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秒速
(一)
偶然上豆瓣影评,偶然想到了去搜《秒速5厘米》,却是在潜意识中故意地点开了影评。最终还是如预想中的被感染,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慨,开始书写自己的影评。正如多年前,初中,那个略带文艺范的自己。这样的行为,正如这样的心情,已是绝迹多年。
一部终究无法逃避去评价的电影,在我打开看的第一个瞬间我就这么觉得。但看完之后还是死活赖着脸地捂了过去,继续贯彻“虽然网上没有我的影评,但我已经看过”的想法小心翼翼地绕过了自己看电影时的激动,继续自己波澜不惊的生活。直到今天。
(二)
唯美,文艺,微妙。用烂了到变味的词,却再适合这部影片不过,只是用在形容《秒速》的时候,又回归了它本来的含义,那个我尚在青葱时引以为傲的自我归类。我不可避免地想到,如果不是现在,而是在那个理想主义膨胀得快开出花的时候,看到这部影片时,我会是什么反应?激动无比,代入感无止境地蔓延?或许就如小学时的《圣斗士》,初中时的《柯南》,在那时,我坚信现实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动画,或者是漫步于水边时的水面,我的世界和鱼的世界,并不隔绝,而是相互映射,互联相通。甚至往往让我分不清到底是现实,还是那些存在于色调更加明亮的动画之中的世界在主导着我的人生。我想,如果是在我的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遇到《秒速》,我对于生活的界限的认识会更加模糊吧。
只是似乎是一个命运的玩笑,我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它。在我的理想主义光环已然褪色,在我几乎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中忘却曾经的那个浪漫纯真的自己时,我又一次通过《秒速》,看到了曾经。才突然觉得,在有意无意间,已经走了那么远。
想知道自己的心变得多坚硬吗?想知道心灵上的茧有多厚了吗?看了这部电影,我突然发现。当影片中的那些我无比熟悉的情愫带着画面的冲击感直接而来时,我的心,再也没有了当时的震撼。只是隔着厚厚的阻碍,我再次感到了以前熟知的那种悸动。
曾经乘着自己从未搭乘过的电车,只凭着一个模糊的印象和一条贯穿到底的线路图,没有任何对意外的准备,没有想过如果发生问题自己该如何应对,只是因为坚信在终点处有一个她,便毅然决然踏上未知的道路,不顾铁轨两旁是无尽的未知世界,身上仅有的多余的东西,便是带给她的东西,一封信,或者一个礼物。怀揣着久别重逢的喜悦,无数次地幻想着相见时的画面,一旦遇到未曾料想困难便灰心丧气,绝望万分,但又固执地不肯放弃最后一点点无所凭借的希望。这是属于青春的独特体验。这种勇气,是属于青春的特殊记忆。这种冲动,能够转化为实际的、无视一切未知困难的冲动,使这种鲁莽的行为反而成为了一种最珍贵的体验。看到这里时,我不禁庆幸自己未曾缺失这样独特的经历,却又遗憾地知道,恐怕以后的自己,再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那是多么微妙的情感,仿佛一旦说出来,就会消失掉。就是在这样的羞涩之中,有了第一次牵手的体验,有了第一次接吻的体验,有了第一次拥抱的体验,一切似乎悄无声息,却无比美好。那场景,胜过无尽的樱花飘落,胜过无数的雪花朦胧。那是一种静谧的默契,一份珍藏在两人之间的秘密。一句“我喜欢你”,哪怕轻得如针尖触地,却能在心中唤起最强的回音,即使绕梁三日,也依然激动难以入眠。却不像现在,似乎表白越隆重,越大声,越多人起哄,才越发显得有勇气。但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心的距离远了,表白才需要如吵架一般,将那些话用话筒来喊出来呢?我也曾和一个女孩漫步街头,直到夜色垂暮,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轻轻地拉了她的手;我也曾在一个女孩的宿舍下,抱着鲜花当着全校表白。但是我却总觉得,即使什么话都没说,前者也需要更大的勇气。
(三)
再也不会有代入感了,我看完之后突然这么难过地觉得。在这场对青春的追忆随着时间轴慢慢进行时,我却惊讶地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是一个旁观者。
可到了最后,我却突然发现,影片最终回到了现实。没有如想象中的happy ending,却是带着遗憾戛然而止。以前或许我不会理解,但是现在我明白,那才是现实。
