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似诗,岁月如歌
许多看过关锦鹏的电影《长恨歌》的人常会抱怨剧中郑秀文饰演的王琦瑶不够漂亮,配不上“上海三小姐”这个称号。的确,翻阅王安忆的原著,要把那个欢蹦乱跳的弄堂女儿,绮丽多姿却娇羞未脱的上海三小姐,爱丽丝别墅美艳孤独的少妇,动乱年代在素净和平淡中鼓胀着无限绰约的未婚母亲的形象都融合在过于单薄冷艳的郑秀文身上似乎难平众议。但善于拍女人戏的关锦鹏最终未让我们失望。
关锦鹏走了另一条路,他没有把郑秀文锁在王琦瑶的世界里,让郑秀文丝丝入扣地去贴近王琦瑶,而是把王琦瑶的世界做了巧妙的变化,让王琦瑶更像郑秀文。
没有了对王琦瑶掏心掏肺的吴佩珍,没有了单纯和莽撞的苏联人萨沙,没有了虚伪贪婪的长脚,王琦瑶的世界少了枝节,保留了主干。
更喜欢关锦鹏剧中的蒋莉莉,她不是小说里那个娇生惯养永远没有自我的傻大姐,而是兼具了吴佩珍的俏皮,在心计上也决不输给王琦瑶。她关心王琦瑶,却也憎恨她始终霸占着程先生的心。程先生对王琦瑶的死心塌地,注定了她爱情的悲剧命运,但她没有像小说中一样无声地接受,她努力的争取着,甚至机关算尽地得到了程先生。但面对这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丈夫,她最终选择了提着行李箱,带着哀怨和骄傲离开了程先生。比起王安忆小说里在岁月的变迁中变得邋遢、平庸、俗不可耐的蒋莉莉,关锦鹏电影塑造的蒋莉莉给我们的印象依旧是一个自尊、高傲、美丽,像迷一样的旧上海女人。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再高明的导演也摄不尽文字间所有的奥妙。上海小姐选美那一段的描述,可谓《长恨歌》中最精彩的一章。其中程先生对女人衣着的剖析,王琦瑶登台那一刻悲喜交集有如蜕变的心境,电影里仅仅用了程先生的一句“别的佳丽都穿红戴绿,琦瑶穿素净点的一定抢眼”和王琦瑶的一身白色褶纱的淡然一现带过,似乎让人意犹未尽。但这或许也是因为王琦瑶变得更像郑秀文了吧。
《长恨歌》是一曲悲歌。
王安忆的悲是命运的悲,在王琦瑶与吴佩珍第一次去片场玩时看到那昏暗的灯下穿着白衣的死去女人的镜头,就注定了她命运的归宿-------那个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而那历尽繁华,香艳旖旎的人生传奇只不过是通向归宿的道路。
关锦鹏的悲是岁月的悲,剧中关设计了一个书中没有的情节。王琦瑶为了让薇薇有户口,用一根金条换取了一个肺痨病人与自己假结婚,证件照的拍摄地点正是程先生的照相馆。当程先生聚光灯的光束射向王琦瑶时,我们怎么也无法将这张那张凄楚无奈的脸她少女时代娇美的面庞联系起来。回顾上海小姐选美的一幕,同样在程先生的镜头下,身上着的不再是绸缎光滑的旗袍而是文革期间标志性的蓝布褂子;身旁也没有纷纷抛洒的康乃馨,相机快门明快的声音,而是一个行将就木的男人剧烈的咳喘。。。花如旧,人空瘦,美人不再,燕锁空楼,细数过往的岁月怎不让人欲语泪先流。
王琦瑶的最终命运都是死去,但小说中王琦瑶死在长脚手里,这命中注定的偶然源于老克腊的一串钥匙。而影里的王琦瑶死在她的情人老克腊手中,那个口口声声说喜欢旧上海的年青人亲手毁了旧上海,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电影最后,在关导的精心安排下,我没有回到了王琦瑶的少女时代,用蒋莉莉的一句话洞出了王琦瑶的心思,“你的心里就像有个黑洞,总让人无法拔出来。”这个洞是欲望的洞,是不甘于岁月沉沦的洞。就是这个洞让王琦瑶选择了让她历尽浮华却耗尽等待的李主任,风流多情却漂浮不定的康明逊,而不是义无反顾爱他的程先生,她的选择,留给自己的是无尽的爱恨,留给别人的是凄艳绝伦的悲歌。。。
关锦鹏告诉我们:这个城市不会老去,因为每天都有人奔向灿烂的青春。岁月的流逝告诉我们,无论王琦瑶如何飞蛾扑火般用爱情去燃烧属于她岁月的绚丽,那个属于她的年代已经过去。
