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胡适、鲁迅、顾颉刚、汪辟疆五位国学大师开列的最低限度国学书目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20751
一、《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胡适开列,在其1923年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编拟、列书约190种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基础上加以修订、精简,列书39项)
1. 书目答问/张之洞
2. 九种纪事本末
3. 老子
4. 墨子闲诂
5. 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
6. 缀白裘/玩花主人
7. 西游记/吴承恩
8. 淮南鸿烈集解
9. 中国人名大辞典
10.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
11. 四书
12. 韩非子
13. 周礼
14. 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
15. 阿弥陀经
16. 宋元学案/黄宗羲
17. 王临川集/王安石
18. 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
19. 章实斋年谱/胡适
20.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
21. 诗集传
22. 左传
23. 乐府诗集/郭茂倩
24. 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
25. 论衡/王充
26. 法华经/鸠摩罗什译
27. 坛经/惠能
28. 明儒学案/黄宗羲
29. 朱子年谱/王懋竑
30.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31. 崔东壁遗书/崔述
32. 文选/萧统
33. 全唐诗/彭定求等
34. 宋六十家词/毛晋
35.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
36. 水浒传/施耐庵
37. 儒林外史/吴敬梓
38. 红楼梦/曹雪芹
39. 荀子集注
编注: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首倡者。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崇尚实用,主张改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和1930年两度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38年出任民国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侨居美国。晚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编)》等。
二、《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为“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的青年学生开列,在其1923年应《清华周刊》记者之请编拟、列书约160种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基础上加以精简,列“真正之最低限度”必读书26项)
1. 四书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澧《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2.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3. 书经
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游览便足。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4. 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5. 礼记
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6. 左传
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
读《左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7.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8.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9. 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10. 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11.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12. 战国策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13. 史记
13. 汉书
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常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游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北魏书?释老志》。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学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
15. 后汉书
16. 三国志
17. 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
18.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19. 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20. 文选
择读。
21. 李太白全集
22. 杜工部集
23. 韩昌黎集
24. 柳河东集
25. 白香山集
26. 词曲集数种
随所好选读。
《清真词》(周美成)《醉翁琴趣》(欧阳修)《东坡乐府》(苏轼)《屯田集》(柳永)《淮海词》(秦观)《樵歌》(朱敦儒)《稼轩词》(辛弃疾)《后村词》(刘克庄)《石道人歌曲》(姜夔)《碧山词》(王沂孙)《梦窗词》(吴文英)
以上宋人词集
《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编注:梁启超(1873~1929),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作家。近代文体革新首倡者。年轻时师从今文经学大师康有为,师徒力主变法维新,时称“康梁”。“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自1922年起曾在清华学校兼职授课,1925至1927年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学贯中西,专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尤其长于史学。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饮冰室诗话》等。
三、“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
(顾颉刚1925年开列并简要说明,列书14种)
1. 山海经
读这部书,可以知道战国时人对于宇宙和生物的想象。
2. 梁武石室画像
在《金石索》中,看这些画像,可以知汉代人的神话、伦理思想及其起居生活之状。日本人有印本甚完备,可惜不易得。
3.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著,读此,可以知道六朝人的思想和风度。
4. 洛阳伽蓝记
后魏杨衡之著,读此,可以知道北朝人的生活和他们崇信佛教的状况。
5. 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述,辩机编,记西域诸国的神话和佛教势力。
6. 唐人说荟
聚唐人短篇小说甚多,可见唐代人思想及其文艺。
7.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述戏剧演进的历史。
8. 元秘史
叙成吉思汗及乌台的事迹,读之可见蒙古人的生活,他们虽自游牧部落变成大帝国,但他们依然生活于草原的世界。
9. 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polo)著,讲述他从亚洲西部到中国来,臣事忽必烈二十余年,又派往越南洋,读之可见十三世纪的东方文化。
