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还是不说,这不是个问题
有很多事情,一直憋在心里对别人说不出口。
前段时间去上海,见到一年没见的朋友。上海交大毕业的高材生,去年刚刚踏入社会。我问他工作的近况,他表示马马虎虎,然后顺势提到几个同学“在干着一年可以赚两百万的大生意”,十分厉害。
“两百万”,听到这个字眼,我心里也不免惊叹了一下。
“是做什么的呢?”不免好奇心发作。
“卖一个高科技的玩意...”他解释了一顿,什么磁石什么电磁波什么的....我听着觉得很玄乎。
“他们去年还问我要不要和他们一起干,不过我想想还是算了,要做那个生意自己得先掏两千买一套产品呢,我现在没钱。”他嘿嘿地笑了笑。
唔。心里忽然觉得很不妙。忽然庆幸这位朋友是个传统的抠门上海人。
“这不就是所谓的传销么?!”很想这么说,却没说出口。
结果还是假装觉得很厉害的样子换了个话题。果然,不想给别人所认知的世界添上不必要的负担吧。
然后是最近。一个在英国的哥们,暂且称作小D,圣诞第二天很激动地在群里吼了声自己得到了有生以来最好的圣诞礼物。
问了下才知道,原来是和女朋友出去玩了啊。逛游乐园看夜景牵手接吻。还是挺替他开心的。
——等一下,有什么不对劲。
哥们二十一岁。女朋友是个十五岁的小萝莉。
.........我的三观。除去这个,心里还本能地浮现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留学生我知道的也不少了。身边的亲戚的小孩父母的朋友的小孩微博上贴吧上见到的小孩等等等等。怎么说呢,在国外不怎么用功读书、到处结识有钱的朋友、花着父母的钱吃喝玩乐、热衷于打扮的白富美妹子我见得多了- -。这些妹子往往有着漂亮可爱的外表,喜欢日系小物或者追求日系/欧美系明星(比如AKB48?),过着钱堆出来的文艺范高贵系生活(“慵懒的星期天早晨就是蔓越莓司康配红茶呢”)(“今天和bestie去吃日料”),热衷于拿iphone自拍并且用lomo滤镜后期上传到微博,etc.........
我能说大部分在国外的妹子都是这样的么。新加坡这种土鳖地倒是少,但澳大利亚英国米国什么的这种人真是一抓一大把啊。大多在国外学艺术(作为准·艺术生我真心不歧视艺术生啊啊啊啊)。就我认识的人而言,只要不是在学术名校念书就是这一类。
而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类白富美妹子的憎恶之情。因为她们漂亮,有钱,过着相对轻松的生活还抱怨读书辛苦——从各种意义上都处于我的对立面。对她们的鄙视,是作为一个外貌上的吊丝女精神上的高富帅,所拥有的精神上的优越感。.......嘛,我承认有嫉妒。
然后嘛,哥们小D的十五岁小萝莉女朋友,不得不让我联想到这个海外白富美大家族。从描述上,各个条件都符合。
.......说实话,十五岁就找了个二十一岁男生交往并且还在英国某小角落留学的小姑娘,也不太可能是努力认真用功读书的小孩吧。还有十五岁就约会接吻什么的- -(哥们是个纯良的傻逼,基本不可能主动作出这么大胆的事)。哎哟。
想到朋友的朋友的一个白富美在微博上整天发名牌包的图片然后随手@正在交往的男友附上一句“我要这个~”..........然后隔几天再发张包包到手的图片附上一句“谢谢亲爱的~”...............我忽然很担心傻大个哥们会不会也变成那些个给白富美送钱的傻逼其中之一。
感觉很有可能。相当有可能。
更加悲惨的是有可能砸钱玩几个月就被甩了什么的。
哎哟。
在脑海里进行了一系列推理和设想之后,我为小D默哀了一下。没记错的话,这是他的初恋啊。
不过我也没有把这一切思绪说出来就是了。
结果还是一脸开心地祝福了他,表示为他开心什么的要好好爱护萝莉什么的。
哎哟。
忽然想到前年的某一天初中同学很激动地打电话给我说是告白成功自己有女朋友了,是自己暗恋许久的高中同班同学。真的超级超级超级激动。于是我也陪着他一起很激动,当然是为他开心。
可是。后来他时而打电话来也会提到女朋友,总觉得有点不对头。
他说他女朋友对他管的很严。经常动不动就不理他。一旦有什么让她不开心的行为就不理他或者说狠话骂他。然后需要他去哄,他给她买礼物,给她送饭帮她打车。她要求他成绩上年级前30,不准他和以前的朋友来往,要他减肥要他把痘痘治好。
然后我看了他和女朋友告白的聊天记录(还是QQ告白,我跪了)。真心很诡异。
卧槽,告白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应该像动画一样不喜欢就直接拒绝喜欢就两厢情愿娇羞的互相表明心意然后幸福美满地在一起么?!
