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の城市
微光の城市
等待着的不归者
不归者,是个有些模糊的名词。代表了一类被悬置的生命。
我见过太多的不归者。从他们身上,我能看出很多不同的意义。浪子的不归,他们有着精神上的忧伤和自由;乞丐的不归,他的脚步是落魄和无奈的;追梦者,眼神里充满了坚韧和思念;享乐者,因为内心的空虚故而做身体的背叛。他们一旦出走,便不在乎归期。
就在此刻,我想要谈的却是一条狗。它没有年龄,没有来处,没有家庭,不知性别。整夜整夜地睡在偏僻的花坛里,周身是一圈结束花期的坚硬花丛。
我经常在晚归寝室的途中遇到它。生人的脚步从附近走过,从来不会惊到它,它依然缩着头,衔起尾巴模糊地睡觉。只是你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它就会慢慢地抬起头,用忧伤而友好的眼神看着你。那种眼神,让人心痛,感觉是经历了大喜大悲的事情之后才会有的。
它就睡在黑暗之中,风从四面而来,雨从头顶而降,危险潜伏未知,它只是泰然处之,不离开不交锋也不躲避。
我常常想,它这样孤单,是否因为迷路,劳累,饥饿,还是失了忆?我不敢轻易编造它曾经经历的故事。对待这样一种姿态,一种眼神,我必须要小心翼翼。因为在它眼前,我反而会有一种身为弱者的感觉。
它的眼神飘忽,游离,朦胧,刺穿了厚重的黑夜。我猜想,它一定觉得希望就在眼前,所以要一直不动声色,孜孜不倦地等在这里。尽管这场等待的尽头很有可能就是出现另外一个“戈多”。
很多时候,我从远远的地方走来,看见一团灰黄的颜色,稀疏的毛发浅显地被风晃动。我感觉它已经没有生命的迹象了。然而当我走进它身边停在月光阴影里的时候,它吹风草动般皱了皱耳朵,眼睛缓弱地睁开,似曾相识地望着我。
如果我说,如果它懂。我一定会讲,希望其实就像近在眼前的烛光一般,它可以跳跃,闪动,真实,有温度,却就是抓不住。等待只会是一场耗尽心智的徒劳,除了虚尽,就是空无。
终于有一天,它消失了。花坛留下一团被压塌的草。再过些日子,那些草又重新站立,靠拢,茂密,覆盖了曾经的痕迹。
我依然不敢推想它的去向。毕竟任何一种假设,都会削弱了它消失的神秘。
一面之缘
生命中,一直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记忆里进进出出无数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有的你转身就忘了,有的在某一天某一时刻会突然地记起她的容貌,却不记得是在哪里见过。
我喜欢一些人,能够安静忍耐从容地生活,知道如何观花赏月,如何对待落魄人生;如何呼吸,在人群中城市里游刃有余;如何行走,端起灵魂,并行不悖;如何平复心跳,安抚意外之喜或是失之交臂。
有些人,和我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每天却不停地错过。于是在我的镜头里,他们一次也不曾出没。那些不能成眠的日子,我的脚印出现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有些地方,只到过一次,有些人,只见过一面。对待这些人,我以留影的方式,把他们存在了自己的记忆里。
我见过很多人。脱光了衣服在楼顶晒太阳的老人。挑着扁担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吆喝着豆腐的男人,面对卖不出去将要馊掉的豆腐,他蹲在墙角,偷偷地掩面而泣。受够了柴米油盐的妇人,在一个闷热的午后,解下腰间的围裙,短暂地离家出走。小偷在行动完成之后,把自责的拳头甩去树上,直到留下鲜红的烙印。我和他们只有一面之缘。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无孔不入的坏人,从不过问他们的意愿,强行收集他们的身影。
