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國 藩 的 日 課
曾國藩在經過六年多的努力,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考中進士,並由此而進入翰林院。在翰林院的九年時間,刻苦學習,並拜晚清理學家唐鑒為師,以理學之精神來感昭自己,學習河南的倭仁,把自己每天的經歷都記錄下來,有《曾文正公手書日記》等。
為了加強對自己的錘煉,曾國藩為自己訂了一個課程表:“不聖則狂,不上達則下達,殆矣哉!自十月朔立志自新以來,兩月餘漸漸疏散,不嚴肅,不謹言,不改過,仍故我矣。樹堂於昨初一重立功課,新換一個人,何我遂甘墮落耶?從此立課程,新換為人,毋為禽獸。”
曾國藩所訂每日課程如下:
課程
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裏,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念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徇外為人,每日以十頁為率。
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大人曰:“爾借錢買書,吾不憚極力為爾彌縫,爾能圈點一遍,則不負我矣!”嗣後每日點十頁,間斷不懈。
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養氣:氣藏丹心,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保身:十月十二奉大人手諭曰:“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日知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譚二則,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作字:早飯後作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為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夜不出門:曠達疲神,切戒切戒。
從曾國藩的所訂課程來看,他對自己的要求是相當嚴格,並未因努力考取了功名進了翰林院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反而在高手林立中時時尋找自己的不足,在反省中加強學習,不僅拜前輩同鄉唐鑒為師學習理學,而且在師傅指引下學習倭仁,把學到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樣的課程看似是一種自我加壓、自我錘煉,而且是曾國藩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一個晚清重臣,在他成長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起士,升至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終於成為晚清政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為了加強對自己的錘煉,曾國藩為自己訂了一個課程表:“不聖則狂,不上達則下達,殆矣哉!自十月朔立志自新以來,兩月餘漸漸疏散,不嚴肅,不謹言,不改過,仍故我矣。樹堂於昨初一重立功課,新換一個人,何我遂甘墮落耶?從此立課程,新換為人,毋為禽獸。”
曾國藩所訂每日課程如下:
課程
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裏,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念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徇外為人,每日以十頁為率。
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大人曰:“爾借錢買書,吾不憚極力為爾彌縫,爾能圈點一遍,則不負我矣!”嗣後每日點十頁,間斷不懈。
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養氣:氣藏丹心,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保身:十月十二奉大人手諭曰:“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日知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譚二則,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作字:早飯後作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為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夜不出門:曠達疲神,切戒切戒。
從曾國藩的所訂課程來看,他對自己的要求是相當嚴格,並未因努力考取了功名進了翰林院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反而在高手林立中時時尋找自己的不足,在反省中加強學習,不僅拜前輩同鄉唐鑒為師學習理學,而且在師傅指引下學習倭仁,把學到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樣的課程看似是一種自我加壓、自我錘煉,而且是曾國藩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一個晚清重臣,在他成長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起士,升至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終於成為晚清政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