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子第二季第一集:秩序的颠覆
http://blog.renren.com/blog/283785279/895265445?isDeclare=false&newfoward=true
12年神剧自开播以来一直备受追捧,似乎有种科技伦理片从狭隘的电影界渗透到剧集影视的环境里的味道,科技伦理片已经不是那么的时尚,不再像《机械特工》、《逃出克隆岛》等等电影,成为好莱坞商业片的宠儿,影片的题材资源也在逐渐开发殆尽,最近的《太空一号》票房的失败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和《宇宙判官》这类科幻警匪剧实在是如出一辙),而如今,科技伦理似乎在剧集电视里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就像尽管枯萎的秋叶落地,但它催生出了第二年春天的繁华。
本人立场:浅显解读剧情,偏好本剧,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希望和看过的朋友交流。
话不多说,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这部英剧,我觉得三个字:高端黑。
着眼于最近几年日新月异的移动电子科技,高速的的发展使人机和谐度急速升温,伴随着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升,软件的更新换代亦是步步紧逼,这一切“进步”的成果就是——足以取代一个人。
先引用一段台词:妻子将抹布扔向正在查看社交网络上分享照片的丈夫。
丈夫:what was that for ?(你这是干什么?)
妻子:Just checking you`er still solid.You keep vanishing down there .(看看你还存在不,我看你快掉进那里去了。)
丈夫:...........
妻子:It`s a thief,that thing .What are you doing ? (那玩意儿就是个小偷。你在做什么?)
丈夫:Just sharing that .I thought people might find it funny.(就分享一下。我觉得会有人觉得好笑。)
导演还是一直延续上一季的风格,以黑色作为影片的主色调,以家庭为影片的剧情讲述的中心,但讽刺的意味比上一季更露骨。片名叫Be Right Back。翻译过来差不多是“这就回来”(是这意思吧)。
影片以一对乔迁新居的夫妇而开场,丈夫酷爱社交网络,迷恋于电子给生活带来的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但再一次出行中,因为意外失去了生命,这一段导演没有做过多叙述,只是采用一般电影通用的套路——妻子在家里等待丈夫回家,谁知警察带来了噩耗(死因值得探讨,很容易就把死因归罪到手机网络等等)。在丈夫的葬礼上,以为参加葬礼和女主角有着相似经历的女人向女主角推荐了一个软件(导演在对这个女人造型上应该是下了点功夫,以一个女巫或灵媒的形象,似乎是暗示是她把为撒旦引路,推动剧情的继续发展),可以对死者生前在网络上的状态进行分析,然后模仿死者和生者说话,实现虚拟的生死交流(尼玛,看到这个我第一反应就是前一阵子火热的“小黄鸡”)。在刚开始,女主角做好了开始一个人生活,随着时间流失而淡忘这一切的准备并为之努力着,她拒绝使用这个很“神奇”的软件并且很抵触。
但意外的,她发现,她怀孕了(注意顺序,不是意外怀孕),是男主角的遗腹子,女人是坚强的,但即将做母亲的她似乎瞬间手足无措了,计划远赶不上变化,要忘记一个人似乎实在太难,孩子让她的依赖感越发强烈,顺理成章得,她开始接触这个虚拟对话软件,通过对男主角生前在网络上的图像语音进行分析,虚拟的男主角出现了,先是简单的网络码字聊天,但女主角需要更多,接着就是电话通信,当女主角接到虚拟丈夫的来电时,疯狂了!在接下来的几天,女主角沉溺于和虚拟人物的对话,连自己的亲人打来的电话也置之不理,给胎儿做检查也不忘录音给电话那边的人听,手机意外坠落也使得女主角慌乱不已(这里插一段暑假时候听到讲民诉的郭翔老师讲的一个段子:现在科技发达,医疗麻醉技术也不错,可以局部麻醉,一个开阑尾炎的病人在医生开膛破肚的时候,示意医生停下,然后拿出手机说“麻烦帮我把肠子拉一下,我要拍个照片上传微博”)。