柒杉
柒衫是这个女孩的艺名,出了这个酒吧,她叫什么,我不知道。在闪动的灯光下观察她很久了,听见台下有人谈论她。不能用甘于堕落或是等待涅槃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她。用一种思考方式形容一个人是不对的。尽管她有杉树一样的孤傲和自持。她白日上正规的舞蹈学校,夜里来酒吧跳带着假面的舞蹈。没有人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当然是这个世界没有人愿意像水一样沉浸下去,思考自己的流向。所以,关于别人,更是冷漠而无视了。
秋天的夜风散尽了白日的余温。柒衫从后台出来,不与任何人说话。我觉得她是在没有遇到可以灵魂与之对话的人之前,宁愿一直这般沉默着,做一名哑女。请原谅我的不对,因为我总是喜欢揣度别人的心理,想象他们的生活。我常常接近自负地以为自己的想象力,奔突犹如《金刚》里的那只大猩猩,疾速,跨越,充满力量。
她把背包甩到了身后。背包坠成下眼皮的姿势,装满了每场演出该用的首饰和妆贴。它们如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此刻正要昏沉沉地睡去。点燃一支细脚香烟,空气渐渐升起熟悉的味道,接着她严肃的脸庞慢慢演现出安之如饴的神色。
浓妆如天色一般,疲乏所以坍塌,弄花了脸。如果我们是朋友,我想我会上前对她说,就是喜欢这时的她,深邃如同覆夜。喜欢她从火红的头套里挣脱出来的垂直的长发,在风的爱抚下,翻涌翩舞。她有收紧的腹肌和崖一样挺而危险的胸部,在素裹的黑裙之下,迷人却不自知。她穿划开丝的裤袜,一双廉价布鞋。
她就像是平缓的音符,奏落在被人遗忘的宽广马路,只有避开繁华心态岑寂的人才赏得下去。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她被叫作柒衫是十分妥切而温情的。这种树,伸展的枝叶柔软鲜嫩,笔直的躯干极其耐寒。舞台上的她没有走在凌晨微光之中的宁静平淡和真实。尽管这短暂的真实好像落露融霜,光线抵来,即刻便散。但,不可磨灭的是,它真的出现过。
她走上弯曲如虹的桥中央,把烟灰抖下,瘦弱的身影这才看出一丝倦怠。桥洞里偶尔飞过醒来的蝙蝠,身影迅速,带走她白日未有的寡笑。
我看到她停在自动贩卖机旁,投下三枚光裸的硬币,换得一杯咖啡,来不及识香便一口饮下。在路灯安静的摩挲下,像是心事重重的瓷器。
然后她转去了弄口,步入了深巷,消隐在黑暗处。几分钟后,听见一声铁门被关上的声音,再就是远处一间房,瞬间盛满了光。
鹤
也许在你身边,总是隐现这样的女子。她美丽优雅知性坚强,迎面走来,仿佛一只放光的传统仙鹤。她喜欢一身柔白的装扮,热爱素食。常常站在高高的写字楼上,看身处城市的落日余晖和缩小数倍的脚下人流。她在人群里相处和谐,不落微笑,害怕孤单。她懂得处世之道,在职场工作游刃有余,偶尔跳槽,从北方的冬天换到南方的暖春,自然如同鹤的一场迁徙。她白天工作,夜间休息,有着鹤一样的严谨。只是,落寂下来,收回笑容,摆脱工作,换下依然干净的白色装扮。她的内心开始空空荡荡,用食物和书籍都无法慰籍。
我多次与这样的女子擦身而过。汹涌的路口,红灯未熄,站在相反的方向。我们在人群之中彼此陌生地对视着。我既看不到她脚下的泞泥,她也看不到我眼神下逃荒的群蚁。我想描述的她就是从这样的时刻开始。从脱离工作独身开始。从摆脱一群人又加入到另一群人开始。
我过了马路又返回了对面,跟在其中一个她踽踽独行的身后。她不会觊觎这个世界。关于奢侈品,爱情和升迁。她们坦然视之,秉持宁缺毋滥的宗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然而,一场落幕,一次风起,一桌食物,一片霓虹,她便会突然地泪流满面,毫无缘由。