10. 陶庵梦忆/(清)张岱(1597~约1679)
明张岱著,明代人生活非常美丽,读之可知其梗概。
11. 徐霞客游记
明徐宏祖著,在中国史上,他是唯一的游历家,记载广西和云南的山水尤详细。
12. 桃花扇
清孔尚任著,读了可见明宋的士气和才子佳人的生活。
13. 西秦旅行记
侯鸿鉴著,写陕西土匪和官军相持的情形。
14. 南洋旅行记
侯鸿鉴著,写荷兰官吏虐待华侨的情形。
编注: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史辨”派主要代表人物,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开创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校。编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吴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四、“中国文学入门书书目”
(鲁迅1930年为友人许寿裳之子许世瑛开列,列书12种)
1.《唐诗纪事》/[南]宋人计有功
四部丛刊本。又有单行本
2.《唐才子传》/元人辛文房
今有木活字单行本
3.《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人]严可均
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
4.《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近人]丁福保
排印本。
5.《历代名人年谱》/[清人]吴荣光
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是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
6.《少室山房笔丛》/明人胡应麟
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
7.《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
8.《世说新语》/[南朝宋人]刘义庆
晋人清谈之状。
9.《唐摭言》/五代[人]王定保
《雅雨堂丛书》中有。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
10.《抱朴子外篇》/[西晋人]葛洪
有单行本。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11.《论衡》/[东汉人]王充
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
12.《今世说》/[清人]王晫
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
编注: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作家、学者、文学翻译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早年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曾师从章太炎(炳麟)学习文字,企望以文学医治愚弱的国民灵魂。自1912年起,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授课;1926至1927年间,曾先后任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创作有杂文十数集、小说二集、散文诗一集、散文一集、历史小说一集,编著由《中国小说史略》等,辑校考订有《嵇康集》《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翻译有《死魂灵》等。创作以杂文最著名,小说以《阿Q正传》最杰出。
五、十部中国国文源头书书目
(汪辟疆1942年为中央大学国文系学生开列,着眼于“最切要”的“源头书”)
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2.毛诗正义/(唐)孔颖达
3.礼记正义/(唐)孔颖达
4.荀子
5.庄子
6.汉书/(西汉)班固
7.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8.楚辞
9.文选/(南朝梁)萧统
10.杜诗
编注:汪辟疆(1887~1966),名国垣,辟疆为号,晚号方湖。江西彭泽人。中国现代学者,专经学、文学(尤其是唐人小说和近代诗)、目录学,旧体诗创作造诣甚高。自1927年起,先后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任教授。其间曾任监察院委员、国史馆纂修。编著有《唐人小说》《近代诗人述评》《目录学研究》等。
一、《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胡适开列,在其1923年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编拟、列书约190种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基础上加以修订、精简,列书39项)
1. 书目答问/张之洞
2. 九种纪事本末
3. 老子
4. 墨子闲诂
5. 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
6. 缀白裘/玩花主人
7. 西游记/吴承恩
8. 淮南鸿烈集解
9. 中国人名大辞典
10.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
11. 四书
12. 韩非子
13. 周礼
14. 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
15. 阿弥陀经
16. 宋元学案/黄宗羲
17. 王临川集/王安石
18. 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
19. 章实斋年谱/胡适
20.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
21. 诗集传
22. 左传
23. 乐府诗集/郭茂倩
24. 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
25. 论衡/王充
26. 法华经/鸠摩罗什译
27. 坛经/惠能
28. 明儒学案/黄宗羲
29. 朱子年谱/王懋竑
30.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31. 崔东壁遗书/崔述
32. 文选/萧统
33. 全唐诗/彭定求等
34. 宋六十家词/毛晋
35.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
36. 水浒传/施耐庵
37. 儒林外史/吴敬梓
38. 红楼梦/曹雪芹
39. 荀子集注
编注: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首倡者。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崇尚实用,主张改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和1930年两度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38年出任民国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侨居美国。晚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编)》等。
二、《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为“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的青年学生开列,在其1923年应《清华周刊》记者之请编拟、列书约160种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基础上加以精简,列“真正之最低限度”必读书26项)
1. 四书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澧《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2.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3. 书经
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游览便足。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4. 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5. 礼记
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6. 左传
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
