕,这倒也算是美中不足。然而,她风姿绰约,举止典雅,性格娴淑。可以这样评定,这位少妇既不是朔风中凌空傲立的梅花一朵,也不是烟春里疑似蝴蝶翻飞的樱花一枝,而是夏日暮霭中清幽怡人的夜来香。
春日的金乌西坠了。远方的日光、足尾等越后与上州边境上的群山,近处的小野子、子持、赤城等峰峦,抹上了落日的余晖,织出了绚丽的晚霞。终于,只听下方别了孤朴枝头、戛然长鸣而去的乌鸦叫声也染成了金色时,两叶浮云从赤城山的背后悠然升起,三楼的少妇不由得凝神呆望。
那云,足够双手搂抱,暄腾腾,娇滴滴,缓缓地辞别了赤城山顶,在一望无垠的太空中,像两只金色的蝴蝶比翼齐飞,幽闲地向足尾山飘去。少顷,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寒风瑟瑟。两叶浮云褪为蔷薇色,被风吹散,上下分飞。但见云儿在夜色渐浓的长空纷纷散去。霎那间,下面的那朵云渐渐缩小,不知不觉消失得片影无存。于是,剩下那一朵云,又褪为灰色,在空中徘徊,若隐若现。
终于,不论远山或长空,无不一片昏暗;夜幕中惟有三楼少妇的脸,留下了一点皎洁。
描写浪子父亲片冈中将的遣词造句也很妙:
将军府
赤坂冰川街的片冈中将府,栗子花开了。六月中旬一个周六的下午,主人子爵——片冈中将,身穿睡衣,扎着鼠灰色绉绸腰带,在书房的椅子上悠然落坐。
他年已五十出头。额角稍秃,两鬓银霜渐浓,体重八十二公斤半。即使阿拉伯种的骏马,也要在将军的胯下汗飞如雨。两肩怒耸,可以没颈,双腮直垂,一线连胸;大腹便便,颇有安禄山之风;牛腿一般粗的双胫,走起路来互相冲撞;面色黑里透红,宽鼻梁,厚嘴唇,薄须淡眉。只有二目与体魄不太相称,细细的,闪耀着柔和的光,却又似大象的眼镜。唇边总是泛着忍不住的微笑,鲜明地标志着无法形容的慈祥与幽默情趣。
还有一些值得咀嚼的调侃:
一位研究世态人情的博士说:“人间事,大抵类乎‘江户之敌,报之于长崎。’今日下议院的在野党议员慷慨陈词,对政府大加抨击,真是妙极了。但实际上,是由于他昨夜在家饱尝了高利贷的苦头,满心郁闷。假如知道这些,听众们激动之情就会减去一半。且说中国南海的低气压,使岐阜、爱知二县洪水泛滥;塔斯卡罗拉岛沉没,以致三大陆遭到海啸的光顾。高师直失恋,对毫无用处的情书发泄怨恨……宇宙只求平均,万物都求平等。而且为了求得平均,宛如向吝啬人逼债,‘今日还?’还是‘明日还?’,如此纠缠的,正是小人。所谓大人物,是把一切账目交给天公银行,而自己只取应得的一份罢了。”
后来武男出航,修书于浪子,来自篇章《雁传情》:
我在华氏九十九度的香港挥汗修书。佐世保起锚前情况已如前信所述。且说,自佐世保开航后,连日天晴,暑火如焚,纵使神州岛国的男子,也聊感畏怯。的确,同队军官与士兵之中,已有八、九名中暑。但,愚兄却非常健壮,丝毫未给病房添忧。然而,你也知道,黑人是因为距赤道太近,烈日曝晒的缘故,渐渐的,我也成了严重的黑脸汉。今日与同寅上岸,到市内的理发馆去,忽见明镜一照,连我自己也大吃一惊。有的同寅不怀好意,耍笑我说:“喂,怎么样,拍一张彩色照片,寄给你的新娘吧!"这倒也蛮有趣哩。如上所述,一路晴朗(不错,也曾一度遇上季节风),我们昨朝齐呼万岁,在该港抛锚。
你前些天寄来信我是在佐世保收到的,不免一读再读。母亲大人的风湿症,这是多年来的宿疾,的确愁人。然而,只因今年有浪妹侍奉,愚兄也就完全释念了。尚希代兄行孝,悉心照料。母亲即使没病,只要心绪不佳,遥想浪妹必是诸多劳神了。赤坂岳父那边,想必平安。加藤姨夫想必依然是那把整枝剪刀不肯离手吧?
听说几妈已经回府,虽然不知何故,但总是憾事。浪妹如驰书函候,望代我切切问安,并请转达:归来时必多带礼品相赠。几妈真是个快活的妇女,愚兄也十分喜欢。如今她已回赤坂,实属遗憾,阿浪也必然感到诸多不便和寂寞的。加藤姨妈和千鹤子常常光临吗?
知道千千岩时时去家。愚兄等的确亲戚很少。既然千千岩是稀有亲属之一,我想,母亲大人自然会依靠他的。好好款待他,也是对母亲大人行孝的科目之一。该人也是个有才气、有胆量的男人,一旦有事,是信得过的。
……
另纸禀母,情读给母亲大人。将在此地停舶四、五日,收购军粮。然后,经马尼拉去澳洲的雪梨,再经纽卞莱多尼亚、斐济诸岛去旧金山,经夏威夷回国。归国之日大约在金秋时节。
复信请径寄旧金山日本领事馆。
如今,我在南半球澳洲的悉尼仰望群星之时,又忆起五月间与浪妹在伊香保采蕨游乐之行。世上的事真是不可思议。前几年搭教练船远洋航行时,总是时时感到晕船。而这次则平安无恙,蔽体粗安。但是今番却有一种未曾有过的情感萦绕在心。当航行执勤之夜,独立于瞭望塔之时,仰望墨空中宛如遍撒金刚石般的南天,心中便兴起无法形容的思念,但见浪妹的倩影隐隐约约,闪在眼前(还给了我一个娇媚的微笑)。在同寅面前,管它呢,我吟咏道:“家乡思远征!”装作没事的样子。(你要发笑吧?)但是,浪妹的玉照始终装在一个人的内衣袋里。当我写这封信时,也立刻看到了你的身影——咱家的一个十二平米房间,芭蕉叶荫下的书桌上,你手托香腮,正读这封信……
悉尼港口,很多夫妻和家族,不带外人,在泛舟漫游。待他日功成名就,愚兄与浪妹成了白发翁婆时,岂止于泛舟,正想买下一艘五千余吨的轮船,愚兄做船长,儿孙为船员,去周游全世界哩。那时,还要再来悉尼,对白发苍苍的浪妹叙述几十年前血气方刚的一名海军少尉的梦……
谨致 浪子夫人
后来又往后看了一点,千千岩和武男撕破脸了,千千岩在心中对武男和浪子恨不能扒皮削骨……再往后跳读了几页,知道浪子被蛮横婆婆休掉,继而咳血而死。芦花的描写入木三分,看恶人的丑态和好人的无奈看得心跳加速,不太好受,就暂时搁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