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慕容雪村
记得小时候夏天的时候大家乘凉,最开心的事是听大人讲鬼故事。在院子边上的竹林下坐着,拿着蒲扇慢慢摇,然后讲隔壁村的张三在李四的哪块地的路口遇到了什么什么事儿。听的入迷,看着几米外透出光的屋子似乎都有点悠悠的,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自己独自回屋子离去。总觉得是这样有名有姓的鬼故事最吓人,他们举出来的人都是大家认识的,发生的地点可能我自己还去过不止一回,似乎那些事儿也是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反比聊斋传奇上面那些山高地缘的故事要惊悚的多的多。看慕容雪村写的小说就给我这种感觉,那些小人物如你们我故事,总会让我疑心这或许就发生在我身边,或者干脆就是某一天的我自己?
我不大确定是什么时候知道慕容雪村的了,但是应该是这半年的事儿。是先在微博上看到了,还是先在壹读上看到他的访谈的。但是,他的某些言论和观点让我很感兴趣,于是在年底的时候买了几本他的书,包括他的十年随笔,中国少一位药和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看完后又买了剩下的,多数人死于贪婪,深圳向左天堂向右和请原谅我颠倒红尘。后两本还没看,但是前面几本已经让我印象深刻了。于是决定动笔写一点点读后感。
我喜欢看散文和随笔,我看一个人作品的顺序一般来说是先看这些然后才是小说和其他,不意外的先看的是慕容雪村十年随笔集。作者自己在绪论里也说,这本集子不全部是好的,但是这是他走过的路于是就出版了。确实如此,有些文字并不好,甚至会觉得粗糙,但是有一部分我还是很喜欢,或许更让我喜欢的是他的一些观点?这段时间在了解一些关于宪政的东西,当然不会像某些人那样大喊不自由什么的,但是我也想了解一点点权力的边界,于是会关注这方面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可能年龄也老大不小了,于是会关注关于婚姻关于性的方面的东西,我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因为老看到周作人在书里提性心理学这本书,于是也从图书馆借来看过,其实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我觉得整体来说我还算是个三观端正的人,这些书肯定是曾起到一定作用的。不见所欲,和天天见所欲,我想后者可能效果还会更好些。现在都老大不小,这也不应该是避讳的东西,于是会去深入的了解这方面的东西。比如手上在看的肉唐僧的被劫持的私生活和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都是这方面的,包括之前看的无后为大都是这方面的,会让我去思考这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 其实现在要说他到底在书里写啥了,事实是我不记得了,但是我记得阅读是我飞扬的心情和认同是恨不能拍案赞同的感觉,就是这些天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而其他的东西真的重要?
然后是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大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鬼故事。年前有看一部分,但是没看完,回家也没带回去,回来那天接着读完的。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感觉的书的。只要愿意我们可以生活在很明亮的阳光下面的,比如坚持天天看新闻联播和电视购物广告,就会发现其实没见事情都很美好,也没啥病是治不好的,要起死回生甚至都不用花很多钱。但是人总是要长大的,比如我,以前朋友老是笑我说我没生活在地上,有一个朋友我们甚至还老是因为某些观点吵架,我说她太悲观,她总说我太自以为是。其实我真的知道世界并不美好,书上易子相食的故事我也看过不少,而且闲着没事我喜欢看的是破案类型的美剧,我知道外面有很多坏人,但是我又总是天真的认为我身边的人都是那些坏人以外的人。很长时间,我天真的相信着每个人告诉我的每句话。回过头来想,其实我也很幸运呀,20多年,我也顺顺利利的长过来了,没发生什么大喜大悲,还心智正常,三观端正,虽然穷了点,我也总相信我会赚到钱的 。
