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前史+正传”式双情节电影中二者的架构方式及关系
近期观影量很少,但巧合的是,所看影片就结构而言多是双情节电影,且多为“前史+正传”形式。事后思忖,此可谓多情节电影剧作中的经典结构,情节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比传统大情节电影灵动,又不似小情节电影般过于零散。
《被解放的姜戈》、《卧虎藏龙》、《盗梦空间》,这三部虽同为“前史+正传”式双情节电影,但二者的架构方式及关系却大相径庭,各具特色,本文对此试做浅析。
---------------------------------------------------------------------------------------------------------------------------------------------
《被解放的姜戈》
采用先前史后正传的传统顺序架构:赏金猎人舒尔茨购买黑奴姜戈,训练姜戈,并雇佣姜戈追杀通缉犯布利特尔兄弟赚取高额赏金,此为前史;舒尔茨履行承诺与姜戈一道去糖果庄园营救姜戈的妻子为正传。
很明显,前史与正传的主角并非同一人。
前史的主角是舒尔茨,他是核心欲望的发起者,由他主导剧情的推进。此段剧情的节奏明快,舒尔茨畅通无阻地实现了其核心欲望:诛杀布利特尔兄弟,赚取高额赏金。昆丁电影的魅力之一即是杀伐果敢,反冲突,反曲折,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为观众营造最畅快淋漓的观影体验。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前史剧情中,两个角色的戏份及作用起着此消彼长的变化:前半部分更多展现的是舒尔茨的侠肝义胆和放荡不羁,是他神鬼莫测的运筹和潇洒飘逸的枪法;而后半部分则着重表现姜戈的成长,及至找到布利特尔兄弟,姜戈用一场快意复仇彻底喧宾夺主,拉开影片正传的帷幕。
正传的主角变成了姜戈,营救妻子是他的核心欲望。不同于前史的势如破竹,此段剧情中出现了曲折,核心欲望受到了巨大的阻力。舒尔茨在此段逐渐沦为陪衬,正因为剧作结构要求其对情节的影响力逐渐式微,所以由他策划的营救计划必须失败,他的死既成全了昆丁的冷血风格,又将推进剧情的主导权全盘交到姜戈手里。救出妻子时的姜戈,俨然已成为一名孤胆英雄。
不论从情节的复杂性还是从核心欲望的境界层级(从物质到感情)来看,本片的正传都远高于前史,从前史到正传是一种递进、深化的关系,天然的因果关系反而被淡化。
---------------------------------------------------------------------------------------------------------------------------------------------
《卧虎藏龙》
采用正传夹前史的闪回式架构,正传部分又由明暗双线编织而成(严格来说全片有三段完整情节):
正传明线是意欲归隐江湖的大侠李慕白,因偶然的机会得知杀师仇人碧眼狐狸的下落,追杀碧眼狐狸;暗线为贝勒千金玉娇龙久仰李慕白大名,偶然的机会见到李慕白扬名江湖的佩剑青冥剑,于是夜盗青冥剑,引得李慕白亲自夺剑。交手之下,两人互生情愫,但李慕白背负大侠之名,又与师妹俞秀莲有着心照不宣的婚约,只能压抑感情,化爱欲为前辈威仪,强迫玉娇龙拜其为师。玉娇龙因不满李慕白的态度拒绝拜师,而此时婚期将至,玉娇龙即将嫁给毫无感情基础的官宦子弟鲁君佩,结婚前夜,玉娇龙的旧情人罗小虎突然现身贝勒府……
正传交代到此处,影片插入玉娇龙与罗小虎的完整情史,从两人相识到相恋再到盟誓和分别,然后接回正传。
玉娇龙并未因罗小虎的突然造访而感动兴奋,也没有随他私奔。第二天罗小虎大闹婚场,被李慕白救下送入武当山,而玉娇龙则再盗青冥剑,离家出走,独闯江湖。
对玉娇龙来说,拿着心上人的宝剑在江湖上惹是生非,让心上人四处寻找自己,是表达官家千金那娇蛮爱意的最佳方式,可李慕白却坚持要这段关系止于师徒,甚至拿玉娇龙过往的感情作为强迫其拜师的筹码,这让玉娇龙恼羞成怒。
最终,李慕白师仇得报,并不堕侠名:虽身中剧毒却拒绝了玉娇龙的救治,以对俞秀莲言不由衷的告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迷烟中向李慕白表白的玉娇龙则用一夜春宵作为向罗小虎的致歉和道别,而后纵身一跃,随李慕白而去。
