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升岂是可以随便说说而已
陈升岂是可以随便说说而已
(2006-03-11 23:47:34)
有一年暑假,去西安。最原始的火车,车上酸涩的气味,黄土高原上暴烈得不讲道理的毒太阳,一切都疲倦。翌日早上迎来可贵的一点清凉,直如沙漠中的水叫人渴望得颤抖。车上的广播开始播早餐曲,两个相声过后,陡然却来了一阵口琴声,似是很熟的,心念瞬间转了若干个圈,终于赶在歌手尚未开声之前辨出这是陈升,而歌,叫做《把悲伤留给自己》吧。
小时候我不喜欢听台湾的歌,也许是因为国语唱起来太过容易。于是,哪怕是陈升,哪怕是罗大佑,残存的印象也不外是碟行里我永远难得翻看的唱片的封面。然而,直到我坐在那趟火车上的时候,幸好还是知道陈升有这样一首大红大紫的歌,幸好那个有着铁路,布满口琴声的MTV曾留意过,于是,终于,借了这样混乱而疲惫的时候,我不再与陈升错过。
“回去的路有些漫长,担心让你一个人走……”远行的日子,原来很适合带着陈升,他随你很踏实的漂流。《把悲伤留给自己》,要在后来听得多了,才真正相信会有男人就这样宽容的看着心爱之人走。也就这样认了陈升,平平无奇的,且是因了这样一首或许太红就被人不屑的歌。
听陈升的时候,的确已经很大了,也庆幸不是太小时候就去死命听他,不然,岂不因不懂就坏了坚持的方向?只是,补陈升的课,待得补完了也不敢让人知道自己是喜欢的。跟来得太晚,旁人曾追随过他的那些日子,是我终生都再追不回的岁月。那就沉默欣赏,他成了我最不敢张扬的喜好。
也来不及去买他的专辑了,死守着盗版商为他选的精选集,一样听得掉下去。后来对那些歌的印象,竟然也依着了盗版商排定的顺序。记得最惊艳的是《风筝》,轻柔而执著的鼓点悄悄步近,弦乐静静在身后弥漫开来,他唱出第一句:“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任性的温柔,仿佛不善言辞的妙句,陈升啊陈升,你怎能不令我绝倒?那样的伤感爱怜,那样的渴望企盼,竟是云间带笑的。“如果有一天扯断了线,你是否会来寻找我?”,它翻转来,辗过去,徐徐扣上心间的凹凸……那些日子里,满目都是孤寂却执著于幸福的风筝影子,自己的心情也是大起大落……
“夜里找个同伴说要去喝酒,恍惚的走在无人的街头,并不是故意的让自己围困在浪漫的回忆中……”很喜欢这首。每次听到总是怀疑这更像是种自恋,因为我迷恋那样的自由与洒脱,但我却知道一辈子我也做不了像他那样的人。于是,歌就那样洒满了我的空间,任它恣意而浪漫的,任由口琴声尽泄满地。他的率性和调侃,他的自省和主张,混合着跳动的节奏,轻易揽住我的喜怒哀乐,让我跟着他的每一句,手不停的在纸上飞快的写下歌词……“我喜欢私奔和我自己不需要理由,我喜欢私奔和我自己……”那一刻真正知道,什么叫做--流着泪听陈升。
后来,我让很多人爱上了《六月》。最喜欢的是热闹的编曲背后那阵阵凄凉,陈升的招牌伎俩来着,总是让人在他身上就看到自己。“有些悲伤却又不许哭,有点孤单却又不认输”,什么样的句子呀?在夏日流利射过来的阳光下,汗滴得痛快,任何的不开心,也不外是自己跌倒就不许哭!年轻是倔强的本钱,患得患失踩下去,绵绵抱怨甩开去,就一直记住了他说的:“从来都不怪别人的错!”还有的,与刘佳慧珠联璧合的《北京一夜》。为了这,险些就去找那北京的百花巷,为着把那声音在斑驳的墙上还原为立体。这是K场的经典曲目了,一直想听师爷来吼一声“One night in Beijing!”怕是会听得摔瓶子吧。陈升底气十足的嗓音席卷过来,还没听完,浑身就开始热血沸腾,算是种悻悻的苍凉吧,不自觉中袒露了无私的浪荡。还记得有日在一个小小的K厅听一个朋友唱这歌,间中他喝光了两扎啤酒,当真是意气风发。待得唱完,我俩只是使劲握手,握到生疼才放。这样的陈升,是撩人而不顾后果的。
这也是个说不完的陈升:老嬉皮般自嘲的《Summer》中,那个开始发胖却仍爱幻想又没攒多少钱的可爱中年男人,疯狂得恰到好处;人文关怀的《细汉仔》中,是生命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状态,绝望得没有出路的生活,而要求尊严的呐喊,正是陈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还有气象万千的《别让我哭》,“因为我不放心我自己,才将生命托付了你”,那是大巧不工的……
这个感性、放肆又散漫的声音,有人说:它的悠扬是压抑的,高潮不是高潮,只是顺势滑上了浪尖。也正是这样随意的荡来飘去,才有了他四十岁也依旧可爱的微笑吧。我真的不在乎他的所谓前期后期,对于我,都还是新鲜的玩意,都不外是一个已经进驻我心的歌手。以前的清新也好,现在的散漫也罢,他的嬉笑怒骂总是让人觉得痛快,他的直言不讳总让他的歌喉依旧响亮。“ 是听陈升的时候了”,叨念着这句话,直到后来我也拥有了他一张一张的唱片……(作者:Viva La Diva)
