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GIGI 爱得起 记我的1998-2009
我生于 1986年
梁咏琪 生于 1976年
喜欢GIGI是1998年
而今年是2009年
终于十年了
从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到现在继续读研
从当年那个疯狂的收集海报唱片
到现在理智的关注
生活中永远有这个女人
如今
那些文艺范儿都会看不起POP MUSIC
那些弄潮儿都会觉得JAY已经out-date
原来已经乏于写任何的字
只是今天在天涯无意翻到一张写港乐的帖子
有人说“香港乐坛关梁咏琪什么事”
似乎人们再提起GEE只记得她的短发、胆小鬼、原来爱情那么伤
是难过是无奈还是惆怅
但是又如此庆幸
庆幸GIGI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支持一个人11年
《I'LL BE LOVING YOU》是我买的第一只粤语唱片
当时市面上充斥的是大杂烩的卡带,
那些主打歌的合集往往最受欢迎
那张专辑就是我的大爱
我总是喜欢gigi专辑中那些非主打的单曲
这张专辑里面我就很喜欢 《小宇宙》 《一¥的约定》《空气污染指数》和《印象》
慢慢的
一张张专辑
一盘盘卡带
越积越多
越来越满
是GIGI让我有了追香港乐坛四大颁奖礼的习惯
还记得那一个个揪心的夜晚
而当今年《囍帖街》横扫四大时
我早已经毫不关心了
那已经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个香港乐坛
其实说道GIGI的国语市场
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虽然说自《透明》之后
专辑的销量是很明显的不如以前了
但是品质都是有保证的
尤其是《归属感》
虽然第一遍听不是很抓耳
但是越听越有味道
虽然自《原来爱情那么伤》之后两年多几无作品
但是谁能否认这张专辑里的歌都如此动听
而这次的国语单曲的成绩也相当亮眼
还有早年出道打下基础的《短发》 《胆小鬼》
够了
只是
在GIGI打拼的那段日子里
始终,没有在香港乐坛攀上本应属于自己的后座
今天看了那张帖子
又不胜唏嘘
很多人说是99年的那件事
是,但也只是部分原因
当年gigi有着全年最高销量专辑《TODAY》,竟然都十大不入
那个事件至今还总是被媒体和某些粉丝津津乐道
而那些看官又仿若当事人一般对GIGI横加指责
虽然,林姗姗终于澄清GIGI不是第三者
但是 这么多年的伤害 被媒体塑造的负面形象早已经 挽不回来了
但是更重要的
是源于GIGI善良和感恩的天性
在事业的打拼期
她依然把最重要的经济约留在了对她有知遇之恩的EEI和丰华
在香港乐坛这个靠实力运气更靠关系的地方
没有人会为一个 外来的孩子 争奖
就和陈少琪说的一样,也许,梁咏琪的性格并不适合娱乐圈
还有就是
GIGI并没有唱那些所谓的街知巷闻的K歌
GIGI不是没有K歌,《嫌弃》《灰姑娘》也都是街知巷闻的流行曲
而香港正是流行象《痛爱》《少女的祈祷》亦或者是《囍帖街》这样的K歌,这也许正是它的一个特点
但是GIGI并没有为了 在香港乐坛摸到 一个位置而迎合它
即使专辑中有K歌,但是更多的是不断地做新的尝试和变化
特别是自《花火》一张专辑之后,GIGI不断地突破自己
《花火》的温情,《荷花》的大气磅礴,《荡失》的无奈
《高妹正传》的才华,《分手礼》的唏嘘
太多太多的温暖和感动
而在《我想我唱》之后,GIGI逐渐 走了概念唱片的路子
几乎每一张专辑都有一个主题
从《我想我唱》的自己创造,《娱乐大家》与众多男音乐人,弦乐团的合作,《LOOK》的性感时尚,《成长的短发》回归的清新
她没有重复自己,可是有多少人看到
香港乐坛是个词人当道的地方
当每个人都在哄抢林夕和黄伟文的时候
GIGI却守着那个在危难时帮过自己的陈少琪
特别是对《LOOK》这张专辑
我是格外的遗憾
有多少人看到《密云》MV的用心
多少人看到为了表达《比坚尼》的突破
多少人感受到这张专辑的诚意
每篇报道的标题都是
GIGI要与邵美琪比拼性感
这就是HK媒体的可悲
只是
现在我们也不会再想 不会再争 不会再介意这些了
就像那张帖子上GF说的一样
也许她没有真正成为天后
但也勿用再证明去做什么样的天后
但是喜欢她的歌迷
很多都是像我一样 超过了十年的不离不弃
终于在2007年的夏天在上海看到了GIGI的演唱会
很多GF都说看的很感动
我也是,最后ENCORE的时候大家都冲到台前
在谢幕之后还等了那么久
那么新鲜却那么隽永的回忆
她的努力 她的坚持 她的进步 她的诚意
所有上海大舞台的人都能看得到
马上GIGI的《爱得起》就要上映了
马上GIGI的新专辑就要发行了
过去的两年中
她的动作太少了
那今年
让我们爱得起 搏得起
在看新闻的时候
GIGI笑的时候 眼角已经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
那么多年的玉女头衔 让人忘了她马上也是年满33的女人
多么唏嘘 曾经还是含苞待放的年纪 终于也变成了熟女
依然感激 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中 一直都有你的歌 你的影 你的话
我记得你说
要爱得起
所以勇敢的去爱
我记得你说
全世界嫌弃你都唔紧要,自己唔可以嫌弃自己!