青春也许就是这样,充满了大起大落的情绪,表面上却波澜不惊,(却恰恰和现在相反)无数次地挣扎在对于情感的臆测中,无数次的彼此错过,却最终相信这样的错过只是暂时,最终自己和她还是会像偶像剧的结局那样,重逢相依。因此,这样的念头,反而成为了面对错过时最常饮的一杯苦艾。所以也许当以前的自己看完时,心中会是充满期待的。
只是现在再看,品味出的却是印证自己想法的失望。因为现在才发现,那些错过了的,也许最终就错过了。如影片中高飞入云的飞鸟,如影片中被雪风刮得无影无踪的那封信。我也曾经想过寻找,想过挽回,却发现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那种能够转化为行动的冲动。能够再次重逢,或许已是最大的奢求。
在以前的自己的脑海中曾无数次地想过,也许我们会在多年之后的某个街角久别重逢,或是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便仿佛如按下了“开始”的按钮,一切重放。只是现在重新审视,哪怕再次相逢,我们也只是会微笑点头,彼此寒暄,“你也在这里啊。”或许这已经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结局。
以后我也会表白,会找到一个人陪伴我一起走过。我终究会结婚,生一两个小孩,然后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烦恼于生活,一种没有樱花,没有初雪,没有小鹿乱撞的生活。不再憧憬未来的某个美好的场景,不会说那些甜蜜的情话,甚至不再苦心孤诣地用华丽的文字描摹我的“爱情宣言”,不会再为一些小事吵得天翻地覆,不会再为对方捕风捉影地吃醋,不会事事关心天天黏在一起。那种甚至不能称为爱情的微妙情感,自己终究忘却在沉重岁月之中。青春,终究过去了。
也许没有人终究能留在青春里,总有一天他会踏上佛晓的列车,驶出曾经的青涩。只是在迎接新的晨光时,我会贪婪地看着车窗外那阑珊的灯火,似乎那些曾经熟悉的久别的脸庞,会如海市蜃楼般浮现,我不知道我的执着来自何处,也许我只是想带着微笑,向她们最后地道别。
依附在温柔臂弯上的纯真之心,最终还是要被呼啸的车轮无情抛开。橘黄的花儿此时又在何处摇摆,不要熄灭这灯火,车轮,转啊。
偶然上豆瓣影评,偶然想到了去搜《秒速5厘米》,却是在潜意识中故意地点开了影评。最终还是如预想中的被感染,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慨,开始书写自己的影评。正如多年前,初中,那个略带文艺范的自己。这样的行为,正如这样的心情,已是绝迹多年。
一部终究无法逃避去评价的电影,在我打开看的第一个瞬间我就这么觉得。但看完之后还是死活赖着脸地捂了过去,继续贯彻“虽然网上没有我的影评,但我已经看过”的想法小心翼翼地绕过了自己看电影时的激动,继续自己波澜不惊的生活。直到今天。
(二)
唯美,文艺,微妙。用烂了到变味的词,却再适合这部影片不过,只是用在形容《秒速》的时候,又回归了它本来的含义,那个我尚在青葱时引以为傲的自我归类。我不可避免地想到,如果不是现在,而是在那个理想主义膨胀得快开出花的时候,看到这部影片时,我会是什么反应?激动无比,代入感无止境地蔓延?或许就如小学时的《圣斗士》,初中时的《柯南》,在那时,我坚信现实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动画,或者是漫步于水边时的水面,我的世界和鱼的世界,并不隔绝,而是相互映射,互联相通。甚至往往让我分不清到底是现实,还是那些存在于色调更加明亮的动画之中的世界在主导着我的人生。我想,如果是在我的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遇到《秒速》,我对于生活的界限的认识会更加模糊吧。
只是似乎是一个命运的玩笑,我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它。在我的理想主义光环已然褪色,在我几乎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中忘却曾经的那个浪漫纯真的自己时,我又一次通过《秒速》,看到了曾经。才突然觉得,在有意无意间,已经走了那么远。
想知道自己的心变得多坚硬吗?想知道心灵上的茧有多厚了吗?看了这部电影,我突然发现。当影片中的那些我无比熟悉的情愫带着画面的冲击感直接而来时,我的心,再也没有了当时的震撼。只是隔着厚厚的阻碍,我再次感到了以前熟知的那种悸动。
