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mbti及人格心理学
最近突然发现网上有一些人黑mbti,有些人黑一个叫彭萦的mbti老师。因为我是通过mbti触摸到人格心理学的(大三的时候接触的,否则我现在应该还在苦逼的经济学领域中挣扎吧),然后在接触心理学。所以我对人格心理学,特别对mbti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里面一定有非理性的情绪,尤其是在争论等的时候,我肯定不能平静。
不过现在还基本算淡定,于是我说说我的看法吧。
MBTI是众多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工具,理论来源是荣格的八维,是一种直觉性的理论,来自人主观的观察和总结, 并不是实证得出来的。关于荣格,有些人很迷,有些人也很排斥,也是同样的原因,不是主流认知心理学认可的实证取向。工具,在我看来都还没有上升到方法论,所以它肯定不是真理,也不是像数学中的公理一样。而且这个工具还不是在科学体系内的工具,而是有点主观总结得出来的工具,所以局限性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学习和生活能离开工具吗?我们总结人的时候会用外向和内向这样的词语,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工具,但是这个工具方便了我们认识人,但是你也会发现一旦我们用了工具,仿佛就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为会有刻板效应,因为真实的东西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用单一的简单的工具必然有点粗暴。同样mbti对人格来说,肯定会有粗暴的一面。而且我认为任何人格分类理论都有局限和粗暴的一面,这是工具的代价和劣势。但是对有些人来说,面对混沌的世界,工具还是会给他带来很多好处和方便,我认为这就是工具的意义!mbti的意义也就在此了!
有时候我认为想要无偏的认识真实或者真理(我说的不是数学中的公式和真理,更多是一个现象或者一个事件的过程或者结果),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比如我们现在都在用数据处理和统计工具,但是真实中的变量太复杂,而且有些肯本是不可控的,而且真实的东西肯定不是线性逻辑的,而是类似复杂科学式的网状结构逻辑,但是我们一般的方法和数据处理工具肯定是线性逻辑的累加或者迭代,所以这里面肯定会产生误差和偏损。而且把客观真实转化为量化的数据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模拟而已,不是等价的。所以整个过程下来我觉得肯定已经偏离真实或者真理了——这就是工具的代价!但是这一切有意义吗?当然有,因为有些复杂问题不是人的直觉能够计算的,所以我们需要统计或者实验等工具或者方法,但是请不要狭隘的科学主义,把任何科学结论都当作真理或者教条来接受,或者动不动就只认可科学得出的结论(科学结论都是用来被更新和推翻的),我觉得是欠妥的。
回到人格,人格是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而职业规划就是在人格的基础上还要加上整个世界的职业动向,那么职业规划就是一个随时间变化在人之内和人之外都一直变化的复杂系统。我从来不觉得这个整个体系,哪怕是人格这个稍微小一点的系统是可以用一种工具或者方法论来彻底理解或解释的。人格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我觉得在科学层面我们需要一个量化统计或者实验的工具来帮我们更客观的来学习和了解人格,但是我们也要有弹性和需要用一些直觉和经验,因为当问题和事件太纷繁复杂的时候,科学逻辑还不如人类直觉,或者在说的严谨一些是在某些问题中当前的科学逻辑模拟会不如人的直觉。而且每个人情况不同,变量太多,科学逻辑或者科学程序会无力反应。这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国际象棋冠军和一个计算能力是他N倍的机器人比赛,后来居然还是人类胜利了。虽然这两件事情不是完全一样,但是或许可以做个类比,参考一下。总之我不能说在人格这个科学和艺术结合的系统中有些先知或者经验知识直觉都够丰富的人比科学工具理论更靠谱,但是有些时候我确实更相信人而不是当前的某些人格理论。当然我相信以后随着人格理论的深入和普及,这个体系会越来越完善和接近真实,可能会从生物神经角度突破,可能从文化潜意识角度,可能从统计计算机人工智能角度,反正我还是相信以后会有更好的理论和工具的。