所以勇敢的去生活
梁咏琪 生于 1976年
喜欢GIGI是1998年
而今年是2009年
终于十年了
从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到现在继续读研
从当年那个疯狂的收集海报唱片
到现在理智的关注
生活中永远有这个女人
如今
那些文艺范儿都会看不起POP MUSIC
那些弄潮儿都会觉得JAY已经out-date
原来已经乏于写任何的字
只是今天在天涯无意翻到一张写港乐的帖子
有人说“香港乐坛关梁咏琪什么事”
似乎人们再提起GEE只记得她的短发、胆小鬼、原来爱情那么伤
是难过是无奈还是惆怅
但是又如此庆幸
庆幸GIGI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支持一个人11年
《I'LL BE LOVING YOU》是我买的第一只粤语唱片
当时市面上充斥的是大杂烩的卡带,
那些主打歌的合集往往最受欢迎
那张专辑就是我的大爱
我总是喜欢gigi专辑中那些非主打的单曲
这张专辑里面我就很喜欢 《小宇宙》 《一¥的约定》《空气污染指数》和《印象》
慢慢的
一张张专辑
一盘盘卡带
越积越多
越来越满
是GIGI让我有了追香港乐坛四大颁奖礼的习惯
还记得那一个个揪心的夜晚
而当今年《囍帖街》横扫四大时
我早已经毫不关心了
那已经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个香港乐坛
其实说道GIGI的国语市场
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虽然说自《透明》之后
专辑的销量是很明显的不如以前了
但是品质都是有保证的
尤其是《归属感》
虽然第一遍听不是很抓耳
但是越听越有味道
虽然自《原来爱情那么伤》之后两年多几无作品
但是谁能否认这张专辑里的歌都如此动听
而这次的国语单曲的成绩也相当亮眼
还有早年出道打下基础的《短发》 《胆小鬼》
够了
只是
在GIGI打拼的那段日子里
始终,没有在香港乐坛攀上本应属于自己的后座
今天看了那张帖子
又不胜唏嘘
很多人说是99年的那件事
是,但也只是部分原因
当年gigi有着全年最高销量专辑《TODAY》,竟然都十大不入
那个事件至今还总是被媒体和某些粉丝津津乐道
而那些看官又仿若当事人一般对GIGI横加指责
虽然,林姗姗终于澄清GIGI不是第三者
但是 这么多年的伤害 被媒体塑造的负面形象早已经 挽不回来了
但是更重要的
是源于GIGI善良和感恩的天性
在事业的打拼期
她依然把最重要的经济约留在了对她有知遇之恩的EEI和丰华
在香港乐坛这个靠实力运气更靠关系的地方
没有人会为一个 外来的孩子 争奖
就和陈少琪说的一样,也许,梁咏琪的性格并不适合娱乐圈
还有就是
GIGI并没有唱那些所谓的街知巷闻的K歌
GIGI不是没有K歌,《嫌弃》《灰姑娘》也都是街知巷闻的流行曲
而香港正是流行象《痛爱》《少女的祈祷》亦或者是《囍帖街》这样的K歌,这也许正是它的一个特点
但是GIGI并没有为了 在香港乐坛摸到 一个位置而迎合它
即使专辑中有K歌,但是更多的是不断地做新的尝试和变化
特别是自《花火》一张专辑之后,GIGI不断地突破自己
《花火》的温情,《荷花》的大气磅礴,《荡失》的无奈
《高妹正传》的才华,《分手礼》的唏嘘
太多太多的温暖和感动
而在《我想我唱》之后,GIGI逐渐 走了概念唱片的路子
几乎每一张专辑都有一个主题
从《我想我唱》的自己创造,《娱乐大家》与众多男音乐人,弦乐团的合作,《LOOK》的性感时尚,《成长的短发》回归的清新
她没有重复自己,可是有多少人看到
香港乐坛是个词人当道的地方
当每个人都在哄抢林夕和黄伟文的时候
GIGI却守着那个在危难时帮过自己的陈少琪
特别是对《LOOK》这张专辑
我是格外的遗憾
有多少人看到《密云》MV的用心
多少人看到为了表达《比坚尼》的突破
多少人感受到这张专辑的诚意
每篇报道的标题都是
GIGI要与邵美琪比拼性感
这就是HK媒体的可悲
只是
现在我们也不会再想 不会再争 不会再介意这些了
就像那张帖子上GF说的一样
也许她没有真正成为天后
但也勿用再证明去做什么样的天后
但是喜欢她的歌迷
很多都是像我一样 超过了十年的不离不弃
终于在2007年的夏天在上海看到了GIGI的演唱会
很多GF都说看的很感动
我也是,最后ENCORE的时候大家都冲到台前
在谢幕之后还等了那么久
那么新鲜却那么隽永的回忆
她的努力 她的坚持 她的进步 她的诚意
所有上海大舞台的人都能看得到
马上GIGI的《爱得起》就要上映了
马上GIGI的新专辑就要发行了
过去的两年中
她的动作太少了
那今年
让我们爱得起 搏得起
在看新闻的时候
GIGI笑的时候 眼角已经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
那么多年的玉女头衔 让人忘了她马上也是年满33的女人
多么唏嘘 曾经还是含苞待放的年纪 终于也变成了熟女
依然感激 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中 一直都有你的歌 你的影 你的话
我记得你说
要爱得起
所以勇敢的去爱
我记得你说
全世界嫌弃你都唔紧要,自己唔可以嫌弃自己!
所以勇敢的去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