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2年年尾:我为什么到北京?
时光如流,日子如流水账,都被记忆镌刻
北京之于我,就像一介草民到中南海的距离,除了高考那阵,死抱着考北京广播学院的信念之外。当残梦被破灭,北京的印象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符号:天安门,长城,故宫,zhuangbility的国贸,三里屯,798,当然,还有被悲情化的北漂。大气庄严、寒冷干燥、秋高气爽的的帝都,终究抵不过温暖湿润、小桥流水、亭台轩榭的江南画梦。
在一个过了做梦的年纪,孤身一人到了杭州,一待就是三季:曲院风和夏,蓬莲暗香,满陇桂雨秋,花香浓;断桥残雪冬,满地白。我想会这样下去了,把那个没有完结的事情了结,挣钱娶妻生子,空余时去北高峰爬山,逛西湖,去杭图看书,到钱塘江边观潮,舒心怡情!向远处望,除了高不可攀的房价,真没其他挑剔的。很多由于各种原因离开杭州的人说,真实的杭州,也不会让人失望,仍旧是心中那个天堂,梦醒后,阳光照进回忆,仍是西湖的影子!江南忆还是它!!
那年春节前,正在为来年做着打算,是继续在电子商务这行做,还是转行做地产策划?只是一种选择,只是从来没有想过离开杭州。但机会来了,在上海。对于上海,因为偏见,因为成本高,让人望而却步,有点扭捏说不想去。“出门打工不就是挣钱嘛,哪多去哪。”一句话戳破心里那点小算盘。在做了利弊得失分析后,到了上海。心里却想着有机会还要回杭州,没有呆够呢。到上海后,满眼高楼,高架车流飞驰,拥挤的人,在我眼里,这就是虚无的繁华。新公司在上海市区和郊区的结合处,一个电商聚集的产业园里。住处离新公司很近,走路十几分钟。同去的同事,相处安好,做饭,上网不亦乐乎,但就没有想过去转转,外滩,新天地,徐家汇,陆家嘴,干我什么事,现在想想就是不愿不敢去面对。突破了心理防线,到上海的第二个周末,地铁二号线到南京东路,逛外滩看看,那天风很大。2010年,世博气氛弥漫,为了迎世博,外滩变成了一个建筑工地,尘土飞扬!呆了不到五分钟,就返回了。东方明珠也不像电视里画面般牛逼,just so so,真没啥好的!
《肖申克救赎》: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对上海的初感觉也一样。有人说上海人偏见,看不起外地人,特别是某某地方的人,上海房价高,生活成本高等,让人逃避。其实,很多不经过了解直观性的偏见就是一种无知。从开始的排斥,准确地说是恐惧,到慢慢发现,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到后来的融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上海是一个能提供机会和实现可能的地方,我对这点深信不疑。有些只是被无形的有色眼镜放大而已。可以说,这段时间,是快乐的。和同事周末吃喝聚餐;认识了郑州大学上海校友会的众多校友,从2011年开始,和它形成了很深的交集,一帮吃货组成吃货群,和爱跑步者一起用脚步发现上海的深度,和爱读书的组成读书会,ppt交流,甚至还参加了上海河南商会2012年的年会活动,上台表演朗诵。这些经历都牵扯着我,不是这个城市,是人。这里很好,工作不咸不淡,除了待遇低点外,真没有其他理由离开。但是,一切都在改变……
决定来北京,就是离开心理舒适区,给自己个机会。特别是婷总(我们一起从杭州到上海)年初离开公司,离开上海回杭州后,我再想着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感觉就成了个熟练工,没有新思路,新想法,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丝毫没有新鲜感和成就感,"人不能日渐变老而不成长,三十岁了,想有个机会出去突破下自己”,在给公司的辞职信里写道!
没有人让你到北京?到北京是自己选择还是迫于无奈?你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还是觉得人家住地下室,哀叹北漂生活艰辛,你有一种新鲜感?如果不成功,你将何去何从?
鲁豫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虽有点悲壮,但人总要承责!
9月14号,上海还有点湿热,北京已是秋高气爽,在调休两天加上双休,一纸车票,七个小时,就到了北京,抱着挺轻松的态度:有工作就去面一下,没有只当散心了,会会在大兴台工作的朋友猛。第二天准备去中关村转,剩下两天去长城转转。地铁四号线到黄庄的时候,电话来了,说有个机会,在soho现代城,去谈谈吧,当时我连公司名称就不知道,谈的很顺利。其中老总的一句话让我觉得值得一试:“我不想按照益生他们的模式做,我会有新的东西来做,包括产品,要做他们都没有的产品。”因为同行间,同质化严重,差异才最重要,能学东西;另外就是北方和南方很多操作方式不一样,成长空间大。是找个除了待遇高点之外的熟练工还是能真正让你能焕然一新的呢?肯定是后者。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既然选择了,任何结果你都要学会承担,不管你情愿不情愿!