这一年我开始慢慢自己去看这个世界,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言语和眼睛,然后发现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信任,并不会每件事情都是非黑即白,连杀人事件都可能成为罗生门,还有什么是绝对真实的呢?当然我还是遇到了很多让我敬佩的人,总是闪着光,让我依然相信美好,但是不可否认我也遇到了一些会让我鄙视的人和事,每当这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很多年后我不要长成这样。而这本书,至于我算是这样的一种警醒。
我从事的行业并不很单纯,好吧,或许我应该说我不确定那个行业是单纯的,老罗还说教育培训行业都是流氓行业呢。卖保险,我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一些利益金钱的纠葛。看到陈重我就会想,他也不过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六年而已,他的故事,并不是单纯的他一个人的故事吧,那些偷情,那些回扣,那些有司的事儿,其实或许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六年,到今年夏天我也毕业三年了,他的年数的一半,谁说三年后的我不会是他的面貌?曾经他们不是也青春过么?大学里面的诗社,李良那些是是而非的句子? 所以在早上我开着灯躺在床上阅读的时候我会喃喃自语的说,记着你不要变成这样,记着陈重的结局。一辈子说长不长,但是我相信我现在大概活了三分之一,读完了这本书后我告诉自己,在剩下的三分之二里我都要当我自己,我希望当我70岁时我及时不能向保尔那样说不后悔活过一回,我也要说我没有长成我曾经鄙视讨厌的人的样子。
中国,少一位药,看这本书时我也挺郁闷的。这大概算是纪实文学吧。是慕容雪村卧底到传销窝里呆了二十多天而写下的见闻录。很长时间我并不认同我自己的行业,好吧,有时候人家说我卖保险的是骗子我就想找个角落藏起来或者挖个洞把自己埋了。其实最初我大量阅读心理学的一些东西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回到正题吧,那天我给一个朋友打电话,我有点点郁闷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在工作中找到的乐趣居然跟传销里面的人说的所差无几比:如可以赚钱,好吧,对我来说也不奢望可以赚多少钱,但是我想,可以让满足我日常开销,当家里人有需要我可以支援就可以了;比如交际,其实我的圈子很窄,在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很宅,经常有假期我整天不出门看书玩电脑,而这份工作填补了这份空白,每个人都是需要倾诉的,当然不是说我跑去跟客户倾诉,工作的时候多是我挺别人倾述,但是不可否认也会遇到很投缘的客户,可以跟他们谈谈我的困惑和想法,这其实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从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各行各业的人,刑警呀,中医呀,按摩师呀,飞行员呀,鞋匠呀,甚至是制造航天材料的前工程师......很多,也很好玩;比如学习,我说过这一年多我扩大阅读量很多部分原因是因为卖保险,我之前更偏重文学,而且多是看所谓的美文散文笔记小说之类的,周作人呀,曹聚仁啊,沈从文啊,张恨水呀,搜神记,传奇,聊斋blabla.....而后因为销售,我会关注社会学、心理学一些和我的工作相关的东西,影响力,怪诞行为学,社会心理学拆掉思维的强,必要的丧失......甚至一些关于小孩子的东西,因为要和客户讨论,我去读窗边的小豆豆,必要的性格分析,别说你懂孩子的心.......都是因为这份工作;甚至是习惯,平时我也会在本子上写一些东西,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我会把每个本子的第一页留白,我居然在书里看到他们的管理居然也是这样要求的.....