好,扯远了。说到mbti,首先我看了有些文章对mbti的批评,我实在是觉得幼稚。因为一看便知道ta对mbti,对荣格心理学的理解是很肤浅的,ta或者只是做了网上的免费版测试,观察了测试的题目,或者看了相关资料与介绍,然后就开始发表ta的批评,所以难免会被别人说幼稚,尽管我看的也没有很系统。
至于有些人在骂一些人利用mbti赚钱而否认mbti的人我觉得也还是幼稚。我们这个社会什么好的工具或者方法都会被一些人滥用,比如中医就是。我觉得中医是很精华的东西,可是被有些人滥用了,但是我们不能就因此说中医就是垃圾啊,只是被误用和误传的那些不正宗的中医是垃圾,或者那些滥用中医的人是垃圾。同样不是mbti垃圾,而是那些为了赚钱而曲解mbti的人是垃圾。评价要客观,否则会显得幼稚。
批评过之后再揉揉,幼稚在我这里是中性词噢噢,没什么。
另外我说说我对mbti的微观层面的理解吧:首先mbti测试的维度倾向性,比如E和I,你测试出来是e60分。那么在结论里面,你的类型肯定是EXXX,但是这个类型不是代表你就没有I的功能和特点了,只是相对倾向于E而已,而且这是倾向,注意!不是能力或者程度的高低。比如你第三维度是倾向F,值为70.另外一个人的也是倾向F,但是值为60。这里就要注意了,f70,那么t就是30,但是不代表你t(思考)的能力就不如另外那个t为40的人,因为f和t都是倾向,只是说明了100件事情,你首先会情绪化处理的事件大致是70件而已,但是不代表什么时候你都很情绪化和感性,而是相对来说接触事件的时候,本能反应偏向情绪反应而已。因此有些f值很高的人,但是他的t(思考)能力却不差,只是他需要在情绪平稳后才会启动思考。而且可能在思考的过程中也不是那么冷静和平稳,但是这不影响他思考的能力,有些问题还是带着点情绪反而会产生出更加丰满的答案。在马哲中也肯定了非理性(非理性主要是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幻觉、下意识、灵感)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的意义和作用。又扯远了……
总之我说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在没有很深入了解一个理论的时候,尤其只是在网上测试了不正规版本的时候,大家还是很容易简单粗暴的产生一些幼稚的结论的,我也常常这样。不过我对mbti了解稍微深点,所以我不觉得这个工具不好,在有些领域上mbti还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我觉得mbti在交友和职业上还是蛮有帮助的,但是可能结合其他人格工具,比如霍兰德职业测试、九型人格,或者结合气质类型等,可能会帮助你从多角度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
还是在强调一句,我把人格看作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是数学公式和公理。所以我不会全部相信任何工具,也不会只相信人。运用工具给我们生活和学习带来方便,但是也会造成刻板效应和思维定势等副作用。结合自己的情况,该用的时候要用,否者你会混沌至死;不能用的时候也别乱用,否者你不仅会一遍一遍的责怪本来还是有点用的工具,而且还会让你远离真实,陷入工具的狭隘之中。
不过现在还基本算淡定,于是我说说我的看法吧。
MBTI是众多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工具,理论来源是荣格的八维,是一种直觉性的理论,来自人主观的观察和总结, 并不是实证得出来的。关于荣格,有些人很迷,有些人也很排斥,也是同样的原因,不是主流认知心理学认可的实证取向。工具,在我看来都还没有上升到方法论,所以它肯定不是真理,也不是像数学中的公理一样。而且这个工具还不是在科学体系内的工具,而是有点主观总结得出来的工具,所以局限性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学习和生活能离开工具吗?我们总结人的时候会用外向和内向这样的词语,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工具,但是这个工具方便了我们认识人,但是你也会发现一旦我们用了工具,仿佛就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为会有刻板效应,因为真实的东西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用单一的简单的工具必然有点粗暴。同样mbti对人格来说,肯定会有粗暴的一面。而且我认为任何人格分类理论都有局限和粗暴的一面,这是工具的代价和劣势。但是对有些人来说,面对混沌的世界,工具还是会给他带来很多好处和方便,我认为这就是工具的意义!mbti的意义也就在此了!
