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喝过莫吉托
W去了阿尔及尔工作之后,我时常抑郁。我不用上班,有许多私人时间。很多时候我不喜欢和任何人说话,我花时间做家务,画画,以及到外面散步。
南方的冬天,湿冷到了一定程度让人及其厌恶。因此我打算去泰国一段时间。
我花了三天时间做了一个行程计划,而这两页纸的计划在之后的旅途中被背包里的书无数次压得皱巴巴,我再也没有看一眼。
出发泰国前的那个晚上,我去图书馆借了两本关于这个国家的书。然后把Lonely Planet从背包里拿了出来,我不打算把它带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旅行中依赖于工具书和他人的攻略,依赖于相机和GPRS定位,不愿再去体会在这些东西发明之前旅行的乐趣。丢掉工具书,相机和手机地图仍是我必备的。我做不到把看到的一草一木仅用文字誊写于纸上。年轻时候旅行的相片,就是为了在老得满脸皱纹之后痛快地回忆。
Mojito Garden Hotel有及其廉价的床位供游客入住,折合人民币20元不到。当好心的泰国中年男人开车把我从清迈机场送到这家偏离老城中心的小旅馆,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店员帮我提行李到房间,并提醒我进屋前把鞋子脱了。于是我只能打着赤脚走进五人间旁边的浴室洗澡,再走出来,这时候我已经感觉到脚底沾上了灰尘。没过几天,我就习惯了打赤脚。
这家旅馆对于背包客来说,环境已经算很好。有几块小片的草地,靠门的草地中有一个木亭子,亭子顶上是垂落的植物和花朵,边上也是郁郁葱葱,瓦缸中盛满水,浮着荷叶,水面倒映出这个小城的平静。亭子中的圆桌摆满了书,圆桌周围绕了一圈木头位子,摆着几只抱枕。一些住客会在亭子里呆一个下午,看书或睡觉,仿佛清迈的和煦天气就是为了这两件事而存在。
旅馆里一个类似主管的男店员,总是小声说话,回答住客问题时面带笑容。小声地做一切事情。正如小城的车子几乎不鸣喇叭。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人们相信轮回,相信因果报应。因此他们会更倾向于与人为善。我到达清迈的第一天晚上所得到的帮助以及之后许多陌生人给予的帮助,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但这并不表示,这个国家没有坏人。我在旅途中把那两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看完了。其中一本书上写:泰国人希望维持一种表面的和谐。
佛教信徒在一定程度上被外人误会为佛。曾经有朋友问我一些问题。
问题一,如果你杀生了会怎样?
问题二,你是不是不应该产生任何恨意?如果产生了会怎样?
问题三,……。
问题四,……。
所有问题都可以用因果报应回答。
只是人性复杂,欲望沉重。在涅槃和看似无法抗拒的愉悦中做选择,许多人选择自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出双手合十的姿势,当他闭上眼睛微微低头,或许是佛,或许不是。
发达的色情业也就在这个佛教国度显得极其荒谬。只是在无此信仰的人眼里它仍然是一个神秘又充满诱惑的东南亚国家。
屋子里除了我,还有一个叫做永秋的上海女生。她已经把东南亚走了好几遍,无业,也不想回家。作为一个相貌平平而又接近三十岁的女人,感情无寄托,不如走天涯,心里带着一股不甘和少女时期残留下的各种关于浪漫邂逅的情节。
我早已把厚重的冬季衣服换成了T恤和薄长裤,一月中旬的清迈夜晚,气温27度。我说想出去找东西吃,永秋坚持要陪我出去。在路上,一只硕大的蟑螂爬上她的手臂,她无声地把它抖落。
永秋喜欢在路上结伴,这是显而易见的。而我对同伴这个事情比较慎重。与其他人结伴,多少会在一些意见上需要妥协,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思考这些问题。
她在第二天退房去了靠近塔佩门的旅馆住下,那里比较热闹。之后我们又发了几次信息,就再也没联系过。
我在永秋退房之后,和旁边床的墨西哥人K花了一天时间把清迈的主要寺庙和素贴山逛遍。他主要是到泰国来做讲座,顺便旅游。第二天他去参加了当地许多旅馆和旅行社都会组织的丛林一日游。我们也就此告别。
我去了大佛塔寺两次。不明白这座四方的兰纳风格红砖建筑怎么把我的魂勾去了,哪怕我根本不了解它存在和残缺的缘由。第二次去,我站在底下看着它,绕了一圈又一圈。接近中午,游客开始多起来。一对中国夫妇问我,契迪龙寺在哪。我指指原地。
这座佛塔完工时,成为了当年最大的兰纳建筑。在佛塔上,有六只象头雕像。
在泰国,象是国家象征。
和任何一个旅游景点无异,清迈的纪念品有许多是以大象为主题。我在人潮熙攘的周日夜市中买了四支木制长形书签,上头是仿银方片,刻着大象。接着离开闹市,误打误撞看到一家素食馆,在那里我和一个中国老华侨聊天。泰国的领土并没有与中国相邻,但华侨人数却比越南、缅甸多许多,这与当时中国的战乱、粮荒以及泰国的社会改革有关。老华侨祖籍潮州,现在仍然会说一些中文。他很好奇地打听我吃素的原因和三年来的变化。他说自己已吃素十一年。之后我们交换了电子信箱。他在拜县附近有一家果园,邀请我去玩。之后我并没有去,而是直接到了拜县。