大概是腊月27、8的时候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在家里。白天去东家西家团年,晚上躺在床上看书,老家的房间还没完全装修好,很大也很空,晚上我对着窗户看着外面静默的松树感觉很心寒,我怎么觉得我自己也在传销呀?于是跟朋友打电话聊,其实人有时候也挺可笑的,一点点外来的因素就影响了整个状态,同时工作上的一件事情让我也不是很高兴,同事帮我处理的,但是结果有点出于我的意料,于是开始怀疑所有的事情。还是打电话跟朋友 倾诉,有时候我 真的很庆幸,有这么个好朋友,即使我们俩隔得挺远,但是她能听懂我的苦闷并给我支持,幸好有她在。当然事情会过去,我想信念就是这样子给树立起来的吧,不断的质疑,不断的修正,然后不断的往前走。我还是在坚持我自己选择的工作,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就像我跟一个朋友说的那样,我总相信在这个行业中如同我一样在坚守的人总是会越来越多,等将来有一天人们谈起这个行业时也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个行业不错,有一群值得尊敬的人。
昨天看的是,多数人死于贪婪,还有本叫伊甸樱桃,拿到才发现两本是一样的,为啥会有两个名字,并且是两个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呢?关于那个富翁和后面的部分先不说,单单就前半部分关于“我“渴求有钱的部分来说吧。在这个社会有几个女人没幻想过嫁个有钱人呢?或者又有几个男人又没奢望过被富家千金看上呢?之前在开按摩院那个客户那边按摩的时候和他聊天,他说,辛苦不呀?我答,还好。他笑,干嘛那么辛苦,找个有钱人嫁了就好了。我笑,要说没想过那肯定是骗人。但这就如中彩票,几率有没呢?有的。但是为了这几乎等于零的几率我就整天守着彩票摊子不挪地儿,也不是个事儿呀,要是没中到我的日子难道就不过了。再说了,之前一个朋友说不能得到很多很多爱,就要得到很多很多钱,但是请问,别人凭什么给你很多很多钱或者很多很多爱呢?像我这种单独看还能看几眼,丢人群里面基本就是路人甲的人妖凭什么去让别人给很多很多的这样那样呢?
据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之前网上不是一直在流行一个测试么?给你多少钱你会愿意把你的女(男)朋友让给TA。这个有结果么?很多东西是不能拿金钱去衡量的,之前柴静的看见里关于猫的那章不是也说了么?给你多少钱你愿意把你的猫踩死?5千,5万,50万呢?或者500万?总会有那么一个价格的。但是,人矛盾的不就是这里咯?我们总愿意相信有些事情是不能全部用钱衡量的,或者说,至少所有的事情都用钱去衡量总不一定是对的,你说是不是?
而后面的部分,关于贪婪,关于环保,关于可持续发展, 这个话题很大。在经济的面前这些东西就是浮云,不是也有观点说石油是用之不竭的么?当开发的成本足够大的时候总会去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很多方面其实都可以以这个理论去替代的。但是我知道关于生物的多样性,很多美丽的生物灭绝了就真的没有了。但是自私如我们真的又有多少人在乎呢?我们都是文中的那只蛾,在自己蚕食自己。
剩下两本书,请原谅我颠倒红尘,和深圳,还没看,但是也还是很期待,看完了再说。
我不大确定是什么时候知道慕容雪村的了,但是应该是这半年的事儿。是先在微博上看到了,还是先在壹读上看到他的访谈的。但是,他的某些言论和观点让我很感兴趣,于是在年底的时候买了几本他的书,包括他的十年随笔,中国少一位药和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看完后又买了剩下的,多数人死于贪婪,深圳向左天堂向右和请原谅我颠倒红尘。后两本还没看,但是前面几本已经让我印象深刻了。于是决定动笔写一点点读后感。
我喜欢看散文和随笔,我看一个人作品的顺序一般来说是先看这些然后才是小说和其他,不意外的先看的是慕容雪村十年随笔集。作者自己在绪论里也说,这本集子不全部是好的,但是这是他走过的路于是就出版了。确实如此,有些文字并不好,甚至会觉得粗糙,但是有一部分我还是很喜欢,或许更让我喜欢的是他的一些观点?这段时间在了解一些关于宪政的东西,当然不会像某些人那样大喊不自由什么的,但是我也想了解一点点权力的边界,于是会关注这方面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可能年龄也老大不小了,于是会关注关于婚姻关于性的方面的东西,我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因为老看到周作人在书里提性心理学这本书,于是也从图书馆借来看过,其实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我觉得整体来说我还算是个三观端正的人,这些书肯定是曾起到一定作用的。不见所欲,和天天见所欲,我想后者可能效果还会更好些。现在都老大不小,这也不应该是避讳的东西,于是会去深入的了解这方面的东西。比如手上在看的肉唐僧的被劫持的私生活和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都是这方面的,包括之前看的无后为大都是这方面的,会让我去思考这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 其实现在要说他到底在书里写啥了,事实是我不记得了,但是我记得阅读是我飞扬的心情和认同是恨不能拍案赞同的感觉,就是这些天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而其他的东西真的重要?
