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初探古典音乐的朋友们——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介绍特辑(二)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的文笔没有百度百科的文笔好。所以我决定一些介绍历史和人物背景的信息将引用百度百科的一些内容,觉得更准确,内容更丰富。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第五弹——卡尔 波姆
卡尔•伯姆(Karl•Bohm,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奥地利指挥家,为二十世纪著名的指挥大师;出生于奥地利的格拉茨,1919年正式从事指挥;1932—1933年,伯姆在汉堡工作,与音乐大师理查•斯特劳斯相识;1934—1943年任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1943—1945年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二战以后,伯姆相继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被授予“奥地利音乐总监”的称号,获维也纳爱乐乐团终身指挥的荣誉;其指挥技艺精湛,有着异常敏锐的听觉和果断的音乐判断力;被认为是德奥乐派管弦乐和歌剧的最权威的诠释者之一。
伯姆虽然一生中指挥了大量的作品,然而他却不是一个指挥曲目丰富的指挥家,这种情况是与他本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素质有着很大关系的;他一生基本只指挥德奥作品,对于其它国家的作曲家他几乎是从不过问的,在富于理性的德奥作品中,伯姆却真正找到了适合他个性发展的途径。
在本集中将为大家提供卡尔伯姆演绎的莫扎特安魂曲录音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91075&uk=4261672283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第六弹——切利比达克
切利比达克(Sergiu Celibidache,1912-1996),20世纪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指挥大师之一,生前因个性桀骜不驯以及对于录音极其吝啬而饱受争议,身后却声名鹊起、自成一派并受到广大乐迷的追捧。切利年少成名,32岁即接替因政治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指挥台的指挥巨擘富特文格勒临时担任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一职,后辗转出任瑞典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65-1971)、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1-1977)等职务,1973到1987年还担任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指导。1979年起,切利担任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直至去世。
他自己也曾说:“排练是一连串的‘不是’,最后可能会有一次‘是’”。而且他认为排练的次数取决于乐团的素质,乐团越好,其潜力就越大,排练的次数就应该越多。因此乐团常被“排”得很惨,往往团员个个精疲力竭,只见切老仍不厌其烦地交代团员们乐曲中各个音符的“正确位置”。事实上,切利曾说过排练与正式演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音乐的探索,只有前一次排练与后一次排练的区别,因为,后一次必须做得更好!
切利比达奇的指挥艺术历一生磨炼,到了晚年俨然是出神入化了。他有一句名言:“音乐不是美,美只是通向音乐的诱饵。音乐是真!”一个“真”字注定了切利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也是一个“真”字让切利晚年得以升华,达到了自己比较理想的境界。
本集中精选了切利比达克演绎的布鲁克纳f小调弥撒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39653&uk=4080307125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第七弹——库贝利克
拉斐尔•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生于捷克比霍里,其父扬•库贝利克是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928-1933年就学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次年即指挥捷克爱乐乐团首次登台。此后至1936年他经常指挥乐团为父亲演出其六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其他小提琴和乐队曲伴奏1936-1939年任捷克爱乐乐团执行指挥,1942年升任艺术总监。1948年捷共接管政权时,库贝利克正在英国参加爱丁堡音乐节,由此脱离捷克,次年赴美国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1955年就任柯文特花园歌剧院音乐监督,1957-1958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1961-1979年间出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库贝利克的名字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来说应该是并不陌生的,他是20 世纪中非常活跃和有影响力的著名指挥家。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么多一流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以外,他还是一位异常繁忙的世界性客席指挥,在他的指挥生涯中,曾经担任过包括欧美各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足迹遍布之广是使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因此有的资料上曾说他在客串指挥方面是仅次于卡拉扬的第二号人物,这种说法准确与否我们先另当别论,但他是20 世纪中最繁忙的客席指挥之一,则是肯定无疑的了。
