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运动白痴的自白
也许你对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这个名字没有印象,但你也许听说过《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本书。同时,这位乌拉圭作家还是一个球迷,写过一本《足球往事》。两年前,我读到这本书的第一段,就忍不住黯然神伤:
“像所有的乌拉圭孩子一样,我也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我的球踢得不错,事实上是非常棒,不过那只是在晚上,当我睡着了的时候。到了白天,我在球场上就像一根木桩一样,我是我的国家里踢过球的小孩中最愚钝的一个。”
我的遭遇和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如出一辙。事实上,不止足球,我在篮球、乒乓球等几乎一切运动上都十足白痴。运动白痴当然不是一个罕有物种,一个对运动完全无爱的白痴照样可以在图书电影、棋牌曲艺、花鸟鱼虫中度过快乐的一生。然而我又喜欢打球,看到有人打球,就迈不开步,一看看半天……同时也仅限于看看而已。“哥们儿,能加一个不?”这句话在球场上的陌生人之间司空见惯,我却从来说不出口。我怕一旦上场,旁人不知我底细,居然传球给我;我怕自己会在一群陌生人注视下接不住球,试图过人被断,传球传给对方……仅仅想到这些场景就让我脸上发热,赶紧扭头走开。
唯一能消除这种紧张害羞的方式,就是和熟人一起打球。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特别容易,因为不是每个熟人圈子都有运动的习惯或条件。幸运的是,我所在的公司有良好的运动风气,球类活动风起云涌,热火朝天。我甚至很可能不是打球的同事中最白痴的一个。此种白痴在篮球场上永远撅着屁股卡位抢篮板,或者站在三分线外接到传球再迅速传出去;在足球场上则蹲在禁区左右专司防守,乱战中球到身前抡脚就踢,越远越好。我渐渐成为一个还凑合的防守球员:注重站位,不随意下脚,顶住对方拿球球员,一般不被轻易过个干净……只是时不时看一眼前场,总是离我那么遥远。啊,世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离你们只有10米,中间却隔着一条中场线。看着队友们在中场线的那一侧盘带过人突破射门,我孤独的站在这一侧,幻想自己也可以做到。
——我确实可以做到,“不过那只是在晚上,当我睡着了的时候”。
是的,在晚上,我经常会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盘带过人动作。不是那种花哨的C罗技,而是最简单,最常见,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做到的那种。那些动作在我脑海中快放,慢放,一帧帧定格、分解。每一次我都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动作的奥秘,下次定能用于实战。果然,下次踢球时,我拿球之后不再匆忙传出去,而是稳稳将球踩住,再缓缓带球向前。我离对方防守球员越来越近,脑海中一片空白,唯一能做出的动作就是向前一个大趟,再飞奔追球。某些时候,我真的能趟过一两个人;某些时候,球直接踢到对方身上,弹回来之后居然还在我控制之下。但更多的时候,是令对方反抢成功,得到了反击机会。
多么令人沮丧啊。因为我的不自量力,队友们之前的成功防守化为泡影,已经跑到前场的队友不得不卖力回追。身为球队的一员,我怎能再做这样的事情呢?虽然我是个能力比较差的队友,但也不能沦为猪一样的队友啊。于是我再也不敢带球,不敢压上,不敢投篮……越是如此,拿到球时就越紧张,越紧张越做不好,越做不好越躲避。有一次,一位队友在赛后对我说:门将拿到球之后,你为什么低头慢吞吞向两边跑,不敢看门将一眼。是害怕他传球给你吗?
