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只有一个缺点
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这段话。
唯我论者只相信他自己和他自己的经验。他所设想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活动范围。他的世界只由他自己以及他的思想和感情组成,此外什么都不存在。任何可知事物,任何经验事实,都只是他心灵中的一种观念,没有他的心灵,它们也就不存在。对他来说,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假设在他自身之外还存在着什么东西。梦和现实,对他来说是一回事。生活是一场梦,梦中所呈现的一切事物都是他自己创造的;这是一场持续而连贯的梦,只要他停止做梦,世界——连同它的美,它的痛苦和忧患以及种种不可想象的变化——也就不复存在。这是一种完美的理论;它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可信。(《毛姆读书随笔》)
我从前很爱以己度人,我觉得能猜到人家的心思很酷,就跟我那会儿喜欢《lie to me》,还去买了保罗·埃克曼的《说谎》来看,它主要研究情绪的表达及其生理活动和人际欺骗,简而言之就是抓慌。我因为很小的时候就谎话连篇,撒谎已经可以做到面无表情脸不红心不跳,如果假唱,那也肯定是碧昂斯级别的,那会儿觉得对我自己的圆谎和摸索别人的心思有用。
上次回去我把这书送人了,虽然它名头很大,甚至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教材,可我觉得很不解,为什么非得把人摸透呢?看穿的感觉很好吗?我看这本书的论坛,还有人把它放床头的,我想,这种人太可怕,不敬而一样远之。
我也很想把自己定义一下,我发现我被人称呼了很多,装逼犯,尤其爱装深沉,伪文艺,其实一窍不通,真屌丝,体育无能者等等,但最令我惊讶的是高中的时候,班里一个女生悄悄告诉我,有人说你是“雅痞”,我说什么叫“雅痞”,这词汇太高端,还真没见过,后来去百度了说是雅皮士(Yuppies)的音译,虽然同桌一直说是在骂我,但我想来是在夸我。可说了这么多,就是没人说我是个唯我论者。
你睡觉时,记不得自己是谁——你在梦中可能是任何人,事实上什么人都不是。后来你突然苏醒,“记起了自己”,你说,“我是某某人,住在某个地方,生活在某某年。”
在我如此幼稚的时期,所有的定义都显得没有意义,因为它们总会被推翻,就像太阳必将升起一样自然。发觉,越想给自己以定位者,就越是容易困陷在别人的概念里。你会成为你过去所做之事的那个人,而不是你期望将来达成的那个人。
我妈妈告诉我要务实,不能老整些虚的东西,我说什么是虚的?她说你写的东西,你画的东西,这些都是虚的。我说那实是什么?是不是就是我写的还有画的东西被发表了拿了钱?她说是的。
是的,如今人们告诉我他们很务实,劝告我应该务实,应该考虑现实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梦想或者一个想法,举例来说,都不及眼前的这个桌子真实,或者为什么麦克白不比今天报上的消息真实。我搞不明白。我想如果我非给自己下定义不可的话,从哲学观点来说,我会把自己定义为唯心主义者。可是我不敢肯定我为什么非给自己下定义不可。我宁肯继续琢磨,继续感到困惑,因为我觉得那很有趣。(《博尔赫斯谈话录》)
我们在古代能有经典作家,能够写出历经千百年仍不失其青春光芒的作品,其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在古时候,撰写著作并不是一门行业或者一桩商业买卖,惟其这样,我们才能解释清楚何以在经典作家所写出的优秀作品里,并没有掺杂着劣质次品,这是因为他们并不像我们当代甚至最好的作家那样,当精神挥发掉了以后(根据席勒:《人的尊严》),仍然把麻木,迟钝带进市场以沽上几个金钱。(《叔本华思想随笔》)
我姐姐评价我的时候,用了不安耽这个词,安耽是江南方言,意为安居乐业的意思,我玩味了很久,父母辛辛苦苦养大孩子,如果这个父母过得一般的话,如果他的欲望比较强烈的话,如果他正好还是单亲的话,其实是要孩子报恩的。可我偏偏不安耽,可我又被牵绊着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想搞清楚:我是完全自由的呢,还是处于一种幻觉才自以为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我想知道:人生本来就有意义的呢,还是必须由我来赋予它某种意义?于是,我便开始杂乱无序地读各种各样的书。(《毛姆读书随笔》)
这就跟韩松落写的《为了报仇看电影》异曲同工了,可他是个引据狂,我没看那么多电影,就无法理解他所说的引据的美学,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认知面的广阔和细节把持的牢度,可在我看来这就是本不那么好的书。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它们,所希望的也只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他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这当然不是我现在要谈的读书。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即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毛姆读书随笔》)
这个时代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大概没人说得清,做的事,是好是坏,都可以用钱来衡量,世俗的冲击和人性的袒露,是这个年纪面对的最多的东西,很多朋友没得选择,很多朋友乐意那么做并自得其乐,或者说苦中作乐,我很想好好描绘这个年纪应有的天堂,可突然想起梭罗那句很悦耳的话:说什么天堂,你在侮辱大地。
