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5@20130110
《幸福课》-学习笔记1-从爱情说起
2013-01-04 22:24:55
关注职场的非常困系列会继续下去的,开辟新系列尝试一下。
幸福课,又名积极心理学,是哈佛大学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2006年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摘自百度百科
该课程的教师 塔尔•宾-夏哈尔 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拥有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他所开设的" 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被哈佛学生们推选为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课程。选修这两门课程的哈佛学生超过了总人数的20%,其中23%的听课者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反映:这两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摘自百度百科
我是从2011年8月开始看《幸福课》视频的,当时一口气看了2遍。很遗憾,我是个很不合格的学生,我没有按照Tal老师说讲授的,把他讲授的和我原本所知道的常识很好的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apply them in your life),我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我会不定期的写下学习笔记,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你所知道的常识(有关工作/生活)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实际的运用到你的工作生活中去。
从爱情说起-不要去寻找right person
很多人都说要寻找我的right person, the one(一生唯一) 但是Tal说这会让人们产生固定心态,当恋情进展不顺利时,有这种寻找心态的人就会想:为什么我的恋情这么不顺利,这么多问题,对了,是因为我没有找到我的right person, 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么多问题,于是分手就是可想而知的结局。但是一段高质量的恋情源于努力,双方的努力,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源于与你选择的的恋人培养恋情,共同在一起,共同度过,彼此奉献。但是看过周遭朋友们的过往故事,我也很理解寻找心态的人,要寻找到一个你愿意与之花费心血和时间去培养高质量恋情的人也是不容易的,希望单身的朋友们可以在2013年多遇到几位你想与之花费心血和时间去培养感情的的right person吧。
从爱情说起-Sandra Murray的积极错觉
Tal老师提到从那些感情质量很高的情侣(夫妻)中调查得出,情侣(夫妻)双方给对方的优点评分大大高于他们朋友,亲属给他们的评分。譬如,A和B是情侣,A认为B善解人意,如果评分标准满分标准时10分的话,A觉得B在善解人意这点上可以有9分,但是B的朋友和亲属来看,B在善解人意这项优点上基本只是7分的水平。感情质量很高的情侣认为自己的伴侣比在别人的眼中还要好,还要出色。Sandra Murray认为因为高质量感情的情侣对彼此的评价与外界(双方朋友,亲属)不符合,所以把这一现象称为“积极错觉”。我最近重温这一段,立刻想到,哎呀,这不就是中国的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嘛。这也是我一直对西方试验科学心存敬畏的原因,我们的一句老话:情人眼里出西施,被西方的认知科学实实在在的证实了,是有试验(事实)和数据支持的。
我最近认识一个朋友(男性),此男性朋友正和他的女友处于琴瑟和鸣的恋情中。此友人一有机会就会和我提起他女友,并夸赞不已,身边的事例真是铁证。
Tal说他并不认同的Sandra Murray的“积极错觉”这一观点,他认为那是因为高质量感情的情侣看到(感知)到了对方的潜力(而其它朋友亲属并没有看到),是爱的感知潜力。
冲突的艺术
最近我在一次饭局上得罪了一个不熟悉的人,被友人批评要注意沟通的技巧。那沟通的技巧又是什么?尤其是在你不认同对方的观念,行为和某些想法的时候,这个技巧又是什么?其实在外企里呆了短短几年,这个常识我早就被人传授过:对事不对人,可惜我做的很糟糕。
Tal在讲:组织行为研究表明,健康的组织内或组织外冲突时认知冲突,而非情感冲突。认知冲突针对人的行为或思想、观念,对这些提出质疑。不健康的冲突注重于人、情感、他们自身。而当我攻击某人自身那个人本身及情感时,这是不健康的,无论是组织(公司),还是夫妻(情侣)
这句话说简单一点就是,当你对某人(同事抑或伴侣)的观点,行为不认可时,应该说明,我对你这个观点,行为是有不同的意见的,而不是应该说,你这个人怎么笨?你这个人这么想简直头脑有问题啊,你这个人简直不可理喻。不要说人本身,而应该对你不能认同的观点,行为表示质疑,提出你所支持的观点即可。沟通中要尽量避免让对方感到受到侮辱,蔑视和恶意。在观点不一致(导致对待事物处理所采取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避免针对人(质疑),只去质疑观点/行为。认可本人,尽量赞赏对方,仅对其行为或是其想法观念表示不同意见。
其实想想道理很简单,当别人说你这个人(本身)人品/智力/思维方式有问题的时候,没有人会心平气和的接受。事实上,质疑人本身也是毫无意义的。
对同一事物的观点,(所采取的)行为不一致的是客观存在的,在工作中,只要多方抱着共同探讨的态度,冲突最终都会得以很好的解决。
Apply them in your life-知行合一,《幸福课》讲了很多的常识,我虽然早在一年多前就看过2遍,但事实证明自己的知行合一能力非常之差(忘性也非常大),这点也非常难,共勉。
http://www.douban.com/note/256397773/
---------------------
努力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并且在做事情时对事不对人,哈哈。
