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行纪实 - 2008-07-18 22:44
6.4,北京,皮萨,广场大雨。
纾子来京,呵呵哈哈难得的聚会,我和小强赌他穿什么颜色,输了的踢纾子一脚。结果是,恩,反正纾子铁定被踢了。第一站当然是故宫,现在的故宫修缮工程完成了不少,不像去年到处都围着不让看。很快到中午,西单吃皮萨,红薯的,头一次吃,比我预料的好吃很多,吃了很多很多沙拉。酒足饭饱,又折回天安门——逛广场。不幸的是,天降大雨,鞋子湿透了,有幸的是,终于见到了空无一人安安静静的广场,那感觉真好。雨走了,阳光来了,人潮也跟着来了,人们追逐阳光的速度堪比向日葵。人们来了,我们走了。奔向王府井。逛街这回事,对一个旅行的人本也没什么意思,但是我们偏要带他逛逛王府井,因为那儿是一种极致。之后就告别了,匆匆一见。但至少有盼,知道他的动向,知道不久以后还能再见。
6.5,动车,拥挤无比的北京西。
从天津西作动车到北京站,坐地铁到北京西,出了地铁,遇路口左转,就看到北京西了,放心,在半路上的肯德基吃晚饭,出来继续走。哪知北京西其实是一座海市蜃楼,看起来近在眼前,其实遥不可及。走过街天桥,大牌子写直通二楼候车大厅,走到跟前,一名保安一条线,此路不通,请下楼。下得楼来,进站口水泄不通,后面的人往里扎,前面的人不见往里进。看时间,只有十分钟了。焦急地盯着安检机慢条斯理地一个一个检查行李,无法,进得大厅,狂奔,等待我的是四个大字:停止检票。崩溃!还好改签到当晚12点的另一趟车,总算是当天有车坐了……
6.7,夜到惠州,满街的摩的,家门口的便利店,勇敢者的癍痧与甜蜜的椰汁,客家情,甘爽的甘蔗汁,昏暗暗撩人的西湖夜景。
夜里三点到惠州站,大雨,换了拖鞋躲在候车厅。五点半,天蒙蒙亮了,出站找公交。摩的是那里的特色了,街上到处都是骑着摩托拉客的司机。到得人人乐,小童出来接我,路上买了早点回住处吃。先是洗澡然后睡,除却了脏和累,下午便可以high了。吃了方方扁扁像枕头一样的粽子。在黄振龙点了最正宗的癍痧凉茶,本质上就是一杯冰过的汤药。广东人很有喝凉茶的习惯,经常看到年轻女子到柜台很豪爽地说:一杯癍痧~这东西很神奇,虽苦,消暑去火有奇效。而小童点了店里最甜的椰汁,怕喝苦的小孩~然后有帅哥请吃饭,惠州当地居民有一派很重要的是客家,到那里当然要尝尝客家菜。酿豆腐,三杯鸭,藕丸,麦包。我不停地说好吃,其实是吃一种心情了,小童说我是以品尝的姿态吃这顿饭的,呵呵,这样的心情很难得,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对美好熟视无睹。吃过饭去西湖,可与杭州西湖比肩的这一片西湖,承载着惠州几乎全部的文化内涵。湖处闹市,但走进去,倒也自得清静。这里多处景观与苏东坡有关,当年东坡被贬至此,与文人墨客过从往来,留下诗篇无数。其实,这样清淡田园的生活对于他这个文人来说更适宜。这一贬,助他流传千古,不但为后人所知,更为后人敬仰。
6.8,广州,上下九,藏在街边小店的美味,陈家祠,越秀公园,番禺
早上坐长途汽车到达广州,再坐地铁到闹市——上下九路步行街。广州的地铁四通八达,而且很快,两分钟一趟,基本不用等,也不如北京的拥挤,但是票价很贵,坐最远途的要12块!车上报站用三种语言,先是普通话,再是粤语,最后是英语。中午在恒宝广场对面一个小店里解决。烧鹅,沾梅子酱,既解了腻又提了味,真是绝配;冰糖炖木瓜,瓜肉红红的,糖水很清,甜甜的很好吃;云吞面,比较有创意,为什么要这么吃呢?下午陈家祠,陈氏书院,供宗室子弟读书用的地方,个人觉得非常极品,特点概括来说是富于变化,精细。富于变化体现在建筑材料多样,把不同材料组合到一起,比如石料和金属,石料和木料的组合;精细主要是各处装饰,栏杆、扶手、屋檐、拱顶、山墙……到处都是雕刻得细致精美的装饰。书院里陈列了大量艺术品,最震撼的是雕塑,雕的有:木雕、石雕、骨雕、果核雕,原料多样,手法奇特;塑有泥塑,灰塑,不一而足。真是好地方,感叹这陈家为建一座书院费了多少心思,倒也给后人留下个值得驻足细细观摩的地方。接着赴越秀公园——广州的标志,但是时间晚了,匆匆一逛,晚上乘车到达番禺安身。