望着薄薄的天光,风升起来了,晚霞开始落下去。她感觉眼睛进去沙子,抬起手迎接了一片湿润。
她在明亮的餐厅里用餐。情侣和三口之家就围绕在她的左右。也许,她不该选择这样一家餐厅。但是,她讨厌尝试和更换,喜欢熟识和旧感觉。只是,菜碟慢慢堆满了视线,面对一桌匍匐的食物,她开始把眼泪滴在杯里。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点了这么多。是胃的饥饿还是精神的饥饿,时间模糊了概念,她早就分不清了。
接着,她看了一场电影。《沙漠之花》。讲到索马里的割礼女童。泪湿衣襟之后,她亦知道自己并不会为此担负过多的情绪。感动会在离身的时候也背离不见。关于那些遥远的受伤的贫穷的女童,除了祝福祈祷,她无能为力。
她离开电影院的时候拦了一辆出租车,打算钻进车内的时候突然弯下腰来跟司机道歉。这个侧身的动作太像一只长腿的清雅的鹤。车子开走了。留下她走在正值热闹的霓虹之中。广告铺天盖地,色彩交相辉应,繁华之中,她深深吸一口气,把准备现身的热泪逼回了眼眶里。
渐渐地,她走出了这一堆霓虹胜景,走到了一片寂静的樟树林。我看到她再次抬手拭了拭眼睛,然后走进气氛祥和的单身公寓里。
我知道,不管我在夜里见到怎样不同的她。如何伤感,容易落泪。但只要黎明来临,她便会穿上白色,抬出笑脸。所到之处,所见之人,表现得就像一只德情端雅的鹤。
有些人像,有些夜场,在细腻的照片上,背后总有一道微弱的光,白色浓一点儿,黄色淡一点儿,雾一样,谜一样,撑浮在背景的最后,若隐若现,欲说还休。后来,我给这道光起了名字,叫作城市微光。不再思考影子与镜子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自己那个时刻就是他们的灵魂。
等待着的不归者
不归者,是个有些模糊的名词。代表了一类被悬置的生命。
我见过太多的不归者。从他们身上,我能看出很多不同的意义。浪子的不归,他们有着精神上的忧伤和自由;乞丐的不归,他的脚步是落魄和无奈的;追梦者,眼神里充满了坚韧和思念;享乐者,因为内心的空虚故而做身体的背叛。他们一旦出走,便不在乎归期。
就在此刻,我想要谈的却是一条狗。它没有年龄,没有来处,没有家庭,不知性别。整夜整夜地睡在偏僻的花坛里,周身是一圈结束花期的坚硬花丛。
我经常在晚归寝室的途中遇到它。生人的脚步从附近走过,从来不会惊到它,它依然缩着头,衔起尾巴模糊地睡觉。只是你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它就会慢慢地抬起头,用忧伤而友好的眼神看着你。那种眼神,让人心痛,感觉是经历了大喜大悲的事情之后才会有的。
它就睡在黑暗之中,风从四面而来,雨从头顶而降,危险潜伏未知,它只是泰然处之,不离开不交锋也不躲避。
我常常想,它这样孤单,是否因为迷路,劳累,饥饿,还是失了忆?我不敢轻易编造它曾经经历的故事。对待这样一种姿态,一种眼神,我必须要小心翼翼。因为在它眼前,我反而会有一种身为弱者的感觉。
它的眼神飘忽,游离,朦胧,刺穿了厚重的黑夜。我猜想,它一定觉得希望就在眼前,所以要一直不动声色,孜孜不倦地等在这里。尽管这场等待的尽头很有可能就是出现另外一个“戈多”。
很多时候,我从远远的地方走来,看见一团灰黄的颜色,稀疏的毛发浅显地被风晃动。我感觉它已经没有生命的迹象了。然而当我走进它身边停在月光阴影里的时候,它吹风草动般皱了皱耳朵,眼睛缓弱地睁开,似曾相识地望着我。
如果我说,如果它懂。我一定会讲,希望其实就像近在眼前的烛光一般,它可以跳跃,闪动,真实,有温度,却就是抓不住。等待只会是一场耗尽心智的徒劳,除了虚尽,就是空无。