唯我论者只相信他自己和他自己的经验。他所设想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活动范围。他的世界只由他自己以及他的思想和感情组成,此外什么都不存在。任何可知事物,任何经验事实,都只是他心灵中的一种观念,没有他的心灵,它们也就不存在。对他来说,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假设在他自身之外还存在着什么东西。梦和现实,对他来说是一回事。生活是一场梦,梦中所呈现的一切事物都是他自己创造的;这是一场持续而连贯的梦,只要他停止做梦,世界——连同它的美,它的痛苦和忧患以及种种不可想象的变化——也就不复存在。这是一种完美的理论;它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可信。(《毛姆读书随笔》)
我从前很爱以己度人,我觉得能猜到人家的心思很酷,就跟我那会儿喜欢《lie to me》,还去买了保罗·埃克曼的《说谎》来看,它主要研究情绪的表达及其生理活动和人际欺骗,简而言之就是抓慌。我因为很小的时候就谎话连篇,撒谎已经可以做到面无表情脸不红心不跳,如果假唱,那也肯定是碧昂斯级别的,那会儿觉得对我自己的圆谎和摸索别人的心思有用。
上次回去我把这书送人了,虽然它名头很大,甚至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教材,可我觉得很不解,为什么非得把人摸透呢?看穿的感觉很好吗?我看这本书的论坛,还有人把它放床头的,我想,这种人太可怕,不敬而一样远之。
我也很想把自己定义一下,我发现我被人称呼了很多,装逼犯,尤其爱装深沉,伪文艺,其实一窍不通,真屌丝,体育无能者等等,但最令我惊讶的是高中的时候,班里一个女生悄悄告诉我,有人说你是“雅痞”,我说什么叫“雅痞”,这词汇太高端,还真没见过,后来去百度了说是雅皮士(Yuppies)的音译,虽然同桌一直说是在骂我,但我想来是在夸我。可说了这么多,就是没人说我是个唯我论者。
你睡觉时,记不得自己是谁——你在梦中可能是任何人,事实上什么人都不是。后来你突然苏醒,“记起了自己”,你说,“我是某某人,住在某个地方,生活在某某年。”
在我如此幼稚的时期,所有的定义都显得没有意义,因为它们总会被推翻,就像太阳必将升起一样自然。发觉,越想给自己以定位者,就越是容易困陷在别人的概念里。你会成为你过去所做之事的那个人,而不是你期望将来达成的那个人。
我妈妈告诉我要务实,不能老整些虚的东西,我说什么是虚的?她说你写的东西,你画的东西,这些都是虚的。我说那实是什么?是不是就是我写的还有画的东西被发表了拿了钱?她说是的。
是的,如今人们告诉我他们很务实,劝告我应该务实,应该考虑现实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梦想或者一个想法,举例来说,都不及眼前的这个桌子真实,或者为什么麦克白不比今天报上的消息真实。我搞不明白。我想如果我非给自己下定义不可的话,从哲学观点来说,我会把自己定义为唯心主义者。可是我不敢肯定我为什么非给自己下定义不可。我宁肯继续琢磨,继续感到困惑,因为我觉得那很有趣。(《博尔赫斯谈话录》)
我们在古代能有经典作家,能够写出历经千百年仍不失其青春光芒的作品,其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在古时候,撰写著作并不是一门行业或者一桩商业买卖,惟其这样,我们才能解释清楚何以在经典作家所写出的优秀作品里,并没有掺杂着劣质次品,这是因为他们并不像我们当代甚至最好的作家那样,当精神挥发掉了以后(根据席勒:《人的尊严》),仍然把麻木,迟钝带进市场以沽上几个金钱。(《叔本华思想随笔》)
我姐姐评价我的时候,用了不安耽这个词,安耽是江南方言,意为安居乐业的意思,我玩味了很久,父母辛辛苦苦养大孩子,如果这个父母过得一般的话,如果他的欲望比较强烈的话,如果他正好还是单亲的话,其实是要孩子报恩的。可我偏偏不安耽,可我又被牵绊着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想搞清楚:我是完全自由的呢,还是处于一种幻觉才自以为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我想知道:人生本来就有意义的呢,还是必须由我来赋予它某种意义?于是,我便开始杂乱无序地读各种各样的书。(《毛姆读书随笔》)
这就跟韩松落写的《为了报仇看电影》异曲同工了,可他是个引据狂,我没看那么多电影,就无法理解他所说的引据的美学,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认知面的广阔和细节把持的牢度,可在我看来这就是本不那么好的书。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它们,所希望的也只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他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这当然不是我现在要谈的读书。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即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毛姆读书随笔》)
这个时代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大概没人说得清,做的事,是好是坏,都可以用钱来衡量,世俗的冲击和人性的袒露,是这个年纪面对的最多的东西,很多朋友没得选择,很多朋友乐意那么做并自得其乐,或者说苦中作乐,我很想好好描绘这个年纪应有的天堂,可突然想起梭罗那句很悦耳的话:说什么天堂,你在侮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