6.9,皮蛋瘦肉粥,石室,买麻街风情,步行街和骑楼,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的广州印记
一大早独自出门,阳光明媚云淡风轻,开始四处游逛。选了广州最具古老神韵的一块地方——西关,徒步走街串巷。经过珠江,在大家乐吃了早中饭:煎萝卜糕、皮蛋瘦肉粥、炒粉,皮蛋瘦肉粥值得一提,味道鲜美,想起在武汉喝的真是恶心。这时早上的太阳已经回家了,反倒飘起小雨来。接连几天都是这样早晨太阳下午雨,广州的天真是怪,伞不离手,一会是阳伞一会是雨伞。一条条街巷,密布着的是一个又一个大型批发市场,种类非常多,规模非常大。穿过几条街巷,到达石室。这是一座全部用石头搭成的教堂,由于是宗教场所,不让随便进,只能在外面过过干瘾了。石室门前是一条老街,奇窄无比,叫做买麻街,名字就很有味道了。遇到两个水产摊,普通的鱼虾已经不入那里人的法眼了,摊上都是田鸡、蛇、鳖、蝎子、还有长得怪怪的鲶鱼。出来买麻街,左转右转到了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它们和与其交叉的几条街道就是老广州的中心——西关地区了。这些街道两侧全是骑楼,一座挨一座。关于吃喝。在步行街的小吃街喝了芝麻糊,是现场磨的,很细腻。喝了虫草华炖土鸡,原盅炖汤是广东饮食的又一特色了,将各种有滋补作用的食材加上药材小火慢炖,和凉茶作用相反,是用来滋补的。之后奔赴中山纪念堂,顾名思义,为纪念孙中山而建。进门是一大片草地花丛,其后屹立着孙中山像,再后面是主厅,四十多米的大堂不用一根柱子,采用了很多西洋建筑技术,做了很多创新。此时我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了,但是还要继续赶路。前一天的越秀公园没有尽兴,今天又跑去了。终于见到了五羊雕像。今年恰好是广州成立2222年,在镇海楼有历史展,可是我错过了登楼时间。镇海楼是一长方形的红色五层楼,和五羊雕像都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本来和小童定好当天下午火返惠州,但是这一天的行程仍没让我尽兴,于是让小童一个人回去了。晚上吃到了广州当地人做的粽子,不同于我吃过的小小的菱形粽子,扁扁的枕头粽子,这种粽子是大大的船形,整个粽子只用一张叶子包成,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叶子。馅料非常之丰富,一只粽子里有蛋黄、咸肉、蘑菇,这么多种东西。虽然味道我是吃不惯的,但是见识到了,粽子有这样做的。
广州印象
乱。体现在很多地方,首先街道的走向无章,似乎比天津的街道还曲折;再有,商场的布局有点让我摸不着头脑,比如吃饭的地方,隔一层楼零星的有几家餐厅,散乱安排而非集中一处;还有,登地铁时,只需两秒钟,空空的车厢座位就坐满了人,我很奇怪广州人是怎么做到的,排队鱼贯而入绝没这种速度。一开车门,一队人就以极快的速度向各个方向发散出去。
温和。不只广州,广东人都是很温和的,极少大吵大嚷。服务员态度非常好,再怎么麻烦也不会有怨言。在惠州超市的入口处站着服务人员,当你进去的时候,会主动向你递上购物篮;在电梯口,会有服务员向你问好,提醒你注意安全,并且帮你拉购物车。