2013-01-04 22:24:55
关注职场的非常困系列会继续下去的,开辟新系列尝试一下。
幸福课,又名积极心理学,是哈佛大学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2006年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摘自百度百科
该课程的教师 塔尔•宾-夏哈尔 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拥有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他所开设的" 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被哈佛学生们推选为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课程。选修这两门课程的哈佛学生超过了总人数的20%,其中23%的听课者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反映:这两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摘自百度百科
我是从2011年8月开始看《幸福课》视频的,当时一口气看了2遍。很遗憾,我是个很不合格的学生,我没有按照Tal老师说讲授的,把他讲授的和我原本所知道的常识很好的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apply them in your life),我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我会不定期的写下学习笔记,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你所知道的常识(有关工作/生活)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实际的运用到你的工作生活中去。
从爱情说起-不要去寻找right person
很多人都说要寻找我的right person, the one(一生唯一) 但是Tal说这会让人们产生固定心态,当恋情进展不顺利时,有这种寻找心态的人就会想:为什么我的恋情这么不顺利,这么多问题,对了,是因为我没有找到我的right person, 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么多问题,于是分手就是可想而知的结局。但是一段高质量的恋情源于努力,双方的努力,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源于与你选择的的恋人培养恋情,共同在一起,共同度过,彼此奉献。但是看过周遭朋友们的过往故事,我也很理解寻找心态的人,要寻找到一个你愿意与之花费心血和时间去培养高质量恋情的人也是不容易的,希望单身的朋友们可以在2013年多遇到几位你想与之花费心血和时间去培养感情的的right person吧。
从爱情说起-Sandra Murray的积极错觉
Tal老师提到从那些感情质量很高的情侣(夫妻)中调查得出,情侣(夫妻)双方给对方的优点评分大大高于他们朋友,亲属给他们的评分。譬如,A和B是情侣,A认为B善解人意,如果评分标准满分标准时10分的话,A觉得B在善解人意这点上可以有9分,但是B的朋友和亲属来看,B在善解人意这项优点上基本只是7分的水平。感情质量很高的情侣认为自己的伴侣比在别人的眼中还要好,还要出色。Sandra Murray认为因为高质量感情的情侣对彼此的评价与外界(双方朋友,亲属)不符合,所以把这一现象称为“积极错觉”。我最近重温这一段,立刻想到,哎呀,这不就是中国的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嘛。这也是我一直对西方试验科学心存敬畏的原因,我们的一句老话:情人眼里出西施,被西方的认知科学实实在在的证实了,是有试验(事实)和数据支持的。
我最近认识一个朋友(男性),此男性朋友正和他的女友处于琴瑟和鸣的恋情中。此友人一有机会就会和我提起他女友,并夸赞不已,身边的事例真是铁证。
Tal说他并不认同的Sandra Murray的“积极错觉”这一观点,他认为那是因为高质量感情的情侣看到(感知)到了对方的潜力(而其它朋友亲属并没有看到),是爱的感知潜力。
冲突的艺术
最近我在一次饭局上得罪了一个不熟悉的人,被友人批评要注意沟通的技巧。那沟通的技巧又是什么?尤其是在你不认同对方的观念,行为和某些想法的时候,这个技巧又是什么?其实在外企里呆了短短几年,这个常识我早就被人传授过:对事不对人,可惜我做的很糟糕。
Tal在讲:组织行为研究表明,健康的组织内或组织外冲突时认知冲突,而非情感冲突。认知冲突针对人的行为或思想、观念,对这些提出质疑。不健康的冲突注重于人、情感、他们自身。而当我攻击某人自身那个人本身及情感时,这是不健康的,无论是组织(公司),还是夫妻(情侣)
这句话说简单一点就是,当你对某人(同事抑或伴侣)的观点,行为不认可时,应该说明,我对你这个观点,行为是有不同的意见的,而不是应该说,你这个人怎么笨?你这个人这么想简直头脑有问题啊,你这个人简直不可理喻。不要说人本身,而应该对你不能认同的观点,行为表示质疑,提出你所支持的观点即可。沟通中要尽量避免让对方感到受到侮辱,蔑视和恶意。在观点不一致(导致对待事物处理所采取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避免针对人(质疑),只去质疑观点/行为。认可本人,尽量赞赏对方,仅对其行为或是其想法观念表示不同意见。
其实想想道理很简单,当别人说你这个人(本身)人品/智力/思维方式有问题的时候,没有人会心平气和的接受。事实上,质疑人本身也是毫无意义的。
对同一事物的观点,(所采取的)行为不一致的是客观存在的,在工作中,只要多方抱着共同探讨的态度,冲突最终都会得以很好的解决。
Apply them in your life-知行合一,《幸福课》讲了很多的常识,我虽然早在一年多前就看过2遍,但事实证明自己的知行合一能力非常之差(忘性也非常大),这点也非常难,共勉。
http://www.douban.com/note/256397773/
---------------------
努力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并且在做事情时对事不对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