曾经乘着自己从未搭乘过的电车,只凭着一个模糊的印象和一条贯穿到底的线路图,没有任何对意外的准备,没有想过如果发生问题自己该如何应对,只是因为坚信在终点处有一个她,便毅然决然踏上未知的道路,不顾铁轨两旁是无尽的未知世界,身上仅有的多余的东西,便是带给她的东西,一封信,或者一个礼物。怀揣着久别重逢的喜悦,无数次地幻想着相见时的画面,一旦遇到未曾料想困难便灰心丧气,绝望万分,但又固执地不肯放弃最后一点点无所凭借的希望。这是属于青春的独特体验。这种勇气,是属于青春的特殊记忆。这种冲动,能够转化为实际的、无视一切未知困难的冲动,使这种鲁莽的行为反而成为了一种最珍贵的体验。看到这里时,我不禁庆幸自己未曾缺失这样独特的经历,却又遗憾地知道,恐怕以后的自己,再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那是多么微妙的情感,仿佛一旦说出来,就会消失掉。就是在这样的羞涩之中,有了第一次牵手的体验,有了第一次接吻的体验,有了第一次拥抱的体验,一切似乎悄无声息,却无比美好。那场景,胜过无尽的樱花飘落,胜过无数的雪花朦胧。那是一种静谧的默契,一份珍藏在两人之间的秘密。一句“我喜欢你”,哪怕轻得如针尖触地,却能在心中唤起最强的回音,即使绕梁三日,也依然激动难以入眠。却不像现在,似乎表白越隆重,越大声,越多人起哄,才越发显得有勇气。但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心的距离远了,表白才需要如吵架一般,将那些话用话筒来喊出来呢?我也曾和一个女孩漫步街头,直到夜色垂暮,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轻轻地拉了她的手;我也曾在一个女孩的宿舍下,抱着鲜花当着全校表白。但是我却总觉得,即使什么话都没说,前者也需要更大的勇气。
(三)
再也不会有代入感了,我看完之后突然这么难过地觉得。在这场对青春的追忆随着时间轴慢慢进行时,我却惊讶地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是一个旁观者。
可到了最后,我却突然发现,影片最终回到了现实。没有如想象中的happy ending,却是带着遗憾戛然而止。以前或许我不会理解,但是现在我明白,那才是现实。
青春也许就是这样,充满了大起大落的情绪,表面上却波澜不惊,(却恰恰和现在相反)无数次地挣扎在对于情感的臆测中,无数次的彼此错过,却最终相信这样的错过只是暂时,最终自己和她还是会像偶像剧的结局那样,重逢相依。因此,这样的念头,反而成为了面对错过时最常饮的一杯苦艾。所以也许当以前的自己看完时,心中会是充满期待的。
只是现在再看,品味出的却是印证自己想法的失望。因为现在才发现,那些错过了的,也许最终就错过了。如影片中高飞入云的飞鸟,如影片中被雪风刮得无影无踪的那封信。我也曾经想过寻找,想过挽回,却发现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那种能够转化为行动的冲动。能够再次重逢,或许已是最大的奢求。
在以前的自己的脑海中曾无数次地想过,也许我们会在多年之后的某个街角久别重逢,或是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便仿佛如按下了“开始”的按钮,一切重放。只是现在重新审视,哪怕再次相逢,我们也只是会微笑点头,彼此寒暄,“你也在这里啊。”或许这已经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结局。
以后我也会表白,会找到一个人陪伴我一起走过。我终究会结婚,生一两个小孩,然后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烦恼于生活,一种没有樱花,没有初雪,没有小鹿乱撞的生活。不再憧憬未来的某个美好的场景,不会说那些甜蜜的情话,甚至不再苦心孤诣地用华丽的文字描摹我的“爱情宣言”,不会再为一些小事吵得天翻地覆,不会再为对方捕风捉影地吃醋,不会事事关心天天黏在一起。那种甚至不能称为爱情的微妙情感,自己终究忘却在沉重岁月之中。青春,终究过去了。
也许没有人终究能留在青春里,总有一天他会踏上佛晓的列车,驶出曾经的青涩。只是在迎接新的晨光时,我会贪婪地看着车窗外那阑珊的灯火,似乎那些曾经熟悉的久别的脸庞,会如海市蜃楼般浮现,我不知道我的执着来自何处,也许我只是想带着微笑,向她们最后地道别。
依附在温柔臂弯上的纯真之心,最终还是要被呼啸的车轮无情抛开。橘黄的花儿此时又在何处摇摆,不要熄灭这灯火,车轮,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