为什么我看到的聊天记录,比起“表明心意”,更像是“勉强妥协”呢-_,-。
虽然具体的话忘了,不过我还记得那个女生在软磨硬泡下的回复大概是“好,我答应你,不过你要做到以下几件事:1.........2.......3.........4..........”。一共不下二十件事,涵盖各种方面,几乎让我觉得这个女生将来一定是编订基本法律法规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后我心里默默有一种这段感情就是扯淡的预感。
不过看着沉浸在幸福中的同学....果然还是没告诉他。
结果去年冬天我回国的时候,他让我陪他去给女朋友买东西。润唇膏围巾风衣外套。上千啊泥煤。
“她还是不理我。”他说。
他说她生日的时候他给她画的画她看都没看一眼。写的信被她当面扔进垃圾桶。打电话过去被她妈骂。
“你个蠢货,我早就知道会是这样了。”我想说,不过没说。
结果就那样,只能安慰他,但也没什么用。
果然无论自己有多少想法,很多事情看着别人果然还是说不出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于是当他们还沉浸在自以为会持续到永远的幸福之中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已经预见到了那个哀伤的未来,实在,无法,为他们开心起来。
有时候觉得也许告诉他们会不会好一点?这样至少能避免日后问题暴露之时的种种悲剧。
但是,真的又不忍心去干涉别人一瞬的幸福,搞不好还会被当成存心乌鸦嘴、挑拨离间的小人什么的,然后被永世逐出朋友行列。
果然无论怎么说旁观者都不是个问题。问题在于当事人本身。
所以,比起期待旁观者为自己指明道路,果然还是好好修炼自己练就一身就算作为当事人也能看穿事实本质的本领吧。
虽然,那样的话,生活也许会无趣许多。
不过还是这样就好了。
前段时间去上海,见到一年没见的朋友。上海交大毕业的高材生,去年刚刚踏入社会。我问他工作的近况,他表示马马虎虎,然后顺势提到几个同学“在干着一年可以赚两百万的大生意”,十分厉害。
“两百万”,听到这个字眼,我心里也不免惊叹了一下。
“是做什么的呢?”不免好奇心发作。
“卖一个高科技的玩意...”他解释了一顿,什么磁石什么电磁波什么的....我听着觉得很玄乎。
“他们去年还问我要不要和他们一起干,不过我想想还是算了,要做那个生意自己得先掏两千买一套产品呢,我现在没钱。”他嘿嘿地笑了笑。
唔。心里忽然觉得很不妙。忽然庆幸这位朋友是个传统的抠门上海人。
“这不就是所谓的传销么?!”很想这么说,却没说出口。
结果还是假装觉得很厉害的样子换了个话题。果然,不想给别人所认知的世界添上不必要的负担吧。
然后是最近。一个在英国的哥们,暂且称作小D,圣诞第二天很激动地在群里吼了声自己得到了有生以来最好的圣诞礼物。
问了下才知道,原来是和女朋友出去玩了啊。逛游乐园看夜景牵手接吻。还是挺替他开心的。
——等一下,有什么不对劲。
哥们二十一岁。女朋友是个十五岁的小萝莉。
.........我的三观。除去这个,心里还本能地浮现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留学生我知道的也不少了。身边的亲戚的小孩父母的朋友的小孩微博上贴吧上见到的小孩等等等等。怎么说呢,在国外不怎么用功读书、到处结识有钱的朋友、花着父母的钱吃喝玩乐、热衷于打扮的白富美妹子我见得多了- -。这些妹子往往有着漂亮可爱的外表,喜欢日系小物或者追求日系/欧美系明星(比如AKB48?),过着钱堆出来的文艺范高贵系生活(“慵懒的星期天早晨就是蔓越莓司康配红茶呢”)(“今天和bestie去吃日料”),热衷于拿iphone自拍并且用lomo滤镜后期上传到微博,etc.........