本片的前史与正传(暗线)呈鲜明的转折关系。前史中玉娇龙与罗小虎的爱情野性勃勃,缠绵悱恻。可转到正传,玉娇龙对罗小虎可谓无半点眷恋,整颗心都已扑到偶像李慕白身上。前史与正传共同构建出一套精妙绝伦的“镜像系统”:梳子和青冥剑互成镜像,罗小虎因爱玉娇龙而抢她的梳子,玉娇龙因爱李慕白而夺他的剑;李慕白和玉娇龙这一对隐秘恋人也互成镜像,皆搅乱或背叛了两场姻缘;俞秀莲和罗小虎亦成镜像,都是非常规恋情中的受害者。最终,李慕白恪守了道义,玉娇龙追随了内心。
ps:本文重点谈前史与正传间的关系,本片的正传分明暗两条线,上文已分析了暗线与前史的关系,而明线与前史并无任何关系,故无从谈起。但正传中的明暗两条线之间却有着非常奇妙的联系,此处略谈一二。
明暗两线对李慕白而言分别代表了两大人生课题:仇恨与情欲。过往的叙事作品中(尤其是战争题材)通常揭示杀意与情欲相互催发,但本片却在展现两者间相压制、相消长的关系。
当李慕白决定与俞秀莲共结连理之时,就注定要放下江湖恩怨,蜕去杀意,归隐山林,便有了片头赠剑贝勒爷这一出;碧眼狐狸是玉娇龙的师傅,当李慕白发现自己爱上了玉娇龙,却又不得不压抑这份感情的时候,他与玉娇龙便只剩下两个话题,一是命其拜师,助其改邪归正,用师徒之份将玉娇龙拴在身边;二是打探碧眼狐狸的下落,找其报仇,用杀意转移、掩盖纷纷情欲。
---------------------------------------------------------------------------------------------------------------------------------------------
《盗梦空间》
采用正传与前史交错编织的架构,前史部分由诸多非线性叙事片段拼凑而成。
正传讲述柯布和阿瑟等人组成盗梦团伙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齐藤的盗梦行动中失败,齐藤反用帮柯布免遭通缉为报酬,利诱柯布一干人去解散他竞争对手的公司。柯布重组盗梦班子,想方设法地往齐藤对手的唯一继承人小费什尔的深层潜意识中植入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以此完成任务,最终实现安全回家与子女团聚的愿望。
前史是柯布与其妻子因不断深入梦境,最终一起到达意识迷失层,无法分辨梦境与现实。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终于清醒过来的柯布却无法说服妻子相信自己身处梦境,于是柯布在妻子深层潜意识里植入了“所处之地非现实”的想法,两人自杀回归现实,回到真实的子女身边。可其妻仍认定两人身处梦境,多次劝说柯布一起自杀无果,于是作伪证告发柯布虐童,害得柯布被通缉,无法回家,自己则再次自杀,以期逼柯布自杀,共同回归“现实”。
因柯布挚爱妻子并对妻子之死心怀愧疚,所以在他平时的梦境中总会出现亡妻的身影,在执行正传中的盗梦任务时,其潜意识里的亡妻也总会出来捣乱,成为阻止任务成功的最大障碍。
年轻的筑梦师艾里阿德妮成了影片中连接前史与正传的关键人物,她本着对任务负责的态度从加入盗梦团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调查柯布的心结,她是推动前史情节浮出水面的主要动力,也成了观察前史情节的第三方视角。在任务开始前,艾里阿德妮就从柯布的梦境中窥得前史事件的端倪,此后随着任务的不断进展,她又从柯布的潜意识里逐渐了解到整个事件的全貌。因为她的介入,前史的呈现是一种非线性的碎片化闪回。
这种结构极大地满足了观众潜在的偷窥与侦察欲望,一点一滴地开放观众对前史的知情权,在正传情节达到高潮的同时,揭开所有扣押的前史底牌,带给观众紧张和顿悟的感受,营造出视听与思想层面的双重高潮。
影片的前史和正传之间是一种明确的因果关系:因为妻子报案后自杀,柯布被通缉没法回家,所以柯布必须接受齐藤的任务;因为柯布无法摆脱妻子之死的梦魇,所以任务注定险象环生,困难重重。
结语:
不难发现,所有“前史+正传”式双情节电影中,二者间必然存在天然的因果关系,差异在于此关系是否被强调,有些影片有意弱化此关系,而着重表现出两者间的深化、转折关系,从而达到强化影片戏剧张力的效果。
大多数“前史+正传”式双情节电影中,二者是顺序、独立架构的,这迎合了观众们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有助于观众理解电影情节;有些影片则会选择插叙或者碎片化交替叙事,以此类方式来安排二者,这样做更有助于保留影片悬念、增强对比力度,给予观众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被解放的姜戈》、《卧虎藏龙》、《盗梦空间》,这三部虽同为“前史+正传”式双情节电影,但二者的架构方式及关系却大相径庭,各具特色,本文对此试做浅析。
