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置的社交应用思考
基于位置的社交手机APP已经自2011年开始火了一阵子,国外的有checkin,国内的有遇见,陌陌等等。在互联网行业中,一个好的创意甚至能引爆网民的追捧,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像是Facebook那样,几年前人们还不知道社交网路,现在几乎成了所有年轻人每日必上的网站,其影响堪比QQ。然而,对于新兴的基于位置的社交APP能否如Facebook一般表示一点怀疑。
人人,Facebook是基于信任关系建立的社交模式,人们之间存在着实际的联系,可能是过去共同生活的同学朋友亲人,或者是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亲人的亲人,同学的朋友。。。那么就是说这种关系在线上只是对线下关系的巩固和加深。由于自己的信息可以通过网迅速发布并为自己的熟人所知道,并且可以互动,熟人关系因为了解而被加强。这种被加强的关系在线下也能更好的促进熟人之间的互动,最终真正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对方,对合作有积极的影响。再说,基于兴趣的同城社交社区——豆瓣。这种关系由于基于兴趣,把兴趣作为一个共同点凝结所有具有此共同点的人进行线上线下互动,由于在兴趣相同,互动质量就比较高。相互学习,鼓励,促进,使得用户对这个社区依赖度比较高,那么粘性也就有了一个保障。然而,基于位置的社交,将位置作为一个凝结人们互动的要素,考虑到一个人在一个地点,这种联系文学化的说法是缘分,但是这种关系却远远没有现实信任关系和共同兴趣更能把人们联系起来。自小就受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教育,我们的文化向来是鼓励我们更多的联系熟人,信任熟人,对陌生人持戒备态度,如果两个陌生人在相识的时候只是基于同时在一个地方,除非太天真的人,谁能那么轻易的与别人建立信任。其次,位置变化,一时建立的联系如何维系,如何对生活发生实质的影响?如果通过这些工具建立陌生人的联系,只是帮助他们打发时间,或者一些人散播色情消息的工具,那么这个工具的正能量就太小了。任何互联网产品都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或者说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低价值的服务的产品不会生命力太强的。第三, 这种应用以什么商业模式盈利,目前来看还有没有有效可喜的模式出现。仍需要探索。第三点也许不该是什么理由。因为肯定有人说微博不是过了两年才商业化的吗?做出被受到欢迎的产品是最重要的。任何早起的投入也是必须的。我们可以等。没错的。那么我们就期待开发者真正找到用户的需求,让用户对这些应用建立信任吧。毕竟,诸如我一样的屌丝不能指望通过他们来找女朋友。
人人,Facebook是基于信任关系建立的社交模式,人们之间存在着实际的联系,可能是过去共同生活的同学朋友亲人,或者是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亲人的亲人,同学的朋友。。。那么就是说这种关系在线上只是对线下关系的巩固和加深。由于自己的信息可以通过网迅速发布并为自己的熟人所知道,并且可以互动,熟人关系因为了解而被加强。这种被加强的关系在线下也能更好的促进熟人之间的互动,最终真正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对方,对合作有积极的影响。再说,基于兴趣的同城社交社区——豆瓣。这种关系由于基于兴趣,把兴趣作为一个共同点凝结所有具有此共同点的人进行线上线下互动,由于在兴趣相同,互动质量就比较高。相互学习,鼓励,促进,使得用户对这个社区依赖度比较高,那么粘性也就有了一个保障。然而,基于位置的社交,将位置作为一个凝结人们互动的要素,考虑到一个人在一个地点,这种联系文学化的说法是缘分,但是这种关系却远远没有现实信任关系和共同兴趣更能把人们联系起来。自小就受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教育,我们的文化向来是鼓励我们更多的联系熟人,信任熟人,对陌生人持戒备态度,如果两个陌生人在相识的时候只是基于同时在一个地方,除非太天真的人,谁能那么轻易的与别人建立信任。其次,位置变化,一时建立的联系如何维系,如何对生活发生实质的影响?如果通过这些工具建立陌生人的联系,只是帮助他们打发时间,或者一些人散播色情消息的工具,那么这个工具的正能量就太小了。任何互联网产品都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或者说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低价值的服务的产品不会生命力太强的。第三, 这种应用以什么商业模式盈利,目前来看还有没有有效可喜的模式出现。仍需要探索。第三点也许不该是什么理由。因为肯定有人说微博不是过了两年才商业化的吗?做出被受到欢迎的产品是最重要的。任何早起的投入也是必须的。我们可以等。没错的。那么我们就期待开发者真正找到用户的需求,让用户对这些应用建立信任吧。毕竟,诸如我一样的屌丝不能指望通过他们来找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