人们都说库贝利克是一位艺术修养既高雅又全面的艺术家,而这些不平凡的气质首先要归功于他那音乐世家家庭中的优雅的音乐环境的直接熏陶和影响,库贝利克的家庭是捷克有名的音乐世家,这个家庭曾经诞生过捷克历史上重要的音乐家,如果翻开捷克音乐史仔细观察的话,在那记载着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苏克、塞夫契克等音乐大师的史册上,同样也端庄地记载着扬•库贝利克和拉•库贝利克的名字。他们父子二人,早已成为捷克音乐界中的重要人物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了。
本集中选取了库贝利克在布拉格之春音乐会上演绎的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39652&uk=4080307125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第八弹——弗里茨 莱纳
莱纳(Fritz Reiner,1888年12月19日—1963年11月15日),匈牙利指挥家,早年就学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布达佩斯大学;1900年涉猎指挥,任布达佩斯民族歌剧院指挥;1922年辞职入美国籍,先后出任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匹茨堡交响乐团、大都会歌剧院指挥,1953—1963年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在此期间,他创造出了宏大辉煌(尤以铜管的灿烂闻名)的“莱纳之声”;莱纳的指挥特长是善于表现动态,调动出乐队丰富的色彩,他指挥的唱片常以“爆棚”而著称;1963年因突发心脏病辞世。
从90年代的观点来看,以莱纳在芝加哥9年所留下的录音和奥曼迪在费城35年的业绩相比,我们不禁怀疑,费城当时作出的决定是否正确。从现有的莱纳唱片来看,这种担心是多虑了(在本世纪上半叶,即使是库谢维茨基也没有对美国音乐和巴托克的音乐有较大的作为);恐怕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莱纳本人(特别是如果你要取代斯托科夫斯基的话),他缺乏吸引观众的魅力;正如艾萨克•斯特恩所说,“他对成为一个在指挥台上魅力四射的指挥天才从不感兴趣”。
对于听众来说,莱纳的指挥缺乏热情,表情漠然;但对于乐手来讲,却是令人振奋,充满了内在的活力;控制得恰到好处而且丰富的体态语言非常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所有意图。试图描述这些意图和莱纳的总的演绎风格不太容易,因为总有例外。
本集选取莱纳演绎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等录音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39651&uk=4080307125
第二集完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第五弹——卡尔 波姆
![]() |
卡尔•伯姆(Karl•Bohm,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奥地利指挥家,为二十世纪著名的指挥大师;出生于奥地利的格拉茨,1919年正式从事指挥;1932—1933年,伯姆在汉堡工作,与音乐大师理查•斯特劳斯相识;1934—1943年任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1943—1945年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二战以后,伯姆相继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被授予“奥地利音乐总监”的称号,获维也纳爱乐乐团终身指挥的荣誉;其指挥技艺精湛,有着异常敏锐的听觉和果断的音乐判断力;被认为是德奥乐派管弦乐和歌剧的最权威的诠释者之一。
伯姆虽然一生中指挥了大量的作品,然而他却不是一个指挥曲目丰富的指挥家,这种情况是与他本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素质有着很大关系的;他一生基本只指挥德奥作品,对于其它国家的作曲家他几乎是从不过问的,在富于理性的德奥作品中,伯姆却真正找到了适合他个性发展的途径。
在本集中将为大家提供卡尔伯姆演绎的莫扎特安魂曲录音
![]() |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91075&uk=4261672283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第六弹——切利比达克
![]() |
切利比达克(Sergiu Celibidache,1912-1996),20世纪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指挥大师之一,生前因个性桀骜不驯以及对于录音极其吝啬而饱受争议,身后却声名鹊起、自成一派并受到广大乐迷的追捧。切利年少成名,32岁即接替因政治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指挥台的指挥巨擘富特文格勒临时担任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一职,后辗转出任瑞典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65-1971)、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1-1977)等职务,1973到1987年还担任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指导。1979年起,切利担任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直至去世。
他自己也曾说:“排练是一连串的‘不是’,最后可能会有一次‘是’”。而且他认为排练的次数取决于乐团的素质,乐团越好,其潜力就越大,排练的次数就应该越多。因此乐团常被“排”得很惨,往往团员个个精疲力竭,只见切老仍不厌其烦地交代团员们乐曲中各个音符的“正确位置”。事实上,切利曾说过排练与正式演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音乐的探索,只有前一次排练与后一次排练的区别,因为,后一次必须做得更好!