我能说大部分在国外的妹子都是这样的么。新加坡这种土鳖地倒是少,但澳大利亚英国米国什么的这种人真是一抓一大把啊。大多在国外学艺术(作为准·艺术生我真心不歧视艺术生啊啊啊啊)。就我认识的人而言,只要不是在学术名校念书就是这一类。
而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类白富美妹子的憎恶之情。因为她们漂亮,有钱,过着相对轻松的生活还抱怨读书辛苦——从各种意义上都处于我的对立面。对她们的鄙视,是作为一个外貌上的吊丝女精神上的高富帅,所拥有的精神上的优越感。.......嘛,我承认有嫉妒。
然后嘛,哥们小D的十五岁小萝莉女朋友,不得不让我联想到这个海外白富美大家族。从描述上,各个条件都符合。
.......说实话,十五岁就找了个二十一岁男生交往并且还在英国某小角落留学的小姑娘,也不太可能是努力认真用功读书的小孩吧。还有十五岁就约会接吻什么的- -(哥们是个纯良的傻逼,基本不可能主动作出这么大胆的事)。哎哟。
想到朋友的朋友的一个白富美在微博上整天发名牌包的图片然后随手@正在交往的男友附上一句“我要这个~”..........然后隔几天再发张包包到手的图片附上一句“谢谢亲爱的~”...............我忽然很担心傻大个哥们会不会也变成那些个给白富美送钱的傻逼其中之一。
感觉很有可能。相当有可能。
更加悲惨的是有可能砸钱玩几个月就被甩了什么的。
哎哟。
在脑海里进行了一系列推理和设想之后,我为小D默哀了一下。没记错的话,这是他的初恋啊。
不过我也没有把这一切思绪说出来就是了。
结果还是一脸开心地祝福了他,表示为他开心什么的要好好爱护萝莉什么的。
哎哟。
忽然想到前年的某一天初中同学很激动地打电话给我说是告白成功自己有女朋友了,是自己暗恋许久的高中同班同学。真的超级超级超级激动。于是我也陪着他一起很激动,当然是为他开心。
可是。后来他时而打电话来也会提到女朋友,总觉得有点不对头。
他说他女朋友对他管的很严。经常动不动就不理他。一旦有什么让她不开心的行为就不理他或者说狠话骂他。然后需要他去哄,他给她买礼物,给她送饭帮她打车。她要求他成绩上年级前30,不准他和以前的朋友来往,要他减肥要他把痘痘治好。
然后我看了他和女朋友告白的聊天记录(还是QQ告白,我跪了)。真心很诡异。
卧槽,告白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应该像动画一样不喜欢就直接拒绝喜欢就两厢情愿娇羞的互相表明心意然后幸福美满地在一起么?!
为什么我看到的聊天记录,比起“表明心意”,更像是“勉强妥协”呢-_,-。
虽然具体的话忘了,不过我还记得那个女生在软磨硬泡下的回复大概是“好,我答应你,不过你要做到以下几件事:1.........2.......3.........4..........”。一共不下二十件事,涵盖各种方面,几乎让我觉得这个女生将来一定是编订基本法律法规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后我心里默默有一种这段感情就是扯淡的预感。
不过看着沉浸在幸福中的同学....果然还是没告诉他。
结果去年冬天我回国的时候,他让我陪他去给女朋友买东西。润唇膏围巾风衣外套。上千啊泥煤。
“她还是不理我。”他说。
他说她生日的时候他给她画的画她看都没看一眼。写的信被她当面扔进垃圾桶。打电话过去被她妈骂。
“你个蠢货,我早就知道会是这样了。”我想说,不过没说。
结果就那样,只能安慰他,但也没什么用。
果然无论自己有多少想法,很多事情看着别人果然还是说不出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于是当他们还沉浸在自以为会持续到永远的幸福之中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已经预见到了那个哀伤的未来,实在,无法,为他们开心起来。
有时候觉得也许告诉他们会不会好一点?这样至少能避免日后问题暴露之时的种种悲剧。
但是,真的又不忍心去干涉别人一瞬的幸福,搞不好还会被当成存心乌鸦嘴、挑拨离间的小人什么的,然后被永世逐出朋友行列。
果然无论怎么说旁观者都不是个问题。问题在于当事人本身。
所以,比起期待旁观者为自己指明道路,果然还是好好修炼自己练就一身就算作为当事人也能看穿事实本质的本领吧。
虽然,那样的话,生活也许会无趣许多。
不过还是这样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