我想我的运动能力也许并没有差到那种地步。有一段时间,我从右侧突破上篮的成功率已经颇为可观;有连续几场比赛,我的跳投极有准头;更有某些时刻,我像一个真正的边后卫那样助攻一条龙。这些灵光一现都让我反复回味,欣喜不已。但因为缺乏练习,这些偶然的表现都很快消失无踪,并没有成为固定能力保留下来。我渐渐发现,失误后的羞愧是导致我缺乏练习的重要原因。篮球场上,即便是那些以射手著称者,也经常找不到手感。但每一次打铁,他们都面无愧色,下次得球之后继续打铁无误。我想,如果我也像他们一样频繁出手,未必比他们手冷时更差。一旦出手次数增多,或许我的命中率也能练上去一些。
然而每当我在罚球线附近拿到球,其他人便纷纷向篮下或底角跑位,一言不发的望着我。我看看球,看看框,看看面前张开手的防守球员,耳边响起魔鬼的声音:“投啊!投啊!……”这声音让我手足无措,我多么希望真的有人能鼓励我一句:“投吧,大胆投!”然而他们还是站在篮下或底角,一言不发的望着我,目光令我羞愧。
于是我把球传了出去,偶尔刷出个助攻。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沦为一个运动白痴了呢?我确定自己绝非生来如此。童年时代,我曾经飞快的学会了骑车,溜旱冰;也曾经努努力学会了呼啦圈,跳绳。在各种体育游戏中,我不是那么好,但也绝对不差……终于,一道巨大的鸿沟出现了,那就是漫长黑暗的初中三年。在那道鸿沟之前,我是一个运动能力正常的小学生;在那道鸿沟之后,我是一个笨拙可笑的高中生。在初中三年之间,我远离了一切运动,几乎不曾拿起一次球拍,不曾踏上一步球场。这似乎莫名其妙,但又理所当然,细想来可列举原因如下:学校和父母无视甚至仇视体育运动。我的一切时间都被功课塞满,哪怕坐在书桌前睡觉,也不能离开半步。我比同级同学小一岁,在青春期形成不可企及的身体差距。我最要好的两个朋友也全无运动上的兴趣……就这样,在中考结束后,我沦为一名身高一米六,体重一百五的近视肥仔。
如果不是中考后那个夏天的无所事事,如果不是偶然在某个下午被朋友带到一片水泥地上踢球,也许我会继续做稳了对运动无爱的死胖子,在后来的人生中既不因之而欣喜,也不因之而苦恼。可就在那个下午,我在破烂的球场上狂奔了几个小时,虽然笨手笨脚没沾到几次球,却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仿佛胸膛要爆炸,仿佛血液在沸腾,仿佛银瓶乍破,仿佛拨云见月。记得小时候读过一个故事:一个和尚捡到只小老虎,喂粥将其养大,那老虎也温顺如一只大猫。有一天老和尚上火,鼻血流到地上,便叫老虎来把血迹舔掉。老虎初尝荤腥,如五雷轰顶,——“原来血肉是这等滋味!”毫不犹豫将老和尚扑倒吃掉。那一天,我便觉得自己是喝粥长大的老虎,人生中第一次尝到了肉。
现在大家知道,人工饲养的老虎退化严重,给只活鸡未必知道怎么下嘴。爱吃肉而不知如何捕猎,显然不能称之为健全的老虎。而我,自中考之后这十几年,始终爱运动而不善运动,我还算一个健全的人吗?几百万年前,人类和各种畜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跑到如今这万物灵长的位置上,依靠的是多么强健的身体啊!我们无毛且大量出汗,在奔跑时有效散热;我们可以张嘴喘息,在奔跑时强有力的补氧;我们颈项坚韧,奔跑时不损伤大脑;我们腰肢灵活,奔跑时可轻松变向;我们盆骨宽阔,臀肌巨大,为奔跑提供了无穷尽的能量。我们的祖先就是靠这样的身体,——完美的长跑机器——徒步追逐猎杀那些四腿畜生,淘到了他们在进化中的第一桶金。有什么理由,他们能徒步干掉一只鹿,而我却不能驯服一个皮球?成为运动健将是我生而为人必须具备的天性,就和鸟会飞、鱼会游一样自然而然。否则,纵然我四肢俱在,生活自理,又何敢自称一个健全的人?