然后是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大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鬼故事。年前有看一部分,但是没看完,回家也没带回去,回来那天接着读完的。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感觉的书的。只要愿意我们可以生活在很明亮的阳光下面的,比如坚持天天看新闻联播和电视购物广告,就会发现其实没见事情都很美好,也没啥病是治不好的,要起死回生甚至都不用花很多钱。但是人总是要长大的,比如我,以前朋友老是笑我说我没生活在地上,有一个朋友我们甚至还老是因为某些观点吵架,我说她太悲观,她总说我太自以为是。其实我真的知道世界并不美好,书上易子相食的故事我也看过不少,而且闲着没事我喜欢看的是破案类型的美剧,我知道外面有很多坏人,但是我又总是天真的认为我身边的人都是那些坏人以外的人。很长时间,我天真的相信着每个人告诉我的每句话。回过头来想,其实我也很幸运呀,20多年,我也顺顺利利的长过来了,没发生什么大喜大悲,还心智正常,三观端正,虽然穷了点,我也总相信我会赚到钱的 。
这一年我开始慢慢自己去看这个世界,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言语和眼睛,然后发现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信任,并不会每件事情都是非黑即白,连杀人事件都可能成为罗生门,还有什么是绝对真实的呢?当然我还是遇到了很多让我敬佩的人,总是闪着光,让我依然相信美好,但是不可否认我也遇到了一些会让我鄙视的人和事,每当这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很多年后我不要长成这样。而这本书,至于我算是这样的一种警醒。
我从事的行业并不很单纯,好吧,或许我应该说我不确定那个行业是单纯的,老罗还说教育培训行业都是流氓行业呢。卖保险,我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一些利益金钱的纠葛。看到陈重我就会想,他也不过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六年而已,他的故事,并不是单纯的他一个人的故事吧,那些偷情,那些回扣,那些有司的事儿,其实或许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六年,到今年夏天我也毕业三年了,他的年数的一半,谁说三年后的我不会是他的面貌?曾经他们不是也青春过么?大学里面的诗社,李良那些是是而非的句子? 所以在早上我开着灯躺在床上阅读的时候我会喃喃自语的说,记着你不要变成这样,记着陈重的结局。一辈子说长不长,但是我相信我现在大概活了三分之一,读完了这本书后我告诉自己,在剩下的三分之二里我都要当我自己,我希望当我70岁时我及时不能向保尔那样说不后悔活过一回,我也要说我没有长成我曾经鄙视讨厌的人的样子。
中国,少一位药,看这本书时我也挺郁闷的。这大概算是纪实文学吧。是慕容雪村卧底到传销窝里呆了二十多天而写下的见闻录。很长时间我并不认同我自己的行业,好吧,有时候人家说我卖保险的是骗子我就想找个角落藏起来或者挖个洞把自己埋了。其实最初我大量阅读心理学的一些东西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回到正题吧,那天我给一个朋友打电话,我有点点郁闷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在工作中找到的乐趣居然跟传销里面的人说的所差无几比:如可以赚钱,好吧,对我来说也不奢望可以赚多少钱,但是我想,可以让满足我日常开销,当家里人有需要我可以支援就可以了;比如交际,其实我的圈子很窄,在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很宅,经常有假期我整天不出门看书玩电脑,而这份工作填补了这份空白,每个人都是需要倾诉的,当然不是说我跑去跟客户倾诉,工作的时候多是我挺别人倾述,但是不可否认也会遇到很投缘的客户,可以跟他们谈谈我的困惑和想法,这其实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从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各行各业的人,刑警呀,中医呀,按摩师呀,飞行员呀,鞋匠呀,甚至是制造航天材料的前工程师......很多,也很好玩;比如学习,我说过这一年多我扩大阅读量很多部分原因是因为卖保险,我之前更偏重文学,而且多是看所谓的美文散文笔记小说之类的,周作人呀,曹聚仁啊,沈从文啊,张恨水呀,搜神记,传奇,聊斋blabla.....而后因为销售,我会关注社会学、心理学一些和我的工作相关的东西,影响力,怪诞行为学,社会心理学拆掉思维的强,必要的丧失......甚至一些关于小孩子的东西,因为要和客户讨论,我去读窗边的小豆豆,必要的性格分析,别说你懂孩子的心.......都是因为这份工作;甚至是习惯,平时我也会在本子上写一些东西,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我会把每个本子的第一页留白,我居然在书里看到他们的管理居然也是这样要求的.....
