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4岁--来港六年小记
刚在豆瓣群组里看到一个半年前的帖子,楼主苦于为房子,猫咪,孩子奔波,那是她梦想中的生活。半年后,她终于在香港买了楼,卸下心中一块大石,但言语里透出的却仍是淡淡的无奈。突然心中生出些许感叹来。
昨天是我24岁的生日,也是我来香港后度过的第六个生日。一眨眼,居然已经在这个鬼地方呆了六年了!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长到我完成了从一个高中生,到一个大学生,到一个社会新鲜人的过渡,短到我不曾察觉到自己脸上早已没有了初来此地时的青涩,眼神里也没有了迷离不安的情绪。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我感到从容自在,我熟悉这儿的一切,语言,食物,地铁,空气,以致几乎不会意识到他们的存在。而每当别人问起我来自哪儿,问起上海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我总是机械性的吐出“小笼包,城隍庙,豫园,外滩…”然后呢?然后一片空白。是的,我的家乡,我成长的地方,却离我越来越遥远。我在成长,她也在成长,我却没有和她一起成长。脑海里记住的永远是那么几个地名。上次回家看到家门前竖起的几栋高楼,我已像个孩子般好奇地盯着看了老半天,也许再过几年,我就不认识她了吧。
昨天是我24岁的生日,也是我离开父母后过的第六个生日。自己在慢慢长大,父母却在慢慢变老,或是说慢慢变小。每一次的晚间视频几乎是他们获取我信息的唯一渠道,成为了他们最期待的事。有时就算夜深了,也要睡眼惺忪的坐起来,就为了看我一眼,和我说几句话。而每一次回家,都变成了食物大采购,妈妈恨不得把整个厨房都装进我的行李箱去。爱美的爸爸(你没看错,我爸超级爱美)总是唠叨着自己的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一遍遍问我他是不是又老了。有时他们也会撒娇让我回去上海,不要呆香港了,然后一身叹息。父母在,不远游,就算“游必有方”那又怎样,错过的时光永远也无法补回去了。
昨天是我24岁的生日,也是我和Iz在一起度过的第六个生日。每当别人听闻我们在一起的年数时,都会惊讶的张大嘴巴,更别提前四年都是分隔两地了。但对我俩来说,这好像真的不算什么。要知道,我和他认识已有十二年了。相对于我们的年纪来说,还的确蛮值得让人感慨一番的,哈哈。六年的相处让我们都对彼此太熟悉了,用一个俗烂的比喻来说,就是拉着他的手就好像我的左手拉着右手一样。我可以在他面前顶着刚睡醒的一头乱发,毫无顾忌的坐没坐相,吃没吃相。相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激情和浪漫,我可觉得这些重要得多。当然我们也会去旅游,看戏,看展览,保持生活中的小情调。最近一年,吵架和矛盾也很少了。我们都在逐渐成长,学会包容和妥协。
昨天是我24岁的生日,也是我收到众多祝福的第N个生日。老朋友没有变,来了许多新朋友。看到手机上不短跳出的祝福信息,虽然只是短短一句“生日快乐”,但心底还是会涌起一阵温暖。朋友们而今散布世界各个角落,每一个名字都会牵起一段属于那个地方的独特回忆。谢谢你们一路以来的陪伴,虽然大家的坐标不同,但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在。在远方的各位,也要照顾好自己,祝福你们的人生每一天有精彩。
昨天是我24岁的生日,也是我踏入25岁前的最后一个生日。不知是谁在女人25岁这个节点上硬生生划了道线,似乎一切从那个数字之后都会变得不一样。当然我还不至于陷入25岁提前衰老的恐慌,但心中的责任感确实重了一分。有对自己的责任感,相比很多人来说,衣食无忧的我算是非常幸运,既然我无需为生计奔波,那就更应该常保对生活的热情和对高度的追求,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心。有对家人的责任感,虽说这句话很无力,但我会尽量多抽时间陪陪父母,哪怕多发几条信息问候一下天气冷不冷,身体好不好。有对爱人的责任感,我一定会努力提高厨艺伺候李先生的胃,将来我一定不会是你们家烧菜最难吃的人!有对朋友的责任感,将心比心,珍惜生命中路过的每一个人。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有家人爱人朋友的关爱,有一份还算喜欢的工作,还有时常调皮捣蛋却又带给我无限欢乐的猫咪汤圆,人之所求,我皆有之。我的24岁,狠幸福!