商业氛围。广交会,商品批发市场,毗邻深圳和香港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拥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
古老与现代的结合。广州是个现代的城市,这毋庸置疑。不同于深圳的是,它还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这里的古迹遗址数不胜数。广州的老市民之所以能够生活得宁静恬淡与世无争,与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是分不开的吧。
6.10,黄埔军校
两天时间,看了很多,感受了广州最古老的氛围,但是全景中国广州介绍中还有两个地方让我牵挂,华南植物园和黄埔军校。可惜这两个地方距离遥远,而我又不能再多呆一天,就舍弃了植物园,选择了独一无二的黄埔军校旧址。这一天很多时间是在车上度过的。好不容易坐到了鱼珠码头,上轮渡,到达斜对岸的黄埔码头。这一渡,仿佛到达世外,两岸间只靠这一班轮渡联系,而又似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走出这一方天地。这小小的孤洲,静谧,远离尘嚣,足见当年建校选址的英明。军校紧邻江岸,岸边停靠着数艘军舰。军舰不许拍照,我在码头和轮渡上拍了几张。
6.11,超好的服务,双皮奶
闲在惠州,中午要了煲仔饭和一直想尝却一直没尝的双皮奶。双皮奶不好吃。煲仔饭里发现一根头发,服务员二话没说就端走了,给我换了一份。第一次遇到服务这么好的,我还是非常惊讶的。后来看到更令人惊讶的一幕:一位女士要了一份饭,吃了一口,脱口而出"这么咸怎么吃啊!",那个给她上饭的服务员才走出两步,听后回过头,那位女士平和了声音说"好咸啊",服务员回转身段走了她的饭,要厨房重新做了一份。这才叫服务嘛。看来我还没把自己当上帝,也没遇见把我当上帝的。
6.12,6000馆,二入西湖
晚上在一家很不错的馆子吃饭,吃完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水煮鱼也不是排骨,是酱油炒饭,酱油炒饭何以如此美味呢?因为惠州晚上实在没什么地方好逛了,于是又去了西湖。这次和上次不同了,有个当地人和我们一起,一路上向我们讲述了很多跟湖有关的故事,景色也稍稍立体了些。
6.13,二十小时大暴雨,直面内心的恐惧,开卷8分钟
本来计划去平海古城,可是,可是,下雨了,大暴雨。而且一不下二不休,下了将近二十小时。不仅今天不能出门,明天后天大后天不能到处乱跑,因为这场雨,已经把周边一些地方淹了。单元房里有我且只有我,拿了本书,面对电视,看凤凰卫视看烦了就看书,看书看烦了就再看凤凰卫视。喜欢上一档节目,开卷8分钟,主讲梁文道,人称道长,每天8分钟介绍一本书的梗概,很精彩很有效率。喜欢这种感觉,屋外大雨滂沱,洗尽尘嚣,随意拿本书,如置身世外。这种感觉我期盼了很久,久久不能实现,在这里,得到了短暂安慰。
6.14,重复
当生活内容空洞,时间就跟着模糊了,记不清哪天干了什么吃了什么。大概因为在广州太累了,这几天意兴阑珊。再说说在惠州吃的吧。广州美食没有品尝几种,太匆匆了。在惠州可以安下心来细细体味。都是街头巷尾最普通的物品。牛肚,无甚特别;煎饺,两面金黄,形状很好,不错;肠粉,就是喜欢吃,就是吃不腻,打在武汉就喜欢;艇仔粥,实在好喝,是广东很有代表性的粥品,打五星;可乐煲姜,什么玩艺,想得出来;甜品,牛奶红豆冰,西米露,在广州吃的炖木瓜,等等,是广东饮食的第三个特色。
6.15,深圳,父亲节,万象城
周末了,小童终于放假,深圳一日游,见小黄,见到父亲节商场打折时的疯狂人群。万象城,又一个东方新天地,只不过多了个冰场。深圳的楼统一都很高,很密,貌似比北京漂亮一点。通往香港的海关是最让人不舒服的地方。
6.16,火车到天津
