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沪上
——若是要寻一个喜欢顶着阔边白色阳帽,喜欢攥着钢笔写作,喜欢书页翻动声音的女子,文艺的 不染纤尘。那么,定要走进上海那窄窄的弄堂,在清晨,在这里,露湿的石板泛出泥土呼吸的清香,赤脚踩在上面还有略略沁心的冰凉,倏而,一句兰香般的“侬好”,猛然把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深深地刻进沪上那窄窄的弄堂,并在此升华,继而沉淀,沉淀出这个城市本该拥有的与世无争的一面。——初次邂逅上海,速度与激情,现代化与激素化,会完全征服你。——这里没有了二郎腿一翘,就可以让你从钟鼓楼坐到彩虹桥的三轮车,在这个轨道交通快捷到点对点的城市里,与秒针赛跑的气氛使你不得不省下那一翘一放的片刻,不仅如此,在地铁屏蔽门打开之后,还得快上那片刻,为了抢个硬质的塑料座位与身边的路人甲乙丙开始一场无声的斗争。时而竟然因此想起小时候抢位子的游戏,然而在这个成熟的城市,成熟的人却依然对此乐此不疲。这个城市甚至刻意将一部自动扶梯用文明意识从中间切断,曰:“左行右立”。早晚高峰,那些在电梯上还在飞奔的人定会给初来上海的异乡人几分诧异或许接着生出几分莫名的景仰吧。——在我们的城市,硬币这样东西很难讨得哥老官们的喜欢,那家伙太沉,几个放在一起还难免叮叮当当,若是超市要找给几个一角的硬币多半还会要求对方换成几个泡泡糖呢;然而,彼之上海,就完全是这儿的宠儿了,一元纸币稀有的甚至已被这座城市忘记颜色,十几颗的硬币一下子从皮夹子里滚出来,是再正常不过。这是个多有自动贩卖机的地方,机器不认识卷角的纸币,甚至有些机器固执地直接写着“coin only”.——但是,这样的上海却放不进那一爿爿窄窄的弄堂。速度与现代化在这里变得尴尬而显得格格不入,或许只有老砖残瓦才会在落日时分悄悄告诉你,这个城市是怎样逼迫出来的中国速度。一个人跟着一本借来的、破旧的导游书从那些陈年无人问津的故居、里弄、遗址,教堂去感受这个当时还和那时的国家一样卑微的城市时,她不再居高临下,而用一种充满沧桑的智慧给你讲述一段段历史课本上就已熟悉的故事。——上海本应该是一个与德阳一样宁静的、充满故事的城市,是文史科那三巨头——政治、历史、地理,像三个强劲的引擎将这个城市不由分说的带入内燃机般的燥热中,看着上海加热的申城老奶奶们开始习惯用另一种眼光看那些来上海“朝圣”的人,搬把藤椅,边缘已经磨亮,开始习惯在弄堂口尽情享受这个城市用高楼大厦撑起来的虚荣。——我们的城市有着西蜀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址,我们的城市在西南一隅守着这个片区最大的儒家文化殿堂。而在同一纬度东方的这里,有着中国现代化最初的证据,也是在这里孕育出一个普通小党派一统中华的梦想。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市可以和天府小城德阳完成有着契合之美的历史文化的神交,恐怕骨子里的宁静,诞生在四合院的天井,同时也诞生在了窄窄的弄堂。我很难将两个城市对立的比较,德阳不需要从上海那里学些什么,它保存在上海西化前的文化沉淀;早已腾飞的上海也无意留恋德阳慢一拍的低调,他们是那么不同着,像一张明信片,正面绘着名山大川,用来征服观者的眼球;背面则写着几行温柔的墨字,用来征服观者的心灵,一旦要有意分割,便会是一揪心的抉择。Shanghai.——请原谅一个初行者的冒失,他爱着他的家乡,也爱着明信片上的另一个地方……