---------------------------------------------------------------------------------------------------------------------------------------------
《被解放的姜戈》
![]() |
《被解放的姜戈》前史段落 |
![]() |
《被解放的姜戈》正传段落 |
采用先前史后正传的传统顺序架构:赏金猎人舒尔茨购买黑奴姜戈,训练姜戈,并雇佣姜戈追杀通缉犯布利特尔兄弟赚取高额赏金,此为前史;舒尔茨履行承诺与姜戈一道去糖果庄园营救姜戈的妻子为正传。
很明显,前史与正传的主角并非同一人。
前史的主角是舒尔茨,他是核心欲望的发起者,由他主导剧情的推进。此段剧情的节奏明快,舒尔茨畅通无阻地实现了其核心欲望:诛杀布利特尔兄弟,赚取高额赏金。昆丁电影的魅力之一即是杀伐果敢,反冲突,反曲折,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为观众营造最畅快淋漓的观影体验。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前史剧情中,两个角色的戏份及作用起着此消彼长的变化:前半部分更多展现的是舒尔茨的侠肝义胆和放荡不羁,是他神鬼莫测的运筹和潇洒飘逸的枪法;而后半部分则着重表现姜戈的成长,及至找到布利特尔兄弟,姜戈用一场快意复仇彻底喧宾夺主,拉开影片正传的帷幕。
正传的主角变成了姜戈,营救妻子是他的核心欲望。不同于前史的势如破竹,此段剧情中出现了曲折,核心欲望受到了巨大的阻力。舒尔茨在此段逐渐沦为陪衬,正因为剧作结构要求其对情节的影响力逐渐式微,所以由他策划的营救计划必须失败,他的死既成全了昆丁的冷血风格,又将推进剧情的主导权全盘交到姜戈手里。救出妻子时的姜戈,俨然已成为一名孤胆英雄。
不论从情节的复杂性还是从核心欲望的境界层级(从物质到感情)来看,本片的正传都远高于前史,从前史到正传是一种递进、深化的关系,天然的因果关系反而被淡化。
---------------------------------------------------------------------------------------------------------------------------------------------
《卧虎藏龙》
![]() |
《卧虎藏龙》前史段落 |
![]() |
《卧虎藏龙》正传段落 |
采用正传夹前史的闪回式架构,正传部分又由明暗双线编织而成(严格来说全片有三段完整情节):
正传明线是意欲归隐江湖的大侠李慕白,因偶然的机会得知杀师仇人碧眼狐狸的下落,追杀碧眼狐狸;暗线为贝勒千金玉娇龙久仰李慕白大名,偶然的机会见到李慕白扬名江湖的佩剑青冥剑,于是夜盗青冥剑,引得李慕白亲自夺剑。交手之下,两人互生情愫,但李慕白背负大侠之名,又与师妹俞秀莲有着心照不宣的婚约,只能压抑感情,化爱欲为前辈威仪,强迫玉娇龙拜其为师。玉娇龙因不满李慕白的态度拒绝拜师,而此时婚期将至,玉娇龙即将嫁给毫无感情基础的官宦子弟鲁君佩,结婚前夜,玉娇龙的旧情人罗小虎突然现身贝勒府……
正传交代到此处,影片插入玉娇龙与罗小虎的完整情史,从两人相识到相恋再到盟誓和分别,然后接回正传。
玉娇龙并未因罗小虎的突然造访而感动兴奋,也没有随他私奔。第二天罗小虎大闹婚场,被李慕白救下送入武当山,而玉娇龙则再盗青冥剑,离家出走,独闯江湖。
对玉娇龙来说,拿着心上人的宝剑在江湖上惹是生非,让心上人四处寻找自己,是表达官家千金那娇蛮爱意的最佳方式,可李慕白却坚持要这段关系止于师徒,甚至拿玉娇龙过往的感情作为强迫其拜师的筹码,这让玉娇龙恼羞成怒。
最终,李慕白师仇得报,并不堕侠名:虽身中剧毒却拒绝了玉娇龙的救治,以对俞秀莲言不由衷的告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迷烟中向李慕白表白的玉娇龙则用一夜春宵作为向罗小虎的致歉和道别,而后纵身一跃,随李慕白而去。