下了火车见到家人的那一刻,我又回到现实中来,过去的十天已恍如隔世。
纾子来京,呵呵哈哈难得的聚会,我和小强赌他穿什么颜色,输了的踢纾子一脚。结果是,恩,反正纾子铁定被踢了。第一站当然是故宫,现在的故宫修缮工程完成了不少,不像去年到处都围着不让看。很快到中午,西单吃皮萨,红薯的,头一次吃,比我预料的好吃很多,吃了很多很多沙拉。酒足饭饱,又折回天安门——逛广场。不幸的是,天降大雨,鞋子湿透了,有幸的是,终于见到了空无一人安安静静的广场,那感觉真好。雨走了,阳光来了,人潮也跟着来了,人们追逐阳光的速度堪比向日葵。人们来了,我们走了。奔向王府井。逛街这回事,对一个旅行的人本也没什么意思,但是我们偏要带他逛逛王府井,因为那儿是一种极致。之后就告别了,匆匆一见。但至少有盼,知道他的动向,知道不久以后还能再见。
6.5,动车,拥挤无比的北京西。
从天津西作动车到北京站,坐地铁到北京西,出了地铁,遇路口左转,就看到北京西了,放心,在半路上的肯德基吃晚饭,出来继续走。哪知北京西其实是一座海市蜃楼,看起来近在眼前,其实遥不可及。走过街天桥,大牌子写直通二楼候车大厅,走到跟前,一名保安一条线,此路不通,请下楼。下得楼来,进站口水泄不通,后面的人往里扎,前面的人不见往里进。看时间,只有十分钟了。焦急地盯着安检机慢条斯理地一个一个检查行李,无法,进得大厅,狂奔,等待我的是四个大字:停止检票。崩溃!还好改签到当晚12点的另一趟车,总算是当天有车坐了……
6.7,夜到惠州,满街的摩的,家门口的便利店,勇敢者的癍痧与甜蜜的椰汁,客家情,甘爽的甘蔗汁,昏暗暗撩人的西湖夜景。
夜里三点到惠州站,大雨,换了拖鞋躲在候车厅。五点半,天蒙蒙亮了,出站找公交。摩的是那里的特色了,街上到处都是骑着摩托拉客的司机。到得人人乐,小童出来接我,路上买了早点回住处吃。先是洗澡然后睡,除却了脏和累,下午便可以high了。吃了方方扁扁像枕头一样的粽子。在黄振龙点了最正宗的癍痧凉茶,本质上就是一杯冰过的汤药。广东人很有喝凉茶的习惯,经常看到年轻女子到柜台很豪爽地说:一杯癍痧~这东西很神奇,虽苦,消暑去火有奇效。而小童点了店里最甜的椰汁,怕喝苦的小孩~然后有帅哥请吃饭,惠州当地居民有一派很重要的是客家,到那里当然要尝尝客家菜。酿豆腐,三杯鸭,藕丸,麦包。我不停地说好吃,其实是吃一种心情了,小童说我是以品尝的姿态吃这顿饭的,呵呵,这样的心情很难得,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对美好熟视无睹。吃过饭去西湖,可与杭州西湖比肩的这一片西湖,承载着惠州几乎全部的文化内涵。湖处闹市,但走进去,倒也自得清静。这里多处景观与苏东坡有关,当年东坡被贬至此,与文人墨客过从往来,留下诗篇无数。其实,这样清淡田园的生活对于他这个文人来说更适宜。这一贬,助他流传千古,不但为后人所知,更为后人敬仰。
6.8,广州,上下九,藏在街边小店的美味,陈家祠,越秀公园,番禺
早上坐长途汽车到达广州,再坐地铁到闹市——上下九路步行街。广州的地铁四通八达,而且很快,两分钟一趟,基本不用等,也不如北京的拥挤,但是票价很贵,坐最远途的要12块!车上报站用三种语言,先是普通话,再是粤语,最后是英语。中午在恒宝广场对面一个小店里解决。烧鹅,沾梅子酱,既解了腻又提了味,真是绝配;冰糖炖木瓜,瓜肉红红的,糖水很清,甜甜的很好吃;云吞面,比较有创意,为什么要这么吃呢?下午陈家祠,陈氏书院,供宗室子弟读书用的地方,个人觉得非常极品,特点概括来说是富于变化,精细。富于变化体现在建筑材料多样,把不同材料组合到一起,比如石料和金属,石料和木料的组合;精细主要是各处装饰,栏杆、扶手、屋檐、拱顶、山墙……到处都是雕刻得细致精美的装饰。书院里陈列了大量艺术品,最震撼的是雕塑,雕的有:木雕、石雕、骨雕、果核雕,原料多样,手法奇特;塑有泥塑,灰塑,不一而足。真是好地方,感叹这陈家为建一座书院费了多少心思,倒也给后人留下个值得驻足细细观摩的地方。接着赴越秀公园——广州的标志,但是时间晚了,匆匆一逛,晚上乘车到达番禺安身。