有时候我认为想要无偏的认识真实或者真理(我说的不是数学中的公式和真理,更多是一个现象或者一个事件的过程或者结果),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比如我们现在都在用数据处理和统计工具,但是真实中的变量太复杂,而且有些肯本是不可控的,而且真实的东西肯定不是线性逻辑的,而是类似复杂科学式的网状结构逻辑,但是我们一般的方法和数据处理工具肯定是线性逻辑的累加或者迭代,所以这里面肯定会产生误差和偏损。而且把客观真实转化为量化的数据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模拟而已,不是等价的。所以整个过程下来我觉得肯定已经偏离真实或者真理了——这就是工具的代价!但是这一切有意义吗?当然有,因为有些复杂问题不是人的直觉能够计算的,所以我们需要统计或者实验等工具或者方法,但是请不要狭隘的科学主义,把任何科学结论都当作真理或者教条来接受,或者动不动就只认可科学得出的结论(科学结论都是用来被更新和推翻的),我觉得是欠妥的。
回到人格,人格是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而职业规划就是在人格的基础上还要加上整个世界的职业动向,那么职业规划就是一个随时间变化在人之内和人之外都一直变化的复杂系统。我从来不觉得这个整个体系,哪怕是人格这个稍微小一点的系统是可以用一种工具或者方法论来彻底理解或解释的。人格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我觉得在科学层面我们需要一个量化统计或者实验的工具来帮我们更客观的来学习和了解人格,但是我们也要有弹性和需要用一些直觉和经验,因为当问题和事件太纷繁复杂的时候,科学逻辑还不如人类直觉,或者在说的严谨一些是在某些问题中当前的科学逻辑模拟会不如人的直觉。而且每个人情况不同,变量太多,科学逻辑或者科学程序会无力反应。这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国际象棋冠军和一个计算能力是他N倍的机器人比赛,后来居然还是人类胜利了。虽然这两件事情不是完全一样,但是或许可以做个类比,参考一下。总之我不能说在人格这个科学和艺术结合的系统中有些先知或者经验知识直觉都够丰富的人比科学工具理论更靠谱,但是有些时候我确实更相信人而不是当前的某些人格理论。当然我相信以后随着人格理论的深入和普及,这个体系会越来越完善和接近真实,可能会从生物神经角度突破,可能从文化潜意识角度,可能从统计计算机人工智能角度,反正我还是相信以后会有更好的理论和工具的。
好,扯远了。说到mbti,首先我看了有些文章对mbti的批评,我实在是觉得幼稚。因为一看便知道ta对mbti,对荣格心理学的理解是很肤浅的,ta或者只是做了网上的免费版测试,观察了测试的题目,或者看了相关资料与介绍,然后就开始发表ta的批评,所以难免会被别人说幼稚,尽管我看的也没有很系统。
至于有些人在骂一些人利用mbti赚钱而否认mbti的人我觉得也还是幼稚。我们这个社会什么好的工具或者方法都会被一些人滥用,比如中医就是。我觉得中医是很精华的东西,可是被有些人滥用了,但是我们不能就因此说中医就是垃圾啊,只是被误用和误传的那些不正宗的中医是垃圾,或者那些滥用中医的人是垃圾。同样不是mbti垃圾,而是那些为了赚钱而曲解mbti的人是垃圾。评价要客观,否则会显得幼稚。
批评过之后再揉揉,幼稚在我这里是中性词噢噢,没什么。
另外我说说我对mbti的微观层面的理解吧:首先mbti测试的维度倾向性,比如E和I,你测试出来是e60分。那么在结论里面,你的类型肯定是EXXX,但是这个类型不是代表你就没有I的功能和特点了,只是相对倾向于E而已,而且这是倾向,注意!不是能力或者程度的高低。比如你第三维度是倾向F,值为70.另外一个人的也是倾向F,但是值为60。这里就要注意了,f70,那么t就是30,但是不代表你t(思考)的能力就不如另外那个t为40的人,因为f和t都是倾向,只是说明了100件事情,你首先会情绪化处理的事件大致是70件而已,但是不代表什么时候你都很情绪化和感性,而是相对来说接触事件的时候,本能反应偏向情绪反应而已。因此有些f值很高的人,但是他的t(思考)能力却不差,只是他需要在情绪平稳后才会启动思考。而且可能在思考的过程中也不是那么冷静和平稳,但是这不影响他思考的能力,有些问题还是带着点情绪反而会产生出更加丰满的答案。在马哲中也肯定了非理性(非理性主要是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幻觉、下意识、灵感)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的意义和作用。又扯远了……
总之我说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在没有很深入了解一个理论的时候,尤其只是在网上测试了不正规版本的时候,大家还是很容易简单粗暴的产生一些幼稚的结论的,我也常常这样。不过我对mbti了解稍微深点,所以我不觉得这个工具不好,在有些领域上mbti还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我觉得mbti在交友和职业上还是蛮有帮助的,但是可能结合其他人格工具,比如霍兰德职业测试、九型人格,或者结合气质类型等,可能会帮助你从多角度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
还是在强调一句,我把人格看作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是数学公式和公理。所以我不会全部相信任何工具,也不会只相信人。运用工具给我们生活和学习带来方便,但是也会造成刻板效应和思维定势等副作用。结合自己的情况,该用的时候要用,否者你会混沌至死;不能用的时候也别乱用,否者你不仅会一遍一遍的责怪本来还是有点用的工具,而且还会让你远离真实,陷入工具的狭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