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港式新聞出口到台灣傳媒登陸
從港式新聞出口到台灣傳媒登陸
馬家輝
陳水扁女兒赴美應考牙醫專業試,被傳媒追蹤訪問,忍不住發狂,站在路上痛罵記者二十分鐘之久;可憐的陳幸妤,可憐的記者。
陳幸妤之可憐,在於好端端的一個人,目前仍然未被起訴,在法律上全屬無罪之身,但一天二十四小時被一群記者跟在背後,為期長達兩、三個月,想不被迫得精神發瘋也很難。
是次她到美國考試,電視媒體諸多揣測,懷疑她趁機會合阿扁舞弊案的其他涉嫌犯,因此大報特報,報道之細之微,到了荒唐無聊之境,早已跟懷疑揣測的主題扯不上關係,例如出入境的飛行班次及座位號碼以至於機上提供的菜色、牙醫專業試的考題和合格率以至於紐約大學的學術地位、她在紐約的行動路線和生活花費以至於她的英語水平……種種報道的八卦程度比娛樂新聞有過之無不及。當一個人被傳媒騷擾到這個地步,請問,誰受得了?誰不罵人?
踐踏私穩無情採訪
記得五天前的晚上,大約十一點,我在家觀看台灣新聞,看了三分鐘都在報道陳幸妤的赴美細節,懶得看了,先去洗澡,十五分鐘後回到客廳再看電視,竟然仍在報道,但絕對不是舊片重播而是所謂「獨家追蹤再追蹤」,女主播瞪起大眼睛、用尖而高的聲調,煞有介事地向觀眾述說所有關於陳幸妤的一切,而我相信,如果今天發生了中台開戰或美俄互打之類國際新聞,她所採用的報道語調仍必相同。
這樣的媒體,這樣的電視,這樣的哇噪,難免令人對福爾摩莎感到極度失望。
至於記者之可憐,在於這群年輕的小朋友很可能根本不想做電視狗仔隊,但在劣質的傳媒競爭環境下,當所有電視台都用這種方式處理新聞,觀眾胃口被塑壞了,猶如一隻塑歪了口的陶碟,救不回來了,沒得揀,只好照做,否則飯碗不保;新聞系畢業的大好青年,「卿本佳人」,奈何進了電視圈,想不做「賊」也很難,陳幸妤罵狗仔隊「我被你們一天到晚跟着,很有壓力!我要讀書,我要工作,我要生活,很忙啊!不像你們一天到晚只要跟着我便算是工作了!」,其實這群年輕人看來工作輕鬆,但要用尊嚴(自己的和別人的)換錢,先不說冥冥中會否有報應,僅是心理狀態便要付出不輕的磨損代價,唉,都是人家的子女,看來真有不忍。
黎智英「打救」台灣
隔海遙望,2009年的唯一願望是:台灣財主一旦掌握了香港電視台的控制權(目前仍未成事,但台灣傳媒指蔡衍明有此宏圖),千萬別把台式新聞引入特區,要引,頂多引入一些「庾澄慶型」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千萬別讓香港新聞變得更為不堪。
此外,黎智英收購「中時」集團失敗後,索性買地建廠自辦電視台,有可能明年自辦一份優質報紙和網絡,希望在新的競爭挑戰下,台灣觀眾能有更多的新選擇,年輕新聞人有機會不必做「賊」。
馬家輝
陳水扁女兒赴美應考牙醫專業試,被傳媒追蹤訪問,忍不住發狂,站在路上痛罵記者二十分鐘之久;可憐的陳幸妤,可憐的記者。
陳幸妤之可憐,在於好端端的一個人,目前仍然未被起訴,在法律上全屬無罪之身,但一天二十四小時被一群記者跟在背後,為期長達兩、三個月,想不被迫得精神發瘋也很難。
是次她到美國考試,電視媒體諸多揣測,懷疑她趁機會合阿扁舞弊案的其他涉嫌犯,因此大報特報,報道之細之微,到了荒唐無聊之境,早已跟懷疑揣測的主題扯不上關係,例如出入境的飛行班次及座位號碼以至於機上提供的菜色、牙醫專業試的考題和合格率以至於紐約大學的學術地位、她在紐約的行動路線和生活花費以至於她的英語水平……種種報道的八卦程度比娛樂新聞有過之無不及。當一個人被傳媒騷擾到這個地步,請問,誰受得了?誰不罵人?
踐踏私穩無情採訪
記得五天前的晚上,大約十一點,我在家觀看台灣新聞,看了三分鐘都在報道陳幸妤的赴美細節,懶得看了,先去洗澡,十五分鐘後回到客廳再看電視,竟然仍在報道,但絕對不是舊片重播而是所謂「獨家追蹤再追蹤」,女主播瞪起大眼睛、用尖而高的聲調,煞有介事地向觀眾述說所有關於陳幸妤的一切,而我相信,如果今天發生了中台開戰或美俄互打之類國際新聞,她所採用的報道語調仍必相同。
這樣的媒體,這樣的電視,這樣的哇噪,難免令人對福爾摩莎感到極度失望。
至於記者之可憐,在於這群年輕的小朋友很可能根本不想做電視狗仔隊,但在劣質的傳媒競爭環境下,當所有電視台都用這種方式處理新聞,觀眾胃口被塑壞了,猶如一隻塑歪了口的陶碟,救不回來了,沒得揀,只好照做,否則飯碗不保;新聞系畢業的大好青年,「卿本佳人」,奈何進了電視圈,想不做「賊」也很難,陳幸妤罵狗仔隊「我被你們一天到晚跟着,很有壓力!我要讀書,我要工作,我要生活,很忙啊!不像你們一天到晚只要跟着我便算是工作了!」,其實這群年輕人看來工作輕鬆,但要用尊嚴(自己的和別人的)換錢,先不說冥冥中會否有報應,僅是心理狀態便要付出不輕的磨損代價,唉,都是人家的子女,看來真有不忍。
黎智英「打救」台灣
隔海遙望,2009年的唯一願望是:台灣財主一旦掌握了香港電視台的控制權(目前仍未成事,但台灣傳媒指蔡衍明有此宏圖),千萬別把台式新聞引入特區,要引,頂多引入一些「庾澄慶型」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千萬別讓香港新聞變得更為不堪。
此外,黎智英收購「中時」集團失敗後,索性買地建廠自辦電視台,有可能明年自辦一份優質報紙和網絡,希望在新的競爭挑戰下,台灣觀眾能有更多的新選擇,年輕新聞人有機會不必做「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