6.9,皮蛋瘦肉粥,石室,买麻街风情,步行街和骑楼,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的广州印记
一大早独自出门,阳光明媚云淡风轻,开始四处游逛。选了广州最具古老神韵的一块地方——西关,徒步走街串巷。经过珠江,在大家乐吃了早中饭:煎萝卜糕、皮蛋瘦肉粥、炒粉,皮蛋瘦肉粥值得一提,味道鲜美,想起在武汉喝的真是恶心。这时早上的太阳已经回家了,反倒飘起小雨来。接连几天都是这样早晨太阳下午雨,广州的天真是怪,伞不离手,一会是阳伞一会是雨伞。一条条街巷,密布着的是一个又一个大型批发市场,种类非常多,规模非常大。穿过几条街巷,到达石室。这是一座全部用石头搭成的教堂,由于是宗教场所,不让随便进,只能在外面过过干瘾了。石室门前是一条老街,奇窄无比,叫做买麻街,名字就很有味道了。遇到两个水产摊,普通的鱼虾已经不入那里人的法眼了,摊上都是田鸡、蛇、鳖、蝎子、还有长得怪怪的鲶鱼。出来买麻街,左转右转到了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它们和与其交叉的几条街道就是老广州的中心——西关地区了。这些街道两侧全是骑楼,一座挨一座。关于吃喝。在步行街的小吃街喝了芝麻糊,是现场磨的,很细腻。喝了虫草华炖土鸡,原盅炖汤是广东饮食的又一特色了,将各种有滋补作用的食材加上药材小火慢炖,和凉茶作用相反,是用来滋补的。之后奔赴中山纪念堂,顾名思义,为纪念孙中山而建。进门是一大片草地花丛,其后屹立着孙中山像,再后面是主厅,四十多米的大堂不用一根柱子,采用了很多西洋建筑技术,做了很多创新。此时我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了,但是还要继续赶路。前一天的越秀公园没有尽兴,今天又跑去了。终于见到了五羊雕像。今年恰好是广州成立2222年,在镇海楼有历史展,可是我错过了登楼时间。镇海楼是一长方形的红色五层楼,和五羊雕像都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本来和小童定好当天下午火返惠州,但是这一天的行程仍没让我尽兴,于是让小童一个人回去了。晚上吃到了广州当地人做的粽子,不同于我吃过的小小的菱形粽子,扁扁的枕头粽子,这种粽子是大大的船形,整个粽子只用一张叶子包成,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叶子。馅料非常之丰富,一只粽子里有蛋黄、咸肉、蘑菇,这么多种东西。虽然味道我是吃不惯的,但是见识到了,粽子有这样做的。
广州印象
乱。体现在很多地方,首先街道的走向无章,似乎比天津的街道还曲折;再有,商场的布局有点让我摸不着头脑,比如吃饭的地方,隔一层楼零星的有几家餐厅,散乱安排而非集中一处;还有,登地铁时,只需两秒钟,空空的车厢座位就坐满了人,我很奇怪广州人是怎么做到的,排队鱼贯而入绝没这种速度。一开车门,一队人就以极快的速度向各个方向发散出去。
温和。不只广州,广东人都是很温和的,极少大吵大嚷。服务员态度非常好,再怎么麻烦也不会有怨言。在惠州超市的入口处站着服务人员,当你进去的时候,会主动向你递上购物篮;在电梯口,会有服务员向你问好,提醒你注意安全,并且帮你拉购物车。
商业氛围。广交会,商品批发市场,毗邻深圳和香港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拥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