终于有一天,它消失了。花坛留下一团被压塌的草。再过些日子,那些草又重新站立,靠拢,茂密,覆盖了曾经的痕迹。
我依然不敢推想它的去向。毕竟任何一种假设,都会削弱了它消失的神秘。
一面之缘
生命中,一直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记忆里进进出出无数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有的你转身就忘了,有的在某一天某一时刻会突然地记起她的容貌,却不记得是在哪里见过。
我喜欢一些人,能够安静忍耐从容地生活,知道如何观花赏月,如何对待落魄人生;如何呼吸,在人群中城市里游刃有余;如何行走,端起灵魂,并行不悖;如何平复心跳,安抚意外之喜或是失之交臂。
有些人,和我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每天却不停地错过。于是在我的镜头里,他们一次也不曾出没。那些不能成眠的日子,我的脚印出现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有些地方,只到过一次,有些人,只见过一面。对待这些人,我以留影的方式,把他们存在了自己的记忆里。
我见过很多人。脱光了衣服在楼顶晒太阳的老人。挑着扁担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吆喝着豆腐的男人,面对卖不出去将要馊掉的豆腐,他蹲在墙角,偷偷地掩面而泣。受够了柴米油盐的妇人,在一个闷热的午后,解下腰间的围裙,短暂地离家出走。小偷在行动完成之后,把自责的拳头甩去树上,直到留下鲜红的烙印。我和他们只有一面之缘。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无孔不入的坏人,从不过问他们的意愿,强行收集他们的身影。
柒杉
柒衫是这个女孩的艺名,出了这个酒吧,她叫什么,我不知道。在闪动的灯光下观察她很久了,听见台下有人谈论她。不能用甘于堕落或是等待涅槃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她。用一种思考方式形容一个人是不对的。尽管她有杉树一样的孤傲和自持。她白日上正规的舞蹈学校,夜里来酒吧跳带着假面的舞蹈。没有人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当然是这个世界没有人愿意像水一样沉浸下去,思考自己的流向。所以,关于别人,更是冷漠而无视了。
秋天的夜风散尽了白日的余温。柒衫从后台出来,不与任何人说话。我觉得她是在没有遇到可以灵魂与之对话的人之前,宁愿一直这般沉默着,做一名哑女。请原谅我的不对,因为我总是喜欢揣度别人的心理,想象他们的生活。我常常接近自负地以为自己的想象力,奔突犹如《金刚》里的那只大猩猩,疾速,跨越,充满力量。
她把背包甩到了身后。背包坠成下眼皮的姿势,装满了每场演出该用的首饰和妆贴。它们如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此刻正要昏沉沉地睡去。点燃一支细脚香烟,空气渐渐升起熟悉的味道,接着她严肃的脸庞慢慢演现出安之如饴的神色。
浓妆如天色一般,疲乏所以坍塌,弄花了脸。如果我们是朋友,我想我会上前对她说,就是喜欢这时的她,深邃如同覆夜。喜欢她从火红的头套里挣脱出来的垂直的长发,在风的爱抚下,翻涌翩舞。她有收紧的腹肌和崖一样挺而危险的胸部,在素裹的黑裙之下,迷人却不自知。她穿划开丝的裤袜,一双廉价布鞋。
