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岁末登临电城钟鼓楼
![]() |
南面 |
电城镇的钟鼓楼是电白县一处省保单位,是电白旧治所——电城的遗留不多的实物之一了,现在就在最热闹的十字街口。我们之所以到此一游,也是由于临近春节探亲访友才顺道探访这处名胜的。现在的生活节奏哪来什么走访各地名胜之闲情,说实在的亲戚间来往都渐渐少了,诸公想必亦然,呵呵。
钟鼓楼在电城镇十字街口,明天启七年(1672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楼改为文昌阁,题额日:“云门”。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后,至今幸存。
钟鼓楼为一座砖木石混合结构的三层城楼式建筑,通高13.1米,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底层中为石砌券拱门洞,高4.1米,宽4.25米,洞纵深15.2米。洞门上方嵌横额“云门”石匾,书法苍劲。城台上两层楼阁高耸,悬山顶,灰雕脊,重檐斗拱,画栋回廊,红墙碧瓦,典雅古朴,气势恢宏。该楼为茂名市仅存的明代钟鼓楼,现公布为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0364.htm#sub5074956)
![]() |
北面为正面 |
”洞门上方嵌横额“云门”石匾,书法苍劲。“真的有吗?现在被“钟鼓楼”三字遮掩?!
![]() |
从正面可以登临 |
![]() |
下层空间 |
![]() |
前廊的梁架使用的是博古梁架 |
![]() |
金柱柱础 |
![]() |
檐柱是八棱石柱 |
![]() |
简单的楼梯上上层空间 |
![]() |
博古梁架 |
![]() |
上层梁架 |
![]() |
插栱出挑,檐檩下垫着一驼镦,这倒是一有趣之处 |
![]() |
正檩条以驼橔支撑,想必是高度不够,不好用筒柱了 |
![]() |
从另一面看,两头的花样“偷工减料” |
![]() |
有娱乐健身的实际功能哦,大钟在过去被盗,已经没有钟鼓用 |
![]() |
![]() |
较有艺术的部分 |
![]() |
筒柱,线条简朴 |
![]() |
本人绘制剖面简图 |
梁架是简单的筒柱抬梁梁架,作为清末的两层木构没有太多变化的地方,和化州岱山诰书楼类似。其中筒柱、两头的做法都显得略简单,艺术水平不高。唯一引起我注意的是插栱的做法,插栱后尾穿柱而出,压于五架梁梁头之下,符合力学原理,只是出挑拘谨,本可以出挑得多些。整座门楼造型硬山,山墙单薄,造型并不美观。从残留的旧柱础看,有可能是一座歇山建筑,而且规模比现在要高大。对比广州五仙观的明代钟楼——岭南第一楼,就知道现在清末的硬山建筑不好看了。
![]() |
热闹啊! |
![]() |
在南面的廊外是废弃的柱础,远大于现在清末的柱础 |
![]() |
“牛腿” |
![]() |
门扇上的雕刻挺不错,“桃园三结义” |
![]() |
“三英战吕布”和“三顾茅庐” |
![]() |
门扇背面上的雕刻和正面是一样的,但是线刻 |
![]() |
莲鸭(连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