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音乐的杂想
我是一个对音乐开窍很晚很晚,甚至还处于懵懂状态的人。
记得第一次接触流行音乐是在小学的时候,刚刚流行卡拉OK。村子里有钱的人家会买一套音响设备,然后用有流苏的天鹅绒套子小心盖着,等到过年过节或者有客人的时候拿出来放放歌曲。但是很多人家是没有的,但是也想凑个热闹看看听听,于是有一户聪明的人家在夏夜的时候将自己家的音响设备搬到开阔的门口,搭上一个烧烤架,搬来一个扎啤桶,每人收费5毛钱一首,烧烤和啤酒自费。于是整个村子的人都来到这个热闹的小地方,甚至慢慢的还有人来这里卖个西瓜桃子之类的水果和小孩子的零食,渐渐的那里成了晚上的小商业街,小镇上的烧烤摊原始雏形就从这里来的。那时记得经常看到年轻的哥哥姐姐们唱着女人花、得意的笑、流浪歌等等。最红的还属流浪歌,老少皆宜,词曲都简单上口,内容也明白清晰。而抱着离开小渔村梦想的我,喜欢这首歌里的两个字——流浪。想要驾着伯伯的小渔船去那每天日出的地方看看,是不是有一座悬浮在天空的玄幻仙岛,或者骑着爸妈的28大金鹿自行车去看看每天日落的小山头外还有怎样的世界,或许真的有小人国呢。
后来上了初中,开始住校,有的同学就拿着小录音机和磁带来到学校,每当晚上熄灯的时候,悄悄的听各种磁带。同学之间也相互交换磁带听,有孙燕姿的,张惠妹的,周杰伦的等等。而我的第一盘磁带是灌篮高手主题曲插曲汇总的盗版彩带,4.5元,花了我半个星期的饭钱,以至于不得不每顿都吃5毛钱的包子,忍受里面常常会有的菜虫子。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听着里歌曲,动画片里的每个场景都在脑子里过一遍。一个个音符有时欢快有时忧伤,有时让人热血沸腾,有时让人不禁沉思。记得有个喜欢自己的小男孩,买了巧克力和一套灌篮高手的塑胶小象送我,我就没品的把小象留下,巧克力还有写满字的卡片原封退回。而我的第一个偶像是孙燕姿,喜欢她干净清爽的形象和干净清爽的歌曲,现在我还是喜欢。那是的喜欢真的很简单,去借能找到的所有的她的磁带,然后回家借姐姐的大录音机把孙燕子的歌曲翻录到新的磁带里。
再说说这个姐姐吧,她其实是我的嫂子,与我的堂哥在中专学校里面相恋,毕业后我的哥哥去新疆当兵,是文艺兵,她就在村子里做了裁缝等堂哥退伍。后来有一天我来到她们家录磁带,她幸福的拿出一盘贴着迷彩色纸的磁带给我听,里面的歌曲很多我都没听过,声音都是一个人,而且很熟悉,磁带最后是两个字话:等我。原来这是哥哥自己唱的,把对姐姐的爱和思念都唱成歌曲录下来,随着一封长长的情书寄回家里的。现在她们结婚生了小孩,茶米油盐使得她们也产生了小摩擦,最严重的一次两人要离婚,我就让姐姐找出了那盘磁带和信。现在他们还是茶米油盐的过着,但却从没闹来闹去的了。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记录,一种倾诉,一种描述,一段回忆、一个故事、一份情感都在字字句句和每个音符中,告诉我们去爱、去珍惜。
之后的湖南台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风靡全国,住校的我们每天像听评书一样听着走读生讲着每天的战况和自己喜欢的选手的舞台表现怎样怎样,更是因为喜欢的选手不同,班级里还形成了不同的小团体。后来这样的选秀节目越来越泛滥,让我不再喜欢看了,觉得他们打扰了音乐的心境,有的只是名利的追逐。