本片的前史与正传(暗线)呈鲜明的转折关系。前史中玉娇龙与罗小虎的爱情野性勃勃,缠绵悱恻。可转到正传,玉娇龙对罗小虎可谓无半点眷恋,整颗心都已扑到偶像李慕白身上。前史与正传共同构建出一套精妙绝伦的“镜像系统”:梳子和青冥剑互成镜像,罗小虎因爱玉娇龙而抢她的梳子,玉娇龙因爱李慕白而夺他的剑;李慕白和玉娇龙这一对隐秘恋人也互成镜像,皆搅乱或背叛了两场姻缘;俞秀莲和罗小虎亦成镜像,都是非常规恋情中的受害者。最终,李慕白恪守了道义,玉娇龙追随了内心。
ps:本文重点谈前史与正传间的关系,本片的正传分明暗两条线,上文已分析了暗线与前史的关系,而明线与前史并无任何关系,故无从谈起。但正传中的明暗两条线之间却有着非常奇妙的联系,此处略谈一二。
明暗两线对李慕白而言分别代表了两大人生课题:仇恨与情欲。过往的叙事作品中(尤其是战争题材)通常揭示杀意与情欲相互催发,但本片却在展现两者间相压制、相消长的关系。
当李慕白决定与俞秀莲共结连理之时,就注定要放下江湖恩怨,蜕去杀意,归隐山林,便有了片头赠剑贝勒爷这一出;碧眼狐狸是玉娇龙的师傅,当李慕白发现自己爱上了玉娇龙,却又不得不压抑这份感情的时候,他与玉娇龙便只剩下两个话题,一是命其拜师,助其改邪归正,用师徒之份将玉娇龙拴在身边;二是打探碧眼狐狸的下落,找其报仇,用杀意转移、掩盖纷纷情欲。
---------------------------------------------------------------------------------------------------------------------------------------------
《盗梦空间》
![]() |
《盗梦空间》前史段落 |
![]() |
《盗梦空间》正传段落 |
采用正传与前史交错编织的架构,前史部分由诸多非线性叙事片段拼凑而成。
正传讲述柯布和阿瑟等人组成盗梦团伙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齐藤的盗梦行动中失败,齐藤反用帮柯布免遭通缉为报酬,利诱柯布一干人去解散他竞争对手的公司。柯布重组盗梦班子,想方设法地往齐藤对手的唯一继承人小费什尔的深层潜意识中植入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以此完成任务,最终实现安全回家与子女团聚的愿望。
前史是柯布与其妻子因不断深入梦境,最终一起到达意识迷失层,无法分辨梦境与现实。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终于清醒过来的柯布却无法说服妻子相信自己身处梦境,于是柯布在妻子深层潜意识里植入了“所处之地非现实”的想法,两人自杀回归现实,回到真实的子女身边。可其妻仍认定两人身处梦境,多次劝说柯布一起自杀无果,于是作伪证告发柯布虐童,害得柯布被通缉,无法回家,自己则再次自杀,以期逼柯布自杀,共同回归“现实”。
因柯布挚爱妻子并对妻子之死心怀愧疚,所以在他平时的梦境中总会出现亡妻的身影,在执行正传中的盗梦任务时,其潜意识里的亡妻也总会出来捣乱,成为阻止任务成功的最大障碍。
年轻的筑梦师艾里阿德妮成了影片中连接前史与正传的关键人物,她本着对任务负责的态度从加入盗梦团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调查柯布的心结,她是推动前史情节浮出水面的主要动力,也成了观察前史情节的第三方视角。在任务开始前,艾里阿德妮就从柯布的梦境中窥得前史事件的端倪,此后随着任务的不断进展,她又从柯布的潜意识里逐渐了解到整个事件的全貌。因为她的介入,前史的呈现是一种非线性的碎片化闪回。
这种结构极大地满足了观众潜在的偷窥与侦察欲望,一点一滴地开放观众对前史的知情权,在正传情节达到高潮的同时,揭开所有扣押的前史底牌,带给观众紧张和顿悟的感受,营造出视听与思想层面的双重高潮。
影片的前史和正传之间是一种明确的因果关系:因为妻子报案后自杀,柯布被通缉没法回家,所以柯布必须接受齐藤的任务;因为柯布无法摆脱妻子之死的梦魇,所以任务注定险象环生,困难重重。
结语:
不难发现,所有“前史+正传”式双情节电影中,二者间必然存在天然的因果关系,差异在于此关系是否被强调,有些影片有意弱化此关系,而着重表现出两者间的深化、转折关系,从而达到强化影片戏剧张力的效果。
大多数“前史+正传”式双情节电影中,二者是顺序、独立架构的,这迎合了观众们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有助于观众理解电影情节;有些影片则会选择插叙或者碎片化交替叙事,以此类方式来安排二者,这样做更有助于保留影片悬念、增强对比力度,给予观众更广阔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