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怀念以前听磁带的时候
我长大的地方是一个坐落在草原上的非常非常小的小镇子,面积大概不比大城市里一个大的小区大。小时候家里生活也拮据,加上镇子上的经济本身也非常落后,除了日常所需并没有什么其他丰富的产品,磁带CD这种东西更是只有一两家商店在卖,而且基本上都是盗版的草原歌曲,流行歌曲少之又少。那时候家里有很多很多的磁带,塞了满满的一个磁带架子,都是爸爸买的。所以家里从来也不缺音乐。现在想一想,爸爸年轻的时候一定也是一个很热爱音乐的人,磁带都听的破破烂烂了。
小学的时候我一共买过5盘磁带,四盘都是在展销会上买的,分别是赵薇,林心如,杨钰莹,任静和付笛生的磁带。都是大概3块钱的东西,但是我听得非常认真,遇到喜欢的歌还会趴在录音机(特别大特别霸气)前反反复复的听。另一盘买的非常的郑重其事,是李玟的专辑,也是盗版,却是我专门到音像店里买到的。好像那时候已经有复读机了,记得是坐在地上听的,心里非常的雀跃。尤其听到我的情人,和想你的365天的时候,那种惊喜的如获至宝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小心脏和耳朵完全是被shock到了。另一个听歌渠道就是同一首歌,音乐排行榜和大大小小的晚会,一晚上能听到不少好听的歌。记得有一次下午上课之前,电视上播了王菲的笑忘书的MV,听到那个旋律完完全全就是被征服的感觉,去上课的路上一路都在哼,生怕忘记了。
升到初中的时候就到了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城市上学,住校。家里经济虽然有好转,但也并不富裕,所以磁带这种东西还是不会轻易的买,自己也舍不得花钱买。偶尔妈妈来城里看我,会小心的把妈妈带到音像店。那么久见一次,妈妈对我也心疼,所以提要求说买磁带,妈妈也会迁就我。虽然并不富裕,但那时候我已经开始买正版的磁带了,十几块钱一盘的样子。比起宿舍的同学,我基本上也算是最少买磁带的人,因为宿舍里同学都会买,我就借来听。而借磁带的好处,就是听的歌非常杂,谁的都有。周杰伦,陶喆,陈奕迅,水木年华,南拳妈妈,王菲,梁静茹,孙燕姿,蔡依林,SHE,王力宏,梁咏琪,还有一堆韩国歌手。
和初中记忆紧紧相连的是周杰伦。他的每一张专辑,大家都是反反复复的听,歌词反反复复的看。玩儿游戏受罚,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面无表情的念爱在西元前, 晚自习停电全班会合唱他的简单爱,元旦晚会班里两个特别漂亮的女生合唱世界末日,男生会在课后坐在喜欢的女生后面唱晴天,晚上躺在床上,会戴着耳机细细听他的歌,那么好的兴致。现在很难再戴上耳机好好品一张专辑了。也很难用一首歌记录一段时光。
高中的前期还是会买磁带,那时候走上了小清新的道路,非常迷陈绮贞,蔡健雅,苏打绿,张悬。旅行的意义,整张专辑都可以唱下来。会用CD作礼物,送过任贤齐,王若琳。收到过苏打绿,BOA。最夸张的是莎拉布莱曼。最喜欢的是曹芳的限量专辑,和你附的小卡片。后来有了MP3,每次都拜托同学带回家下歌给我,所以听的也很杂。最美好的回忆是课间和你蹲在最后一排分享新发现的好歌,和你分享左右耳机努力想要把陶喆的歌词抄下来,最美的是在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把头埋在书后面,带着耳机听K歌之王,那种环绕立体声的感觉永远难忘。
大学买了CD,除了补上了一些以前非常喜欢的专辑,范特西,黑色柳丁,hello&goodbye,小清新小清新以外,也买外国歌手的专辑。但大多数就是听旋律,自然无法产生那么深的共鸣。
年龄和我相差7岁的妹妹,开始迷上听歌的时候家里已经按了宽带,听歌非常方便,所以从来没见她买过什么磁带或者CD。网上听歌的好处就是喜欢就单曲循环,不喜欢就跳过去。所以从来不会有多好的兴致和耐心把一张专辑从头听到尾,当然也就无法了解歌手的良苦用心和想要说的故事。想一想以前那么珍惜音乐的年代,觉得经历过也真是幸运。