然而我们已经文明了。大脑作为人体指挥官,越来越中央集权,专断独行。人体系统原本的均衡被打破,拥有足够杰出的大脑几乎成了唯一重要的事情。只要拥有了杰出的大脑,哪怕全身只剩下三个指头能动,也一样可以成为当世最伟大的人类成员之一。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霍金这样极端的案例,我自己亲眼见过好几个严重残疾的都市白领,但他们有文化、有智力、能操作电脑、能与人交流。在这个不需要狩猎农耕的时代,他们拥有完备的工作能力。他们和霍金没法比,但和我差得了多少呢?
或者反过来说,我和那几位残疾白领差得了多少呢?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就越发明白“健全”对我而言是个假象。
我所看到的世界充满了假象。我的健全是假象,大部分人的健全也是假象。在这个科学昌明,教育普及,又讲究政治正确的年代,所有人都懂得和承认体育运动的重要,——然而这也是假象。我不相信体育能不经实践而被谈论,就好比我不相信一个不下厨的人谈论美食,不相信一个没捐过钱的人谈论慈善。我不相信一个找不到几个球场的城市里这么多人了解体育,不相信一个常年死宅男在微博上大喷特喷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那统统都是鬼话。
每当奥运来临,鬼话们就会喷薄而出,气势汹涌实则苍白无力,言之凿凿却又离题万里。一个从不运动,毫无体育精神,不懂运动之美的人,怎么可能真的珍惜一次运动盛会?当吐槽抨击轻蔑嘲笑之声甚嚣尘上,你就知道真正专注于欣赏选手技艺的人少之又少。这样一群人头头是道讲述对体育的理解,无论有多么政治正确,都逃不开“太监上青楼”式的滑稽。
大脑真的能脱离身体而单独强健吗?完善的智识真的能植根于孱弱的肉体之上吗?南朝士族风气萎靡,乃至出了王复这样的人,见到一匹马就被吓个半死:“这分明是老虎!”如此虚弱之人,焉能相信他们能在智识上有何建树。时隔千年,大学生们跑完1000米便倒地猝死,这种身体又哪里能为大脑运转提供能量?即便是霍金,我们也应该记得:他在患病之前,是剑桥赛艇队的活跃成员。
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告诫我们:“人啊,认识你自己。”我们要怎样认识自己呢?是像王阳明格竹子那样,对着镜子目不转睛格自己吗?多年前,我在电影《霍元甲》里看到李连杰说:“通过竞技,我们才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那时候我以为这只是一句无聊的陈词滥调,如今想来,却和我对体育运动的感触不谋而合。如果不运动,你怎么知道你久坐不动的身体在球场上跑个三分钟,冲刺一两回,就会气喘如牛白眼乱翻甚至忍不住呕吐?如果不运动,你怎么知道熬过那几分钟,自己居然也能勉强跑完全场?如果不运动,你怎么知道自己第二天会全身酸痛寸步难行?如果不运动,你怎么知道只要坚持每周踢一场球,两三周之后自己就会健步如飞,全无不适?如果不运动,你怎么知道自己之前颈椎酸痛、头晕、恶心、精力不济的种种亚健康状态会霍然痊愈?如果你对自己的身体连这点了解都没有,又何谈“认识你自己”?不能认识自己,又哪里来的智识可言。
我羡慕那些高水平的运动员。说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真是可笑。世上没有比人体更复杂的机器,而他们就是保养、磨合、运用这复杂机器的大师。他们运用身体的技术含量,岂会亚于弹钢琴、开飞机?如果没有杰出的头脑,怎么可能接住时速200公里的发球,怎么可能在90分钟高对抗中合理分配体力,怎么可能在最后1分钟内算清各种犯规策略下的回合数和球权交替,怎么可能在密集的人堆中看到必杀的传球线路……已经有无数研究表明,高水平运动员拥有更高的智力。这也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个体总是将自己的优秀基因表现为外在的鲜明特征。智力是如此重要,一定会以某种方式让人一目了然。更强壮匀称的身体,更敏捷灵巧的运动能力,绝不会包裹着一颗愚钝的大脑。王尔德说:“唯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世界之奥秘正在于可见之物,而不是不可见之物。”——这位基佬说得真好!