读《左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7.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8.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9. 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10. 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11.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12. 战国策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13. 史记
13. 汉书
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常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游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北魏书?释老志》。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学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
15. 后汉书
16. 三国志
17. 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
18.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19. 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20. 文选
择读。
21. 李太白全集
22. 杜工部集
23. 韩昌黎集
24. 柳河东集
25. 白香山集
26. 词曲集数种
随所好选读。
《清真词》(周美成)《醉翁琴趣》(欧阳修)《东坡乐府》(苏轼)《屯田集》(柳永)《淮海词》(秦观)《樵歌》(朱敦儒)《稼轩词》(辛弃疾)《后村词》(刘克庄)《石道人歌曲》(姜夔)《碧山词》(王沂孙)《梦窗词》(吴文英)
以上宋人词集
《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编注:梁启超(1873~1929),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作家。近代文体革新首倡者。年轻时师从今文经学大师康有为,师徒力主变法维新,时称“康梁”。“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自1922年起曾在清华学校兼职授课,1925至1927年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学贯中西,专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尤其长于史学。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饮冰室诗话》等。
三、“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
(顾颉刚1925年开列并简要说明,列书14种)
1. 山海经
读这部书,可以知道战国时人对于宇宙和生物的想象。
2. 梁武石室画像
在《金石索》中,看这些画像,可以知汉代人的神话、伦理思想及其起居生活之状。日本人有印本甚完备,可惜不易得。
3.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著,读此,可以知道六朝人的思想和风度。
4. 洛阳伽蓝记
后魏杨衡之著,读此,可以知道北朝人的生活和他们崇信佛教的状况。
5. 大唐西域记
唐玄奘述,辩机编,记西域诸国的神话和佛教势力。
6. 唐人说荟
聚唐人短篇小说甚多,可见唐代人思想及其文艺。
7.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述戏剧演进的历史。
8. 元秘史
叙成吉思汗及乌台的事迹,读之可见蒙古人的生活,他们虽自游牧部落变成大帝国,但他们依然生活于草原的世界。
9. 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polo)著,讲述他从亚洲西部到中国来,臣事忽必烈二十余年,又派往越南洋,读之可见十三世纪的东方文化。
10. 陶庵梦忆/(清)张岱(1597~约1679)
明张岱著,明代人生活非常美丽,读之可知其梗概。
11. 徐霞客游记
明徐宏祖著,在中国史上,他是唯一的游历家,记载广西和云南的山水尤详细。
12. 桃花扇
清孔尚任著,读了可见明宋的士气和才子佳人的生活。
13. 西秦旅行记
侯鸿鉴著,写陕西土匪和官军相持的情形。
14. 南洋旅行记
侯鸿鉴著,写荷兰官吏虐待华侨的情形。
编注: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史辨”派主要代表人物,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开创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校。编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吴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四、“中国文学入门书书目”
(鲁迅1930年为友人许寿裳之子许世瑛开列,列书12种)
1.《唐诗纪事》/[南]宋人计有功
四部丛刊本。又有单行本
2.《唐才子传》/元人辛文房
今有木活字单行本
3.《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人]严可均
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
4.《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近人]丁福保
排印本。
5.《历代名人年谱》/[清人]吴荣光
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是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
6.《少室山房笔丛》/明人胡应麟
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
7.《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
8.《世说新语》/[南朝宋人]刘义庆
晋人清谈之状。
9.《唐摭言》/五代[人]王定保
《雅雨堂丛书》中有。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
10.《抱朴子外篇》/[西晋人]葛洪
有单行本。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11.《论衡》/[东汉人]王充
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
12.《今世说》/[清人]王晫
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
编注: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作家、学者、文学翻译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早年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曾师从章太炎(炳麟)学习文字,企望以文学医治愚弱的国民灵魂。自1912年起,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授课;1926至1927年间,曾先后任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创作有杂文十数集、小说二集、散文诗一集、散文一集、历史小说一集,编著由《中国小说史略》等,辑校考订有《嵇康集》《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翻译有《死魂灵》等。创作以杂文最著名,小说以《阿Q正传》最杰出。
五、十部中国国文源头书书目
(汪辟疆1942年为中央大学国文系学生开列,着眼于“最切要”的“源头书”)
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2.毛诗正义/(唐)孔颖达
3.礼记正义/(唐)孔颖达
4.荀子
5.庄子
6.汉书/(西汉)班固
7.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8.楚辞
9.文选/(南朝梁)萧统
10.杜诗
编注:汪辟疆(1887~1966),名国垣,辟疆为号,晚号方湖。江西彭泽人。中国现代学者,专经学、文学(尤其是唐人小说和近代诗)、目录学,旧体诗创作造诣甚高。自1927年起,先后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任教授。其间曾任监察院委员、国史馆纂修。编著有《唐人小说》《近代诗人述评》《目录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