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问题Q&A NO.1
1.“敦煌学系统工程”是普遍性的分类吗?
其所分的石窟艺术、文献资料、其他文化遗存是3个大的分类,具体的小的研究方向还是会将其打散。
2.姜亮夫先生在《敦煌学概论》中认为其最大的研究成果在于校录,工具性的摘录,其次才是研究。怎样认识文献在研究中的地位?
在敦煌学的范畴中,“录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俗字、草字的释读与解释,即识文断字,是所有研究的基础。
3.由此引申出的问题:学术研究的流程应是怎样?
首先选择方向,其次了解学术史、前沿。关键在于发现新的看法、观点、方法、资料,由小到大论述。
4.姜亮夫先生认为他的研究最大的缺点在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撒得太开”怎样理解专与精的关系?
这种表述与所处时代有着密切联系。近代敦煌学的奠基时期,所有的方向都是方兴未艾。现代对于敦煌学的研究,则建立在之前众多研究所形成的专题系统上。时代不同导致奠基者们的工作会扩展到一个很大的范围。
4.?
5.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吐鲁番学对中国文化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一作用,是否只在于作为史料,提供研究的对象?
许多研究对象敦煌学大都包含,因此对于美术史、史学等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另,传统的统治者控制史家,从而控制历史成为官方历史,但敦煌学包含众多民间档案,利于进行平民化的研究。
6.历史学的目的在于?
历史学利于提高人文素质,构建民族概念。因为文明得到尊重,从而形成民族认同感。同时不否认经济对于文明度的影响。
7.外国人对于敦煌学的研究与投入是出于什么心理?
出于对于汉学研究的兴趣。就如同我国学者对于世界史的研究一样。
8.石窟壁画与同时期魏晋南北朝的顾恺之、杨子华、萧绎画风差异的原因在于?
-1经过时间的洗礼,清晰度下降,石窟壁画产生一定变色。
-2顾、杨、萧三人引领了时代的画风,因此注定要与时代普遍画风有所差别。
-3存在区域性特征,包含少数民族风格、佛教元素、西域特点等。
-4材料不同,绢与石壁分别作为材质,由此导致工艺、方法均无法相同。
PS: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使艺术品得人人共见”
“研究历史的意义,不全在于发现尘土之下掩埋的真相,而更在于历史给予人和社会生活的启示”
其所分的石窟艺术、文献资料、其他文化遗存是3个大的分类,具体的小的研究方向还是会将其打散。
2.姜亮夫先生在《敦煌学概论》中认为其最大的研究成果在于校录,工具性的摘录,其次才是研究。怎样认识文献在研究中的地位?
在敦煌学的范畴中,“录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俗字、草字的释读与解释,即识文断字,是所有研究的基础。
3.由此引申出的问题:学术研究的流程应是怎样?
首先选择方向,其次了解学术史、前沿。关键在于发现新的看法、观点、方法、资料,由小到大论述。
4.姜亮夫先生认为他的研究最大的缺点在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撒得太开”怎样理解专与精的关系?
这种表述与所处时代有着密切联系。近代敦煌学的奠基时期,所有的方向都是方兴未艾。现代对于敦煌学的研究,则建立在之前众多研究所形成的专题系统上。时代不同导致奠基者们的工作会扩展到一个很大的范围。
4.?
5.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吐鲁番学对中国文化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一作用,是否只在于作为史料,提供研究的对象?
许多研究对象敦煌学大都包含,因此对于美术史、史学等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另,传统的统治者控制史家,从而控制历史成为官方历史,但敦煌学包含众多民间档案,利于进行平民化的研究。
6.历史学的目的在于?
历史学利于提高人文素质,构建民族概念。因为文明得到尊重,从而形成民族认同感。同时不否认经济对于文明度的影响。
7.外国人对于敦煌学的研究与投入是出于什么心理?
出于对于汉学研究的兴趣。就如同我国学者对于世界史的研究一样。
8.石窟壁画与同时期魏晋南北朝的顾恺之、杨子华、萧绎画风差异的原因在于?
-1经过时间的洗礼,清晰度下降,石窟壁画产生一定变色。
-2顾、杨、萧三人引领了时代的画风,因此注定要与时代普遍画风有所差别。
-3存在区域性特征,包含少数民族风格、佛教元素、西域特点等。
-4材料不同,绢与石壁分别作为材质,由此导致工艺、方法均无法相同。
PS: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使艺术品得人人共见”
“研究历史的意义,不全在于发现尘土之下掩埋的真相,而更在于历史给予人和社会生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