本文到此为止四千三百字。我喷不下去了。
“像所有的乌拉圭孩子一样,我也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我的球踢得不错,事实上是非常棒,不过那只是在晚上,当我睡着了的时候。到了白天,我在球场上就像一根木桩一样,我是我的国家里踢过球的小孩中最愚钝的一个。”
我的遭遇和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如出一辙。事实上,不止足球,我在篮球、乒乓球等几乎一切运动上都十足白痴。运动白痴当然不是一个罕有物种,一个对运动完全无爱的白痴照样可以在图书电影、棋牌曲艺、花鸟鱼虫中度过快乐的一生。然而我又喜欢打球,看到有人打球,就迈不开步,一看看半天……同时也仅限于看看而已。“哥们儿,能加一个不?”这句话在球场上的陌生人之间司空见惯,我却从来说不出口。我怕一旦上场,旁人不知我底细,居然传球给我;我怕自己会在一群陌生人注视下接不住球,试图过人被断,传球传给对方……仅仅想到这些场景就让我脸上发热,赶紧扭头走开。
唯一能消除这种紧张害羞的方式,就是和熟人一起打球。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特别容易,因为不是每个熟人圈子都有运动的习惯或条件。幸运的是,我所在的公司有良好的运动风气,球类活动风起云涌,热火朝天。我甚至很可能不是打球的同事中最白痴的一个。此种白痴在篮球场上永远撅着屁股卡位抢篮板,或者站在三分线外接到传球再迅速传出去;在足球场上则蹲在禁区左右专司防守,乱战中球到身前抡脚就踢,越远越好。我渐渐成为一个还凑合的防守球员:注重站位,不随意下脚,顶住对方拿球球员,一般不被轻易过个干净……只是时不时看一眼前场,总是离我那么遥远。啊,世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离你们只有10米,中间却隔着一条中场线。看着队友们在中场线的那一侧盘带过人突破射门,我孤独的站在这一侧,幻想自己也可以做到。
——我确实可以做到,“不过那只是在晚上,当我睡着了的时候”。
是的,在晚上,我经常会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盘带过人动作。不是那种花哨的C罗技,而是最简单,最常见,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做到的那种。那些动作在我脑海中快放,慢放,一帧帧定格、分解。每一次我都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动作的奥秘,下次定能用于实战。果然,下次踢球时,我拿球之后不再匆忙传出去,而是稳稳将球踩住,再缓缓带球向前。我离对方防守球员越来越近,脑海中一片空白,唯一能做出的动作就是向前一个大趟,再飞奔追球。某些时候,我真的能趟过一两个人;某些时候,球直接踢到对方身上,弹回来之后居然还在我控制之下。但更多的时候,是令对方反抢成功,得到了反击机会。
多么令人沮丧啊。因为我的不自量力,队友们之前的成功防守化为泡影,已经跑到前场的队友不得不卖力回追。身为球队的一员,我怎能再做这样的事情呢?虽然我是个能力比较差的队友,但也不能沦为猪一样的队友啊。于是我再也不敢带球,不敢压上,不敢投篮……越是如此,拿到球时就越紧张,越紧张越做不好,越做不好越躲避。有一次,一位队友在赛后对我说:门将拿到球之后,你为什么低头慢吞吞向两边跑,不敢看门将一眼。是害怕他传球给你吗?