Woody Allen的电影里说的golden age永远都是逝去的年代。也许因为过去什么都不那么容易得到,所以追求的过程,最终得到的喜悦心情,都和着那件事物被自然而然的存放在记忆里。就像放在抽屉里的磁带,他们不只是过去的音乐,也记录着我们疯癫的痴狂的青春。
小学的时候我一共买过5盘磁带,四盘都是在展销会上买的,分别是赵薇,林心如,杨钰莹,任静和付笛生的磁带。都是大概3块钱的东西,但是我听得非常认真,遇到喜欢的歌还会趴在录音机(特别大特别霸气)前反反复复的听。另一盘买的非常的郑重其事,是李玟的专辑,也是盗版,却是我专门到音像店里买到的。好像那时候已经有复读机了,记得是坐在地上听的,心里非常的雀跃。尤其听到我的情人,和想你的365天的时候,那种惊喜的如获至宝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小心脏和耳朵完全是被shock到了。另一个听歌渠道就是同一首歌,音乐排行榜和大大小小的晚会,一晚上能听到不少好听的歌。记得有一次下午上课之前,电视上播了王菲的笑忘书的MV,听到那个旋律完完全全就是被征服的感觉,去上课的路上一路都在哼,生怕忘记了。
升到初中的时候就到了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城市上学,住校。家里经济虽然有好转,但也并不富裕,所以磁带这种东西还是不会轻易的买,自己也舍不得花钱买。偶尔妈妈来城里看我,会小心的把妈妈带到音像店。那么久见一次,妈妈对我也心疼,所以提要求说买磁带,妈妈也会迁就我。虽然并不富裕,但那时候我已经开始买正版的磁带了,十几块钱一盘的样子。比起宿舍的同学,我基本上也算是最少买磁带的人,因为宿舍里同学都会买,我就借来听。而借磁带的好处,就是听的歌非常杂,谁的都有。周杰伦,陶喆,陈奕迅,水木年华,南拳妈妈,王菲,梁静茹,孙燕姿,蔡依林,SHE,王力宏,梁咏琪,还有一堆韩国歌手。
和初中记忆紧紧相连的是周杰伦。他的每一张专辑,大家都是反反复复的听,歌词反反复复的看。玩儿游戏受罚,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面无表情的念爱在西元前, 晚自习停电全班会合唱他的简单爱,元旦晚会班里两个特别漂亮的女生合唱世界末日,男生会在课后坐在喜欢的女生后面唱晴天,晚上躺在床上,会戴着耳机细细听他的歌,那么好的兴致。现在很难再戴上耳机好好品一张专辑了。也很难用一首歌记录一段时光。
高中的前期还是会买磁带,那时候走上了小清新的道路,非常迷陈绮贞,蔡健雅,苏打绿,张悬。旅行的意义,整张专辑都可以唱下来。会用CD作礼物,送过任贤齐,王若琳。收到过苏打绿,BOA。最夸张的是莎拉布莱曼。最喜欢的是曹芳的限量专辑,和你附的小卡片。后来有了MP3,每次都拜托同学带回家下歌给我,所以听的也很杂。最美好的回忆是课间和你蹲在最后一排分享新发现的好歌,和你分享左右耳机努力想要把陶喆的歌词抄下来,最美的是在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把头埋在书后面,带着耳机听K歌之王,那种环绕立体声的感觉永远难忘。
大学买了CD,除了补上了一些以前非常喜欢的专辑,范特西,黑色柳丁,hello&goodbye,小清新小清新以外,也买外国歌手的专辑。但大多数就是听旋律,自然无法产生那么深的共鸣。
年龄和我相差7岁的妹妹,开始迷上听歌的时候家里已经按了宽带,听歌非常方便,所以从来没见她买过什么磁带或者CD。网上听歌的好处就是喜欢就单曲循环,不喜欢就跳过去。所以从来不会有多好的兴致和耐心把一张专辑从头听到尾,当然也就无法了解歌手的良苦用心和想要说的故事。想一想以前那么珍惜音乐的年代,觉得经历过也真是幸运。
Woody Allen的电影里说的golden age永远都是逝去的年代。也许因为过去什么都不那么容易得到,所以追求的过程,最终得到的喜悦心情,都和着那件事物被自然而然的存放在记忆里。就像放在抽屉里的磁带,他们不只是过去的音乐,也记录着我们疯癫的痴狂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