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静夜思》是“牀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还是“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
![]() |
今年一月份过年前友人发了一个帖子给我,是中新网的新闻关于一个华裔日本学生对李白的诗《静夜思》的质疑,没想到年后持续引发网上的讨论。
各位豆友以为何者胜出你喜欢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原使版)
还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姑称山寨版)
李白表达望月思乡之情的《静夜思》在中日两国共同流传甚广。2008年5月,胡锦涛在日本访问,就给学生讲解《静夜思》。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华裔初中生相木将希同学发现李白的《静夜思》在日本的版本与中国不同,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日本是原文,中国则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山寨版。日本版本是,“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与中国除去“牀”字通“床”字外,“看月光”在中国是“明月光”,“望山月”则是“望明月”。日本人为何没篡改李白《静夜思》?您认可两个版本的《静夜思》吗?
中国明代在流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语言习惯进行改造、整理与删补,以便适合自己的口味,竟然以假乱真了六百多年,《静夜思》在中国就成为至今的版本。改动版中,短短20个字中两次出现“明月”,显得繁琐。原作中的“山月”,突出了作者所在荒凉偏僻,更容易烘托出诗人孤独寂寥的心情。读者仿佛回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和李白一起彻夜难眠,一起看山月,一同思乡。改动了的《静夜思》更不尽如人意,无疑于败笔。明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从共同社的电讯中可以看出,相木将希同学是通过互联网查询和向中国学者请教后得到的答案。
原新闻网址:中新网1月26日电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yeshi/11036692/20090201/15302636.html
25年前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静夜思>》(《文史知识》1984年第4期)一文中就指出了两个版本的差异。
其实,不少喜爱唐诗的普通中国人也注意到了李白《静夜思》的不同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而以日本人对唐诗的崇尚,他们绝不会修改《静夜思》这首经典诗作中的任何一个字。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是“举头望山月”。直到清乾隆28年(1763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58年的康熙44年(1705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