我想我的运动能力也许并没有差到那种地步。有一段时间,我从右侧突破上篮的成功率已经颇为可观;有连续几场比赛,我的跳投极有准头;更有某些时刻,我像一个真正的边后卫那样助攻一条龙。这些灵光一现都让我反复回味,欣喜不已。但因为缺乏练习,这些偶然的表现都很快消失无踪,并没有成为固定能力保留下来。我渐渐发现,失误后的羞愧是导致我缺乏练习的重要原因。篮球场上,即便是那些以射手著称者,也经常找不到手感。但每一次打铁,他们都面无愧色,下次得球之后继续打铁无误。我想,如果我也像他们一样频繁出手,未必比他们手冷时更差。一旦出手次数增多,或许我的命中率也能练上去一些。
然而每当我在罚球线附近拿到球,其他人便纷纷向篮下或底角跑位,一言不发的望着我。我看看球,看看框,看看面前张开手的防守球员,耳边响起魔鬼的声音:“投啊!投啊!……”这声音让我手足无措,我多么希望真的有人能鼓励我一句:“投吧,大胆投!”然而他们还是站在篮下或底角,一言不发的望着我,目光令我羞愧。
于是我把球传了出去,偶尔刷出个助攻。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沦为一个运动白痴了呢?我确定自己绝非生来如此。童年时代,我曾经飞快的学会了骑车,溜旱冰;也曾经努努力学会了呼啦圈,跳绳。在各种体育游戏中,我不是那么好,但也绝对不差……终于,一道巨大的鸿沟出现了,那就是漫长黑暗的初中三年。在那道鸿沟之前,我是一个运动能力正常的小学生;在那道鸿沟之后,我是一个笨拙可笑的高中生。在初中三年之间,我远离了一切运动,几乎不曾拿起一次球拍,不曾踏上一步球场。这似乎莫名其妙,但又理所当然,细想来可列举原因如下:学校和父母无视甚至仇视体育运动。我的一切时间都被功课塞满,哪怕坐在书桌前睡觉,也不能离开半步。我比同级同学小一岁,在青春期形成不可企及的身体差距。我最要好的两个朋友也全无运动上的兴趣……就这样,在中考结束后,我沦为一名身高一米六,体重一百五的近视肥仔。
如果不是中考后那个夏天的无所事事,如果不是偶然在某个下午被朋友带到一片水泥地上踢球,也许我会继续做稳了对运动无爱的死胖子,在后来的人生中既不因之而欣喜,也不因之而苦恼。可就在那个下午,我在破烂的球场上狂奔了几个小时,虽然笨手笨脚没沾到几次球,却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仿佛胸膛要爆炸,仿佛血液在沸腾,仿佛银瓶乍破,仿佛拨云见月。记得小时候读过一个故事:一个和尚捡到只小老虎,喂粥将其养大,那老虎也温顺如一只大猫。有一天老和尚上火,鼻血流到地上,便叫老虎来把血迹舔掉。老虎初尝荤腥,如五雷轰顶,——“原来血肉是这等滋味!”毫不犹豫将老和尚扑倒吃掉。那一天,我便觉得自己是喝粥长大的老虎,人生中第一次尝到了肉。
现在大家知道,人工饲养的老虎退化严重,给只活鸡未必知道怎么下嘴。爱吃肉而不知如何捕猎,显然不能称之为健全的老虎。而我,自中考之后这十几年,始终爱运动而不善运动,我还算一个健全的人吗?几百万年前,人类和各种畜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跑到如今这万物灵长的位置上,依靠的是多么强健的身体啊!我们无毛且大量出汗,在奔跑时有效散热;我们可以张嘴喘息,在奔跑时强有力的补氧;我们颈项坚韧,奔跑时不损伤大脑;我们腰肢灵活,奔跑时可轻松变向;我们盆骨宽阔,臀肌巨大,为奔跑提供了无穷尽的能量。我们的祖先就是靠这样的身体,——完美的长跑机器——徒步追逐猎杀那些四腿畜生,淘到了他们在进化中的第一桶金。有什么理由,他们能徒步干掉一只鹿,而我却不能驯服一个皮球?成为运动健将是我生而为人必须具备的天性,就和鸟会飞、鱼会游一样自然而然。否则,纵然我四肢俱在,生活自理,又何敢自称一个健全的人?