面完后,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然后从建国路走到王府井,从下午走到黄昏,看了降国旗,在王府井吃了些北京小吃,给老同学打电话。她说她在长安商场做活动,看着她忙碌的养子,我觉得北京混真不容易,其中的艰苦和付出。因为做销售,有销量的压力,还要自己做方案,自己布展,自己协调,辛苦得让人心疼。
第二天,看了浩子租住的地方的那间空房子,房子的事就定下来了;见了艺博,晚上见了传说中神奇老人boboo,由于掌心的妖魔化,本以为他会拄着拐杖出来迎接,谁知道健步如飞,一个帅小伙,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老,甚至都让我自卑。初次见面,却感觉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有些人,不是因为认识时间长短,而是因为一种投缘。那天晚上去了鸟巢,景观灯已经灭了,但够静,风很清凉,忽然觉得北京挺好的,就那一瞬间!
返回上海后,也是在思考了之后,我就做了决定,离开上海到北京,给自己一个机会,哪怕是一败涂地,两袖空空,身心俱疲!没有做最坏的打算,你就承受不起最好的结果。
群里很多朋友都为我送行。第十二期慢跑活动也因为我离开提前跑起,很多朋友因为我特意过去,让我很感动,泽武兄送了一盆一帆风顺的花,德体兄送了一本《少有人走的路》。火车离开虹桥,当时的决断顿时变成了留恋,但还是要上路
北京公司单休,但同事相处愉快,学到很多,有点疲劳,但希望在前!!
2012年就要过去了,乔峰说:在北京久了,心回不去,人也回不去了。
这个阶段,这个同代,谁都有迷茫和为难之处。我也不知道前方如何!勇气,坚持,用心,健康,送给2013年的自己!
浩子要离开北京回湖南了:新闻理想受点小挫,他在微博里写道:再见,北京,不,不见!!
那天晚上,下雪,10点多,给xw打电话,他是在我之前一个月从上海到北京的,刚下班,说一个人,能省就省,住地下室,他说我也想住地上,但家里用钱的地方很多,就将就一下吧。话语背后是一种担当,是一种希望!
坚持的或者留下的,不管见或者不见,愿岁月静好,愿前路坦途!
有一天我也会离开北京,我会说,我曾经来过,奔波过,一切都值得!
北京之于我,就像一介草民到中南海的距离,除了高考那阵,死抱着考北京广播学院的信念之外。当残梦被破灭,北京的印象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符号:天安门,长城,故宫,zhuangbility的国贸,三里屯,798,当然,还有被悲情化的北漂。大气庄严、寒冷干燥、秋高气爽的的帝都,终究抵不过温暖湿润、小桥流水、亭台轩榭的江南画梦。
在一个过了做梦的年纪,孤身一人到了杭州,一待就是三季:曲院风和夏,蓬莲暗香,满陇桂雨秋,花香浓;断桥残雪冬,满地白。我想会这样下去了,把那个没有完结的事情了结,挣钱娶妻生子,空余时去北高峰爬山,逛西湖,去杭图看书,到钱塘江边观潮,舒心怡情!向远处望,除了高不可攀的房价,真没其他挑剔的。很多由于各种原因离开杭州的人说,真实的杭州,也不会让人失望,仍旧是心中那个天堂,梦醒后,阳光照进回忆,仍是西湖的影子!江南忆还是它!!
那年春节前,正在为来年做着打算,是继续在电子商务这行做,还是转行做地产策划?只是一种选择,只是从来没有想过离开杭州。但机会来了,在上海。对于上海,因为偏见,因为成本高,让人望而却步,有点扭捏说不想去。“出门打工不就是挣钱嘛,哪多去哪。”一句话戳破心里那点小算盘。在做了利弊得失分析后,到了上海。心里却想着有机会还要回杭州,没有呆够呢。到上海后,满眼高楼,高架车流飞驰,拥挤的人,在我眼里,这就是虚无的繁华。新公司在上海市区和郊区的结合处,一个电商聚集的产业园里。住处离新公司很近,走路十几分钟。同去的同事,相处安好,做饭,上网不亦乐乎,但就没有想过去转转,外滩,新天地,徐家汇,陆家嘴,干我什么事,现在想想就是不愿不敢去面对。突破了心理防线,到上海的第二个周末,地铁二号线到南京东路,逛外滩看看,那天风很大。2010年,世博气氛弥漫,为了迎世博,外滩变成了一个建筑工地,尘土飞扬!呆了不到五分钟,就返回了。东方明珠也不像电视里画面般牛逼,just so so,真没啥好的!