她就像是平缓的音符,奏落在被人遗忘的宽广马路,只有避开繁华心态岑寂的人才赏得下去。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她被叫作柒衫是十分妥切而温情的。这种树,伸展的枝叶柔软鲜嫩,笔直的躯干极其耐寒。舞台上的她没有走在凌晨微光之中的宁静平淡和真实。尽管这短暂的真实好像落露融霜,光线抵来,即刻便散。但,不可磨灭的是,它真的出现过。
她走上弯曲如虹的桥中央,把烟灰抖下,瘦弱的身影这才看出一丝倦怠。桥洞里偶尔飞过醒来的蝙蝠,身影迅速,带走她白日未有的寡笑。
我看到她停在自动贩卖机旁,投下三枚光裸的硬币,换得一杯咖啡,来不及识香便一口饮下。在路灯安静的摩挲下,像是心事重重的瓷器。
然后她转去了弄口,步入了深巷,消隐在黑暗处。几分钟后,听见一声铁门被关上的声音,再就是远处一间房,瞬间盛满了光。
鹤
也许在你身边,总是隐现这样的女子。她美丽优雅知性坚强,迎面走来,仿佛一只放光的传统仙鹤。她喜欢一身柔白的装扮,热爱素食。常常站在高高的写字楼上,看身处城市的落日余晖和缩小数倍的脚下人流。她在人群里相处和谐,不落微笑,害怕孤单。她懂得处世之道,在职场工作游刃有余,偶尔跳槽,从北方的冬天换到南方的暖春,自然如同鹤的一场迁徙。她白天工作,夜间休息,有着鹤一样的严谨。只是,落寂下来,收回笑容,摆脱工作,换下依然干净的白色装扮。她的内心开始空空荡荡,用食物和书籍都无法慰籍。
我多次与这样的女子擦身而过。汹涌的路口,红灯未熄,站在相反的方向。我们在人群之中彼此陌生地对视着。我既看不到她脚下的泞泥,她也看不到我眼神下逃荒的群蚁。我想描述的她就是从这样的时刻开始。从脱离工作独身开始。从摆脱一群人又加入到另一群人开始。
我过了马路又返回了对面,跟在其中一个她踽踽独行的身后。她不会觊觎这个世界。关于奢侈品,爱情和升迁。她们坦然视之,秉持宁缺毋滥的宗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然而,一场落幕,一次风起,一桌食物,一片霓虹,她便会突然地泪流满面,毫无缘由。
望着薄薄的天光,风升起来了,晚霞开始落下去。她感觉眼睛进去沙子,抬起手迎接了一片湿润。
她在明亮的餐厅里用餐。情侣和三口之家就围绕在她的左右。也许,她不该选择这样一家餐厅。但是,她讨厌尝试和更换,喜欢熟识和旧感觉。只是,菜碟慢慢堆满了视线,面对一桌匍匐的食物,她开始把眼泪滴在杯里。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点了这么多。是胃的饥饿还是精神的饥饿,时间模糊了概念,她早就分不清了。
接着,她看了一场电影。《沙漠之花》。讲到索马里的割礼女童。泪湿衣襟之后,她亦知道自己并不会为此担负过多的情绪。感动会在离身的时候也背离不见。关于那些遥远的受伤的贫穷的女童,除了祝福祈祷,她无能为力。
她离开电影院的时候拦了一辆出租车,打算钻进车内的时候突然弯下腰来跟司机道歉。这个侧身的动作太像一只长腿的清雅的鹤。车子开走了。留下她走在正值热闹的霓虹之中。广告铺天盖地,色彩交相辉应,繁华之中,她深深吸一口气,把准备现身的热泪逼回了眼眶里。
渐渐地,她走出了这一堆霓虹胜景,走到了一片寂静的樟树林。我看到她再次抬手拭了拭眼睛,然后走进气氛祥和的单身公寓里。
我知道,不管我在夜里见到怎样不同的她。如何伤感,容易落泪。但只要黎明来临,她便会穿上白色,抬出笑脸。所到之处,所见之人,表现得就像一只德情端雅的鹤。
有些人像,有些夜场,在细腻的照片上,背后总有一道微弱的光,白色浓一点儿,黄色淡一点儿,雾一样,谜一样,撑浮在背景的最后,若隐若现,欲说还休。后来,我给这道光起了名字,叫作城市微光。不再思考影子与镜子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自己那个时刻就是他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