然而我们已经文明了。大脑作为人体指挥官,越来越中央集权,专断独行。人体系统原本的均衡被打破,拥有足够杰出的大脑几乎成了唯一重要的事情。只要拥有了杰出的大脑,哪怕全身只剩下三个指头能动,也一样可以成为当世最伟大的人类成员之一。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霍金这样极端的案例,我自己亲眼见过好几个严重残疾的都市白领,但他们有文化、有智力、能操作电脑、能与人交流。在这个不需要狩猎农耕的时代,他们拥有完备的工作能力。他们和霍金没法比,但和我差得了多少呢?
或者反过来说,我和那几位残疾白领差得了多少呢?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就越发明白“健全”对我而言是个假象。
我所看到的世界充满了假象。我的健全是假象,大部分人的健全也是假象。在这个科学昌明,教育普及,又讲究政治正确的年代,所有人都懂得和承认体育运动的重要,——然而这也是假象。我不相信体育能不经实践而被谈论,就好比我不相信一个不下厨的人谈论美食,不相信一个没捐过钱的人谈论慈善。我不相信一个找不到几个球场的城市里这么多人了解体育,不相信一个常年死宅男在微博上大喷特喷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那统统都是鬼话。
每当奥运来临,鬼话们就会喷薄而出,气势汹涌实则苍白无力,言之凿凿却又离题万里。一个从不运动,毫无体育精神,不懂运动之美的人,怎么可能真的珍惜一次运动盛会?当吐槽抨击轻蔑嘲笑之声甚嚣尘上,你就知道真正专注于欣赏选手技艺的人少之又少。这样一群人头头是道讲述对体育的理解,无论有多么政治正确,都逃不开“太监上青楼”式的滑稽。
大脑真的能脱离身体而单独强健吗?完善的智识真的能植根于孱弱的肉体之上吗?南朝士族风气萎靡,乃至出了王复这样的人,见到一匹马就被吓个半死:“这分明是老虎!”如此虚弱之人,焉能相信他们能在智识上有何建树。时隔千年,大学生们跑完1000米便倒地猝死,这种身体又哪里能为大脑运转提供能量?即便是霍金,我们也应该记得:他在患病之前,是剑桥赛艇队的活跃成员。
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告诫我们:“人啊,认识你自己。”我们要怎样认识自己呢?是像王阳明格竹子那样,对着镜子目不转睛格自己吗?多年前,我在电影《霍元甲》里看到李连杰说:“通过竞技,我们才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那时候我以为这只是一句无聊的陈词滥调,如今想来,却和我对体育运动的感触不谋而合。如果不运动,你怎么知道你久坐不动的身体在球场上跑个三分钟,冲刺一两回,就会气喘如牛白眼乱翻甚至忍不住呕吐?如果不运动,你怎么知道熬过那几分钟,自己居然也能勉强跑完全场?如果不运动,你怎么知道自己第二天会全身酸痛寸步难行?如果不运动,你怎么知道只要坚持每周踢一场球,两三周之后自己就会健步如飞,全无不适?如果不运动,你怎么知道自己之前颈椎酸痛、头晕、恶心、精力不济的种种亚健康状态会霍然痊愈?如果你对自己的身体连这点了解都没有,又何谈“认识你自己”?不能认识自己,又哪里来的智识可言。
我羡慕那些高水平的运动员。说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真是可笑。世上没有比人体更复杂的机器,而他们就是保养、磨合、运用这复杂机器的大师。他们运用身体的技术含量,岂会亚于弹钢琴、开飞机?如果没有杰出的头脑,怎么可能接住时速200公里的发球,怎么可能在90分钟高对抗中合理分配体力,怎么可能在最后1分钟内算清各种犯规策略下的回合数和球权交替,怎么可能在密集的人堆中看到必杀的传球线路……已经有无数研究表明,高水平运动员拥有更高的智力。这也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个体总是将自己的优秀基因表现为外在的鲜明特征。智力是如此重要,一定会以某种方式让人一目了然。更强壮匀称的身体,更敏捷灵巧的运动能力,绝不会包裹着一颗愚钝的大脑。王尔德说:“唯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世界之奥秘正在于可见之物,而不是不可见之物。”——这位基佬说得真好!
本文到此为止四千三百字。我喷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