去年的中国好声音让我又开始关注音乐比赛,闭上眼静静听着,开始关注歌手的不同音色特点。今年的我是歌手让我开始关注那些歌手用歌声为我讲一个个故事,讲述经历过沧桑和欺负人生背后,她们对生命的诠释。我想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这些故事配上音乐就是一部完美的电影。而这些艺人她们的经历或许更坎坷沧桑,在华美和黑暗中起起伏伏,转换着不同的角色。
黄绮珊,我是歌手中知道的名字,也是从此我开始关注这个在舞台上有着不凡气魄和歌喉的女人。从《等待》、《离不开你》到《让我一次爱个够》,她用完美的演唱技巧和有气魄的声音,调动着每个人的情绪,可以说她一张嘴我的每个毛孔都在张开,去听,去感受,而第九期的《剪爱》却是她自己感情的爆发。因为生病,她在嗓音上没有了原来的力度,有些沙哑,像是丢掉了利器的高手,可是我却觉得正是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这首歌的情感和故事,退去音乐的技巧和声音上的强势,一个带着结痂的的心灵给我们讲述一段刻骨铭心。就像是黄绮珊自己说的:“剪爱,剪的是肉体和灵魂相交和割舍的那个疼。”不管那段感情孰是孰非,不管那段人生谁非谁议,现在的黄绮珊正处于结痂的状态。结痂,因为曾经的伤痛,结痂,证明现在的愈合,结痂,暗示未来的疤痕。就像每段深刻的记忆,伤痛的时候不能自拔,愈合的时候是不舍,而最后它会成为你的一部分,只是它不会再打扰你现在的生活,只是在某个春花秋月的夜晚,那个伤疤会让你回味过去。
我想好的音乐就像某篇著作,好的音乐人就是一个作家,带领我们感悟情感,回味记忆,体会人生。我还是不懂音乐,唱歌跑调,不懂现在流行什么,但是我还是会去用心倾听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让诗、歌和远方净化我的生命,像鲜花绚烂,如秋叶静美,如此而已。
记得第一次接触流行音乐是在小学的时候,刚刚流行卡拉OK。村子里有钱的人家会买一套音响设备,然后用有流苏的天鹅绒套子小心盖着,等到过年过节或者有客人的时候拿出来放放歌曲。但是很多人家是没有的,但是也想凑个热闹看看听听,于是有一户聪明的人家在夏夜的时候将自己家的音响设备搬到开阔的门口,搭上一个烧烤架,搬来一个扎啤桶,每人收费5毛钱一首,烧烤和啤酒自费。于是整个村子的人都来到这个热闹的小地方,甚至慢慢的还有人来这里卖个西瓜桃子之类的水果和小孩子的零食,渐渐的那里成了晚上的小商业街,小镇上的烧烤摊原始雏形就从这里来的。那时记得经常看到年轻的哥哥姐姐们唱着女人花、得意的笑、流浪歌等等。最红的还属流浪歌,老少皆宜,词曲都简单上口,内容也明白清晰。而抱着离开小渔村梦想的我,喜欢这首歌里的两个字——流浪。想要驾着伯伯的小渔船去那每天日出的地方看看,是不是有一座悬浮在天空的玄幻仙岛,或者骑着爸妈的28大金鹿自行车去看看每天日落的小山头外还有怎样的世界,或许真的有小人国呢。
后来上了初中,开始住校,有的同学就拿着小录音机和磁带来到学校,每当晚上熄灯的时候,悄悄的听各种磁带。同学之间也相互交换磁带听,有孙燕姿的,张惠妹的,周杰伦的等等。而我的第一盘磁带是灌篮高手主题曲插曲汇总的盗版彩带,4.5元,花了我半个星期的饭钱,以至于不得不每顿都吃5毛钱的包子,忍受里面常常会有的菜虫子。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听着里歌曲,动画片里的每个场景都在脑子里过一遍。一个个音符有时欢快有时忧伤,有时让人热血沸腾,有时让人不禁沉思。记得有个喜欢自己的小男孩,买了巧克力和一套灌篮高手的塑胶小象送我,我就没品的把小象留下,巧克力还有写满字的卡片原封退回。而我的第一个偶像是孙燕姿,喜欢她干净清爽的形象和干净清爽的歌曲,现在我还是喜欢。那是的喜欢真的很简单,去借能找到的所有的她的磁带,然后回家借姐姐的大录音机把孙燕子的歌曲翻录到新的磁带里。