女主角的需求越来越多,她需要一个活生生的人,科技满足了她,一家公司给她送来一个通过质地测绘建立起来的电子人,只需要通过在浴缸里简单的泡制,再加上那款虚拟软件对男主角生前的了解,一个完美的“人”又重生了。(这段没弄懂,理科死得早,脑容量有点不够用,希望有理科帝解释)他能满足女主角的一切需求(别想歪了,你能想象到的一切,都能满足),但女主角渐渐明白,站在面前的这个“人”,只是徒有人形,没血没肉,感情的表达完全依赖于管理员的指令,渐渐地,女主角厌恶了,这不是她想要的,而这个“复活的人”的存在不但没免去她的相思之苦,反而是徒增烦恼!而当女主角想毁灭它的时候,却莫名其妙的发出了一段感情指令,让她又不忍放弃,在百番纠结之后,女主角决定把它和其他物品一样放到阁楼里。
The End
这样的题材并不疯狂,导演并没有天马行空般的幻想接着上一季的第三集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 (译:你的全部历史),把回忆像录像一样回放和这一集里的将逝者用网络虚拟软件进行重新塑造,真正实现生死交流,这些不正是我们现在做梦都想得么!正如我在上集说的那样,有些回忆也许会让你觉得欢快,为生活增添很多乐趣,但生活是段很漫长的过程,如果一直被回忆牵绊着,只会徒添烦恼,庸人自扰。
这一集也是这样,回到开始时引用的那段台词,科技如海洛因般,存在着强烈的侵略性,我们自己毫无察觉,却欣然接受。是不是我们上传照片时都抱着和男主角一样的想法(上面的最后一句台词)。而女主角使用软件从简单的码字聊天,到语音对话,再到近乎真人的对话不正是现在无线终端UI不断开发更新,以实现更加真实的用户体验么,人机和谐度越来越高,快要打破自然规律,颠覆生老病死的生命秩序。
当面对身边亲人的不幸,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忘记这一切,因为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科技不能弥补一切,尤其是你的内心,少年派里当PI在宗教信仰上和父母产生歧义时,他的母亲这么开导他:科学解决的是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宗教解决的是这里——内心。但在这里宗教先放一边,如果把自己的全部都托付给了科技,那一切都会变得脆弱,就好像毒品不断侵蚀着吸毒者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最后,被彻底蛀空,成为空洞的皮囊。
这一集先写到这儿吧,由于没找到相关影评,内容还显得空洞,我会及时修改补充,第二集资源出来后还会继续写下去。
晚安
2013.2.14
12年神剧自开播以来一直备受追捧,似乎有种科技伦理片从狭隘的电影界渗透到剧集影视的环境里的味道,科技伦理片已经不是那么的时尚,不再像《机械特工》、《逃出克隆岛》等等电影,成为好莱坞商业片的宠儿,影片的题材资源也在逐渐开发殆尽,最近的《太空一号》票房的失败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和《宇宙判官》这类科幻警匪剧实在是如出一辙),而如今,科技伦理似乎在剧集电视里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就像尽管枯萎的秋叶落地,但它催生出了第二年春天的繁华。
本人立场:浅显解读剧情,偏好本剧,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希望和看过的朋友交流。
话不多说,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这部英剧,我觉得三个字:高端黑。
着眼于最近几年日新月异的移动电子科技,高速的的发展使人机和谐度急速升温,伴随着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升,软件的更新换代亦是步步紧逼,这一切“进步”的成果就是——足以取代一个人。
先引用一段台词:妻子将抹布扔向正在查看社交网络上分享照片的丈夫。
丈夫:what was that for ?(你这是干什么?)
妻子:Just checking you`er still solid.You keep vanishing down there .(看看你还存在不,我看你快掉进那里去了。)
丈夫:...........
妻子:It`s a thief,that thing .What are you doing ? (那玩意儿就是个小偷。你在做什么?)