大概是腊月27、8的时候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在家里。白天去东家西家团年,晚上躺在床上看书,老家的房间还没完全装修好,很大也很空,晚上我对着窗户看着外面静默的松树感觉很心寒,我怎么觉得我自己也在传销呀?于是跟朋友打电话聊,其实人有时候也挺可笑的,一点点外来的因素就影响了整个状态,同时工作上的一件事情让我也不是很高兴,同事帮我处理的,但是结果有点出于我的意料,于是开始怀疑所有的事情。还是打电话跟朋友 倾诉,有时候我 真的很庆幸,有这么个好朋友,即使我们俩隔得挺远,但是她能听懂我的苦闷并给我支持,幸好有她在。当然事情会过去,我想信念就是这样子给树立起来的吧,不断的质疑,不断的修正,然后不断的往前走。我还是在坚持我自己选择的工作,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就像我跟一个朋友说的那样,我总相信在这个行业中如同我一样在坚守的人总是会越来越多,等将来有一天人们谈起这个行业时也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个行业不错,有一群值得尊敬的人。
昨天看的是,多数人死于贪婪,还有本叫伊甸樱桃,拿到才发现两本是一样的,为啥会有两个名字,并且是两个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呢?关于那个富翁和后面的部分先不说,单单就前半部分关于“我“渴求有钱的部分来说吧。在这个社会有几个女人没幻想过嫁个有钱人呢?或者又有几个男人又没奢望过被富家千金看上呢?之前在开按摩院那个客户那边按摩的时候和他聊天,他说,辛苦不呀?我答,还好。他笑,干嘛那么辛苦,找个有钱人嫁了就好了。我笑,要说没想过那肯定是骗人。但这就如中彩票,几率有没呢?有的。但是为了这几乎等于零的几率我就整天守着彩票摊子不挪地儿,也不是个事儿呀,要是没中到我的日子难道就不过了。再说了,之前一个朋友说不能得到很多很多爱,就要得到很多很多钱,但是请问,别人凭什么给你很多很多钱或者很多很多爱呢?像我这种单独看还能看几眼,丢人群里面基本就是路人甲的人妖凭什么去让别人给很多很多的这样那样呢?
据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之前网上不是一直在流行一个测试么?给你多少钱你会愿意把你的女(男)朋友让给TA。这个有结果么?很多东西是不能拿金钱去衡量的,之前柴静的看见里关于猫的那章不是也说了么?给你多少钱你愿意把你的猫踩死?5千,5万,50万呢?或者500万?总会有那么一个价格的。但是,人矛盾的不就是这里咯?我们总愿意相信有些事情是不能全部用钱衡量的,或者说,至少所有的事情都用钱去衡量总不一定是对的,你说是不是?
而后面的部分,关于贪婪,关于环保,关于可持续发展, 这个话题很大。在经济的面前这些东西就是浮云,不是也有观点说石油是用之不竭的么?当开发的成本足够大的时候总会去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很多方面其实都可以以这个理论去替代的。但是我知道关于生物的多样性,很多美丽的生物灭绝了就真的没有了。但是自私如我们真的又有多少人在乎呢?我们都是文中的那只蛾,在自己蚕食自己。
剩下两本书,请原谅我颠倒红尘,和深圳,还没看,但是也还是很期待,看完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