再说说这个姐姐吧,她其实是我的嫂子,与我的堂哥在中专学校里面相恋,毕业后我的哥哥去新疆当兵,是文艺兵,她就在村子里做了裁缝等堂哥退伍。后来有一天我来到她们家录磁带,她幸福的拿出一盘贴着迷彩色纸的磁带给我听,里面的歌曲很多我都没听过,声音都是一个人,而且很熟悉,磁带最后是两个字话:等我。原来这是哥哥自己唱的,把对姐姐的爱和思念都唱成歌曲录下来,随着一封长长的情书寄回家里的。现在她们结婚生了小孩,茶米油盐使得她们也产生了小摩擦,最严重的一次两人要离婚,我就让姐姐找出了那盘磁带和信。现在他们还是茶米油盐的过着,但却从没闹来闹去的了。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记录,一种倾诉,一种描述,一段回忆、一个故事、一份情感都在字字句句和每个音符中,告诉我们去爱、去珍惜。
之后的湖南台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风靡全国,住校的我们每天像听评书一样听着走读生讲着每天的战况和自己喜欢的选手的舞台表现怎样怎样,更是因为喜欢的选手不同,班级里还形成了不同的小团体。后来这样的选秀节目越来越泛滥,让我不再喜欢看了,觉得他们打扰了音乐的心境,有的只是名利的追逐。
去年的中国好声音让我又开始关注音乐比赛,闭上眼静静听着,开始关注歌手的不同音色特点。今年的我是歌手让我开始关注那些歌手用歌声为我讲一个个故事,讲述经历过沧桑和欺负人生背后,她们对生命的诠释。我想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这些故事配上音乐就是一部完美的电影。而这些艺人她们的经历或许更坎坷沧桑,在华美和黑暗中起起伏伏,转换着不同的角色。
黄绮珊,我是歌手中知道的名字,也是从此我开始关注这个在舞台上有着不凡气魄和歌喉的女人。从《等待》、《离不开你》到《让我一次爱个够》,她用完美的演唱技巧和有气魄的声音,调动着每个人的情绪,可以说她一张嘴我的每个毛孔都在张开,去听,去感受,而第九期的《剪爱》却是她自己感情的爆发。因为生病,她在嗓音上没有了原来的力度,有些沙哑,像是丢掉了利器的高手,可是我却觉得正是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这首歌的情感和故事,退去音乐的技巧和声音上的强势,一个带着结痂的的心灵给我们讲述一段刻骨铭心。就像是黄绮珊自己说的:“剪爱,剪的是肉体和灵魂相交和割舍的那个疼。”不管那段感情孰是孰非,不管那段人生谁非谁议,现在的黄绮珊正处于结痂的状态。结痂,因为曾经的伤痛,结痂,证明现在的愈合,结痂,暗示未来的疤痕。就像每段深刻的记忆,伤痛的时候不能自拔,愈合的时候是不舍,而最后它会成为你的一部分,只是它不会再打扰你现在的生活,只是在某个春花秋月的夜晚,那个伤疤会让你回味过去。
我想好的音乐就像某篇著作,好的音乐人就是一个作家,带领我们感悟情感,回味记忆,体会人生。我还是不懂音乐,唱歌跑调,不懂现在流行什么,但是我还是会去用心倾听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让诗、歌和远方净化我的生命,像鲜花绚烂,如秋叶静美,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