丈夫:Just sharing that .I thought people might find it funny.(就分享一下。我觉得会有人觉得好笑。)
导演还是一直延续上一季的风格,以黑色作为影片的主色调,以家庭为影片的剧情讲述的中心,但讽刺的意味比上一季更露骨。片名叫Be Right Back。翻译过来差不多是“这就回来”(是这意思吧)。
影片以一对乔迁新居的夫妇而开场,丈夫酷爱社交网络,迷恋于电子给生活带来的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但再一次出行中,因为意外失去了生命,这一段导演没有做过多叙述,只是采用一般电影通用的套路——妻子在家里等待丈夫回家,谁知警察带来了噩耗(死因值得探讨,很容易就把死因归罪到手机网络等等)。在丈夫的葬礼上,以为参加葬礼和女主角有着相似经历的女人向女主角推荐了一个软件(导演在对这个女人造型上应该是下了点功夫,以一个女巫或灵媒的形象,似乎是暗示是她把为撒旦引路,推动剧情的继续发展),可以对死者生前在网络上的状态进行分析,然后模仿死者和生者说话,实现虚拟的生死交流(尼玛,看到这个我第一反应就是前一阵子火热的“小黄鸡”)。在刚开始,女主角做好了开始一个人生活,随着时间流失而淡忘这一切的准备并为之努力着,她拒绝使用这个很“神奇”的软件并且很抵触。
但意外的,她发现,她怀孕了(注意顺序,不是意外怀孕),是男主角的遗腹子,女人是坚强的,但即将做母亲的她似乎瞬间手足无措了,计划远赶不上变化,要忘记一个人似乎实在太难,孩子让她的依赖感越发强烈,顺理成章得,她开始接触这个虚拟对话软件,通过对男主角生前在网络上的图像语音进行分析,虚拟的男主角出现了,先是简单的网络码字聊天,但女主角需要更多,接着就是电话通信,当女主角接到虚拟丈夫的来电时,疯狂了!在接下来的几天,女主角沉溺于和虚拟人物的对话,连自己的亲人打来的电话也置之不理,给胎儿做检查也不忘录音给电话那边的人听,手机意外坠落也使得女主角慌乱不已(这里插一段暑假时候听到讲民诉的郭翔老师讲的一个段子:现在科技发达,医疗麻醉技术也不错,可以局部麻醉,一个开阑尾炎的病人在医生开膛破肚的时候,示意医生停下,然后拿出手机说“麻烦帮我把肠子拉一下,我要拍个照片上传微博”)。
女主角的需求越来越多,她需要一个活生生的人,科技满足了她,一家公司给她送来一个通过质地测绘建立起来的电子人,只需要通过在浴缸里简单的泡制,再加上那款虚拟软件对男主角生前的了解,一个完美的“人”又重生了。(这段没弄懂,理科死得早,脑容量有点不够用,希望有理科帝解释)他能满足女主角的一切需求(别想歪了,你能想象到的一切,都能满足),但女主角渐渐明白,站在面前的这个“人”,只是徒有人形,没血没肉,感情的表达完全依赖于管理员的指令,渐渐地,女主角厌恶了,这不是她想要的,而这个“复活的人”的存在不但没免去她的相思之苦,反而是徒增烦恼!而当女主角想毁灭它的时候,却莫名其妙的发出了一段感情指令,让她又不忍放弃,在百番纠结之后,女主角决定把它和其他物品一样放到阁楼里。
The End
这样的题材并不疯狂,导演并没有天马行空般的幻想接着上一季的第三集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 (译:你的全部历史),把回忆像录像一样回放和这一集里的将逝者用网络虚拟软件进行重新塑造,真正实现生死交流,这些不正是我们现在做梦都想得么!正如我在上集说的那样,有些回忆也许会让你觉得欢快,为生活增添很多乐趣,但生活是段很漫长的过程,如果一直被回忆牵绊着,只会徒添烦恼,庸人自扰。
这一集也是这样,回到开始时引用的那段台词,科技如海洛因般,存在着强烈的侵略性,我们自己毫无察觉,却欣然接受。是不是我们上传照片时都抱着和男主角一样的想法(上面的最后一句台词)。而女主角使用软件从简单的码字聊天,到语音对话,再到近乎真人的对话不正是现在无线终端UI不断开发更新,以实现更加真实的用户体验么,人机和谐度越来越高,快要打破自然规律,颠覆生老病死的生命秩序。
当面对身边亲人的不幸,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忘记这一切,因为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科技不能弥补一切,尤其是你的内心,少年派里当PI在宗教信仰上和父母产生歧义时,他的母亲这么开导他:科学解决的是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宗教解决的是这里——内心。但在这里宗教先放一边,如果把自己的全部都托付给了科技,那一切都会变得脆弱,就好像毒品不断侵蚀着吸毒者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最后,被彻底蛀空,成为空洞的皮囊。
这一集先写到这儿吧,由于没找到相关影评,内容还显得空洞,我会及时修改补充,第二集资源出来后还会继续写下去。
晚安
20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