《肖申克救赎》: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对上海的初感觉也一样。有人说上海人偏见,看不起外地人,特别是某某地方的人,上海房价高,生活成本高等,让人逃避。其实,很多不经过了解直观性的偏见就是一种无知。从开始的排斥,准确地说是恐惧,到慢慢发现,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到后来的融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上海是一个能提供机会和实现可能的地方,我对这点深信不疑。有些只是被无形的有色眼镜放大而已。可以说,这段时间,是快乐的。和同事周末吃喝聚餐;认识了郑州大学上海校友会的众多校友,从2011年开始,和它形成了很深的交集,一帮吃货组成吃货群,和爱跑步者一起用脚步发现上海的深度,和爱读书的组成读书会,ppt交流,甚至还参加了上海河南商会2012年的年会活动,上台表演朗诵。这些经历都牵扯着我,不是这个城市,是人。这里很好,工作不咸不淡,除了待遇低点外,真没有其他理由离开。但是,一切都在改变……
决定来北京,就是离开心理舒适区,给自己个机会。特别是婷总(我们一起从杭州到上海)年初离开公司,离开上海回杭州后,我再想着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感觉就成了个熟练工,没有新思路,新想法,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丝毫没有新鲜感和成就感,"人不能日渐变老而不成长,三十岁了,想有个机会出去突破下自己”,在给公司的辞职信里写道!
没有人让你到北京?到北京是自己选择还是迫于无奈?你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还是觉得人家住地下室,哀叹北漂生活艰辛,你有一种新鲜感?如果不成功,你将何去何从?
鲁豫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虽有点悲壮,但人总要承责!
9月14号,上海还有点湿热,北京已是秋高气爽,在调休两天加上双休,一纸车票,七个小时,就到了北京,抱着挺轻松的态度:有工作就去面一下,没有只当散心了,会会在大兴台工作的朋友猛。第二天准备去中关村转,剩下两天去长城转转。地铁四号线到黄庄的时候,电话来了,说有个机会,在soho现代城,去谈谈吧,当时我连公司名称就不知道,谈的很顺利。其中老总的一句话让我觉得值得一试:“我不想按照益生他们的模式做,我会有新的东西来做,包括产品,要做他们都没有的产品。”因为同行间,同质化严重,差异才最重要,能学东西;另外就是北方和南方很多操作方式不一样,成长空间大。是找个除了待遇高点之外的熟练工还是能真正让你能焕然一新的呢?肯定是后者。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既然选择了,任何结果你都要学会承担,不管你情愿不情愿!
面完后,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然后从建国路走到王府井,从下午走到黄昏,看了降国旗,在王府井吃了些北京小吃,给老同学打电话。她说她在长安商场做活动,看着她忙碌的养子,我觉得北京混真不容易,其中的艰苦和付出。因为做销售,有销量的压力,还要自己做方案,自己布展,自己协调,辛苦得让人心疼。
第二天,看了浩子租住的地方的那间空房子,房子的事就定下来了;见了艺博,晚上见了传说中神奇老人boboo,由于掌心的妖魔化,本以为他会拄着拐杖出来迎接,谁知道健步如飞,一个帅小伙,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老,甚至都让我自卑。初次见面,却感觉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有些人,不是因为认识时间长短,而是因为一种投缘。那天晚上去了鸟巢,景观灯已经灭了,但够静,风很清凉,忽然觉得北京挺好的,就那一瞬间!
返回上海后,也是在思考了之后,我就做了决定,离开上海到北京,给自己一个机会,哪怕是一败涂地,两袖空空,身心俱疲!没有做最坏的打算,你就承受不起最好的结果。
群里很多朋友都为我送行。第十二期慢跑活动也因为我离开提前跑起,很多朋友因为我特意过去,让我很感动,泽武兄送了一盆一帆风顺的花,德体兄送了一本《少有人走的路》。火车离开虹桥,当时的决断顿时变成了留恋,但还是要上路
北京公司单休,但同事相处愉快,学到很多,有点疲劳,但希望在前!!
2012年就要过去了,乔峰说:在北京久了,心回不去,人也回不去了。
这个阶段,这个同代,谁都有迷茫和为难之处。我也不知道前方如何!勇气,坚持,用心,健康,送给2013年的自己!
浩子要离开北京回湖南了:新闻理想受点小挫,他在微博里写道:再见,北京,不,不见!!
那天晚上,下雪,10点多,给xw打电话,他是在我之前一个月从上海到北京的,刚下班,说一个人,能省就省,住地下室,他说我也想住地上,但家里用钱的地方很多,就将就一下吧。话语背后是一种担当,是一种希望!
坚持的或者留下的,不管见或者不见,愿岁月静好,愿前路坦途!
有一天我也会离开北京,我会说,我曾经来过,奔波过,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