如今,恐怕那些自称喜欢旧上海的一类人也多半从于老克腊之流,因为旧上海的弄堂已经烟没有摩天大楼的林立,像王琦瑶一样旧上海的精神人物已经逝去。那香艳旖旎,歌舞升平的旧上海在岁月中模糊了轮廓,留下的是一曲长爱、长恨、延绵不绝的悲歌。。。
关锦鹏走了另一条路,他没有把郑秀文锁在王琦瑶的世界里,让郑秀文丝丝入扣地去贴近王琦瑶,而是把王琦瑶的世界做了巧妙的变化,让王琦瑶更像郑秀文。
没有了对王琦瑶掏心掏肺的吴佩珍,没有了单纯和莽撞的苏联人萨沙,没有了虚伪贪婪的长脚,王琦瑶的世界少了枝节,保留了主干。
更喜欢关锦鹏剧中的蒋莉莉,她不是小说里那个娇生惯养永远没有自我的傻大姐,而是兼具了吴佩珍的俏皮,在心计上也决不输给王琦瑶。她关心王琦瑶,却也憎恨她始终霸占着程先生的心。程先生对王琦瑶的死心塌地,注定了她爱情的悲剧命运,但她没有像小说中一样无声地接受,她努力的争取着,甚至机关算尽地得到了程先生。但面对这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丈夫,她最终选择了提着行李箱,带着哀怨和骄傲离开了程先生。比起王安忆小说里在岁月的变迁中变得邋遢、平庸、俗不可耐的蒋莉莉,关锦鹏电影塑造的蒋莉莉给我们的印象依旧是一个自尊、高傲、美丽,像迷一样的旧上海女人。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再高明的导演也摄不尽文字间所有的奥妙。上海小姐选美那一段的描述,可谓《长恨歌》中最精彩的一章。其中程先生对女人衣着的剖析,王琦瑶登台那一刻悲喜交集有如蜕变的心境,电影里仅仅用了程先生的一句“别的佳丽都穿红戴绿,琦瑶穿素净点的一定抢眼”和王琦瑶的一身白色褶纱的淡然一现带过,似乎让人意犹未尽。但这或许也是因为王琦瑶变得更像郑秀文了吧。
《长恨歌》是一曲悲歌。
王安忆的悲是命运的悲,在王琦瑶与吴佩珍第一次去片场玩时看到那昏暗的灯下穿着白衣的死去女人的镜头,就注定了她命运的归宿-------那个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而那历尽繁华,香艳旖旎的人生传奇只不过是通向归宿的道路。
关锦鹏的悲是岁月的悲,剧中关设计了一个书中没有的情节。王琦瑶为了让薇薇有户口,用一根金条换取了一个肺痨病人与自己假结婚,证件照的拍摄地点正是程先生的照相馆。当程先生聚光灯的光束射向王琦瑶时,我们怎么也无法将这张那张凄楚无奈的脸她少女时代娇美的面庞联系起来。回顾上海小姐选美的一幕,同样在程先生的镜头下,身上着的不再是绸缎光滑的旗袍而是文革期间标志性的蓝布褂子;身旁也没有纷纷抛洒的康乃馨,相机快门明快的声音,而是一个行将就木的男人剧烈的咳喘。。。花如旧,人空瘦,美人不再,燕锁空楼,细数过往的岁月怎不让人欲语泪先流。
王琦瑶的最终命运都是死去,但小说中王琦瑶死在长脚手里,这命中注定的偶然源于老克腊的一串钥匙。而影里的王琦瑶死在她的情人老克腊手中,那个口口声声说喜欢旧上海的年青人亲手毁了旧上海,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电影最后,在关导的精心安排下,我没有回到了王琦瑶的少女时代,用蒋莉莉的一句话洞出了王琦瑶的心思,“你的心里就像有个黑洞,总让人无法拔出来。”这个洞是欲望的洞,是不甘于岁月沉沦的洞。就是这个洞让王琦瑶选择了让她历尽浮华却耗尽等待的李主任,风流多情却漂浮不定的康明逊,而不是义无反顾爱他的程先生,她的选择,留给自己的是无尽的爱恨,留给别人的是凄艳绝伦的悲歌。。。
关锦鹏告诉我们:这个城市不会老去,因为每天都有人奔向灿烂的青春。岁月的流逝告诉我们,无论王琦瑶如何飞蛾扑火般用爱情去燃烧属于她岁月的绚丽,那个属于她的年代已经过去。
如今,恐怕那些自称喜欢旧上海的一类人也多半从于老克腊之流,因为旧上海的弄堂已经烟没有摩天大楼的林立,像王琦瑶一样旧上海的精神人物已经逝去。那香艳旖旎,歌舞升平的旧上海在岁月中模糊了轮廓,留下的是一曲长爱、长恨、延绵不绝的悲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