(2006-03-11 23:47:34)
有一年暑假,去西安。最原始的火车,车上酸涩的气味,黄土高原上暴烈得不讲道理的毒太阳,一切都疲倦。翌日早上迎来可贵的一点清凉,直如沙漠中的水叫人渴望得颤抖。车上的广播开始播早餐曲,两个相声过后,陡然却来了一阵口琴声,似是很熟的,心念瞬间转了若干个圈,终于赶在歌手尚未开声之前辨出这是陈升,而歌,叫做《把悲伤留给自己》吧。
小时候我不喜欢听台湾的歌,也许是因为国语唱起来太过容易。于是,哪怕是陈升,哪怕是罗大佑,残存的印象也不外是碟行里我永远难得翻看的唱片的封面。然而,直到我坐在那趟火车上的时候,幸好还是知道陈升有这样一首大红大紫的歌,幸好那个有着铁路,布满口琴声的MTV曾留意过,于是,终于,借了这样混乱而疲惫的时候,我不再与陈升错过。
“回去的路有些漫长,担心让你一个人走……”远行的日子,原来很适合带着陈升,他随你很踏实的漂流。《把悲伤留给自己》,要在后来听得多了,才真正相信会有男人就这样宽容的看着心爱之人走。也就这样认了陈升,平平无奇的,且是因了这样一首或许太红就被人不屑的歌。
听陈升的时候,的确已经很大了,也庆幸不是太小时候就去死命听他,不然,岂不因不懂就坏了坚持的方向?只是,补陈升的课,待得补完了也不敢让人知道自己是喜欢的。跟来得太晚,旁人曾追随过他的那些日子,是我终生都再追不回的岁月。那就沉默欣赏,他成了我最不敢张扬的喜好。
也来不及去买他的专辑了,死守着盗版商为他选的精选集,一样听得掉下去。后来对那些歌的印象,竟然也依着了盗版商排定的顺序。记得最惊艳的是《风筝》,轻柔而执著的鼓点悄悄步近,弦乐静静在身后弥漫开来,他唱出第一句:“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任性的温柔,仿佛不善言辞的妙句,陈升啊陈升,你怎能不令我绝倒?那样的伤感爱怜,那样的渴望企盼,竟是云间带笑的。“如果有一天扯断了线,你是否会来寻找我?”,它翻转来,辗过去,徐徐扣上心间的凹凸……那些日子里,满目都是孤寂却执著于幸福的风筝影子,自己的心情也是大起大落……
“夜里找个同伴说要去喝酒,恍惚的走在无人的街头,并不是故意的让自己围困在浪漫的回忆中……”很喜欢这首。每次听到总是怀疑这更像是种自恋,因为我迷恋那样的自由与洒脱,但我却知道一辈子我也做不了像他那样的人。于是,歌就那样洒满了我的空间,任它恣意而浪漫的,任由口琴声尽泄满地。他的率性和调侃,他的自省和主张,混合着跳动的节奏,轻易揽住我的喜怒哀乐,让我跟着他的每一句,手不停的在纸上飞快的写下歌词……“我喜欢私奔和我自己不需要理由,我喜欢私奔和我自己……”那一刻真正知道,什么叫做--流着泪听陈升。
后来,我让很多人爱上了《六月》。最喜欢的是热闹的编曲背后那阵阵凄凉,陈升的招牌伎俩来着,总是让人在他身上就看到自己。“有些悲伤却又不许哭,有点孤单却又不认输”,什么样的句子呀?在夏日流利射过来的阳光下,汗滴得痛快,任何的不开心,也不外是自己跌倒就不许哭!年轻是倔强的本钱,患得患失踩下去,绵绵抱怨甩开去,就一直记住了他说的:“从来都不怪别人的错!”还有的,与刘佳慧珠联璧合的《北京一夜》。为了这,险些就去找那北京的百花巷,为着把那声音在斑驳的墙上还原为立体。这是K场的经典曲目了,一直想听师爷来吼一声“One night in Beijing!”怕是会听得摔瓶子吧。陈升底气十足的嗓音席卷过来,还没听完,浑身就开始热血沸腾,算是种悻悻的苍凉吧,不自觉中袒露了无私的浪荡。还记得有日在一个小小的K厅听一个朋友唱这歌,间中他喝光了两扎啤酒,当真是意气风发。待得唱完,我俩只是使劲握手,握到生疼才放。这样的陈升,是撩人而不顾后果的。
这也是个说不完的陈升:老嬉皮般自嘲的《Summer》中,那个开始发胖却仍爱幻想又没攒多少钱的可爱中年男人,疯狂得恰到好处;人文关怀的《细汉仔》中,是生命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状态,绝望得没有出路的生活,而要求尊严的呐喊,正是陈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还有气象万千的《别让我哭》,“因为我不放心我自己,才将生命托付了你”,那是大巧不工的……
这个感性、放肆又散漫的声音,有人说:它的悠扬是压抑的,高潮不是高潮,只是顺势滑上了浪尖。也正是这样随意的荡来飘去,才有了他四十岁也依旧可爱的微笑吧。我真的不在乎他的所谓前期后期,对于我,都还是新鲜的玩意,都不外是一个已经进驻我心的歌手。以前的清新也好,现在的散漫也罢,他的嬉笑怒骂总是让人觉得痛快,他的直言不讳总让他的歌喉依旧响亮。“ 是听陈升的时候了”,叨念着这句话,直到后来我也拥有了他一张一张的唱片……(作者:Viva La Di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