切利比达奇的指挥艺术历一生磨炼,到了晚年俨然是出神入化了。他有一句名言:“音乐不是美,美只是通向音乐的诱饵。音乐是真!”一个“真”字注定了切利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也是一个“真”字让切利晚年得以升华,达到了自己比较理想的境界。
本集中精选了切利比达克演绎的布鲁克纳f小调弥撒
![]() |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39653&uk=4080307125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第七弹——库贝利克
![]() |
拉斐尔•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生于捷克比霍里,其父扬•库贝利克是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928-1933年就学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次年即指挥捷克爱乐乐团首次登台。此后至1936年他经常指挥乐团为父亲演出其六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其他小提琴和乐队曲伴奏1936-1939年任捷克爱乐乐团执行指挥,1942年升任艺术总监。1948年捷共接管政权时,库贝利克正在英国参加爱丁堡音乐节,由此脱离捷克,次年赴美国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1955年就任柯文特花园歌剧院音乐监督,1957-1958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1961-1979年间出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库贝利克的名字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来说应该是并不陌生的,他是20 世纪中非常活跃和有影响力的著名指挥家。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么多一流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以外,他还是一位异常繁忙的世界性客席指挥,在他的指挥生涯中,曾经担任过包括欧美各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足迹遍布之广是使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因此有的资料上曾说他在客串指挥方面是仅次于卡拉扬的第二号人物,这种说法准确与否我们先另当别论,但他是20 世纪中最繁忙的客席指挥之一,则是肯定无疑的了。
人们都说库贝利克是一位艺术修养既高雅又全面的艺术家,而这些不平凡的气质首先要归功于他那音乐世家家庭中的优雅的音乐环境的直接熏陶和影响,库贝利克的家庭是捷克有名的音乐世家,这个家庭曾经诞生过捷克历史上重要的音乐家,如果翻开捷克音乐史仔细观察的话,在那记载着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苏克、塞夫契克等音乐大师的史册上,同样也端庄地记载着扬•库贝利克和拉•库贝利克的名字。他们父子二人,早已成为捷克音乐界中的重要人物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了。
本集中选取了库贝利克在布拉格之春音乐会上演绎的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
![]() |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39652&uk=4080307125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第八弹——弗里茨 莱纳
![]() |
莱纳(Fritz Reiner,1888年12月19日—1963年11月15日),匈牙利指挥家,早年就学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布达佩斯大学;1900年涉猎指挥,任布达佩斯民族歌剧院指挥;1922年辞职入美国籍,先后出任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匹茨堡交响乐团、大都会歌剧院指挥,1953—1963年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在此期间,他创造出了宏大辉煌(尤以铜管的灿烂闻名)的“莱纳之声”;莱纳的指挥特长是善于表现动态,调动出乐队丰富的色彩,他指挥的唱片常以“爆棚”而著称;1963年因突发心脏病辞世。
从90年代的观点来看,以莱纳在芝加哥9年所留下的录音和奥曼迪在费城35年的业绩相比,我们不禁怀疑,费城当时作出的决定是否正确。从现有的莱纳唱片来看,这种担心是多虑了(在本世纪上半叶,即使是库谢维茨基也没有对美国音乐和巴托克的音乐有较大的作为);恐怕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莱纳本人(特别是如果你要取代斯托科夫斯基的话),他缺乏吸引观众的魅力;正如艾萨克•斯特恩所说,“他对成为一个在指挥台上魅力四射的指挥天才从不感兴趣”。
对于听众来说,莱纳的指挥缺乏热情,表情漠然;但对于乐手来讲,却是令人振奋,充满了内在的活力;控制得恰到好处而且丰富的体态语言非常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所有意图。试图描述这些意图和莱纳的总的演绎风格不太容易,因为总有例外。
本集选取莱纳演绎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等录音
![]() |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39651&uk=4080307125
第二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