昨天是我24岁的生日,也是我来香港后度过的第六个生日。一眨眼,居然已经在这个鬼地方呆了六年了!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长到我完成了从一个高中生,到一个大学生,到一个社会新鲜人的过渡,短到我不曾察觉到自己脸上早已没有了初来此地时的青涩,眼神里也没有了迷离不安的情绪。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我感到从容自在,我熟悉这儿的一切,语言,食物,地铁,空气,以致几乎不会意识到他们的存在。而每当别人问起我来自哪儿,问起上海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我总是机械性的吐出“小笼包,城隍庙,豫园,外滩…”然后呢?然后一片空白。是的,我的家乡,我成长的地方,却离我越来越遥远。我在成长,她也在成长,我却没有和她一起成长。脑海里记住的永远是那么几个地名。上次回家看到家门前竖起的几栋高楼,我已像个孩子般好奇地盯着看了老半天,也许再过几年,我就不认识她了吧。
昨天是我24岁的生日,也是我离开父母后过的第六个生日。自己在慢慢长大,父母却在慢慢变老,或是说慢慢变小。每一次的晚间视频几乎是他们获取我信息的唯一渠道,成为了他们最期待的事。有时就算夜深了,也要睡眼惺忪的坐起来,就为了看我一眼,和我说几句话。而每一次回家,都变成了食物大采购,妈妈恨不得把整个厨房都装进我的行李箱去。爱美的爸爸(你没看错,我爸超级爱美)总是唠叨着自己的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一遍遍问我他是不是又老了。有时他们也会撒娇让我回去上海,不要呆香港了,然后一身叹息。父母在,不远游,就算“游必有方”那又怎样,错过的时光永远也无法补回去了。
昨天是我24岁的生日,也是我和Iz在一起度过的第六个生日。每当别人听闻我们在一起的年数时,都会惊讶的张大嘴巴,更别提前四年都是分隔两地了。但对我俩来说,这好像真的不算什么。要知道,我和他认识已有十二年了。相对于我们的年纪来说,还的确蛮值得让人感慨一番的,哈哈。六年的相处让我们都对彼此太熟悉了,用一个俗烂的比喻来说,就是拉着他的手就好像我的左手拉着右手一样。我可以在他面前顶着刚睡醒的一头乱发,毫无顾忌的坐没坐相,吃没吃相。相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激情和浪漫,我可觉得这些重要得多。当然我们也会去旅游,看戏,看展览,保持生活中的小情调。最近一年,吵架和矛盾也很少了。我们都在逐渐成长,学会包容和妥协。
昨天是我24岁的生日,也是我收到众多祝福的第N个生日。老朋友没有变,来了许多新朋友。看到手机上不短跳出的祝福信息,虽然只是短短一句“生日快乐”,但心底还是会涌起一阵温暖。朋友们而今散布世界各个角落,每一个名字都会牵起一段属于那个地方的独特回忆。谢谢你们一路以来的陪伴,虽然大家的坐标不同,但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在。在远方的各位,也要照顾好自己,祝福你们的人生每一天有精彩。
昨天是我24岁的生日,也是我踏入25岁前的最后一个生日。不知是谁在女人25岁这个节点上硬生生划了道线,似乎一切从那个数字之后都会变得不一样。当然我还不至于陷入25岁提前衰老的恐慌,但心中的责任感确实重了一分。有对自己的责任感,相比很多人来说,衣食无忧的我算是非常幸运,既然我无需为生计奔波,那就更应该常保对生活的热情和对高度的追求,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心。有对家人的责任感,虽说这句话很无力,但我会尽量多抽时间陪陪父母,哪怕多发几条信息问候一下天气冷不冷,身体好不好。有对爱人的责任感,我一定会努力提高厨艺伺候李先生的胃,将来我一定不会是你们家烧菜最难吃的人!有对朋友的责任感,将心比心,珍惜生命中路过的每一个人。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有家人爱人朋友的关爱,有一份还算喜欢的工作,还有时常调皮捣蛋却又带给我无限欢乐的猫咪汤圆,人之所求,我皆有之。我的24岁,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