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 stay @Taiwan】1.21沙扬娜拉,福尔摩沙
由于心头的包袱一一解决,只剩下离去,因而一觉顶到九点多。梳洗完毕后,办了离开的手续,便前去乘车了。这三天来台北的天一直超级眷顾,竟然一天比一天晴朗灿烂,今天更是高达21度,真是惬意,一扫离别的忧伤,走得天高气阔。我来的第一天龙部长就说要来,今天,她终于来了,以至于没人顾得上送我,大家都得乖乖听话,热情招待她呢。 回来的飞机上,我得以带着繁体版的《十年一觉电影梦》来读。该书此前读过,但全然忘了书里的内容,仅仅记得读书时的情境,某个风清的午后,自己坐在小花园的木椅上,一边读书,一边不时地仰头看天,看光影在乒乓球台上移动,身旁的花园里叔叔在拔草修整,秘密在那里窜来窜去。如今再次阅读,竟然很是感动,这才发觉一周前自己漫无目的去花莲、屏东和台南的经验是派的上用场的,至少可以更具象地想象少年李安成长的景象。由于书写的大多关乎亲情以及少年成长路上敏感的内心经验,由于自己此刻正处于敏感多情的时刻,以至于一路上落泪不止,看一段哭一段,全程竟只看了100来页。 回来后,夜空下的帝都与阳光灿烂且清新十足的台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一时还没适应过来,便晃晃悠悠回到了寝室。为了纪念一天三地经历的一切,特意写了一首小诗: 恍如一夜梦春风, 落地才知是深冬。 冰雪寒夜月下行, 入门乃觉泪尚温。 同时,为了纪念曾给我感动的小凤老师与林导演,在昨夜与今晨之间做了以下几首: 寒冬一面暖三春, 飞雪有灵漫乾坤。 云落宝岛雨无声, 斜阳风吹叶飘零。 跋山涉水逐光影, 观云赏雨沐春风。 荡污涤尘神乃清, 珠拾情遗如一梦。 千年才修一妻贤, 满堂儿孙遭人羡。 白发如新忆当年, 更有小儿绕膝前。 百年才修一面缘, 千山难阻两情牵。 追光逐影话从前, 斜阳声里恨明月。 回来后,给舍友发礼物,意外看到此前在三民书店买的明信片上写着这样几个字:看见心灵的故乡。顿时恍然。在我们大陆青年的眼里,很多人对台湾是颇有好感的,大家觉得台湾的自然风景秀丽,天够蓝,海也够蓝,台湾同胞更是热情而友好,且讲文明,懂礼貌,那里似乎还保留着民国的遗风,所以很多对民国抱有想象的青年对台湾愈发亲近,似乎那里非但保留着民国的遗风,还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众多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与此同时,台湾的青年则似乎对大陆兴趣并没那么大,或者有也仅限于经济够发达出手够阔绰这些浅显片面的印象。当我们对民国充满向往憧憬时,他们却在抱怨着自己的环境自己的体制与自己的总统。对于我们具体的百姓来说,或许心灵的故乡与地理并无太大关系,更与政权无关,我们所在乎的仅仅是天空够明亮,环境够绿色,空气够清新,生活够方便,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人们够有闲,人与人之间够友好,在解除了生子、升学、就业、养老等压力之外,我们还有时间与金钱来培养心情,过些随心随性自由自在的日子,得以如此,哪怕辛苦一些操劳一些也无妨。只是在偌大的国家里,想要实现这些最基本的指标太难太难,因而会有很多人想着盼着去一趟台湾,很多人回来后则日思夜想,想着盼着再去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