后来我才知道,mojito是传统的古巴鸡尾酒,由白朗姆酒,糖,薄荷,苏打水和酸橙汁制成。
南方的冬天,湿冷到了一定程度让人及其厌恶。因此我打算去泰国一段时间。
我花了三天时间做了一个行程计划,而这两页纸的计划在之后的旅途中被背包里的书无数次压得皱巴巴,我再也没有看一眼。
出发泰国前的那个晚上,我去图书馆借了两本关于这个国家的书。然后把Lonely Planet从背包里拿了出来,我不打算把它带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旅行中依赖于工具书和他人的攻略,依赖于相机和GPRS定位,不愿再去体会在这些东西发明之前旅行的乐趣。丢掉工具书,相机和手机地图仍是我必备的。我做不到把看到的一草一木仅用文字誊写于纸上。年轻时候旅行的相片,就是为了在老得满脸皱纹之后痛快地回忆。
Mojito Garden Hotel有及其廉价的床位供游客入住,折合人民币20元不到。当好心的泰国中年男人开车把我从清迈机场送到这家偏离老城中心的小旅馆,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店员帮我提行李到房间,并提醒我进屋前把鞋子脱了。于是我只能打着赤脚走进五人间旁边的浴室洗澡,再走出来,这时候我已经感觉到脚底沾上了灰尘。没过几天,我就习惯了打赤脚。
这家旅馆对于背包客来说,环境已经算很好。有几块小片的草地,靠门的草地中有一个木亭子,亭子顶上是垂落的植物和花朵,边上也是郁郁葱葱,瓦缸中盛满水,浮着荷叶,水面倒映出这个小城的平静。亭子中的圆桌摆满了书,圆桌周围绕了一圈木头位子,摆着几只抱枕。一些住客会在亭子里呆一个下午,看书或睡觉,仿佛清迈的和煦天气就是为了这两件事而存在。
旅馆里一个类似主管的男店员,总是小声说话,回答住客问题时面带笑容。小声地做一切事情。正如小城的车子几乎不鸣喇叭。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人们相信轮回,相信因果报应。因此他们会更倾向于与人为善。我到达清迈的第一天晚上所得到的帮助以及之后许多陌生人给予的帮助,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但这并不表示,这个国家没有坏人。我在旅途中把那两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看完了。其中一本书上写:泰国人希望维持一种表面的和谐。
佛教信徒在一定程度上被外人误会为佛。曾经有朋友问我一些问题。
问题一,如果你杀生了会怎样?
问题二,你是不是不应该产生任何恨意?如果产生了会怎样?
问题三,……。
问题四,……。
所有问题都可以用因果报应回答。
只是人性复杂,欲望沉重。在涅槃和看似无法抗拒的愉悦中做选择,许多人选择自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出双手合十的姿势,当他闭上眼睛微微低头,或许是佛,或许不是。
发达的色情业也就在这个佛教国度显得极其荒谬。只是在无此信仰的人眼里它仍然是一个神秘又充满诱惑的东南亚国家。
屋子里除了我,还有一个叫做永秋的上海女生。她已经把东南亚走了好几遍,无业,也不想回家。作为一个相貌平平而又接近三十岁的女人,感情无寄托,不如走天涯,心里带着一股不甘和少女时期残留下的各种关于浪漫邂逅的情节。
我早已把厚重的冬季衣服换成了T恤和薄长裤,一月中旬的清迈夜晚,气温27度。我说想出去找东西吃,永秋坚持要陪我出去。在路上,一只硕大的蟑螂爬上她的手臂,她无声地把它抖落。
永秋喜欢在路上结伴,这是显而易见的。而我对同伴这个事情比较慎重。与其他人结伴,多少会在一些意见上需要妥协,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思考这些问题。
她在第二天退房去了靠近塔佩门的旅馆住下,那里比较热闹。之后我们又发了几次信息,就再也没联系过。
我在永秋退房之后,和旁边床的墨西哥人K花了一天时间把清迈的主要寺庙和素贴山逛遍。他主要是到泰国来做讲座,顺便旅游。第二天他去参加了当地许多旅馆和旅行社都会组织的丛林一日游。我们也就此告别。
我去了大佛塔寺两次。不明白这座四方的兰纳风格红砖建筑怎么把我的魂勾去了,哪怕我根本不了解它存在和残缺的缘由。第二次去,我站在底下看着它,绕了一圈又一圈。接近中午,游客开始多起来。一对中国夫妇问我,契迪龙寺在哪。我指指原地。
这座佛塔完工时,成为了当年最大的兰纳建筑。在佛塔上,有六只象头雕像。
在泰国,象是国家象征。
和任何一个旅游景点无异,清迈的纪念品有许多是以大象为主题。我在人潮熙攘的周日夜市中买了四支木制长形书签,上头是仿银方片,刻着大象。接着离开闹市,误打误撞看到一家素食馆,在那里我和一个中国老华侨聊天。泰国的领土并没有与中国相邻,但华侨人数却比越南、缅甸多许多,这与当时中国的战乱、粮荒以及泰国的社会改革有关。老华侨祖籍潮州,现在仍然会说一些中文。他很好奇地打听我吃素的原因和三年来的变化。他说自己已吃素十一年。之后我们交换了电子信箱。他在拜县附近有一家果园,邀请我去玩。之后我并没有去,而是直接到了拜县。
后来我才知道,mojito是传统的古巴鸡尾酒,由白朗姆酒,糖,薄荷,苏打水和酸橙汁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