古老与现代的结合。广州是个现代的城市,这毋庸置疑。不同于深圳的是,它还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这里的古迹遗址数不胜数。广州的老市民之所以能够生活得宁静恬淡与世无争,与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是分不开的吧。
6.10,黄埔军校
两天时间,看了很多,感受了广州最古老的氛围,但是全景中国广州介绍中还有两个地方让我牵挂,华南植物园和黄埔军校。可惜这两个地方距离遥远,而我又不能再多呆一天,就舍弃了植物园,选择了独一无二的黄埔军校旧址。这一天很多时间是在车上度过的。好不容易坐到了鱼珠码头,上轮渡,到达斜对岸的黄埔码头。这一渡,仿佛到达世外,两岸间只靠这一班轮渡联系,而又似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走出这一方天地。这小小的孤洲,静谧,远离尘嚣,足见当年建校选址的英明。军校紧邻江岸,岸边停靠着数艘军舰。军舰不许拍照,我在码头和轮渡上拍了几张。
6.11,超好的服务,双皮奶
闲在惠州,中午要了煲仔饭和一直想尝却一直没尝的双皮奶。双皮奶不好吃。煲仔饭里发现一根头发,服务员二话没说就端走了,给我换了一份。第一次遇到服务这么好的,我还是非常惊讶的。后来看到更令人惊讶的一幕:一位女士要了一份饭,吃了一口,脱口而出"这么咸怎么吃啊!",那个给她上饭的服务员才走出两步,听后回过头,那位女士平和了声音说"好咸啊",服务员回转身段走了她的饭,要厨房重新做了一份。这才叫服务嘛。看来我还没把自己当上帝,也没遇见把我当上帝的。
6.12,6000馆,二入西湖
晚上在一家很不错的馆子吃饭,吃完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水煮鱼也不是排骨,是酱油炒饭,酱油炒饭何以如此美味呢?因为惠州晚上实在没什么地方好逛了,于是又去了西湖。这次和上次不同了,有个当地人和我们一起,一路上向我们讲述了很多跟湖有关的故事,景色也稍稍立体了些。
6.13,二十小时大暴雨,直面内心的恐惧,开卷8分钟
本来计划去平海古城,可是,可是,下雨了,大暴雨。而且一不下二不休,下了将近二十小时。不仅今天不能出门,明天后天大后天不能到处乱跑,因为这场雨,已经把周边一些地方淹了。单元房里有我且只有我,拿了本书,面对电视,看凤凰卫视看烦了就看书,看书看烦了就再看凤凰卫视。喜欢上一档节目,开卷8分钟,主讲梁文道,人称道长,每天8分钟介绍一本书的梗概,很精彩很有效率。喜欢这种感觉,屋外大雨滂沱,洗尽尘嚣,随意拿本书,如置身世外。这种感觉我期盼了很久,久久不能实现,在这里,得到了短暂安慰。
6.14,重复
当生活内容空洞,时间就跟着模糊了,记不清哪天干了什么吃了什么。大概因为在广州太累了,这几天意兴阑珊。再说说在惠州吃的吧。广州美食没有品尝几种,太匆匆了。在惠州可以安下心来细细体味。都是街头巷尾最普通的物品。牛肚,无甚特别;煎饺,两面金黄,形状很好,不错;肠粉,就是喜欢吃,就是吃不腻,打在武汉就喜欢;艇仔粥,实在好喝,是广东很有代表性的粥品,打五星;可乐煲姜,什么玩艺,想得出来;甜品,牛奶红豆冰,西米露,在广州吃的炖木瓜,等等,是广东饮食的第三个特色。
6.15,深圳,父亲节,万象城
周末了,小童终于放假,深圳一日游,见小黄,见到父亲节商场打折时的疯狂人群。万象城,又一个东方新天地,只不过多了个冰场。深圳的楼统一都很高,很密,貌似比北京漂亮一点。通往香港的海关是最让人不舒服的地方。
6.16,火车到天津
下了火车见到家人的那一刻,我又回到现实中来,过去的十天已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